国内外盈余质量影响因素研究综述
2018-10-13孙金平
孙金平
一、影响盈余质量的企业内部因素综述
(一)股权结构
股权结构作为公司治理的基石,对企业的经营与财务行为产生着重大的影响,从而进一步对盈余质量产生重要作用。国外研究认为,对管理者持股(Warfield etc,1995;Yeo etc,2002)、机构投资者持股(Do-brzynski etc,1986;Coffee,1991;Jiambalvo,2002)和盈余质量的关系有不同的甚至是互斥的结论,但都认为股权集中程度越高盈余质量越低的结论(La Porta etc,1998;Fanand Wong,2002)。喻凯、徐琴(2010)对我国上市公司股改后的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后得出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的提高可以有效提高盈余质量的结论。张正国(2010)提出以控制权竞争度来衡量前五大股东股权的均衡度,认为股权集中度与盈余质量之间呈现倒“U”型关系,股权集中度相对集中且分布较为均衡的企业具有更高的盈余质量。王化成、佟岩(2006)也认为,第一大股东以外的其他股东的制衡能力越强越能够提高企业盈余质量。
(二)董事会
作为企业的决策机构的董事会,毫无疑问在公司治理中十分重要。Deehow,Sloan&Sweeney等(1996)认为,两职合一以及董事会规模的扩大会导致盈余质量的下降。Beasley(1996)的实证研究结论表明,董事会中外部董事比例的提高以及任期的延长可以提高公司盈余质量。Biao,Wallace&Peter(2003)认为董事会会议次数的增加会降低企业的盈余管理水平;而董事会中增加具有财务背景的专业人员也可以有效制约管理者的盈余管理行为。杨继伟、卜华白、刘纯(2011)指出,不同的最终控制者导致董事会相关因素对盈余质量产生不同的作用效果,要区别是否是国有企业。从属董事会、负责财务信息披露及内部控制的监督的审计委员会与盈余质量存在重要联系。Ronald,Mansi&David(2004)、李昊(2010)认为设立审计委员会的公司其盈余质量更高,因为审计委员会发挥了其监督与规范的作用。而Beasley(1996)研究后得出,审计委员会的存在不会显著影响财务舞弊的可能性,即使大幅度提高外部董事比例也是如此。洪剑峭、方军雄(2009)发现盈余质量本身较高的公司更倾向于设立审计委员会,但反之的作用效果还有待讨论。
(三)经理层
由于代理问题的存在,经理层可能由于受到业绩压力或出于自利动机进行盈余管理。Yeo,Tan&Ho(2002)认为管理者持股与盈余质量存在非线性关系,这与管理层持股比例有关。武晓玲、杜国柱、翟明磊(2010)认为目前我国上市公司高管激励以货币激励等短期方式为主,导致高管通过盈余管理提升业绩,完善激励方式可以减少高管的盈余操纵行为。毛洪涛、沈鹏等(2009)认为CFO薪酬与企业盈余显著正相关。另外,也有学者发现公司高管特征也会对盈余质量产生一定的影响,高层管理者在年龄(Donald&Phyllis,1984)、性别(Krishnan&Parsons,2008;张会丽、张然、林景艺,2010)等方面的异质性导致对盈余质量产生影响,影响程度与方向和公司所处的国家、地区等背景因素有关。
(四)内部控制
强化内部控制不仅可以提升公司经营活动效率,也是资本市场对公司的必然要求。Chan,Farrell&Lee(2005)发现内部控制薄弱的公司会通过提高其操纵性应计项目进行盈余管理。张龙平、王军只、张军(2010)认为,内部控制鉴证可以提高注册会计师对内部控制的关注,减少管理当局利用内控漏洞进行盈余操纵的机会。Ashbaugh,Collins&Kinney(2008)指出,审计师对内控存在缺陷的公司进行内控的指导和矫正后,这些公司的盈余信息质量有所提高。佟岩、徐峰(2013)通过实证研究得出结论,内控效率与盈余质量之间相互促进与影响,内控效率的提高可以显著减少会计信息错报和盈余管理行为。
二、影响盈余质量的企业外部因素综述
(一)相关政策、法规
Phillips,Pincus&Rego(2003)指出会计制度与税收法规之间存在的差异(如递延所得税等)可能给管理当局留下盈余操纵的空间。周中胜(2009)的研究也支持以上结论,认为这种差异的存在使得盈余持续性下降,降低了盈余信息的相关性。Watts(2003)认为会计管制是提升盈余质量的重要力量,美国FASB的会计管理对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稳健性水平的提升具有重要的贡献。另外,普通法国家的盈余质量要远远高于大陆法国家(Ball、Kothari、Robin,2000)。葛家澍(2002)则认为,高质量会计准则并不一定能产生高质量的会计信息,但会计准则在防范盈余管理方面起着重要的角色。刘晓华、王华(2010)通过研究我国会计准则向国际会计准则趋同后,得出这种趋同使得我国上市公司的盈余质量得到了提高。
(二)政府干预行为
在我国,政府对市场的干预行为比较普遍,地方官员也可能出于对政绩表现的考虑对企业的会计信息产生干扰。Bushman,Piotroski&Smith(2004)研究认为,公司对外公布的财务信息透明度与政治经济行为有关,政府官员会促使信息透明度下降以掩盖其干涉行为。朱茶芬、李志文(2009)和翟华云(2010)对我国上市公司数据的实证研究支持Bushman等的研究结论,认为减少政府干预可以保证盈余信息质量的提高。张传虎(2011)从政府行为研究得知,政府通过制定经济政策等对一些上市公司进行了操控,对企业盈余信息和盈余稳健性造成了负面影响,降低了盈余质量。
(三)机构投资者
相较于个人投资者,机构投资者更有动力介入企业管理,对被投资单位进行监督。但现有研究认为,机构投资者选择“用手投票”还是“用脚投票”,在一定程度上将会对盈余质量产生影响。Chung,Firth&Kim(2002)认为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的提高可以抑制管理者对企业的应计利润的操纵。而杨继伟(2010)认为目前我国情况则恰恰相反,因为机构投资者的投资目的更多的是出于短期获利或战略联盟而并非长期合作的考虑,因此其持股比例的提高反而导致企业盈余质量的下降。黄郡(2006)、Mangenacal(2008)得出相反的结论,认为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与盈余质量的相关性并不明确。
(四)外部审计及其他因素
有效的外部审计能够有效限制企业管理者的不规范行为,从而提高企业盈余质量(李仙、聂丽洁,2006;陈朝龙、李军辉,2013)。但唐妤、郑婷婷(2010)则认为审计费用对企业盈余质量的影响并不显著。Erickson&Wang(1999)发现,在并购前公司会进行向上的盈余管理,而这种对收入调增的盈余管理程度与其并购的相对规模呈正比。Gordon和Henry(2003)通过大样本数据也支持这一观点。洪剑峭、方军雄(2005)则发现盈余的价值相关性随着关联销售比重增加而显著表现为一种倒U型的非线性关系。关联交易的存在往往对盈余质量产生消极的影响。(郑国坚,2009)
三、小结
从上述综述来看,对企业盈余质量的影响因素研究可谓内外结合、多方面入手,并且得到了有效的研究结果。随着研究的深入,研究视野将会不断被开拓出来,如地方政府官员作为影响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其个人特征是否会对企业盈余质量造成影响?这些都有待后续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