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纤维腺瘤患者中医体质特征研究
2018-10-12王跃振
阮 华 刘 异 王跃振
作者单位:杭州市余杭区中医院普外科(杭州 311106)
乳腺纤维腺瘤(fibroadenoma of breast)由腺上皮和纤维组织两种成分混合构成,是最常见的乳腺良性肿瘤,占乳腺科门诊患者的7%~13%,可发生于青春期后任何年龄段的女性,发病高峰年龄为15~35岁[1-2]。该病的病因及机制尚未完全清楚,可能与体内雌激素水平升高或局部组织对雌激素的敏感性增强、基因改变、某些药物的影响、某些病毒感染等有关[2-3]。目前治疗乳腺纤维腺瘤的主要治疗方法是手术疗法,此外还有微创技术、小针刀疗法等[1,4]。中医认为,偏颇体质与疾病的发生、发展以及治疗、预后有密切关系。乳腺纤维腺瘤未形成包膜及纤维腺瘤切除术后可根据中医体质分类进行辨证论治[5-6]。笔者采用标准化《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表》对168例乳腺纤维腺瘤患者中医体质特征进行了调查研究,旨在了解乳腺纤维腺瘤患者中医体质分布特点,并探讨相关影响因素,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收集2015年1月—2017年12月本院普外科住院及门诊以乳腺肿块就诊经高频彩色超声检查并由病理确诊的乳腺纤维腺瘤患者168例,均为女性,年龄 18~48 岁,平均(34.2±2.4)岁,中位年龄 40岁;病程 3个月~6年,平均(2.7±1.4)年;平均体质指数(BMI)(25.1±4.2);其中右侧腺瘤 97例,左侧腺瘤71例;单发腺瘤137例,多发腺瘤31例;查体可触及肿块136例,不能触及肿块32例;瘤体直径 0.9~5.1cm,平均(1.8±1.4)cm。另选择同期健康女性体检者35名作为对照组,年龄20~45岁,平均(32.7±2.7)岁,中位年龄 33 岁;平均 BMI(24.9±3.8),平素身体健康,无重大器质性疾病。患者组和对照组的年龄、平均BMI分布均衡(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本院伦理委员会审查批准,所有受访者自愿参加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参照“乳腺纤维腺瘤诊治专家共识”[1]标准。中医辨证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7]和新版《中医外科学》[8]分为肝郁痰凝证和冲任失调证。中医辨证由两位中级以上职称中医师共同判定。
1.3 纳入标准 (1)符合西医诊断标准和中医辨证标准;(2)不在排除范围内的未绝经的妇女;(3)自愿接受本次调查,依从性好。
1.4 排除标准 (1)患有急性感染性疾病;(2)患有恶性肿瘤病、糖尿病、甲状腺、血液、免疫系统等严重原发疾病;(3)哺乳期、妊娠期和绝经期女性。
1.5 研究方法 调查内容主要包括患者的基本情况和中医体质类型。
1.5.1 基本情况 遵循临床流行病学调研原则,采用自行编制的调查问卷,询问记录患者的姓名、年龄、性别、文化程度、职业、婚姻状况、经带胎产史,症状、体征、舌苔、脉象、体质量,计算体质指数(BMI)等。
1.5.2 中医体质调查 参照文献[9-10]的体质分类标准,使用标准化《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表》[10],量表包括9种体质基本类型: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血瘀质、气郁质和特禀质,其中除平和质外,其余均属偏颇体质。请受访者回答量表中所有问题,每个问题按5级评分,分别计算原始分和转化分,依据标准判定体质类型。原始分=各个条目的分数相加,转化分=[(原始分-条目分)/条目分×4]×100。
1.5.3 中医体质类型判定 参照文献 [11-12]的方法,计算各体质类型得分,各体质类型转化分为0~100分。先进行平和体质或偏颇体质判定。若偏颇体质转化分均<30分,且平和质转化分≥60分时,判定为“平和质”;否则,判定为偏颇体质。如判定为偏颇体质,则进一步根据8种偏颇体质的最大得分进行某种偏颇体质的判定。
1.6 统计学方法 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数据处理应用 SPSS12.0 统计软件,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数(%)表示,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乳腺纤维腺瘤患者组与健康对照组中医体质分布 本组资料统计结果显示,乳腺纤维腺瘤患者平和体质 4.17%(7/168),偏颇体质 95.83%(161/168),实性体质(痰湿质、气郁质、血瘀质、湿热质)85.12%(143/168),虚性体质(阴虚质、气虚质、阳虚质)8.93%(15/168);最常见的中医体质类型分布依次为痰湿质>气郁质>血瘀质>平和质>气虚质>阴虚质>湿热质>阳虚质>特禀质;健康对照组平和体质42.86%(15/35),偏颇体质 57.14%(20/35),最常见的中医体质类型分布依次为平和质>阴虚质>气郁质>血瘀质>痰湿质>气虚质>湿热质>阳虚质>特禀质;与健康对照组比较,乳腺纤维腺瘤患者平和质所占比例显著降低(P<0.01),偏颇体质中痰湿质、气郁质、血瘀质所占比例显著增加(P<0.01或P<0.05),两组气虚质、湿热质、阳虚质、特禀质所占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2.2 乳腺纤维腺瘤发病部位与中医体质类型分布以腺瘤发病部位分组比较左、右侧腺瘤两组各个体质所占比例,结果显示,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乳腺纤维腺瘤发病部位与患者的体质类型无明显关系。见表2。
2.3 单发、多发腺瘤与中医体质类型分布 以腺瘤单发、多发分组比较单发、多发腺瘤两组各个体质所占比例,结果显示,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乳腺纤维腺瘤单发、多发与患者的体质类型无明显关系。见表3。
2.4 不同年龄乳腺纤维腺瘤患者中医体质类型分布
以中位年龄40岁为界分为<40岁组116例和>40岁组52例,比较两组各类体质所占比例。结果显示,年龄<40岁组乳腺纤维腺瘤患者中医体质类型以痰湿质、气郁质为主气,年龄>40岁组体质类型以气虚质、阴虚质为主,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或 P<0.01),见表 4。
表1 乳腺纤维腺瘤患者组与健康对照组中医体质分布[例(%)]
表2 乳腺纤维腺瘤发病部位与中医体质类型分布[例(%)]
表3 单发、多发腺瘤与中医体质类型分布[例(%)]
表4 不同年龄乳腺纤维腺瘤患者中医体质类型分布[例(%)]
表5 不同证型乳腺纤维腺瘤患者中医体质类型分布[例(%)]
2.5 不同证型乳腺纤维腺瘤患者中医体质类型分布
中医辨证属肝郁痰凝证乳腺纤维腺瘤患者体质类型以痰湿质、血瘀质多见(P<0.05),冲任失调证腺纤维腺瘤患者体质类型以气虚质、阴虚质多见(P<0.05),两组气郁质百分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5。
3 讨论
中医无乳腺纤维腺瘤病名,依据症状、体征归属于“乳癖”范畴。清·《外科正宗》曰:“乳癖乃乳中结核,形如丸卵,或重坠作痛,或不痛,皮色不变,其核随喜怒消长,多由思虑伤脾,恼怒伤肝,郁结而成。”《外症医案汇编》谓:“乳症,皆云肝脾郁结,则为癖核。”
体质是由先天遗传和后天获得所决定的,人类个体在形态结构、功能活动和心理状态方面所固有的、相对稳定的特质。由于先天禀赋不同和后天所得的差异,使体质具有明显的个体差异性、群类趋同性(群类性)与相对稳定性和动态可变性等特点[10-11]。本研究结果显示,乳腺纤维腺瘤患者易感体质以偏颇体质、实性体质为主,常见体质类型为痰湿质、气郁质、血瘀质、湿热质,约占 85.12%(143/168),与健康对照组的57.14%(20/3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 P<0.05)。进一步分析显示,乳腺纤维腺瘤发病部位、单发或多发与患者的体质类型无明显关系,与年龄因素与一定关系,年龄<40岁的乳腺纤维腺瘤患者中医体质类型以痰湿质、气郁质实性体质所占比例较多,而年龄>40岁组的患者则以体质类型以气虚质、阴虚质等虚性体质为主。此外,中医证型与体质类型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中医辨证属肝郁痰凝证乳腺纤维腺瘤患者体质类型以痰湿质、血瘀质等实性体质多见(P<0.05),而冲任失调证腺纤维腺瘤患者体质类型以气虚质、阴虚质等虚性体质多见(P<0.05)。
偏颇体质的形成是诸多因素影响下阴阳气血失和的综合表现,是对患者形体特征、临床表现、心理特征、发病倾向及适应能力等方面的总体概括[12]。中医认为,足阳明胃经过乳房,足厥阴肝经至乳下,足太阴脾经行乳外,脾与胃相表里,肝气宜疏泄条达。乳腺纤维瘤发病与脏腑机能失调,气血失和有关。病变脏腑主要责之肝、脾,尤其是脾土虚弱者或过食辛辣肥甘厚味,损伤脾胃,而致脾胃运化功能失常,聚湿成痰或因情志所伤,忧思过度,导致肝失疏泄,脾失健运,湿郁成痰等,均可导致痰浊结聚,气血凝滞而形成肿块。辨别易感体质对临床治疗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辨体—辨病—辨证相结合,从中医体质角度调理患者,达到“未病先防、既病防变”之目的,也能体现中医的“治未病”思想[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