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联动”校内生产性实践教学平台建设
2018-10-11孙加存
孙加存
苏州市职业大学 江苏苏州 215104
教育部原部长周济指出:“职业教育必须以就业为导向,要牢牢把握面向社会、面向市场的办学方向。”2012年6月,教育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及《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而制定的《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指出:“高等职业教育重点培养产业转型升级和企业技术创新需要的发展型、复合型和创新型的技术技能人才。”强调高职教育培养的是发展型、复合型和创新型的技术技能人才。要提升学生技术技能,增强就业能力,学生的实践教学是很重要的,实践教育是学生所学知识达到技能的一个桥梁,也是学生与企业员工无缝对接的一个保障。《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5〕6号)指出: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动教育教学改革与产业转型升级衔接配套,加强行业指导、评价和服务,发挥企业重要办学主体作用,推进行业企业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实现校企协同育人。目前,学生实训基地主要分为校内校外基地,校内实践教学占据的时间较多,时间安排较自由,校外实习时间比较固定集中,一般集中在学生临近毕业时进行的毕业实习,学生实习时间相对较少,一般由企业负责。因为平时学生在企业的实习时间较少,岗位能力不足,毕业实习时,适应工厂环境时间较长,实习企业会花很多的时间对学生进行培训,同时学生适应企业工作环境也需要一定的时间。
1 平台建设过程
高职院校校内实践教学平台(以下简称“平台”)的建设,要体现出“产品”的生产与形成过程,产品是指能够供给市场、被人们使用和消费并能满足人们某种需求的任何东西,包括有形的物品、无形的服务、组织、观念或它们的组合[1]。工科院校的校内实践基地建设要充分发挥企业的作用,根据专业特点共同建立校内生产性的实训基地。什么样的基地才能体现校内生产性的实践基地呢?参考文献[2]中提出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相对于以往传统的消耗性的实训,生产性实训过程必须有企业的参与,必须要做到校企合作,应该生产出有形或无形的“产品”。另一种观点认为,只要把企业真实的设备、工具、环境、任务搬到校园实训室,学生在实训教师的指导下完成实训任务,生产出一定的“产品”,实训的过程与实际工作的操作过程完全一致,即实训室已经具有产品加工、生产的功能,也可以认定为是生产性实训基地。
两种观点都认为生产性实训基地一定要与企业充分合作,要与产品对应,要保证平台使用最新的技术,确保建立平台的先进性,充分与市场接轨,要体现实际市场产品的形成过程,强调“工学结合”,增强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达到与企业岗位的无缝对接。生产性平台建设的过程可以表示为图1所示的过程。
图1 平台建设过程
1.1 调查人才需求
社会在发展,对于人才的规格要求也在变化,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学校应该定期进行人才需求的调查,以确定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的转变。建立校内生产性实践基地前,学校要进行大量的人才需求调查,确保所建立的实践基地、实践设备满足社会的需求,体现最新的技术要求。
1.2 确定岗位设置
高职专业人才的培养要达到专业与产业、职业岗位对接,学生进入社会,能够适应什么样的岗位,在建立校内实践性生产基地时要充分考虑。按照场地大小、经费的多少综合考虑能够完成多少岗位设置,确保基地建成后满足社会需求的岗位。
1.3 确定平台类型
各专业具有自己的特点,要适应各个专业的特点进行平台的设置,如自动化产品可分为标准化产品与非标准化产品,在设置生产性平台时要充分进行调研,根据调研结果与产品的类型进行设置。
1.4 实践设备选型与设计
确定了平台类型后,在考虑人才需求与岗位设置情况下,考虑实践设备的选型,可以由学校与企业共同设计实践教育平台,也可由学校提出要求,由企业进行设计,然后校企共同建立。
1.5 平台运行模式确定
一个好的运行模式能够发挥好平台的作用。选择什么样的平台运行模式可由学校与企业共同进行商定。例如企业可以把实际的产品搬到学校生产,在平台上由学生进行生产,既锻炼了学生,又为企业减少了成本。
1.6 人才培养
在平台建成后,选择合适的运行模式,进行人才的培养。在人才培养的过程当中,要强调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这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例如如何解决一个班级人数比较多,学生实际动手时间不足的问题;如何解决学生在训练过程中的元器件消耗的问题等。
2 平台对教学的作用
“工学结合”是高职院校培养人才行之有效的重要方法,但由于许多条件的制约,学生在企业实际工作的时间不能保证。由于企业与学校往往不在同一个地点,学生到企业实习带来一定的麻烦;一般大规模地到企业实习时间比较集中,要学生在掌握大量的专业知识才能应对企业的需要;企业师傅工作较忙,同时带许多的学生,精力不足;学生人数较多,许多的工作岗位内容雷同,造成部分学生学习、工作积极性不高,这些因素等都制约着学生到企业实习的效果,如果在校内建立生产性的实习工厂,教师具有企业工程师的技能水平,企业实际工程师可到现场指导,学生可定期进行生产实习,真正达到“工学结合”,对于培养学生,提升教师具有很大的积极意义。
学校与企业充分合作,建立体现最新专业知识的校内实践生产性教学平台,对于教学具有很大的意义与作用,归结有如下几点。
2.1 学生训练平台
学校主要的职能是培养人才,建立的生产性实践平台要充分体现学生的技能培养,平台要与实际生产过程对应,设立充分的岗位,进行学生能力的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岗位能力得到提升,学生的学习过程与生产过程对应,学生学到最新的专业技术,学生毕业后可以零适应进行就业。
2.2 教师提升平台
提升教师的企业工作能力是学校师资建设的重要内容,但在实际执行时由于教师的目标与企业的目标不一致,往往教师下企业训练达不到实际想要的效果。该平台在校内进行建设,企业把实际的产品拿到学校生产,这样教师在产品的研发、实际的加工、最后产品的形成等过程进行实际参与,学习最新专业技术,极大地提升教师的技能水平。
2.3 教学资源平台[3]
校内教学资源包含实践课程的实训指导书、课程标准、实践项目、实践视频、实操测试、企业岗位综合实训等,平台在运行过程当中严格按照企业的实际运行模式进行,在成品形成过程当中形成大量的教学资源,如产品设计标准、企业安全教育等相关资源。
2.4 重构教学方式
传统的教学方式在课堂进行组织教学,学生积极性不高。生产性实践平台强调的是产品的形成与岗位的对应,学生参与度高,结合信息化教学,学生随时可以查阅所需要的知识点,成品形成过程需要的知识点多,各个知识自成模块,多而不散,灵活充分地应用所学的知识。
3 典型案例介绍
苏州市职业大学电气自动化专业是江苏省品牌专业建设工程A类专业,拥有一批包括“西门子先进自动化技术示范中心”等专业实验实训室,与20多家苏州自动化企业建立了校外实训基地。
2016年10月27日,由工业和信息化部软件与集成电路促进中心主导,苏州市职业大学和苏州凡特斯测控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共建国家信息技术紧缺人才培养工程NITE—博众•凡赛斯自动化学院暨工业自动化与智能控制产教融合实训平台,为企业转型升级培养智能制造柔性适应技术技能人才。该产教融合平台建成“国内第一条相对完善的自动化控制教学生产线”。该平台分成两部分,分别对应自动化类专业对于自动化产品生产线和组装非标准自动化产品的车间,主要是完成教学实习与教学实训两大部分功能。
3.1 生产性实习平台
该平台根据生产实习要求,结合企业的实际工作情况,分为精密加工中心、车间通道安检区、仓库、品检、组装区、配线区、调试区。每个区按照自动化制造企业生产实际建设,主要完成自动化产品的设计、组装与调试,企业把订单放在学校做,学校给企业配备办公室,有长住企业工程师进行指导,保证设计、生产自动化产品的先进性与实用性。示意图如图2所示。
图2 教学实训平台组成
3.2 教学实训平台
教学实训平台主要包括智能制造柔性教学生产线、数字化物流系统、MES管理系统。实现实训项目与生产线对接,设计与制作一个产品,外形设计、控制程序编写、生产、加工、检测等全系列过程都在该教学实训平台完成,学生可以自由设计产品,可以根据复杂程序选择对应的生产线模块。
3.2.1 智能制造柔性教学生产线
智能制造柔性教学生产线主要分为升降流水线、接驳流水线、气动原理组装工站、步进马达电机原理工站、伺服马达电机组装工站、四轴机器人组装工站、六轴机器人组装工站、并联机器人组装工站、视觉展示工站、3D打印工站、传感器感应工站、升降流水线。学生实训时可以根据所设计产品的复杂程度需要进行增加与减少站点。
3.2.2 数字化物流系统
数字化物流系统采用RFID地标传感器系统,可实时读写工作站点信息,防止AGV丢站、漏站。同时将站点和位置信息实时反馈给AGV调度中心进行分析处理,可及时调度和规划新路径,使得多台AGV协调有序工作。
3.2.3 MES管理系统
MES生产管理系统是整个管理系统的核心部分,它包括了用户管理、订单管理、生产计划管理、过程监控、数据分析、库存管理、数据库备份及恢复等功能,将数据采集技术、移动计算技术、自动化控制技术、数据库技术、敏捷制造、精益生产、工业系统工程理论有机结合,从而合理地安排车间作业。
该产教融合实训平台建成后,《中国教育报》《光明网》《新华网》《江苏教育网》《扬子晚报》《苏州日报》《姑苏晚报》《苏州电视台》等众多新闻媒体予以报道,其中《中国教育报》2016年10月28日第3版报道题目为《苏州职业大学与产业界共建人才培养共同体》;新华网2016年10月28日以《我国首条自动化控制教学生产线落成》为题报道等。并作为NITE培训基地,2017年以该平台为基础进行江苏省高职院校骨干教师教学能力培训项目,2016年申报成为江苏省高等职业教育产教深度融合实训平台。该平台的建成很好地满足了教育部对于高职教育5对接的要求。
4 结语
加强校企合作,共同培养学生,深化校内外的生产实训基地建设、提升学生技术技能水平是新形势下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和改革的重要方向,也是高职院校改善办学条件、提高学生培养质量的重要保障。国内外在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建设中都强调企业在职业教育中的作用。学生到校外企业进行生产实践,可以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提升学生综合运用专业知识能力,缩短学生适应就业岗位的时间。但大规模集中到企业进行实习,也存在实习时间短、岗位不足、指导师傅人数不多等问题,所以在学校建立生产性实践平台就显得尤其重要。本文介绍在校内建立生产性实践教育平台的意义,介绍建立平台需要关注的问题,并给出案例,介绍“校企联动”共同建立校内实践教学平台的内容与平台运行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