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兵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2018-10-10何玉兵
何玉兵
摘 要:本文通过三十六计中“以逸待劳”、“顺手牵羊”、“无中生有”和“调虎离山”四个计策,探讨了“兵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数学教学;三十六计;应用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8)15-032-1
有人说,一堂成功的数学课就是一场漂亮的战斗。既然是战斗,那就不能不讲究战略战术,要想把数学课上得生动有趣,从而完成预期的教学任务,就要讲究“用兵之道”。
下面,我们先用三十六计之一——抛砖引玉之计,来粗略的谈谈这个问题。
一、以逸待劳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不要一味地做好课前准备,什么都不敢交给学生做,其实,教师可以适当地偷点小懒,放手让学生独立完成。
例如我在教学《轴对称图形》这节课时,我提前布置学生回去准备有关于轴对称的图形,并制作出一些常见的图形带到学校。学生非常乐意,忙得不亦乐乎。第二天,学生带着他们的作品进行《轴对称图形》的学习。于是便有了下面的教学片断。
师:下面请各位同学将你们做好的图形拿出来与大家共同交流,交流时要注意认真听讲,有不同意见可以及时补充。
生1:老师我准备的是正方形,通过折叠,两边可以完全重合,所以它是轴对称图形。
师:很好。那大家一起想一想,正方形有多少条对称轴呢?
生2(脱口而出):一共有四条对称轴。
师:有没有同学带长方形过来的?长方形有没有对称轴?如果有,有几条?
生3(举着他做的长方形):老师,我做了长方形,我刚刚折了一下,長方形是轴对称图形,它有两条对称轴。
师:正方形和长方形都是什么形状?
生异口同声的回答:四边形。
师:那是不是所有的四边形都是轴对称图形呢?
生4:老师,不是的,我做了一个平行四边形,它就不是轴对称图形。
师:那你是怎么判断不是轴对称图形的?
生4:因为它不能对折啊!
由此,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非常容易的掌握了轴对称图形的定义。
“懒老师”带出勤学生,教师要给学生充分的自主探究的时间,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在“做”中感受,在“做”中体会,在“做”中学会知识。
二、顺手牵羊
“顺手牵羊”是指不费劲,乘机便得到的。现多指乘机拿走人家东西的偷窃行为。在现实生活中也是非常常用到的一计。当然“顺手牵羊”是略带贬义的词语,我们在实际教学时,可忽略它的贬义,不是专门为某问题,而是灵活机动地乘便来解决一些问题的方法,不妨也称之为“顺手牵羊。”
记得在教授《用二元一次方程组》时,刚上课没多久,有一位劳技课老师正巧从我们的教室门前经过,手里拎着一个笼子,笼子里正好装了几只不同的动物,动物的叫声此起彼伏,学生的注意力立马被吸引过去了。我一看到这种情况顿时灵机一动:同学们,如果我现在拿一块黑布盖住笼子,你们能知道这笼子里有几只动物吗?学生摇摇头,我趁机说:要想知道怎么知道笼子里有多少只动物,那我们赶紧进入今天的课程,看看“鸡兔同笼”问题吧!经过这一茬,学生学习的热情更加高涨了,一节课听得津津有味。
通过这“顺手牵羊”的做法,学生自己主动思考,合作交流,不但有效的进行课堂教学,也加深了他们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也体现了陶行知先生所倡导的“生活力教育”。
三、无中生有
无中生有原为贬义,凭空捏造的意思,我们在数学教学中,可舍弃它的贬义性,而取其能从“没有”中产生“有”的一面。
在我们现在使用的九年制义务教育中学教材中,有些课时的知识是和小学差不多的,学生通过自学就可以很快的掌握。这时,就需要教师善于“无中生有”,从中发现和总结研究的课程内容,使简单的数学课变成探索研究课,从而体现数学的研究性。比如在学习“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度”的时候,虽然学生在小学时已经学过这个结论,但是他们并不知道具体的推导过程,也不知道应该怎么进行严谨的证明。所以,这节课我把重心放在了如何引导学生去寻求各种各样的途径来证明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并在这个过程中引导学生发现三角形的外角与内角之间的关联以及直角三角形两个不是直角的内角之间的联系,从而得到三角形内角和的两条推论。
四、调虎离山
“调虎离山”比喻用计谋调动对方离开原来的有利地位。目的在于削弱对方的抵抗力,减少自己的危险。为了改变学生只在课堂学习数学的思维定势,让他们拓宽思路,开阔眼界,教师可以适当地创造机会,让他们到大自然中去“写生”,到社会中去调查。这种离开课堂学习数学的方法,就可以称之为“调虎离山”。例如在学习“统计”的时候我们就可以带着学生去客流量大的路口、商场等地方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查,再对所调查的数据进行数据分析,进而学会平均数、众数、中位数、极差、方差和标准差的知识。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教师灵活恰当地运用“三十六计”中的每个计策,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但必须结合实际使用,切不可生搬硬套。
[参考文献]
[1]郭思乐.教育激扬生命[M].人民教学出版社,2007(09).
[2]余文森.课堂有效教学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20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