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悬吊技术对脑卒中病人平衡功能的影响

2018-10-12,,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8年17期
关键词:肌群康复病人

,,

脑卒中是中老年人致死、致残的主要疾病。据统计,约75%脑卒中存活者因平衡功能障碍影响生活质量。因此,如何改善平衡功能、提高生活质量,成为康复治疗中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之一。

研究表明,核心肌群是指负责维持脊椎稳定的肌肉群,是维持机体平衡功能的关键因素[1]。悬吊训练疗法(sling exercise therapy,SET)是运用其独有的诊断及治疗系统,可有效改善核心肌群力量[2]。但是临床上有关SET在脑卒中病人平衡功能恢复中的应用价值报道较少。此外,虽然SET治疗在改善核心肌群肌力方面取得了显著的临床疗效,但其在平衡功能改善、运动功能恢复、核心肌群生物电信号改良等的关系尚不是十分清楚,尤其是表面肌电图(surface EMG,sEMG)在脑卒中SET治疗平衡功能障碍中的研究国内仍很缺乏。

本研究进一步探讨SET对脑卒中病人平衡功能的影响,为临床上寻求一种更有效、综合的康复干预措施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4年6月—2015年6月在深圳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康复医学科及神经内科病区收住入院的脑卒中(包括脑出血、脑梗死)后有平衡功能障碍的病人作为研究对象。所有对象均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3],并经头颅磁共振成像(MRI)及CT证实。纳入标准:①首次发作;②发病1个月以内,生命体征稳定;③无严重认知障碍;④有平衡功能障碍,Fugl-Meyer 平衡评分≤14分;⑤病人或其家属均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能够定期复查。排除标准:①外伤性脑损伤或者既往其他基础疾病引起的伴有运动功能障碍的痉挛性瘫痪病人;②合并严重心、肝、肾、脑、造血系统疾病病人;③上下肢关节挛缩畸形;④肩周炎、颈椎病、关节炎、局部外伤、感染、神经或肌肉骨骼疾病等导致的肩腿痛、关节活动不利等;⑤精神疾病和依从性差,不能正确表达主观感受病人。

符合入选标准并最终完成观察的病人共计12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病人在性别比例、年龄、病程、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病变性质、偏瘫侧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详见表1。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1.2 治疗方法 脑卒中后常规治疗:两组病人均按照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共治疗4周,每日1次,每周连续治疗6次,主要包括5个方面,包括:初期良肢位摆放、神经促进技术、徒手平衡功能训练、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训练、室外活动等。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SET训练疗法,共治疗4周,每日1次,每周连续治疗6次,主要分为4个步骤,每种方式均抬起臀部保持5 s~10 s,连续5次,具体如下:①仰卧位双侧膝或踝关节悬吊;②仰卧位患侧膝关节或踝关节悬吊;③患侧卧位双侧膝关节或踝关节悬吊;④健侧卧位双侧膝关节或踝关节悬吊。

1.3 观测指标 ①采用美国产NORAXON Telemyo1400A表面肌电图仪的2个通道记录左右竖脊肌、腹直肌收缩的肌电信号。②采用全身智能控制系统RM(法国,RM,Ingenierie,Bioval&Biorescue)测定站立位睁眼、闭眼重心摆动面积。③采用Berg平衡量表(BBS)评定平衡能力,Fugl-Meyer量表(FMA)评定肢体运动功能,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定生活质量。两组在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进行两次评估。各种评定均由同一治疗师进行,该治疗师不参加治疗。

1.4 病例剔除和脱落情况 治疗过程中病人依从性差,影响治疗有效性评价,发生严重不良事件如病情加重或脑血管病再发者。治疗过程中观察组脱落病例按无效处理,对照组脱落病例按有效处理,进行最差效果分析。本研究观察过程中未出现病例剔除和脱落。

2 结 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BBS、MBI指数、下肢FMA比较(见表2) 治疗前两组BBS评分、MBI指数、下肢FMA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两组BBS评分、MBI指数、下肢FMA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BBS评分、MBI指数、下肢FMA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

表2 两组治疗前后BBS、MBI、FMA比较(±s) 分

2.2 两组BBS、MBI、下肢FMA评分治疗前后差值比较 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前后在BBS评分、MBI指数、FMA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

表3 两组BBS、MBI、下肢FMA评分治疗前后差值比较(±s) 分

2.3 两组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一般健康状况、生理机能、精力等生活质量各项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两组一般健康状况、生理机能、精力等生活质量各项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两组治疗后生活质量各项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详见表4。

表4 两组治疗前后生活质量各项评分比较(±s) 分

2.4 两组治疗前后站立位睁眼、闭眼重心摆动面积比较 治疗前两组站立位睁眼、闭眼重心摆动面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两组站立位睁眼、闭眼重心摆动面积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后站立位睁眼、闭眼重心摆动面积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详见表5。

表5 两组治疗前后站立位睁眼、闭眼重心摆动面积比较(±s) mm2

2.5 两组治疗前后左右竖脊肌、腹直肌sEMG值比较 治疗前两组左右竖脊肌、腹直肌sEMG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两组左右竖脊肌、腹直肌sEMG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后左右竖脊肌、腹直肌sEMG值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详见表6。

表6 两组治疗前后左右竖脊肌、腹直肌sEMG值比较(±s) μV·s

3 讨 论

随着脑卒中后平衡功能障碍发生机制研究的深入,发现中枢神经系统的整合作用、正常的肌张力及肌力是维持机体平衡的关键因素,平衡功能障碍的发生与维持机体平衡的三大主要系统的损害、输入传导受到影响有关。脑卒中病人由于中枢神经系统平衡中枢的损坏,患侧躯干及四肢运动控制的丧失,而核心肌群作为人体运动功能链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肌群间相互协调能力丧失,出现躯体平衡和协调能力障碍,难以形成稳定的支撑期和摆动期,影响病人步行能力,同时会严重影响脑卒中病人心理状况及生存质量。因此,提高病人运动功能,尤其平衡功能是脑卒中康复的重点内容。临床上促进脑卒中偏瘫病人平衡和步行功能的训练方法较多,传统的方法有初期良肢位摆放、神经促进技术、徒手平衡功能训练、ADL训练、室外活动等[4]。近年来关于腹直肌、竖脊肌等核心肌群力量及稳定性训练用于脑卒中的康复治疗中有较多报道[5-7]。

SET是在行为医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治疗方法。其中心思想是运用其独有的诊断及治疗系统[8],通过悬吊绳进行不同体位、不同部位的悬吊,在开链运动和闭链运动模式下,通过增加训练负荷,完成对神经肌肉控制能力的测定,诊断是否存在“弱链接”,遵循渐进抗阻训练、不稳定平衡及整体性训练原则训练机体腹直肌、竖脊肌等核心肌群,使其维持椎体间稳定的能力得以恢复甚至增强,是一种新型的、系统的、难易结合的、安全性较高的肌肉功能锻炼方法。SET的核心技术是Neurac技术,即神经肌肉激活技术,通过在不稳定条件下进行的,能够提高深层小肌群的力量,从而加强病人核心肌群和下肢关键肌的力量练习,最终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整合作用、核心肌耐力及稳定性,增强姿势控制能力,从而改善脑卒中后病人的平衡功能。目前悬吊训练多应用于竞技体育及颈腰痛方面,取得良好效果。近年来,SET应用于脑卒中病人康复越来越受到康复工作者的关注。顾昭华等[9-10]对SET在脑卒中病人中的应用价值进行了分析报道,但是研究中均采用量表法评价治疗效果,评价指标过于单一,且主观性较强。

本研究对脑卒中病人给予SET治疗,结果显示:治疗前,两组病人BBS评分、MBI指数、FMA评分、SF-36评分,站立位睁眼、闭眼重心摆动面积以及左右竖脊肌、腹直肌sEMG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BBS评分、MBI指数、FMA评分、SF-36量表评分,站立位睁眼、闭眼重心摆动面积以及左右竖脊肌、腹直肌sEMG值均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治疗后两组BBS评分、MBI指数、FMA评分、SF-36量表评分,站立位睁眼、闭眼重心摆动面积以及左右竖脊肌、腹直肌sEMG值均优于治疗前(P<0.05)。说明脑卒中发生后给予功能训练能够改善病人平衡能力、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生活质量,但SET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常规康复干预措施。

本研究创新之处在于:首次采用sEMG及生活质量量表研究SET对脑卒中病人平衡功能影响,采用运动功能、生活质量等多种评价指标度量两种干预措施的效果差异,研究不同干预模式对脑卒中病人的作用。研究发现两种方法治疗后,对平衡功能及生活质量等的影响有所不同,这为临床上脑卒中病人治疗方法的选择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对切实改善其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同时本研究将仪器分析法(定量分析法)与量表法(定性分析法)紧密结合,使结果更加客观、准确。

综上所述,SET治疗与常规康复干预措施均有助于提高脑卒中病人平衡功能,提示功能训练在脑卒中病人疾病治疗中的重要作用。但相比常规康复干预措施,SET治疗更有利于脑卒中病人核心肌肉群肌力的恢复,进而显著改善脑卒中病人平衡功能及生活质量。SET治疗对脑卒中病人生活和健康影响较大,能够使病人受益,但是目前国内尚缺乏脑卒中SET治疗的专业团队支持,服务体系亟待完善,且治疗效果评价定量指标仍需进一步研究。

猜你喜欢

肌群康复病人
康复专科医院康复设备维保管理新模式的建立和探讨
肩袖肌群训练联合电针对肩袖损伤的疗效
谁是病人
欢迎订阅2022年《护理与康复》杂志
体感交互技术在脑卒中康复中的应用
康复护理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
*男子水球守门员膝、踝关节屈伸肌群等速肌力实验测量
三级跳远亚洲纪录保持者李延熙小肌群力量训练的负荷变化特征
更正
病人膏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