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Fite染色在麻风病诊断中的价值
2018-10-12施为陈明亮李芳芳鲁丽霞李吉谢红付
施为 陈明亮 李芳芳 鲁丽霞 李吉 谢红付
410008长沙,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皮肤科
麻风具有致畸性、传染性,皮疹表现千变万化,早期几乎无自觉症状,诊断主要依据组织病理学检查及切开皮肤取组织液涂片查菌,而少菌型麻风往往难以找到病原体,因而其诊断具有挑战性[1]。1990—1998年,全国19 453例麻风新发病例确诊的平均延迟期为34.4个月,多菌型占比为63.7%,皮肤涂片查菌阳性者占62.9%[2]。2001—2010年新增麻风病15 507例,多菌型占86.5%[3];2011—2015年新增麻风4 775例,多菌型占84.6%[4]。Fite染色在国外已经作为一个常规的特染广泛应用于麻风诊断[5⁃6],Fite染色可以在组织细胞和组织结构中清晰地分辨出麻风分枝杆菌,较抗酸染色的敏感性显著提高,提高了麻风尤其是少菌型麻风的早期确诊率,但目前国内开展Fite染色的单位不多。我们重新复习了我科2013年至2017年4月诊断的麻风患者及疑似麻风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其中7例抗酸染色阴性的疑似麻风病理切片运用Fite染色重新评估。
病历资料
2013年1月至2017年4月我科临床诊断或疑诊麻风患者13例(表1),其中6例有典型的麻风组织学特征,抗酸染色见数量不一的麻风分枝杆菌,送湖南省疾控中心查菌均为强阳性,确诊为麻风。7例组织病理HE染色可见真皮浅深层结节样或条索样组织细胞、泡沫细胞为主的浸润,高度怀疑结核样或结核样偏瘤型、界限类麻风,但抗酸染色阴性(图1A),其中6例经湖南省疾控中心皮肤涂片查菌,5例阳性,确诊为麻风,1例查菌阴性尚未确诊(例13);1例患者未到疾控中心查菌(例10)。
表1 12例确诊麻风及1例疑诊麻风患者的临床资料
Fite染色及结果
Fite染色[3⁃4]:标本切片经花生油/二甲苯(1∶1)混合物脱蜡3~5 min,用吸水纸吸干油液(不用75%乙醇),水洗5 min,滴加齐后氏石炭酸复红液染30 min,水洗后用吸水纸吸干,滴加3.76 mol/L硫酸液,至切片褪为淡红色,充分水洗,置于瑞氏苏木素液染2 min,常温水浸15 min,取出后以吸水纸吸干,再于37℃温箱内烤干或自然干燥,加入二甲苯透明,香胶封固。麻风分枝杆菌呈鲜红色,胞核呈深浅不一的蓝色。
结果:见表1。11例麻风确诊病例(抗酸染色阳性6例、阴性5例)Fite染色均为阳性(图1B)。1例(例10)病理检查高度怀疑麻风的患者抗酸染色阴性,当时未查菌,此次重做Fite染色为阳性,经湖南省疾控中心皮肤涂片查菌也为阳性,确诊为麻风。另1例(例13)病理检查高度怀疑麻风的患者抗酸染色阴性、查菌阴性,此次Fite染色也为阴性,目前尚未确诊,仍在随访中。
讨 论
图1 例10少菌型麻风患者皮损抗酸染色阴性,Fite染色阳性(×1 000)
麻风分枝杆菌不能在体外培养,实验室诊断主要依据组织病理学特点及切开皮肤组织液涂片查菌。分子生物学诊断技术的发展使PCR技术应用于少菌型麻风的诊断具有敏感、特异及快速的优点,但严格的实验室要求限制了其广泛应用。目前麻风诊断的金标准为有经验的病理学家对取自早期活跃的进展期皮损边缘足够厚度标本的病理学诊断[7⁃8]。HE染色最初的特征是宿主反应的组织学模式,包括侵犯神经。运用改良的抗酸染色鉴别侵犯神经的抗酸杆菌,早期临床怀疑麻风而组织病理诊断证实的比例在几项研究中为29%~58%,因而临床及病理的结合较其他疾病更加重要[6⁃10]。有学者[9]统计了165例确诊为麻风患者组织病理HE染色、抗酸染色、Fite染色、PCR及皮肤组织液涂片查菌的阳性率分别为58.2%、50.9%、60%、67.3%、40.6%。组织病理怀疑为麻风者Fite染色阳性预测值(85.9%)显著高于抗酸染色(56.9%)。
Fite染色[8⁃10]与改良的抗酸染色相似,但是脱蜡时使用了液态油,抗酸杆菌的细胞壁含有分枝杆菌酸的蜡样物质,为多达90个硫离子链长度的羟基羧酸单位,酸性物质牢度与分枝杆菌的碳链长度有关,运用花生油/二甲苯的混合物脱蜡可以保护菌体细胞壁的蜡样物质,残留的油帮助避免细菌皱缩;麻风分枝杆菌比结核分枝杆菌更加容易脱色,运用5%硫酸代替酸性75%乙醇溶液脱色,有助于保留组织中微弱残留的红色。成功的Fite染色可以在组织细胞和组织结构中清晰地分辨出麻风分枝杆菌,如果能在内皮细胞及施万细胞内发现麻风分枝杆菌将进一步证实为麻风。Fite染色中麻风分枝杆菌的数量普遍高于抗酸染色十倍以上,因而对于少菌型麻风的诊断极为重要。
我们诊治的多菌型麻风临床与病理的符合度高,而7例HE染色下见到真皮浅深层结节样或者条索样组织细胞、泡沫细胞为主的浸润,高度怀疑为结核样或者结核样偏瘤型、界限类麻风患者,抗酸染色均为阴性,虽然5例最终在省疾控中心查菌阳性而确诊,但依然有1例由于临床医师没有正确解读HE的病理描述,未送疾控中心而导致漏诊,而Fite染色成功地将其中的6例染出了麻风分枝杆菌。值得警示的是,12例确诊麻风的患者中仅6例临床初诊时考虑到麻风的可能,不仅说明了麻风临床表现的多形性及复杂性,也提示组织病理具有一定的特征性,是麻风诊断中最基本的手段。皮肤科医生须重视皮肤病理,对待抗酸染色阴性的可疑麻风,Fite染色简单易行,可大大提高麻风尤其是少菌型麻风的检出率,建议有条件的医院作为常规的特殊染色方法用于麻风的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