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家长对预防接种不良反应认知现状及预防接种满意度调查
2018-10-12葛彩云
葛彩云
预防接种是对儿童按免疫程序有计划地进行疫苗接种,刺激机体发生免疫反应,产生保护性抗体,以预防和控制相应传染病的发生,是保护儿童健康,减少和预防、控制感染性疾病,降低儿童发病率及死亡率的非常有效的措施之一[1],但是疫苗毕竟是一种异物,接种后会引起一系列生理病理反应,同时还会因个体差异等原因,发生一些接种不良反应。为了解儿童家长对预防接种不良反应的认知情况及接种满意度,对2016年12 月1-12月15日在北京市大兴区西红门医院预防接种儿童的家长进行调查。
1 对象与方法
1.1调查对象 选取在西红门医院预防接种的儿童家长为调查对象。共发放调查问卷1 525 份,回收有效问卷1 410份,有效问卷回收率91.73%。如多名家长陪同接种,问卷优先选择直系亲属填写,顺序为:父/母亲、(外)祖父/母、其他监护人。儿童年龄<1岁827人(占58.65%),1岁~组351人(占24.59%),3岁~组232人(占16.76%);男性家长733人(占51.99%),女性家长677人(占48.01%);家长学历,初中及以下338人(占23.97%),高中及中专570人(占40.42%),大专及以上502人(占35.60%);本市户籍464人(占32.91%),外省市户籍连续居住3个月以下98人(占6.95%),连续居住3个月以上848人(占60.14%),监护人为父/母亲929人(占65.89%),(外)祖父/母433人(占30.71%),其他48人(占4.3%)。
1.2调查内容 包括接种儿童姓名、性别、出生日期、被调查人户籍、文化程度、与接种儿童的关系等基本情况以及儿童家长对预防接种不良反应的知晓、处置、了解途径和对预防接种在接种流程、宣教工作、接种等候、服务态度等方面的满意度,其中满意度调查按照非常满意、满意、一般满意、不满意4个等级由家长自由选择。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Excel 软件进行数据录入,用SPSS 16.0 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 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预防接种不良反应认知调查
2.1.1儿童家长对预防接种不良反应的认知: 99.55%的家长赞成预防接种可以预防相关疾病,是必要的;91.89%的家长能够按时给儿童接种疫苗,未按时接种疫苗(本次接种疫苗时间超过预约时间一个月以上)的原因前3 位依次为儿童生病(72例)、无时间 (29例)、忘记接种 (14例)。86.88%(1 225 例)的家长首次知晓预防接种可能会发生不良反应,知晓途径依次为医生告知(1 001 例)、媒体宣传(55例)、亲朋好友交流(160例)和其他(9 例)。185例儿童家长不知晓预防接种可能会发生不良反应,其中81.62%家长认为医生应该加强预防接种知识宣传,有90.11%家长认为,医生应定期进行回访,了解儿童接种后的行为及相关资料,减少不良事件发生。
2.1.2儿童家长对预防接种一般不良反应(发热、皮疹、红肿、硬结)的首选应对方式: 知晓预防接种可能会发生不良反应的家长中,552例家长(占39.15%)认为发生不良反应后应该去医院就诊,672 例家长(占47.66%)认为应该先联系接种医生,186 例家长(占13.19%)认为应该先对症处理。在1 410例被调查家长中,869例家长(占61.63%)能准确说出医院联系电话。不同户籍类别的家长对预防接种不良反应的应对方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家长的文化程度有关,两两比较结果为:初中及以下学历家长与高中及中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744,P<0.05),初中及以下与大专以上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691,P<0.05),高中及中专与大专以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733,P>0.05)。表现为大专以上学历家长首选联系接种医生的为43.03%,首选对症处理的为16.33%,中专及高中首选联系接种医生的为48.77%,首选对症处理的为13.86%,初中及以下首选联系接种医生的为52.66%,首选对症处理的为16.33%,学历越高首选联系接种医生的比例减少,首选对症处理的比例增加。家长对预防接种不良反应的应对方式与儿童年龄有关,两两比较结果为:<1岁组与1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42.290,P<0.05),<1岁组与3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15.584,P<0.05),1岁~组与3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15.584,P<0.05),出现不良反应表现为<1岁组儿童家长首选去医院(占42.32%),1岁~组儿童家长首选对症处理(占64.96%),3岁~组儿童家长首选对症处理(占69.82%)。
2.2预防接种满意度调查 从预防接种服务态度、服务流程、等候时间及接种宣教4方面进行满意度调查,家长对等候时间的满意度最差,对服务态度满意度最高(表1)。
表1 儿童家长预防接种满意度调查
3 讨论
3.1辖区内外来人口较多,流动性大,预防保健站人员少,宣教薄弱,造成辖区儿童家长预防接种不良反应认知不足。需积极利用电视、医院LED大屏、官方微信、微博及留观等候时加强健康教育,并设立公众平台及咨询热线进行回访互动。
3.2儿童家长对一般不良反应的应对方式过半首选先联系接种医生,说明家长信任接种人员[2],接种过程中及时履行告知义务,或增加必要的宣传能有效增强家长对一般不良反应的处置能力。不同文化程度家长对预防接种一般不良反应知晓率各不相同[3-4],进而决定了家长应对不良反应的方式。故预防接种门诊可利用妈妈班、微课堂等在儿童满月建档时普及预防接种、不良反应相关知识及处理方法,提高家长预防接种及应对不良反应知识知晓率,达到资源利用最大化。
3.3由于多地要求预防接种单位工作日门诊量最好不超过200针次,但多数居民集中在某固定时间段去接种单位,造成短时间内人群拥挤,门诊运营能力饱和[5]。接种单位可采用网络、电话、微信预约,降低排队等候不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