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皮康敷料在PICC管淋巴渗液中效果观察和护理

2018-10-11张晓琴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18年23期
关键词:渗液有效率利用

纪 冉,张晓琴

(江苏省中医院,江苏 南京 210029)

PICC置管在临床常用,具体操作是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1],临床优势诸多,操作较为方便、快速且留置时间较长,维护较为简单且可避免反复静脉穿刺,可以实现长期输注化疗药物以及高浓度药物的临床目的[2],可在患者静脉输液治疗时对患者血管起到保护作用,可促使护理工作量减少并促使患者痛苦减轻。临床研究发现,在PICC置管中,易出现淋巴渗液,可导致患者痛苦加重、经济负担加重及临床护理工作量增加,需要给予患者美皮康敷料处理并辅以护理干预,可获得理想效果。本组选取48例患者且对在PICC管淋巴渗液中采用美皮康敷料并辅以护理干预的效果进行深入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2月~2017年11月48例PICC置管术后出现淋巴渗液肿瘤患者,利用抽签法分组方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24例。患者均表示知情同意。研究组年龄30~66岁,平均年龄49.8岁,男14例,女10例;对照组年龄31~67岁,平均年龄50.1岁,男13例,女11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选择2 cm×2 cm六层小方纱,将其置于穿刺点上方,目的是吸收渗液,利用3M无菌敷料外贴,并利用弹力绷带进行加压固定处理。

研究组采用美皮康敷料辅以护理干预:直接用自粘性聚硅酮有边型泡沫敷料(美皮康)外贴,然后利用弹力绷带进行加压固定处理。

每日或者隔日需要换药1次并严格遵循无菌操作流程,利用酒精或者无菌生理盐水清除穿刺点周围渗出淋巴液及胶布痕迹并自然晾干[3],然后利用碘伏给予穿刺点及周围皮肤消毒处理并再次晾干,观察皮肤破溃处面积并利用莫匹罗星软膏涂抹破溃处以预防皮肤感染,促使皮肤完整屏障功能恢复。

换药完毕后利用4 cm×4 cm 8层无菌纱布对穿刺点进行覆盖以促使渗出淋巴液吸收并预防感染[4],常常变换外贴位置可避免再次覆盖破溃处,利用弹性绷带缠绕以局部压迫穿刺点,将上肢抬高以阻止淋巴液外漏,可促进愈合。

将患者置管侧肢体抬高,可利用垫软枕、弹力绷带等,可促使穿刺点渗出减少并促使淋巴液随重力作用作向心性回流,叮嘱患者下床时将手臂搭于对侧肩上,叮嘱患者在进行置管侧肢体活动时需要适度,避免长时间活动并在休息时将上臂垫高,注意避免肢体受压并在浸湿敷料时及早通知护士。

给予患者饮食指导,叮嘱患者进食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热量、低脂食物以促使患者自身免疫力增加,促使破损组织尽快愈合。

1.3 疗效判定[5]

有效:穿刺点外贴敷料几乎不潮湿。

护理质量评分、护理满意度:利用本院自拟调查问卷统计。

1.4 统计学办法

使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经临床分析,研究组处理24 h有效率、72 h有效率、护理质量评分、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护理效果对比

3 讨 论

美皮康作为软聚硅酮泡沫敷料具有柔软性及高度吸湿性,共有5层,最外层可防水防渗漏,可避免细菌感染,属于聚氨酯层,最内层作为伤口接触层,带有网孔,中间吸收层分为吸湿层、散布层及高吸收水分封锁层,软聚硅酮层可在伤口周围创建密闭环境并促使伤口渗出物自小孔渗出,T型散布层可水平散播渗出物并将渗液传输至超级吸收层,最外层可促使水分蒸发。

据相关性文献报道,美皮康可促使血小板聚集并填塞伤口以形成牢靠栓塞,可吸收大量渗液并且避免出现体积膨胀,具有透气性,不透水,可构建低氧、半封闭、微酸环境并促进毛细血管形成,对促进伤口愈合起到有效作用,可避免细菌侵入,降低伤口感染率,可促使护理工作量减少。

本组研究结果,研究组处理24 h有效率为91.66%、72 h有效率为95.83%、护理质量评分为(90.14±1.54)分、护理满意度为95.83%,均明显更优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在PICC管淋巴渗液中采用美皮康敷料并辅以护理干预,可增强有效率,可促使患者满意度提升,改善护理质量,值得临床普及。

猜你喜欢

渗液有效率利用
利用min{a,b}的积分表示解决一类绝对值不等式
腹腔引流管管口渗液应对方法的研究进展
自制式弹力绷带在重度水肿患者股静脉拔管后渗出中的应用
利用一半进行移多补少
张务锋:着力构建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
PICC穿刺点渗液的护理体会
利用数的分解来思考
Roommate is necessary when far away from home
很有效率
改良换药法在PICC置管口液体渗漏患者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