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几何中有关动点最值题的解法探析
2018-10-11江苏省启东市汇龙中学226200
江苏省启东市汇龙中学 (226200)
殷春华
动点问题是解析几何中常见的问题,而且常常与解析几何中的最值问题有紧密的联系.遇到此类问题,学生经常束手无策.在“动”的过程中,寻找“定”,是解析几何的核心问题之一.这类问题,常可以对动点运动规律的探寻,利用点的轨迹来解决.现举几个例子加以分析说明.
类型一:动点的运动轨迹是直线,利用点与直线的距离求最值.
例1 过动点P作圆C:(x-3)2+(y-4)2=1的切线PQ,其中Q为切点,若|PQ|=|PO|(O为坐标原点),则|PQ|的最小值为 .
思路:本题中,点P是动点,PQ与PO均在变化.但圆C是个确定的圆,故PQ可利用切线长定理求出,PO可利用两点间距离公式求出.这两个量在求解过程中,均要用到点P.因此,设出点P的坐标为(x,y),就可以得到关于x,y的等式,即为动点P的轨迹方程.由于|PQ|=|PO|,所以求|PQ|的最小值就是求|PO|的最小值.而动点P的轨迹已经求出,从而可以比较容易地解决问题.
解析:设点P(x,y),因为PQ与圆C相切,所以PQ2=PC2-r2=(x-3)2+(y-4)2-1.又PO2=x2+y2.由PQ=PO知PQ2=PO2,得到(x-3)2+(y-4)2-1=x2+y2,化简可得3x+4y-12=0,即点P的轨迹是直线l:3x+4y-12=0.因为PQ=PO,所以求PQ的最小值即求PO的最小值.而PO的最小值就是求一定点O到直线l:3x+4y-12=0上一动点的距离的最小值,显然点O到直线l的距离最短.因此PQmin=POmin=
类型二:动点的运动轨迹是圆,利用点与圆的位置关系求最值.
解析:以AB边所在的直线为x轴,AB的中垂线为y轴建立直角坐标系.
类型三:动点的运动轨迹是直线,利用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求最值.
例3 已知圆x2+y2=4上有且只有四个点到直线12x-5y+c=0的距离为1,则实数c的取值范围为 .
思路:在平面内,到直线12x-5y+c=0的距离为1的动点的轨迹是与该直线平行且距离为1的两条直线l1和l2.现在圆x2+y2=4上要有四个点到直线12x-5y+c=0的距离为1,因此,直线l1与l2均必须与圆x2+y2=4都有两个公共点,即直线l1与l2均必须与圆x2+y2=4都相交.利用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就可以求出实数c的取值范围.
类型四:动点的运动轨迹是圆,利用圆与圆的位置关系求最值.
图1
由|PQ|=|PA|可求得动点P的轨迹为一条直线,又由圆与圆的位置关系可把问题解决.如果此题能从探索动点的轨迹这个角度去思考,就能把比较难的问题转化为简单的问题.
上述动点与最值结合的问题,初看时均不知从何入手.经过仔细分析后,发现动点均有一个共同特征:即动点最终均满足某个等式.从而可以探索出动点所在的某个曲线,再解决最值问题就显得比较容易.
类型五动点的轨迹确定,利用对所求量变化趋势的探索求最值.
图2
例5 设点M(x0,1),若在圆O:x2+y2=1上存在点N,使得∠OMN=45°,则实数x0的最大值为 .
思路:本题点M与点N,事实上均为动点,且点M的轨迹已经确定是直线y=1,点N的轨迹是圆O.如果两点同时运动,本题将很难解决.
因此,我们可以先假定点M“不动”,为直线y=1上某一定点.
观察发现:当点N在圆O上运动时,∠OMN也在不断地变化(如图2).当点O,M,N三点共线时,∠OMN=0°,然后∠OMN慢慢变大;
当MN与圆O相切时,∠OMN最大.
上述几种类型的解析几何问题,都存在着某些共同特征,重点是找到动点的运动规律.无论问题中的条件如何变化,很多问题最终都可能转化为点与线,点与圆,线与圆,圆与圆的位置关系来解决.当然,在教学中,我们仍然需要不断的归纳和总结,才能更好地面对可能遇到的新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