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BL教学法在眼科实习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2018-10-10吴大力彭崇信钟舒阳林柳燕刘建平赵建英
田 歌,吴大力,彭崇信,钟舒阳,林柳燕,王 云,刘建平,赵建英
(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广西南宁530023)
眼科是临床学科里一般不受到学生们的关注,学生在学习时很容易感到枯燥,学习效率不高。要解决这一问题,最关键的是要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和逻辑思维。基于问题式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PBL)教学法是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为特征的教学方法。它与以授课为基础学习(Lecture-Based Learning,LBL)的教学法不同,是一个讨论、自学、再讨论、再自学的过程,具有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自主能动性,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内在功能,这正是眼科教学中急迫需求的。广西中医药大学近年来开展了宽广度教学改革,我们结合眼科见习课的教学特点,探讨PBL教学法在眼科见习课的教学效果,为教学改革提供依据。
一、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选择广西中医药大学2013级五年制临床医学本科专业学生72人,均在同一学期接受过相同形式的眼科理论课讲授,并在同一学期到眼科教研室见习。
(二)方法。
在见习过程中,将学生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均为36人,两组在性别、年龄、学习成绩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别,分别接受两种不同的见习教学方式,观察组采用PBL教学方法,而对照组采用传统LBL教学方式。具体实施方法为:观察组在上见习课前,要求学生对几个典型眼科疾病内容进行自学,同时掌握疾病的定义、流行病学情况、发病机理、临床表现、体征、鉴别诊断及治疗。在简要查房后首先提出与临床病例相关的问题,之后要求学生积极分头寻找资料获得知识,并经小组讨论(4-5人),相互交流所获得的知识,讨论病例特点,甚至模拟病人,最后用所获得的知识来促进问题的解决。如在讨论过程中,又发现还需要探讨的新议题,学生则可分头再次进行资料搜索,再次通过小组交流讨论问题,直到问题得到解决。第二天,由带教教师进行大组讨论(12-15人),提问问题并归纳总结,进一步纠正或巩固学生之前的知识。对照组由专业带教教师带到床边授课,结合病例分析,给学生详细讲解典型眼科疾病的症状体征、鉴别诊断,治疗原则,并穿插提问问题,之后总结课堂上的内容。
不同教学方法的效果通过以下主观和客观指标来评价:(1)学习兴趣程度指标:问卷调查学生对本次见习教学过程的学习兴趣程度(0=无兴趣1=一般2=有兴趣3=十分有兴趣)。(2)学习热情定量指标:记录每次问题提出后参与回答或讨论的人次数,之后相加后除以(问题数量与小组人数的乘积),得出平均每人每问题回答次数。(3)教学满意度指标:问卷调查学生对本次见习教学过程的教学满意度(0=不满意1=一般2=满意3=十分满意)。(4)教学效果指标:用同一份100分制的试题进行理论考试,分别统计两组平均成绩。
(三)统计学方法。
二、结 果
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的学生在学习兴趣程度指标、教学满意度指标、学习热情定量指标方面好于对照组学生,理论考试成绩方面也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附表)。提示在眼科见习教学中,采用PBL方法更能提高学生的兴趣与热情,也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附表 两组不同见习教学方法效果对比
三、讨 论
PBL教学法是美国Howard Barrows教授于1969年提出的基于问题式学习的教学法[1],之后经过广泛实践,目前已成为国际上公认较先进的一种教学方法。PBL教学方式的核心理念是“最基本的既定目标,强有效的学习需求,参与者的积极活跃,理论与实践的完美结合”[2]。PBL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信息、知识主要由学生去寻找、获取,教师只是点拨指导作用,学生学习过程是主动学习,这就大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而传统的以授课为基础学习的LBL教学法则以教师为中心,授课方式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地接受信息。学生们总是处于被动的学习过程之中,学习兴趣不高,很少主动去交流思考,缺乏积极性,导致其学习效率低下。因此PBL在设计理念、实施方法、实际效果等方面与LBL均有根本的区别。
心理学中提到过,产生兴趣的基础就是好奇心和欲望,而兴趣又是学习的最大动力。眼睛因其解剖结构复杂精细,眼科学内容就显得复杂繁琐,医学生对眼科学的兴趣不高。PBL教学方法正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了学生学习动力为宗旨的,有研究显示,在眼科见习课中采用PBL教学方法就极大的提高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欲望,使学生在学习中起主导作用,从而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成绩及实践能力[3]。根据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我们发现PBL组学生在见习课上有以下特点:(1)学习积极性和参与度高,踊跃发言,情绪饱满,思维活跃。(2)能较快抓住眼科疾病的要点。(3)学生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强。而在LBL组中,老师说得多,学生思考的少,毫无参与感,学生学习兴趣全无,有厌学现象,课堂上表现出无精打采,懒言少语。之所以PBL组有好的表现,关键在于课前做了充分的准备。PBL组学生在课前已经花时间在查文献、思考、讨论。到了课堂上,他们要把课前的“收获”向老师和其他学生展示和分享。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不知不觉就学习了,他们不但学到了专业知识,而且学到了如何获得所需的信息的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得到训练。也就是说PBL不但得到“鱼”,更重要的是也得到了“渔”。
在实践PBL教学法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和困难[4-5]。主要是观念及体制的束缚,教师自身的素质和教学技巧有待提高,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意识不够强。尽管这些难题仍在困扰的教学改革,但PBL教学法在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增加对学习的兴趣和满意度及提高学习效果等方面具有较大优越性。因此,在我国医学教育中仍未广泛作为主流教学方法的PBL教学法应值得继续推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