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医卫码头的组织学与胚胎学云课程初探
2018-10-11李晓文沈岳良黄维文李娟娟
赵 敏 袁 云 刘 锐 杨 力 李晓文 沈岳良 黄维文 李娟娟△
(昆明医科大学, 1 人体解剖学与组织学胚胎学系; 2 基础医学形态实验中心, 昆明 650500; 3 浙江大学医学院, 杭州 310058)
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 MOOC)为越来越多想学习的人提供了免费学习的平台[1],然而,统一设置的学习内容和教学进度,不易适应各校各专业的个性化教学,医学类MOOC很难在中国高校内推广,虽有学者提出建设小众私密在线课程(small private online course, SPOC)[2],但对于大部分广泛覆盖各专业各层次的基础医学主干课程,如果打造的还是校本部的本土化课程,学习者可能又将错过互联网教育资源共享想要带来的教育公平。尤其对于组织学与胚胎学这类以微细结构的形态描述及其功能为基本内容,专业性较强的医学主干课程,如果仅在线上开设课程,不能和线下的课程接轨,那么学习效果将大幅度降低,一种既能有效衔接面向社会公众的线上课程和面向学校内部学生的线下课程,又能最大化实现医学教育资源共享的平台亟待研发。医卫码头(www.yiweimatou.com)系笔者团队近年研发,集医学教育、医疗科普以及健康管理为一体的MOOC的升级版共享平台。云课程正是基于这一平台建设的以云板书为主要知识载体的网络课程。目前,医卫码头平台的功能日趋完善,国内一些高等医科院校和基层医院开始依托平台,建设医学及其相关的云课程,但投入教学实践的报到还很少见。
1 医卫码头平台的特色分析
1.1 集医学教育、医疗科普及健康管理为一体
基于医卫码头平台建设的云课程就像一个容器,放置自制的教学资源,借助电脑、平板、手机等多种设备,实现4A(Anyone, Anytime, Anywhere, Anydevice)学习,最大化地做到碎片化时间随心所欲学习医学共享资源库中的海量知识。注册的用户能在手机端的医卫码头首页界面中看到来自全国各地的主讲教师开设的云课程,在“教室”栏中可以看到动态推送的医学健康资源,在“健康”栏中可以建立和管理个人健康档案,动态管理健康数据(图1A)。医卫码头的受众可以是医科院校的在校学生,也可以是医疗组织的医务工作者,还可以是没有医学背景的广大群众,它所囊括的课程简称为大规模线下线上开放医学课程(massive open online outline medical courses, MOOOMC)。
1.2 纳医学教师、医务工作者、学生和病患为一家
在医卫码头平台中,由辅导员推荐为主讲教师后,即可在虚拟教室中开设课程。作为医学教师,可以面向在校学生、函授继续教育学生开课,所建课程以学校课堂教学为基础,先服从线下课堂的要求,再线上圈粉广大受众,鼓励教师良性竞争,用优质的教学能力吸引学员选课,与美国哈佛大学、耶鲁大学等国际一流学校“挂牌”选课有异曲同工之效。作为医务工作者,可以面向包括患者在内的广大群众,推广医疗科普知识,建设健康档案,做好健康管理和医疗咨询服务。医卫码头平台促成了医学教师与学生、医务工作者与病患的共同体。
1.3 容电脑、平板、手机多元用户端体验
医卫码头电脑端是医卫里网络(杭州)有限公司维护的云课程平台,通过认证的主讲教师可在医卫码头后台开展个人素材、课程内容、学员管理等操作,建设和维护个人的云课程。医卫码头手机端是以医卫里网络(杭州)有限公司为经营主体,于2017年5月完成微信认证的微信公众服务号,使用者可以在手机中浏览包含课程、健康和问答3个不同层面的师生、医患交流内容。经过近2年时间,协同多家医科院校教师、医师以及学生的共同内测,多次改版升级,医卫码头从无到有,从繁冗卡顿到简学易用,成为较具潜力的优秀平台。在医卫码头申请建成的云课程,可以生成二维码课程名片,通过微信、QQ等二维码扫描器一键扫描即可快速加入云课程。
2 云课程的建设及运用探索
2.1 课前线上导学与课后线下总结的数字思维导图
课前,教师根据组织学与胚胎学的知识框架,以授课专题为单位,运用X-mind软件制作简单的导学思维导图,并借助医卫码头生成二维码推送给学生。课后,以线下作业的形式,要求学员使用X-mind软件重新整理和丰富自己的思维导图。比如皮肤专题的讲解,课前先推送教学大纲式的导学思维导图,勾勒皮肤这一篇章学习内容的框架,并明确表皮的分层与角化为教学的重难点;课后鼓励学员在导学思维导图的基础上,丰富课中所学的知识点内容,将皮肤相关的图文影音等素材整合到自己创作的数字思维导图中,使之成为自己独有的移动学习笔记,帮助内化知识,并为将来融合皮肤病学等其他学科的知识奠定基础。
2.2 课中同屏讲解与课后移动复习的云板书
2.2.1 云板书的图文整合 云板书是基于医卫码头平台实施教学的核心素材。在搜集、甄选、改良大量优质素材后,运用Photoshop软件在同一画布中,按照课程统一的颜色风格,制作形成图文并茂、缩放自如、画面统一的云板书[3]。传统的PPT课件授课,采用的是翻页呈现知识点的形式,知识被割裂,学习者容易出现全局观的不明朗,而云板书可以将一个知识点的全部内容完整地缩放,又可以选择知识点的局部内容放大精讲,做到缩放自如,让学习者对所学知识的层次关系一览无遗(图1B)。
2.2.2 云板书的链接标注 图文整合在同一画布的云板书即可上传医卫码头平台,之后,在医卫码头管理后台通过创建音视频、图文、网页等云链接标注,将所标注知识点进行有效补充和强化拓展。如在人胚早期发育的云板书中,受精作为一个重点内容,动态的视频比静态的图文更直观生动。主讲教师可在其二级标题处进行1个标注,将微视频链接此处(图1C),供学习者点击观看,帮助理解,强化记忆。如此,云板书即能实现视频、音频、图片、网页在相应知识点的共享,尽可能地拓宽了学习者的学习视野[4]。
图1 医卫码头平台及组织学与胚胎学云课程
2.2.3 云板书的同屏讲解 完成链接标注的云板书即可保存发布,主讲教师和学员均能在医卫码头前台通过电脑、平板、手机等设备在医卫圈栏目浏览。主讲教师也可以将已发布的云板书以二维码的形式推送给学员,让学员体验一键扫描、即刻打开的便捷快感。云板书替代PPT,一方面可以在课堂上使用同屏广播的形式开展教学,引领学习者紧跟主讲教师步调,高效学习;另一方面可以在课堂外作为学员手机端线上移动的复习资料。
2.3 线下教辅教材的自主学习与线上的微自测相结合
通过医卫码头管理后台,可以批量导入习题,并根据需要组建试卷。笔者设计了“3min微自测习题库”,每份试题仅有5个选择题,要求3min内完成。线下,学生通过《组织学与胚胎学学习指导》中的学习目标、学习要点及习题,实现课前预习、课中随堂笔记及课后复习等自主学习。线上,老师通过课前抽查微自测,迅速回顾已学知识;课中随堂微自测,简单检验学习效果;课后复习微自测,及时巩固所学知识。学员通过微自测试卷生成的二维码扫描,即可在手机端在线打开自测题,完成提交后即可获得阅卷分数,并能对照正确答案查缺补漏,实现贯穿在课前、课中、课后整个教学过程的时刻督促和检验。
3 云课程的推广应用价值
3.1 拓展了学生获取教学资源的空间
加入课程的学生,不但能在本课程中享受思维导图、云板书、习题库等基本的教学资源,还能建立自己的健康档案,关注医卫码头平台中其他院校及其他主讲教师的同类课程或不同课程,纵向和横向地拓展自己的学习渠道和空间,更有效地实现医学教育公平。
3.2 提高了教师现代化信息技术的素养
思维导图、云板书的制作以及云课程的建设和维护,对主讲教师的现代教育信息化技术能力提出了巨大的挑战。诸如云板书可供自由缩放学习的特点,不仅决定了它对制作者搜集和制作图文素材的高要求,还对制作过程中涉及的Xmind、Photoshop、Camtasia Studio等软件的娴熟操作程度有提升[3],这极大地推进了教师数字信息化能力的进步。
3.3 推动了医学数字化共享教育资源的建设
医卫码头平台整合了医科院校和医疗组织的主体和客体,拟将全国的医学教育、医疗科普、健康管理资源串联起来,搭建由每一位教师、医师都能创建自己品牌的平台,良性竞争、优势互补,让作为学生、病患在内的广大群众,都能结合自己的知识背景,在平台中浩瀚的医学共享资源中自主选课,构建适合自己的知识体系。
4 建议与展望
精心设计和合作开发的MOOC有可能使消费者、专业人士、政策开发团队、卫生保健组织和大学师生形成一个共同体[5]。而医卫码头这个升级版的MOOC平台,正在促进医学生、医务工作者、病患之间的有效沟通,努力提高公共卫生素养,并促进医学教育以患者为中心、以家庭为中心的创新教学模式发展。依托医卫码头建设的组织学与胚胎学云课程,作为基础医学主干课程的切入点来进行教学实践,虽给师生带来了便捷高效的体验,但医卫码头平台在很多功能的使用上还存在提升的空间。诸如最为核心的教学资源云板书,其制作的高要求和教学演示的特殊性,势必会使习惯PPT的老师望而怯步,找到便捷转换PPT为云板书的技术支撑,无疑会吸引更多优秀的教师、医师加入云课程的建设。继续研发更为智能人性化的操作界面,需要大量热爱教学改革的教师、医师与医卫里网络(杭州)有限公司的编程员共同探索和不断反思,逐步打造一个庞大而成熟的医学共享教育平台,让更多的人高效、便捷地享受优质医学健康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