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15-2017年北京市某区职业病诊断鉴定管理中的问题

2018-10-12李海生任迎娣

首都公共卫生 2018年4期
关键词:鉴定结论职业性尘肺病

李海生 任迎娣

职业病诊断不同于一般的疾病诊断,不仅涉及医学判断,还与劳动关系、职业危害接触史相关,具有很强的法规政策性。根据《职业病防治法》、《职业病诊断与鉴定管理办法》及《北京市卫生与计划生育委员会关于贯彻落实〈职业病诊断与鉴定管理办法〉的通知》[1-2],北京市某区卫计委于2015年成立职业病诊断鉴定委员会办公室,负责辖区职业病诊断争议的首次鉴定。现对该区2015-2017年职业病首次鉴定结果进行分析,探讨职业病诊断、鉴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

1 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取2015-2017年于该区职业病鉴定委员会申请鉴定的65名病例。

1.2专家组 鉴定专家均由鉴定委员会办公室从北京市卫计委成立的职业病诊断鉴定专家库中按照专业类别以随机抽取的方式确定。专家组每次为五人以上单数,其中相关专业职业病诊断医师为当次专家人数的半数以上。

1.3鉴定方法 专家组通过查阅诊疗资料,对病人进行问诊及补充相关特异性指标的检查,依据有关规定和职业病诊断标准,经充分合议后进行鉴定。最后的鉴定结论应当经专家组三分之二以上成员通过。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Excel建立数据库,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方法分析不同年份职业病鉴定病例情况。

2 结果

2.1基本情况 2015-2017年某区职业病鉴定委员会共计受理并完成65例职业病鉴定,鉴定完成率100%,其中职业性尘肺病60例,占92.3%;职业性噪声聋3例,占4.6%,职业性眼病1例,占1.5%,职业性化学中毒1 例,占1.5%。申请鉴定者共涉及3家煤矿企业、1家石化企业、1家汽车加工企业及1家劳务公司,其中由个人提出鉴定申请4例,仅占6.2%,由单位提出申请61例,占93.8%(表1)。

表1 2015-2017年某区申请职业病鉴定基本情况

2.2鉴定结论分析 65名病例中鉴定结论与诊断结论不一致者33人(33/65),鉴定病种以职业性尘肺病为主,共60例,鉴定结论与诊断结论不一致者31人(31/60),其次为职业性噪声聋,3例,鉴定结论与诊断结论不一致者1人(1/3),职业性眼病1例,鉴定结论与诊断结论一致,职业性化学中毒1例,鉴定结论与诊断结论不一致(表2)。

2.3终极鉴定结果 65例完成鉴定的病例中,有13例对鉴定结论有异议,申请终级鉴定,申请率达13/65,终级鉴定与首次鉴定结论完全一致,符合率达100%。

3 讨论

3.1该区2015-2017年鉴定结论与诊断结论不一致的比例明显高于我国其他地区[3]。分析其原因,发现诊断机构胸片质量较差,导致胸片清晰度差,出现误诊。其次,诊断机构拍摄胸片时未对患者身份进行确认,有冒名顶替现象,间接反映出职业病诊断机构管理不严谨,诊断医师法律意识淡漠,责任心不强,从而导致诊断结果与鉴定结果不一致[4]。

表2 2015-2017年某区职业病鉴定与诊断结果比较

3.2劳动者如能够被确诊患职业病,则将获得一定的经济补偿。部分劳动者冒名顶替,让真正的尘肺病人代替自己拍摄胸片,并在鉴定过程中隐瞒相关信息,而北京市职业病诊断机构间缺乏信息共享平台,加之部分劳动者对职业病理解存在误区,误将职业性相关疾病作为职业病进行鉴定,增加了职业病诊断鉴定难度和工作量。

3.3卫生行政部门应加强职业病诊断机构管理,做到诊断程序合法,诊断和鉴定结果准确,在保护劳动者利益的同时,也要保护用人单位的合法权益。卫生行政部门可不定期组织专家进行诊断质量检查,或对各诊断机构进行不定期考核[5]。建立一个可以追溯的职业病患者信息系统,全市甚至全国实现资源共享,便于追溯,明确病源责任主体,避免纠纷,也可有效避免患者在不同医疗机构多次诊断、重复诊断的问题,从而节约医疗资源。

猜你喜欢

鉴定结论职业性尘肺病
国家尘肺病诊疗中心组建
一例尘肺病患者的呼吸康复治疗体会
当事人如何申请鉴定?
职业性中暑的预防
职业性传染病的预防
职业性氯乙烯中毒的预防
34家煤矿尘肺病发生状况及影响分析
对复查鉴定结论不服提出再申请工伤医疗补助金的计发标准如何确定
职业性三氯乙烯药疹样皮炎
CBS教学模式在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尘肺病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