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2015年基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业人员发表论文分析
2018-10-12李玉莲应华清江初
李玉莲 应华清 江初
医学科研论文是医学科研成果和学术研究的重要载体,是衡量医疗机构科研能力和学术成就的重要指标[1]。公开发表科技论文的数量、质量和专业领域是评价一个单位科研学术产出能力和专业技术水平的重要标志[2],从已有的对疾病预防控制机构(CDC)学术论文计量学分析的文献中了解到全国各省级CDC的论文发表数量呈现显著的上升趋势[3]。现通过对2006-2015年北京市某基层CDC发表的国内论文进行统计分析,以探讨论文发表的影响因素,为疾病预防科研发展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资料来源 以中国知网、万方全文数据库作为数据来源,以作者机构=“XXX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为限定条件,在以上数据库分别检索时间=“2006-2015年”的所有文献。核心期刊以相关年度的《中文科技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和《中国科技核心期刊目录》为统计源。专业技术人员人数、学历、职称等人事信息资料来自中心人事科。文献纳入标准:(1)文献前三位作者至少一人来自该基层CDC;(2)发表时间为2006-2015年。
1.2方法 对论文发表的年度分布、论文数量、论文作者等进行统计和比较分析。学历、职称、年龄等均以论文发表当年为准。
1.3统计学方法 全部数据录入Excel 数据库,核对无误后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对年龄、学历、职称、科室、期刊分布等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一般情况 2006-2015年,论文发表前三作者为该基层CDC专业人员的有361篇,发表在83种期刊上,273篇发表在核心期刊;其中第一作者324篇,年均发文32.4篇,共发表在67种期刊上,核心期刊共243篇,占75.0%,核心论文构成比各年度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1.694,P=0.231)。第一作者为该基层CDC的324篇论文中,分别来自219名作者。其中,个人发表论文最多者16篇,最少者1篇。发表论文10篇以上的作者有7名,共发表论文92篇,占论文总数的28.4%(表1)。
表1 2006-2015年某CDC论文发表情况
2.2论文期刊分布情况 324篇论文分别发表在67种科技期刊,其中发表论文5篇以上的有13种期刊,共刊登227篇,占发表论文总数的70.06%。该CDC发表论文分布最多的期刊是《现代预防医学》为58篇,其他依次为《首都公共卫生》44篇,《职业与健康》32篇。
2.3不同年龄、学历、职称人员论文发表情况
2.3.1论文作者年龄分布: 30~39岁组发文量最多共179篇,占55.2%;50~59岁组发文量最低共21篇(6.5%)。前、后五年间不同年龄组论文发表数量不同(χ2=35.206,P=0.000),前五年发文量集中在30~39岁组(41.3%)和40~49岁组(30.2%),而后五年发文量集中在30~39岁组(72.4%)。
2.3.2论文作者学历分布: 本科学历者发表论文数量最多共180篇,占55.56%,大专及以下学历者发文最少共14篇(4.32%)。前、后五年间不同学历作者论文发表数量不同(χ2=25.904,P=0.000),前五年发文量集中本科学历作者(62.6%),而后五年则集中在研究生及以上学历作者,占该期间发文总量的53.1%。
2.3.3论文作者职称分布: 以中级技术职务作者发表论文最多(50.0%),其次是副高和初级职称人员,分别占总量的21.3%和20.4%,正高职称人员发表论文总数较少,仅占总发表数量的8.3%(表3)。前、后五年之间不同职称作者论文发表数量不同(χ2=53.049,P=0.000),中级职称人员撰写的论文数量有增长的趋势,从前五年的31.8%提高至后五年的72.4%。
表2 不同特征人员论文发表情况比较
2.4论文发表的科室分布情况 累计发文总数排前五位的科室分别为传地(38篇)、理化(36篇)、职卫(33篇)、微检(32篇)和计免科(29篇),五个科室累计发表论文总数为168篇,占所有论文发表总数的51.9%(表4)。传染病防制专业与理化检验专业在近10年间发表的论文数较多。业务科室中,结核病防制专业较其他专业论文发表较少,职能科室相较于业务科室论文发表较少。
表3 2006-2015年不同科室人员发表论文数量及构成比
2.5发表论文被引频次情况 324篇被收录的论文中,有255篇论文被其他论文所引用,共引用1 591次,被引率为78.7%,平均每篇论文被引4.9次。324篇论文中被引用频次超过20次(含20次)的论文有7篇,占发表论文总数的2.2%,被引频次最多的论文为52次(表4)。
表4 2006-2015年论文被引情况
3 讨论
3.1调查显示,论文发表总量和人均发表论文量均未呈现增高的趋势。研究指出我国科技期刊发表周期平均为14.1个月,存在发表周期偏长的问题[4],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专业人员发表论文的积极性。第一作者为该CDC专业人员的324篇论文中,核心期刊发表比例为75.0%,平均每篇论文被引4.9次,有7篇论文的被引频次超过20次。相比于上海市CDC 2003-2008年在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609篇,最高被引用频数达78次[3],该基层CDC在10年间年平均发表篇数为32.4篇,与同期单位持平[5],但明显低于省会城市[6]。根据相关研究指出由于单位内部晋升职称量化评分标准,每年聘用过后会呈现一个发表高峰,而且以每一级最低档人员发表为主[7]。近10年间该CDC发表论文的篇数呈以30篇为水平线的上下波动的趋势,没有明显增高的趋势。由此表明该基层疾控中心论文引用频数较低,科研影响力不高,论文成果在公共卫生领域学术影响力小,受到的关注度及使用率较低。
3.2结果显示,该CDC论文发表作者集中,且年龄分布趋于集中在中青年组,中级技术职务的作者论文发表数量占到发文量的一半。分析其原因主要与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审制度有关,目前,晋升初、中级职称采取全国统考的方式,论文不作为评选条件,而晋升高级职称的重要条件之一即论文发表的数量和质量,因此,基层CDC论文作者主要为中级职称人员。基层CDC并未赋予内部高级职称人员更多的科研任务,而且职称晋升只上不下,缺乏活跃的科研氛围。作为“软件”之一的公共卫生人才队伍素质已成为制约公共卫生事业发展的关键因素[8]。因此基层CDC应学习和借鉴国内外先进科研成果,加大人、财、物投入,加强软、硬件建设,根据期刊级别、文稿字数及影响因子等因素制定更详细的多层级的更合理的报销制度,有效促进论文发表,逐步形成业务人员积极参与科学研究的氛围。另外,应加强人才激励机制,完善职称晋升制度,多方面考核人员的专业素养,调动科研人员的积极性,有效提高科研人员水平和产出。
3.3324篇论文专业涉及疾病预防控制、预防医学检验、公共卫生及卫生事业管理领域。传染病控制科、计划免疫和实验室检验科发表论文较多,与文献报道一致[9]。部分专技人员具备专业知识、实际疫情处理经验,但不善总结,许多珍贵的现场第一手资料未及时进行分析、归纳和总结,工作出色但科技成果甚少[10]。基层CDC在申请科研课题时缺乏竞争力,与同级别的医疗机构相比处于劣势,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在传染病监测及预防控制的整体实力和水平不能满足新形势下传染病防治任务的需要。鼓励基层CDC业务人员在完成日常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中要主动进行总结和问题梳理,探索相关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提取有效或成功经验,并反思存在问题,从而不断促进科研能力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