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通道与微通道经皮肾镜在治疗上尿路结石中的选择
2018-10-12毛飞刘修恒周本正翁小东张大虎
毛飞 刘修恒 周本正 翁小东 张大虎
1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泌尿外科 430060 武汉2湖北医药学院附属襄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泌尿外科
尿路结石是泌尿外科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在我国泌尿系结石的发病率为1%~5%,南方地区甚至高达5%~10%[1]。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碎石技术也不断丰富。其中,PCNL是治疗上尿路>2 cm结石的有效手段。随着PCNL的广泛开展,肾脏大出血和感染等并发症也越来越受学者们关注。微通道PCNL(micro PCNL, mPCNL)在标准通道PCNL(sPCNL)基础上开发出来,试图通过减小经皮肾镜通道的孔径,从而减少肾脏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2]。但是,孔径的减小容易造成肾盂内灌注压升高和手术时间的延长,从而增加PCNL术中感染的风险。PCNL手术通道的选择,仍存一定的争议[3~6]。我们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7年1月在襄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泌尿外科行上尿路结石PCNL术的78名患者资料,以探讨mPCNL的有效性与安全性。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收集2016年1月1日~2017年1月1日我院收治的上尿路结石的患者资料,纳入标准:①经CT或超声,IVU等影像学手段确诊为上尿路结石(包括单纯性结石和铸型结石),且手术侧结石最大径≥2 cm,符合sPCNL和mPCNL的手术适应证。②所有纳入手术的患者均签署了知情同意书,并同意接受该研究的手术方案。③患者在术前均无发热,全血白细胞异常等情况。④无明显手术禁忌证。排除标准:①手术侧肾脏多发结石或结石<2 cm。②患有严重的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凝血异常、严重肝肾损伤等不适宜手术的禁忌证。③所有患者均行单侧手术碎石,对于需行双侧手术的患者,不纳入本研究。④未签署知情同意书。共有78患者符合研究标准并纳入研究资料,其中sPCNL组47例,mPCNL组31例。其中,sPCNL组中有铸型结石6例,mPCNL中有铸型结石3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体重指数BMI、结石大小等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1.2手术方法
全麻下,患者采取截石位,逆行置入F5输尿管导管。再将患者取俯卧位,于彩超下定位结石,通过输尿管导管滴入生理盐水,造成积水肾盂,辅助穿刺。选取腋后线和肩胛线之间,12肋下进行穿刺。见尿液流出后,置入安全导丝,随后用筋膜扩张器扩张(HAWK N5530)。mPCNL,从F8逐渐扩张至F16/18,sPCNL则逐级扩张至F24。通道建立后,直视下进入肾镜(HAWK Y6270和N5482 ),予以钬激光、气压弹道联合碎石。碎石结束后,予以彩超探寻可能遗漏的残石,并争取一次性清除。检查无明显残石(<4 mm),予以留置双J管,使用F14肾造瘘管引流。肾造瘘管视病情于术后4 d左右拔除,双J管无明显禁忌证于术后4周左右拔除。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的比较
1)为t检验,2)为χ2检验。
1.3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的碎石取石时间、血红蛋白下降值、住院时间、肌酐清除率变化值、术后白细胞异常率、一期无石率、术后发热率、其他并发症(包括脓毒血症,高选择性DSA,腹膜后血肿,脏器损伤等)发生率。
1.4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mPCNL(本研究主要采用F16~18通道)和sPCNL(主要采用F20~24)两种通道的比较。sPCNL碎石取石的时间为(20.2±6.6)min,明显短于mPCNL的(24.5±7.6)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84,P=0.012<0.05)。术中血红蛋白下降值,sPCNL为(10.5±5.2)g/L,mPCNL为(11.0±5.3)g/L,二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372,P=0.18>0.05)。住院天数,前者为(8.2±1.4)d,后者为(8.8±1.6)d,二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711,P=0.097>0.05)。术前与出院时肌酐清除率变化值两组分别为(34.4±28.2)μmol/L、(32.9±21.6)μmol/L,二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79,P=0.442>0.05)。术后白细胞异常率sPCNL为36.17%(17/47),mPCNL为61.29%(19/31),前者显著低于后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43,P=0.029<0.05)。sPCNL的一期无石率为80.85%(38/47),mPCNL的一期无石率为74.19%,二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86,P=0.486>0.05)。术后发热发生率,sPCNL为14.89%,mPCNL为19.03%,二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290,P=0.13>0.05)。两组均无脓毒血症、高选择性DSA、腹膜后血肿、脏器损伤等并发症发生,所有患者术中术后均未输血。
3 讨论
在处理上尿路结石时,根据结石大小常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PCNL术是目前治疗≥2 cm上尿路结石(包括铸型结石)最常用、也最高效的碎石取石手段[7, 8]。对于10~20 mm的肾下级结石,在超声波碎石有禁忌证或碎石不理想时,PCNL也作为推荐方案[9]。
PCNL起初是用大约F30通道来进行肾镜碎石的操作,存在肾脏大出血的风险。随着人们对PCNL的认识不断提高,以及腔镜技术的不断发展,开始出现sPCNL和mPCNL两种手术方式,出血风险逐渐降低。尽管在理论上,mPCNL通道比sPCNL直径更小,能进一步减少对肾脏的机械损伤,降低出血风险[10, 11]。但有学者研究表明,二者术中出血量并无差异[12~14]。PCNL技术的另一严重并发症为感染。陈斌[15]认为,PCNL术引起尿源性脓毒血症的原因有:①结石相关因素(包括感染性结石、复杂性结石、结石引起梗阻积水);②肾盂灌注压≥3.99 kPa(30 mm Hg),且持续时间>50 s。③手术时间。以往认为sPCNL术后发热发生率要低于mPCNL组,可能与mPCNL组中更高的肾盂内灌注压相关。但有学者研究显示,发热发生率在二者之间并无显著差异[13]。王志勇等[16]对156例患者行sPCNL术,各组肾盂内平均压力均 <3.99 kPa(30 mm Hg),瞬间最高压力也仅为8.91 kPa(67 mm Hg),且持续时间较短。而mPCNL术中患者肾盂内灌注压常>3.99 kPa(30 mm Hg)泵速在300.90 ml/min,平均肾内压可达25.40 kPa(191 mm Hg)[17]。Cheng等[18]的一项研究显示,在处理上尿路结石的过程中,mPCNL组平均肾盂内压为(3.40±0.70)kPa[(25.6±5.3)mm Hg],而sPCNL组为(1.84±0.54)kPa[(13.8±4.1)mm Hg]。很显然sPCNL术中肾内灌注压更小,更安全可靠。其原因可能是mPCNL通道尺寸减小,干扰引流的通畅,使结石碎片更易堵住通道造成回流障碍,导致肾盂内压升高,细菌毒素等更易通过肾脏进入血液循环系统。另外,通道越小,意味着只有将结石打得更细小,才能将碎石吸出或钳出,从而延长了碎石时间,降低了碎石效率。
本研究发现相比mPCNL通道,sPCNL并没有增加其对肾脏的近期损伤。从术后Hb变化来看,sPCNL也并没有增加其肾脏出血的风险。以上说明,通道尺寸的大小,并不是造成肾脏损伤与手术出血的原因,可能与其他因素(如穿刺路径和术中黏膜损伤等)联系更加紧密。sPCNL通道尺寸更大,更易吸出或钳出碎片,这样大大提高了碎石效率,缩短了碎石取石时间。因此,在患者耐受手术时间相同情况下,sPCNL可能取出更多的结石。Cheng等[18]的研究结果表明,在单发结石时,在一期手术后残石率方面,mPCNL与sPCNL并无显著性差异,但在处理复杂多发结石时,前者残石率显著大于后者。由于sPCNL相对于mPCNL,通道更大,引流更加通畅,手术时间更短,可能造成术后高热发生率及血白细胞计数异常率低。脓毒血症、高选择性DSA、腹膜后血肿、脏器损伤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在两组之间并无显著差异,也可能与样本统计量较少相关。mPCNL和sPCNL术各有优势,相互补充。因此在碎石过程中,需要从更多的角度,更多中心对比研究才能寻找二者之间的差异,结合具体情况选择更合理有效的PCNL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