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工科专业学位研究生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2018-10-11侍宝玉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18年17期
关键词:硕士导师研究生

罗 钧 侍宝玉 付 丽

重庆大学光电工程学院 重庆 400044

1 工科专硕培养模式概述

在2014年全国研究生教育质量工作第三十一次会议上,刘延东同志曾强调要加快推进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建立健全质量保障体系,全面提高专业型及学术型研究生教育质量。国家教育部也明确提出“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应以面向实际应用为主”和“进一步调整和优化硕士研究生的类型结构,逐渐将硕士研究生教育从以培养学术型人才为主向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转变”的研究生培养发展方向,加强人才培养与经济社会发展实际需求的紧密联系,从而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高层次复合型工程应用人才的迫切需求。欧洲工程教育认证联盟执行委员会在2008年正式通过了《欧洲工程教育认证计划标准》(EUR-ACE),其中的硕士阶段工程人才培养标准从知识及其理解力、工程分析、工程设计、工程实践以及可迁移技能等方面对工程型人才提出了要求,强调了工程人才整合各个领域知识、处理复杂问题的工程实践能力的重要性[1]。在创新驱动、“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等重大战略需求下,对新时期的新工科人才培养探索和构建尤为重要。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作为工程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培养和教育必须加快推进改革创新,探索和实施工科专业型硕士(以下简称“专硕”)人才培养新模式,培养出工科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复合型人才,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教育质量。

2 工科专硕培养模式调查分析

为了深入了解工科专业硕士的现状,在前期准备工作的基础上,通过网页问卷的方式对重庆大学光电工程学院的全日制专硕培养模式进行了问卷调查。其中,有效问卷98份,调查内容和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调查问卷结果

通过以上调查,我们可以得出结论,硕士生攻读专硕学位的目的呈现出多样化的状态,这对培养方案的制定提出了挑战。调查还发现,大多数的硕士生还是希望毕业后能够找到与本专业所学技能对口的职位或者自己感兴趣的职位。因此在培养过程中,如何兼顾学生的兴趣和工程项目需要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

此外,大多数的专业型硕士生(79.59%)对于专业实践以及实习的效果不满意。主要原因一是实习往往流于形式,而对实践的要求仅仅是交一份企业盖章的实践表,而且有很多实习都是参观实习、认识实习,这样很难真正提高学生的工程设计能力;二是企业考虑到知识产权的保护、学生的岗位能力、学生安全保护等问题,学生在实习或实践中多数扮演着旁观者或者边缘参与者的角色,而不能让学生真正融入科研过程。表1中第四个问题针对专硕学生对校内导师的项目参与情况以及其项目来源展开了调查。调查显示,有26.53%的学生因为各种原因没有参与项目;30.61%的学生参与了导师的纵向课题,只有26.53%的学生参与了校企合作的工程项目。科研实践在一定程度上可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但是由于导师的工程项目少或者缺乏工程类项目,使得这里有一部分学生没有参与到工程项目中,或者参与的项目偏理论,不能为学生提供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条件。

调查最后,学生还对如何健全专业硕士的培养模式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例如,给学生更多参与实践能力培养和应用知识的机会,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考察;充分发挥产学研研究基地的作用,帮助学生走出学校,在企业中了解工业流程和实际操作,培养研究生的实践、科研、创新能力;加大经费力度支持创新比赛等建设性意见。

3 工科专硕培养模式优化

美国前工程院院长Dr.William A.Wulf曾指出,社会依赖于工程师所创造的技术,工程技术的改变如此迅猛,工程教育也必须更加迅速地改革。美国工程院院士Ed. Crawley提出了CDIO工程教育理念即构思(Conceive)、设计(Design)、实施(Implement)、操作(Operation),并提出了结果检验的12条标准,CDIO是一种涵盖了整个项目周期的培养模式,具有很强的操作性。

为加强工程教育,提升应用型专业硕士人才的培养质量,本文以CDIO培养模式为基础,提出以工程应用及综合能力的培养为突破口,依托工程项目的专硕培养模式建议。由于工程项目一般有主承研单位与子承研单位,不同的任务由各自优势单位完成,它需要所有合作单位通力合作。在整个工程项目的进行过程中,如何进行专硕的工程应用能力的培养是本文研究的重点。为解决上述调查暴露出的问题,提出以下建议来培养专业硕士的工程应用能力。

3.1 因材施教 职业定位

在学生与导师双向选择的时候,需进行课题方向培养与发展的交流与探讨,加强导师对专业硕士的职业规划引导。

据前面的调查问卷分析,专业硕士研究生在择业时重视和追求兴趣爱好与个人才能的发挥以及当前所学专业对口。这要求导师在研究生教育培养过程中,对学生的自我认知、自我激励以及自我调整等方面加以正确引导,综合工程项目中的任务需求与专硕研究生的兴趣特长、职业规划进行项目的开展与分配。一方面,专业硕士自身可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推动项目的开展;另一方面,可以将项目的进展情况作为学生学习效果的一个衡量方式,以便导师可以更直观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3.2 深化校企合作 发挥联合培养作用

目前来说,校企联合培养是一种很好的专业型硕士的培养模式[2]。一方面,企业通过提供经济资助,由高校培养研究生,锻炼了研究生的实践与应用能力;另一方面,研究生参与到企业的专题研究中,帮助解决企业面临的实际问题,进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3]。但经常由于联合培养的单位缺乏实际的利益关系导致校企之间不能很好地配合,使得联合培养流于形式,无法真正发挥作用。但如果依托于实际的工程项目下,高校和企业之间共同经历整个项目的申报过程,从开始的项目建议书的撰写、建议书的答辩、任务书的编制到项目经费预算表的制订等各个重要阶段,合作双方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已形成稳定的模式,这就加强了双方密切的联系,为校企合作以及真正发挥联合培养的作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笔者所在的嵌入式系统研究室与国防科技工业5011二级计量站合作申请了 “十二五”计划技术基础科研重点项目《特种细长管内螺旋线空间直线度校准装置》《位移传感器校准技术研究》等,由承担课题研究任务的专硕研究生们与合作单位在测试计量领域工作了几十年的中、高级技术人员一起共同完成整个项目的设计与实施。学校研究生在理论领域和技术研发方面具有较强的优势,而计量站的技术人员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研究生完成数学校准模型的建立与推导,进行运动控制器的开发与调试、运动平台的集成加工与测试,计量站的技术人员除提供项目前期的实验测试场所和环境外,还可以帮忙指导和分析研究生在项目研发阶段遇到的关键问题。在项目开展过程中研究生不仅能学习到本项目的相关知识,也能获取技术人员丰富的工作经验。理论联系实践,将理论应用到实际的项目,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通过联合培养,在共同完成工程项目设计开发、工程化、产业化的过程中,专硕对集成开发与工程化中各个重要阶段有了深入的了解,对整个项目的各个部分有更为清楚的认识。与传统的课程学习相比,这样的学习方式更加强调学习过程的应用性、实践性、复合性,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十分适合培养专业硕士。

3.3 加强工程教育 培养复合型人才

依托工程项目培养应用型人才,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实际工程为背景,以工程技术为主线,着力提高专业硕士的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创意、创业能力[4]。可见,培养应用型人才,并非仅仅是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企业在招聘工程师时,不仅要求其能够运用科学理论以及技术手段分析解决具体工程问题,更要做好整个工程项目的管理监督工作,具备综合化、多样化的能力结构。罗伯特•佩顿和理查德•瓦格纳曾指出德国70%的工程师是由应用技术大学培养出来的,而工程管理教育对工程师在工作岗位上的表现以及对未来的合理规划有一定提升作用,他们认为缺乏管理学知识是工程教育中的一个失误。

工程教育是高等教育中的概念,但作为系统教育,同样适用于培养专业型硕士,它不仅包含技术能力,也包含项目管理、生产、经济等方面能力的培养。在项目管理及生产流程等方面,合作单位的技术人员具有丰富的经验,一方面可通过专题讲座的方式,定期向学生系统地讲解和传授产品研发过程以及项目管理过程中总结提炼出的基本经验和专业知识;另一方面,可通过现场讲解的方式,组织学生深入车间班组,了解生产现场及管理,了解和熟悉生产制造流程和工艺,为进一步提高研发产品的可制造性打下基础。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提升,同时也有助于整个工程项目的顺利完成。

3.4 提高导师自身工程素质 形成贴近企业的高素质师资力量

德国的工程教育很有成效,值得借鉴。在工程教育中强调理论联系实际,一般都要求教授具有5年以上相关专业的企业工作经历。CDIO的第九条标准也明确规定了教师的工程素质能力。我国目前新进高校教师多为应届硕士及博士研究生,直接由学生转变为教师,教师本身没有接受过足够的实践环节训练,并且缺乏工程实践以及管理经历。教师本身的素质对所带硕士生的影响是极大的,借鉴德国工程师培养的模式,重庆大学积极出台政策建设工程型师资队伍,如制订了《重庆大学关于加强教师工程实践能力的办法》讨论稿,规定年龄小于40周岁的工科学院青年教师,必须以挂职锻炼、跟班工作、培训学习等方式参加工程实践,保障青年教师得到工程锻炼。该政策无疑可以提升教师的工程素质与综合能力,从而为培养复合型人才提供保障。

3.5 优化考核制度 严把专硕培养质量关

科学合理的培养过程、管理体系以及考核制度是专业硕士培养质量的基本保障。基于导师工程项目的培养方式,充斥着整个研究生生涯,将项目的进度、完成量与学生的实践考核进行合理的结合,不仅可以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专业知识,视野得到开拓,同时十分有利于工程化的任务实施。按照专业硕士的特点,优化实践考核培养环节的检查和评估制度,将学生在工程实践方面的培养质量纳入导师的评价体系,制订有针对性的考核方式,严把毕业生质量关,评价体系优化重点应将内部评价和外部评价相结合,把工程设计能力评定作为考核的一个关键指标。

猜你喜欢

硕士导师研究生
执着创新 坚毅豁达——追忆我的导师郭景坤先生
昆明理工大学工商管理硕士(MBA)简介
V eraW an g
如何写好硕士博士学位论文
爱情导师
36位导师的创业建议
论研究生创新人才的培养
改进硕士研究生解剖教学的探索丁
幸福院里出了个研究生
军事科学院招收1995年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