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导联动态心电图与平板运动试验检查诊断心肌缺血性冠心病的对比研究
2018-10-12,
,
冠心病是一种发病率较高的心血管疾病,主要由于冠状动脉血管出现动脉粥样硬化而导致血管狭窄或阻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主要临床症状为胸痛、心悸、乏力等,对生命健康造成严重威胁[1]。近年来人们生活和饮食方式相比于以往有较大改变,使得冠心病的发病率显著上升,对此类病人需尽早诊断和治疗,从而有效降低病死率[2]。目前冠状动脉造影是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但其作为有创诊断检测仍然有其缺陷[3]。为探究冠心病的有效无创诊断方式,本研究对我院收治的疑似冠心病病人给予平板运动试验、12导联动态心电图检查,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6月—2016年6月盐城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疑似冠心病病人112例,其中男58例,女54例;年龄43岁~74岁(62.78岁±2.04岁)。所有病人伴有胸闷气短、心律失常及胸痛等临床症状。排除标准:急性心肌梗死、扩张型心肌病、束支传导阻滞、先天性心脏病、预激综合征、心脏瓣膜病者;伴随甲状腺功能亢进者;由药物引发的ST段变化者。
1.2 方法 所有病人采用单独平板运动试验检查、单独12导联动态心动图检查及平板运动试验联合12导联动态心动图检查3种方法。再按照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将冠心病病人分为单支病变组和多支病变组。平板运动试验检查:采用运动平板及心电分析系统,运动程序选择Bruce运动平板方案。阳性诊断标准:①运动中或运动后ST段水平或下斜型下移≥0.1 mV,持续时间在1 min以上;②室性心动过速,室性颤动,Ⅱ度、Ⅲ度房室传导阻滞等严重心律失常;③出现心绞痛。12导联动态心电图检查:嘱咐病人记录日常生活日志,主要包括日常休息、运动、生活及自觉症状等。使用12导心电图记录仪进行诊断。诊断标准:①ST段呈水平型或下斜型下移≥0.1 mV,取J点后0.08 s处测量;如果已发现ST段下移,在已下移的基础上ST段再下移≥0.1 mV;②ST段改变在1 min及其以上;③两次ST段出现缺血时间间隔在5 min及其以上;④变异型心绞痛为ST段抬高0.2 mV。冠状动脉造影方法:冠状动脉主要包括左主干、右冠状动脉、左回旋支、左前降支,其中有一支血管或其主要分支内经狭窄在50%及其以上,则诊断为冠心病。单支血管病变指的是有一支血管狭窄在50%及其以上;多支血管病变指的是病人出现两支血管及其以上出现病变,并且同侧冠状动脉分支的多支病变视为主支病变,左主干病变归为多支病变。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8.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各组灵敏度、特异度、心肌缺血检出率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12导联动态心电图诊断冠心病的效果 112例病人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显示,冠心病63例,非冠心病49例。采用12导联动态心电图诊断63例冠心病病人显示心肌缺血40例,诊断49例非冠心病病人显示心肌缺血21例,其诊断心肌缺血性冠心病的敏感性为63.49%,特异性为57.14%。运用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显示单支病变冠状动脉21例,多支病变冠状动脉42例。采用12导联动态心电图诊断冠心病灵敏度和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结果显示,单支病变组检出心肌缺血13例,检出率为61.90%(13/21);多支病变组检出心肌缺血36例,检出率为85.71%(36/42),多支病变组心肌缺血检出率高于单支病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平板运动试验诊断冠心病的效果 采用平板运动试验诊断63例冠心病病人显示心肌缺血42例,诊断49例非冠心病病人显示心肌缺血16例,其诊断心肌缺血性冠心病的敏感性为75.00%,特异性为67.35%。运用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显示单支病变冠状动脉21例,多支病变冠状动脉42例。采用平板运动试验诊断冠心病灵敏度和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结果显示,单支病变组检出心肌缺血15例,检出率为71.43%(15/21);多支病变组检出心肌缺血39例,检出率为92.86%(39/42),多支病变组心肌缺血检出率高于单支病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单纯平板运动试验、12导联动态心电图及两者联合诊断冠心病的效果 平板运动试验联合12导联动态心动图检查(两种检测方法均为阳性诊断为阳性)诊断63例冠心病病人显示心肌缺血39例,诊断49例非冠心病病人显示心肌缺血10例,其诊断心肌缺血性冠心病的敏感性为72.41%,特异性为79.59%。心肌缺血性冠心病的敏感性与单独平板运动试验检查、单独12导联动态心动图检查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平板运动试验联合12导联动态心动图检查诊断心肌缺血性冠心病的特异性高于单独平板运动试验检查、单独12导联动态心动图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单纯平板运动试验、12导联动态心电图及两者联合诊断冠心病的效果 %
3 讨 论
冠心病目前已成为影响人类健康和生活质量的危重症疾病之一,导致冠心病发生的原因主要与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以及不良饮食和生活习惯等具有显著相关性[4]。冠心病会引发心肌梗死等多种严重并发症,病人死亡率较高。冠状动脉造影为诊断此类疾病的金标准,但其具有有创性,并且可引发并发症,部分病人无法耐受[5]。因此,寻找有效、准确、无创方式诊断冠心病是目前研究的重点。12导联动态心电图与平板检查是目前诊断冠心病的有效、无创方法,并且诊断操作方法简单,能够反复操作[6]。
平板运动试验检查主要是提升病人运动量以增加心肌耗氧量,从而诱发静息状态下表现出的心脏异常,使病人出现运动心电图异常变化或各种心肌缺血表现[7]。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在50%~70%病人冠状动脉的贮备能力便会降低,并且在病人运动负荷进一步提升后,机体心肌对氧的需求量也会相应提升,冠状动脉血流量逐渐无法满足机体需求,在达到心肌缺血负荷阈值后,病人便会发生一过性心肌供血不足,如心绞痛等,心电图可显示为缺血性ST段改变[8]。通常病人在运动早期、峰值运动时、运动刚结束时会出现缺血性ST段变化,而在运动停止2 min左右便会恢复,提示为假阳性。冠状动脉狭窄症状越严重、病变支数越多者,在对病人进行平板运动试验诊断中所表现的ST段压低导联数量越多,并且发生时间越早,幅度越大,则持续时间越久[9-10]。在本研究中,采用平板运动试验诊断心肌缺血性冠心病病人的敏感性为75.00%,特异性为67.35%;而多支病变组心肌缺血检出率为92.86%,显著高于单支病变组的71.43%(P<0.05)。表明运用平板运动试验诊断病变支数越多者的检出率高,并且此检测方法具有一定假阳性。原因主要为自主神经功能紊乱、高血压心脏病、肥厚性心肌病及糖尿病所引发心肌病变等具有显著相关性。12导联动态心电图可定量反映出冠心病病人缺血的症状发生频率及程度,并且缺血引发的导联和冠状动脉定位具有显著相关性[11]。此外,此诊断方法能够有效掌握病人既往出现胸痛的诱发因素及方式。本研究采用12导联动态心电图诊断心肌缺血性冠心病的敏感性为63.49%,特异性为57.14%;而多支病变组心肌缺血检出率为85.71%,显著高于单支病变组的61.90%(P<0.05)。表明此方法对心肌缺血性冠心病的诊断具有一定价值。
通过联合平板运动试验与12导联动态心动图诊断心肌缺血性冠心病的结果显示,联合诊断的敏感性虽低于单纯平板运动试验诊断,但特异性显著高于单独诊断方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两种检查方法联合诊断具有更高准确性,并且可降低误诊率,临床运用价值较高。原因可能为12导联动态心电图能够记录病人24 h连续心电图状况,部分无法运用平板运动试验诊断者可采用此方法进行诊断,并且也是诊断日常生活中发现冠心病无症状心肌缺血、一过性心肌缺血和冠状动脉痉挛性心绞痛病人的可行性方法;而平板运动试验诊断的准确性更高,误诊率更低,两种方法相互弥补,因此联合诊断的准确度更高[12]。
综上所述,平板运动试验联合12导联动态心动图检查诊断心肌缺血性冠心病的特异性显著优于单独诊断方法,而平板运动试验和12导联动态心动图诊断心肌缺血性冠心病的检出率伴随冠状动脉病变支数的增多而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