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心”看家暴

2018-10-12马志国

家庭百事通·健康一点通 2018年9期
关键词:施暴施暴者心理障碍

马志国

家庭暴力(家暴),是指发生在夫妻之间的各种各样的暴力行为。施暴方与受暴者多有心理问题。家庭暴力不是单从法律、道德等方面可以解决的。为此,这里专门从心理视角来透析家庭暴力的根源,为人们提供可能的心理帮助。

施暴者有四种类型

容易施暴的人分为四种类型:

冲动型 这种性格的人遇事爱冲动,遇到与配偶有分歧时,不能以理服人,而是谩骂、恐吓,甚至以暴力威胁。

阴鸷型 他们的“专制”观念严重,认为配偶就得听自己的,只要配偶有一点不顺自己的意,或者自己不高兴,就可以用暴力拿配偶出气。

怀疑型 这种性格的人对配偶不信任,总是怀疑配偶有外遇,为此而施以暴力。

性畸形型 施暴者性功能不健全,为了不让配偶离开自己,便会产生畸形心理,通过暴力来征服配偶。

家庭暴力的心理原因

可以说,任何家庭暴力的发生,其家庭成员多多少少都存在心理方面的问题,既有施暴者方面的,也有受暴者方面的。

施暴者的心理原因 有的施暴者心理严重自卑,有的施暴者心理非常脆弱,有的施暴者心理异常焦虑,有的施暴者内心隐藏着强烈的不安全感,有的施暴者内心有一些难以化解的强烈冲突。于是,施暴者就会通过对配偶施暴,来获得暂时的表面的心理补偿。这时候的施暴心理动因,就可能是各种自我心理防卫机制。

受暴者的心理原因 有的受暴者存在消极的心理行為模式,比如赌博酗酒、好吃懒做等。有的受暴者具有激惹心理倾向,习惯于激惹性的言行,喜欢嘲弄、挖苦人。有的受暴者存在人格缺陷,比如过于懦弱、过于退缩。有的受暴者缺乏心理共情能力,不会善解人意。有的受暴者存在心理障碍或心理疾病,比如有的是受虐狂,就会促使对方施暴。

施受双方同时存在心理原因 有的夫妻存在着严重的心理差异,日积月累,最终导致家庭暴力的发生。有的夫妻双方自我中心意识都很重,习惯从自己的角度看问题,习惯让对方服从自己。有的夫妻双方都不善于心理调控,比如,心理学家发现下班后六七点钟是人的心态最不好的时段,偏偏有些夫妻下班回来说三道四,不知不觉间导致了冲突和暴力。还有些夫妻缺乏性心理沟通,由此也会导致家庭暴力的发生。

很明显,上述心理原因又可以分为两种:一是隐性的心理原因,这是导致家庭暴力间接的心理原因;一是显性的心理原因,这是导致家庭暴力直接的心理原因。

家庭暴力的心理对策

家庭暴力的心理危害是不言而喻的。而且,从心理角度说,家庭暴力的受害者也不仅仅是受暴者一方,施暴者同样也是受害者,也令人同情。因此,那种只把受暴者当成受害者的看法是片面的。事实上家庭暴力中的双方,都是需要心理帮助的人。因此,我们这里说的心理对策是针对施受双方的。基于这样的理解,面对家庭暴力我们可以采取哪些心理对策呢?

需要个人的心理互救

做好心理预防 夫妻都要深刻认识到暴力会害人害己,在心理上建立一道家庭暴力的“防火墙”。同时,双方要学会从心理角度来审视家庭暴力,及时发现识别显性的心理原因,更要善于发现识别隐形的心理原因。施暴者经常想:“我有什么心理问题?”受暴者也经常想:“对方是不是有了心理障碍?”这样经常从心理角度审视彼此的言行,可以避免所谓是非对错的争辩,避免发生家庭暴力。

进行心理调节 一是心理沟通。沟通不是彼此的责难、怪罪、攻击,而是先要彼此拉开一段心理距离,静下心来各自看面临的问题,然后再平心静气地谈谈各自的感受。沟通的时候,一定要以“我感觉怎样……”的表达方式,避免用“你怎样……”的责难方式。二是心理换位。有了心理换位,凡事就能看到对方言行的合理性,就能更好地相互理解。有了心理换位,就能切身领会到人无完人,彼此就多了一份宽容和接纳。三是心理宣泄。容易出现暴力的家庭,可以准备沙袋和手套,实在冲动的时候就打沙袋。也可以采用脚踏大地、握拳捶墙或找本杂志来撕等方式来宣泄愤怒。

慎处首次暴力 如果第一次施暴行为轻易得逞,施暴行为就会逐渐升级,愈演愈烈。因此,面对第一次家庭暴力,受暴者应做出足够的反应,促使对方做出足够的心理反省。比如,受暴者郑重地表达自己的痛苦,向对方提出严正警告,甚至通报对方父母亲友。这一切都是为了避免重蹈覆辙。

进行心理求助 暴力发生后,受暴者不能以暴制暴,也不能逆来顺受,而应及时进行心理求助。首先可以向合适的亲友求助,通过倾诉等方式来获得心理平衡。如果施暴者的心理问题较重,还应该求助于心理专业人员,并设法促成双方共同接受心理辅导。如果是夫妻互动模式有问题,更需要心理专家的家庭辅导。如果施暴者有明显的精神病或心理病症状,就必须及时就医治疗。

社会的心理援助

转变观念,增强心理关注 人们一说起家庭暴力,就想到法律惩治,就想到道德谴责。从心理角度说,我们还要想到心理援助。当社会各职能部门从法律道德等方面对家庭暴力采取相应对策的同时,我们不要忘了家庭暴力也是一个心理问题,不要忘了复杂的心理原因,不要忘了从心理角度采取相应对策。社会观念的转变,可以促进人们对家庭暴力给予应有的心理关注和心理援助。

建立机构提供心理援助 有了对家庭暴力的心理关注,还要推进心理援助机构的建设。比如,通过增加心理咨询机构和心理咨询人员来拓宽心理障碍排解途径,缓和家庭心理压力,协调夫妻心理关系,化解心理障碍,从心理角度积极防治应对家庭暴力。

猜你喜欢

施暴施暴者心理障碍
正当防卫不捕不诉典型案例
青瓦台常驻记者吃霸王餐?
情绪疗法干预围绝经期心理障碍的研究进展
家庭暴力中施暴者的矫治问题研究
“白丝带”,协助家庭暴力施暴者开展“自救”
许鞍华的三次“施暴”
冰壶运动员心理障碍的克服
浅谈如何克服后进生的心理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