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动态·试验
2018-10-10
日本李开花对低温和高温的要求
据《Scientia Horticulturae》的一篇研究报道(https://doi.org/10.1016/j.scienta.2018.07.014), 来自西班牙穆尔西亚大学埃斯皮纳多校园的David Ruiz等人研究了日本李开花对低温和高温的要求。研究人员连续3年研究了11个李属品种的解除休眠对低温的需求和开花对高温的需求,这些品种的开花时间在该物种的开花时间范围内。
研究人员评估和比较了估算需冷量的不同方法,并建立了需冷量、需热量和开花日期之间的相关性。检测的品种需冷量不同 (需冷量单位:CU), 从 334.3 CU (Pioneer) 到 987.5 CU(Songold)。开花的需热量为5 990~9 228 GDH(生长度小时)。品种之间的需冷量显著不同,而需热量没有显著性差异。
另外,需冷量是与日本李开花期最相关的变量。开花期与需冷量和需热量之间的关系表明,需冷量是驱动日本李品种开花时间变化的主要变量。
(周 洲/摘译)
“桂味”“糯米糍”荔枝的果实成熟特性
据《中国农学通报》2018年第25期《荔枝果实成熟特性的研究》(作者戴宏芬等)报道,以“糯米糍”和“桂味”2个花期和成熟期较一致的荔枝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荔枝果实的成熟特性。当“桂味”果皮首先开始转黄时,定期测量2种果实的纵横径和果实各部分质量,测定果实可溶性固形物、糖、酸和Vc等含量,从果实外观成熟度变化、果实的生长情况和果实品质等方面探讨荔枝的成熟特性。
结果表明,“糯米糍”果实的初始缓慢生长期较“桂味”长,果皮推迟转黄约13天,但后期大部分时间内生长速度更快,两者果径和单果质量的差异在缩小,成熟度趋于一致;后期果径的生长以横径为主;当果实的鲜食品质趋于最佳时,果径有暂时收缩的趋势;“糯米糍”和“桂味”的果肉分别以积累蔗糖和还原糖为主,过熟时还原糖含量增加;可滴定酸持续下降,当可滴定酸含量位于0.23%~0.69%、糖酸比位于20.93~61.75时,果实鲜食品质较佳;“糯米糍”可食率较高,维持在约80%,过熟时“桂味”可食率下降,单果质量的增加以果皮和果核增重为主;2种果实过熟时继续生长,“糯米糍”生长速度较快,但果实TSS下降,Vc含量较低,果实品质劣变更加严重。2个荔枝品种的果实具有独特的成熟特性。可滴定酸和糖酸比可作为判断果实成熟度的参考指标。
“糯米糍”成熟果实衰退快速,维持适宜含酸量和糖酸比的时间较短,宜鲜食的品质保持期和适宜采收期较短;“桂味”果实衰退速度较慢,适宜保质采收期较“糯米糍”长,这也是“桂味”品种的成熟特征。
(王世明/摘录)
赣州桃果炭疽病菌属于胶孢炭疽菌
据《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18年第4期《江西赣州桃果炭疽病菌的形态及分子鉴定》(作者叶梦斐等)报道,为明确江西省赣州市桃果炭疽病病原菌种类归属,从当地采集呈典型症状的炭疽病桃果,通过组织分离获得4个培养性状和分生孢子形态大小一致且均具有致病性的分离株。
分离株在PDA平板上的菌落初为白色,后变为灰绿色,上有黑色小点,菌落蓬松,背面为黄绿色,近圆形,菌落生长速率12.4 mm/d。其分生孢子为无色,单胞,呈圆柱形,两端钝圆,大小为(19.19~26.08)μm×(5.91~9.35)μm。 对分离株rDNA-ITS区段进行扩增和克隆测序,获得长度为536 bp(不包括引物片段长度)的rDNA-ITS序列,提交序列至NCBI进行Blastn比对,发现该序列与胶孢炭疽菌的对应序列同源性达100%。系统进化树分析,结果表明,分离株与Colletotrichumgloeosporioides、C.siamense和Glomerella cingulata形成一个分支,亲缘关系较近。根据分离病菌的培养特征、形态大小和序列鉴定结果,认为赣州桃果炭疽病菌属于胶孢炭疽菌。
(王世明/摘录)
不同树龄桃园桃红颈天牛的幼虫空间分布型
据《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年第4期 《不同树龄桃园桃红颈天牛的幼虫空间分布型研究》(作者李密等)报道,对湖南省靖州县1~20年生桃园桃红颈天牛幼虫平均密度和桃树受害率进行系统调查,应用5种聚集度指标法和两种回归模型法,比较了不同树龄天牛幼虫空间分布型的差异。
结果表明,1~2年生幼龄桃树基本不受天牛为害,3年以上挂果后的桃树开始受到侵害;随着树龄的增加,桃树受害率和天牛虫口平均密度显著增加,19~20年生桃树受害率达90%以上,平均虫口密度超过2头/株;天牛在桃园中呈聚集分布,具有密度依赖性,即随种群密度升高,聚集程度增大;3~15年生桃园天牛均呈聚集分布,基本成分是个体群,个体间相互吸引;16~17年生桃园天牛空间分布型趋向于随机分布或均匀分布;19~20年生桃园天牛均呈聚集分布,此时分布的基本成分均为个体,个体呈现相互排斥现象。应用天牛幼虫种群的空间分布信息,建立了不同树龄天牛幼虫种群的抽样公式。根据理论抽样公式,天牛虫口密度越小,抽样数量较多,而在虫口密度较高的情况下抽样数量则较少。根据序贯抽样公式,可将3~20年生桃园抽样样本数量划分成6个区段:3~4年生桃园;5~6年生桃园;7~8年生桃园;9~13年生和19~20年生桃园;14~15年生桃园;16~18年生桃园。
(王世明/摘录)
影响木本坚果品质和保质期的主要因素
据《Scientia Horticulturae》的一篇研究报道(https://doi.org/10.1016/j.scienta.2018.07.036), 来自澳大利亚阳光海岸大学的Tsvakai Gama等人报道了影响木本坚果品质和保质期的主要因素。全球木本坚果市场正在快速增长,每年的贸易额超过320亿美元。木本坚果具有油和脂肪酸含量高的特性,易受氧化酸败和快速变质的影响。
目前关于木本坚果的最佳贮藏条件和保质期的信息有限。贮存条件极大地影响了木本坚果的品质和保质期。不同木本坚果因其油和脂肪酸组成不同,对贮存条件的要求也不同。一般而言,含有高水平单不饱和脂肪酸的坚果比含有高水平多不饱和脂肪酸的坚果更稳定,更不易受氧化酸败的影响。4~15℃、坚果核水分含量约2.5%、贮藏环境相对湿度40%~60%、氧浓度低于2.5%以及黑暗条件是大多数木本坚果的理想贮存条件。采收时间、品种和带壳或去壳保存也会影响坚果的品质和保质期。
(周 洲/摘译)
苹果载果量与疏花疏果时间、花芽形成和果实重量之间的关系
据《Scientia Horticulturae》的一篇研究报道(https://doi.org/10.1016/j.scienta.2018.08.001), 来自日本盛冈果树和茶科学研究所的Hiroshi Iwanami等人提出了表现苹果着果量、疏花疏果时间、花芽形成和果实重量之间关系的模型。
对于苹果种植者而言,疏花疏果是实现稳产的必要条件,且使尽可能多的水果符合市场的需要,而不出现大小年现象,以获得最大的经济价值。由于几乎没有任何信息可以帮助确定每个品种每年疏花疏果时间和程度以保证果实质量稳定,研究人员开发了一个理论模型,使用“富士”来解释疏花疏果时间、载果量、果实重量和花芽形成之间的关系。当年的花芽形成率可以通过回归模型来解释,在这个模型中,疏花疏果时间、载果量和上年花芽形成率作为变量。当在相同的时间进行相同程度疏花疏果以避免大小年时,花芽形成率在理论上为一定值。本年度的果实质量可以通过回归模型来解释,在这个模型中,疏花疏果时间、载果量、当前年份和前一年的花芽形成率和枝条长度作变量。
使用这两个回归模型,研究人员发现,当“富士”苹果树的枝条长度为30 cm时,在载果量为单位树干横截面积(TCA)的果实个数为3个/m2的情况下,果实质量约270 g。在载果量为单位树干横截面积(TCA)的果实个数为6个/m2的情况下,果实质量约180 g。当枝条长度为40 cm时,果实质量将比枝条30 cm的重50 g。另一方面,在开花后15天进行疏花疏果时,果实质量仅比开花后30天疏花疏果的重10~20 g。
(周 洲/摘译)
Ca、Mg、Zn肥改善冰糖橙的品质与产量
据《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年第4期 《云南冰糖橙果实矿质营养与品质及产量的关系》(作者周先艳等)报道,以云南玉溪5个高产冰糖橙果园、5个中低产果园、5个幼龄果园的果实为试材,测定了果实的矿质营养元素含量及果实品质。
结果表明,云南不同产量冰糖橙果园果实N、K、Ca、Mg、Zn 元素含量差异较大, 高产果园果实Ca、Mg、Zn元素含量较高,与中低产果园、幼龄果园存在显著性差异;幼龄果园N、K含量较高,与高产、中低产果园存在显著性差异;高产果园果实大小适中、内部品质最佳。冰糖橙果实N、P、K含量与可溶性固形物、固酸比含量呈极显著或显著负相关,与可滴定酸含量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果实中Ca和Zn含量均与可溶性固形物、固酸比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与可滴定酸含量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N含量与单果重、纵横径呈显著正相关;果实可食率与Mg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与P和Cu含量呈显著负相关。生产上需要重视补充Ca、Mg、Zn肥,控制 N、P、K 肥的施用量。
(王世明/摘录)
柚在各个生长时期果皮和果肉中各矿质元素含量变化规律一致
据《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18年第3期《马家柚及变异品系果实发育期间矿质营养变化及与果实内含物的相关性研究》(作者杨莉等)报道,笔者研究了江西广丰马家柚以及变异品系粗皮马家柚果皮与果肉中 N、P、K、Ca、Mg 含量和积累量变化及其与果实主要内含物变化的关系。
结果表明,二者果实(果皮和果肉)各矿质元素含量变化规律相似,除果皮中Ca在采收时含量最高外,其他元素最高水平都在幼果期。二者果实(果皮和果肉)中P、K、Ca和Mg元素在二者中积累基本呈上升趋势,并在果实膨大期出现大量积累。粗皮马家柚在果皮中N积累时间比马家柚延长2个月。马家柚和粗皮马家柚可溶性固形物、总糖、可滴定酸、维生素C以及糖酸比变化趋势基本一致。通过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发现,除二者糖酸比与果肉Ca呈现较大的正相关外,其他果实内含物与果实N、P、K、Ca和Mg相关性较低。
(王世明/摘录)
5 —8月为化桔红主要钻蛀性害虫高发期
据 《中国农业文摘·农业工程》2018年第4期 《化桔红主要钻蛀性害虫调查及其防治》(作者叶学林等)报道,为调查广东化州桔红种植基地主要钻蛀性害虫的种类、发生规律和季节变化动态,通过标准地采样及灯诱等方法对种植基地的钻蛀性害虫种类进行调查,并对每种害虫的发生规律、季节变化动态进行探索。
结果表明,共发现化州桔红钻蛀性害虫7种,隶属于2目4科,其中主要的害虫为光盾绿天牛、星天牛和褐天牛;每年5—8月为害虫高发期。
(王世明/摘录)
“贵长”猕猴桃软腐病病原菌分离鉴定及抑菌药剂筛选
据《北方园艺》2018年第16期《“贵长”猕猴桃软腐病病原菌分离鉴定及抑菌药剂筛选》(作者吴文能等)报道,为了明确猕猴桃软腐病病原菌种类并筛选有效防治药剂,对贵州修文县部分果园猕猴桃软腐病的致病菌株进行了分离、纯化、形态学及分子生物学鉴定,并对分离得到的病原菌开展致病性测定,同时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20余种杀菌剂对猕猴桃主要致病菌的室内毒力。
结果表明,猕猴桃软腐病的致病菌株种类为葡萄座腔菌、拟茎点霉菌、茎点霉菌和链格孢菌,其中葡萄座腔菌和拟茎点霉菌为软腐病的主要致病菌。葡萄座腔菌和拟茎点霉菌室内毒力测定表明,20余种杀菌剂中以肟菌酯戊唑醇、己唑醇、戊唑醇、异菌脲、苯醚甲环唑对猕猴桃软腐病主要致病菌葡萄座腔菌和拟茎点霉菌均表现出较强的抑菌活性,推荐作为猕猴桃软腐病的有效防控药剂。
(王世明/摘录)
根外追肥减轻Wonderful石榴裂果
据《Scientia Horticulturae》的一篇研究报道(https://doi.org/10.1016/j.scienta.2018.07.015), 来自美国加州理工州立大学的John M.Chater等人研究了叶面喷施营养素对 “Wonderful”石榴(Punica granatumL.)叶片营养状况、果实开裂、产量和大小的影响。
虽然石榴种植密度逐渐增大,但对石榴叶片营养浓度或叶面施用营养素对叶片及果实营养的影响知之甚少。叶面喷施营养素在商业石榴的生产中很有潜力,不仅可以改善植株的营养状况,还可以防止生理性障碍,如石榴生产中最严重的果实开裂。
研究人员对两个 Wonderful商业石榴果园的石榴树叶面喷施硫酸锌 (0.3%、0.4%和0.5%)、硫酸镁(1%、2%和 3%)、硝酸钾(1%、2%和3%)和去离子(DI)水(对照),之后测定叶片矿质营养浓度,并分析果实开裂发生率、产量、单株果实数量、果实直径、果实质量、种子数及100粒种子的质量。
结果表明,叶面硫酸锌处理后叶片Zn浓度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叶面施用硝酸钾后叶片N和K浓度显著增加;叶面施用硫酸镁导致叶片S浓度显著增加。所有叶面肥类型均可以使其中一个研究地点的果实开裂发生率显著降低。叶面肥处理对单株果实数量、果实直径和质量、种子质量没有显著影响。叶面喷施硫酸锌、硫酸镁和硝酸钾可以提高石榴养分利用率,减少石榴果实开裂,但不会对果实产量或大小产生负面影响。
(周 洲/摘译)
不同类型石榴品种果实品质分析
据《北方园艺》2018年第16期《不同类型石榴品种果实品质分析与质构特性评价》(作者唐贵敏等)报道,以不同皮色、风味的石榴为试验材料,对其果实品质和质地品质进行了测定分析。
结果表明,石榴品种“大青皮甜”单果重量最大,达509.56 g,为特大果型石榴品种;“大红皮甜”“青皮酸”为大果型石榴品种,而“红皮酸”为中果型石榴品种;不同石榴品种籽粒大小差异不显著,变化范围30.03~33.27 g,为中等大小籽粒;出汁率以“青皮酸”最高,达81.19%;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均达到石榴优良品种的标准。果皮颜色和果实风味与石榴品种酸组分含量有密切关系,同皮色石榴品种还原型抗坏血酸含量甜石榴品种显著高于酸石榴品种,而酸石榴的柠檬酸含量显著高于甜石榴,苹果酸含量在青皮石榴中的含量较高;酸石榴品种籽粒硬度高于甜石榴品种,甜石榴陡升值小于酸石榴,即甜石榴品种口感优于酸石榴。种子硬度以 “青皮酸”最高,其次是“红皮酸”,再次是“大红皮甜”,“大青皮甜”最低。“大青皮甜”石榴口感最佳。
(王世明/摘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