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符号学视阈下土楼和客家文化融合的重构与应用研究*

2018-10-10吴春琼王秉安

关键词:符号建筑文化

吴春琼,王秉安

(阳光学院 管理系,福建 福州 350015)

人类为了彼此沟通而产生语言后,符号信息就出现了。所谓地方特色文化,是指在多元文化群体下基于区域特色所发展起来的文化特性的总和与聚集,带有强烈的区域特色,可以说文化是由符号体系组合构成的。因此在考虑区域特色时不可避免以一个或多个相对应的“符号化”的表征来看待地方特色文化的提炼性。

狭义的“符号”常被理解为某种图形图像的标记,广义的“符号”可以包含感知层面的各个角度,除了图形图像以外,还可以是文字表示、声音音效、肢体动作、行为举措、建筑造型,甚至可以是一种潮流、一种思维文化等。例如“广场舞”就是一种包含肢体动作、行为举措与意识形态的典型符号。再比如“红顶商人”官商内涵。这都说明了符号具有指导性,能利用更多的表述承载更多的信息量,另一方面也说明了符号具有简洁、方便、容易辨认的特点。

一、文化符号学中的五元符号模型

在皮尔斯①的三元符号模型中,将一个符号定义为由符号形体(符形)、符号对象(符指)和符号解释(符义)所组成的三元关系。赵毅衡指出,符号是携带意义的感知[1]。符形也称为“符号形体、符号形态”,指的是在人们的传播与交流中能代表某种特定事物的东西;符指也称为“符号对象”,指的是符形所代表的某种特定事物;符义也称为“符号解释项”,指的是符号在被使用的过程中所承载的意义或信息,它甚至是超越符号本身形态之外的某种意义。

因为符号对象是符号解释项的具体表现形态,而解释项的产生需要解释者在特定情境的条件下进行具体、明确的解释活动,才产生了符号的异化性,使符号承载的意义谬以千里。

(一)文化符号的特殊性

赵毅衡指出,符号不因任何解释而产生改变,但是解释项却是一个主观生成的存在。只有正确的解释才能还原符号发送方的原有意图[2]。皮尔斯也认为当且仅当符号被感知、识别、解释后才真正形成一个符号[3]。

日本符号学家池上嘉彦认为:“当某事物作为另一事物的替代而代表另一事物时,它的功能被称为‘符号功能’,承担这种功能的事物被称为‘符号’。”[4]从解释项的角度来说,这是一次符号的再现。

如影像的符号化不是单纯意义上的呈现物,而是意义表现的介质——信息载体。当其推广后,还能具备更广泛的内容,比如器物、图像、文字、言语、通道,甚至是人,等等[5]。如盛行至今的视觉文化,其本身带有多学科性质,其中重要的一条就是符号性质[6]。而“语言永远介入,像是一个调节者”[7]。可以理解为哪怕是行为符号这种非语言结构特性,也可以经由解释项的作用,从“语言描述”这种解释方法上与语言符号学产生对应。

(二)文化符号五元模型的构建

在文化符号的形成与传递过程中,解释功能贯彻始终。符义虽然概括了符号的意义的解释项,但是在符号形成、符号被再次解释形成的过程中忽略了符号变化产生的故事。符号的理解、传递与特定的情景相关。故事能产生符号意义,甚至对同一个读者也能形成新的符号。例如有情侣以枫叶结缘,枫叶的五星形状成为他们对爱情稳固的符号象征。但是若这对情侣一方背叛爱情而含恨分离,枫叶五星符号对他们转瞬间就会成为否定爱情的符号象征。在这个案例中,符形指的是枫叶五角形态,符指是具体的枫叶,符义经由解释项产生“爱情稳固”与“否定爱情”的不同意义。之所以在同样两人身上,同样的符号解释出现偏差,原因在于符号关联的故事发生了变化。因此符号故事(符事)独立于符义而产生出来,在符号的形成、传递、再现中起了重要的区别作用。

另外一个决定构成符号独立性的因素为符号经历的历史(符史)。在此必须先提及索绪尔的历时性与共时性理论。索绪尔认为事物都处在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中[8-9]。尤其文化的发展更是如此。皮尔斯没能把这样的时间元素融入符号层次模型中,事实上这样的时间元素可以用符号历史(符史)来概括。仍然以上述枫叶五星形符号为例,情侣最初结缘的枫叶是一片独一无二的特殊叶片,在这之后情侣看到其他枫叶,因其形状肖似最初的枫叶,而认同其他枫叶也是枫叶五星形符号的一种。在情侣眼中,枫叶五星符号符形的认同上一直在发生演变,甚至在看到其他抽象的五星形符号时,也可认为是枫叶五星符号的表示。在该符号的符形演变过程中,经由情侣(接收者)不断地通过符事再现最初的符形来重新对符指进行符义上的解释,这一个符形的发展阶段就是符史。

由此导出以符形、符指、符义、符事、符史五元为结构的符号层次模型,完整地构建一个描述符号产生、传递、再现、解释的符号组成模型,该模型尤其适合对文化符号的读解。符形是符号的表现形态,是可感知的形式;符指是符号所指的具体事物;符义是符号的意义,对符号的解释项;符事是形成符号或符号引申出的轶事;符史是符号曾经的历史形态。

文化符号的正确读解有两个必不可少的前置条件,即特定情境的条件下和具体、明确的解释活动。在这需求之下,符事和符史满足了文化符号对特定情境条件重构需求,能尽可能地减少文化符号在传递、再现过程中解释项的差异造成的缺失与误解。

(三)文化符号五元模型应用实例

以符形、符指、符义、符事、符史为结构的五元文化符号层次模型如图1所示。

图1 五元文化符号层次模型

龙是一种虚拟的神话生物,在东亚地区广泛流传,其形象兼具数种动物的特色。我们普遍接受的龙形符号形象一般具有蛇形特征,具有四肢,身躯修长,嘴边与头顶有蓬松的须发,能在云中飞翔。在东亚地区,龙代表神灵、吉祥、力量、庇佑、领袖等意义。以上三条特征构成了皮尔斯三元符号结构的符形、符指、符义。符形——蛇形、身躯修长、有四爪、有须发,飞翔在云中;符指——神话龙;符义——神灵、吉祥、力量、庇佑、领袖。

事实上龙形符号的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几千年前的龙形符号和现代龙形符号大不相同,所代表的意义也有差别。有记载表示龙形图腾的形态源于蛇形。而龙形图腾最早是伏羲氏族的图腾,后来又衍化成为太暤部落的图腾[10]。

从龙形符号发展的故事背景来看,最早是原始氏族把龙作为图腾来崇拜;随着农牧业与宗教信仰的发展,人民渐渐将龙视为具备力量的神灵崇拜;在秦汉时期,统治阶级设立一个统一的龙神形象,并把龙神崇拜与帝王崇拜相结合;隋唐时期龙形符号引入了印度龙崇拜元素。这些曾发生的故事改变了龙的地位和意涵,伴随着各个时期符号生成的故事而构成了龙形符号的符事,如春秋时期萧史乘龙化仙的神异故事、叶公好龙故事等。尤其是统治阶级为了自我神话而衍生出的故事,都对龙的形态、地位、意涵变化产生影响。龙形符号发展过程中因符号故事的产生导致了符号解释项的变化,这就是符号关联的故事,也就是符事。

距今7 000年前洪山文化遗物青玉龙形态如弯钩;辽宁建平白玉熊龙身体粗胖,头部像熊;距今5 000年前安徽凌家滩白玉龙的龙首呈牛头形;明清时期的龙形头小颈细,受西方艺术影响。这些龙形符号都代表一个时期对文化符号龙的理解,展示了龙形符号生成过程中形态的改变,共同构成了龙形符号的符史。

以上符事与符史元素的补充,改进了皮尔斯三元符号模型,形成了文化符号五元模型。

龙形符号的文化符号五元模型表示为表1。

表1 龙形符号的文化符号五元模型

在加入符事和符史之后,能够更好地、完整地理解龙形符号,避免割裂历史发展因素片面地看待龙形符号导致的理解差异。

加入“符事”和“符史”所形成的文化符号五元模型不仅可以方便地解析跨越历史时代的文化符号,也可以很方便地在各个方面对比,来解构地方差异文化的产生。仍以龙形符号为例,东方和西方的龙存在巨大差异。西方龙英文为“dragon”,基督教推广了这一文化符号后,把龙作为邪恶的、贪婪的象征。统治阶级为了彰显自身的强大与神性,也衍生出战败恶龙的故事传说。

西方龙形符号的文化符号五元模型表示为表2。

表2 西方龙形符号的文化符号五元模型

通过对比发现,作为文化符号,东方龙与西方dragon之间的共性为神话性、宗教性、代表力量,在历史和民族融合的时期发生变异。所不同的是,统治阶级对它们的定性与运用正好相反,不同的符号故事所传达的是完全相反的符号解释意义。如果脱离符事与符史看待东西方龙文化符号,刚好在符义的解释项上互相矛盾,令文化理解陷入僵局。最容易得出的结论是文化差异,但是这个结论太过草率。无论是东方龙还是西方dragon,导致龙文化符号神异化的重要推手都是统治阶级,所使用的手段、方式也都涉及宗教、统治阶级自我神化等。从这一点来看,东方龙和西方的dragon在符号形成的方式上并没有不同,令它们最终造成差异的是符事和符史元素的作用。可见符形、符指、符义、符事、符史五元独立而统一,能够完整地对文化符号完成建构,避免地区局部化或历史片面化的缺陷,使差异分析能有法可循。在五元共同作用下,不仅能对同一个文化符号的发展演变做出全面的比较、解析,也适合在各个层面上分析、对比不同地区文化差异下对文化符号的构成与意义的异同。

二、地方特色文化重构

客家地区的土楼建筑是一个文化特色,具有强烈的符号性质。以泥土盖楼的地区非常多,许多欠发达地区的人民发挥聪明才智,因地制宜,利用一定比例的沙质黏土和黏质沙土拌合而成的泥土,建造房屋的墙体等建筑结构。但是这些土楼形态随意,格局仅仅以简便实用为先决条件,殊乏文化传承,也不具备文化符号的代表意义。而客家地区一直以来继承中原汉文化,在长期的发展中,把汉文化因素与当地的地形地貌、资源矿产、时局政治、地方文化等因素相结合,形成了独特的文化融合现象,即土楼文化特色。

地方特色文化的符号表达也由符形、符指、符义、符事、符史组成,因符事与符史的演变差异,必定带有各自与其他文化不同的地方特色。以坐落在福建省永定县湖坑镇洪坑村的振成楼为例,振成楼俗称“八卦楼”,内部格局以八卦形态来设计、建设,装饰格局富丽堂皇,内部空间设计精致多变,被美誉为“土楼王子”。由洪坑村林氏21世林鸿超兄弟等人于民国元年(1912年)建造。振成楼是典型的汉民族建筑,由两环同心圆楼组合而成。从文化五层符号学体系来看,振成楼即是由所承载的文化符号所构成的。在其构成体系中首先应考虑建筑文化因素,其次考虑建筑构件中涵盖的文化因素,在此之后才是非建筑文化因素等。另外客家土楼具有鲜明的汉文化特色,并在演变中形成具有一定独立性的文化。

(一)建筑文化符号层

振成楼的外观是一个圆楼,内部是八卦形态,总体可以用方形来简化表示。其建筑元素融合了中西方的建筑特色,可谓中西合璧。

振成楼的建立者是当地的林氏兄弟。虽然林氏兄弟少年家贫,但颇有勇气与眼光,最初以三个银元建立“日升”烟刀场,靠烟草经营起家致富,多年艰苦奋斗后终于富甲一方。三兄弟富贵不忘桑梓,数十年如一日为家乡修路、架桥、办学。1923年三兄弟获得民国总统黎元洪赠与的匾额“里党观型”。

在建筑振成楼之前,林氏兄弟曾建筑方型土楼“福裕楼”。三兄弟的老三在两位兄长去世后即动念兴建土圆楼振成楼,未成而逝。其次子林鸿超继承父志,召集族亲合资继续建成了这座土圆楼,为纪念上代祖宗富成公、丕振公父子而命名为振成楼。林鸿超的做法是中国传统孝道、宗亲意识的典型体现。林鸿超是清末秀才,后为民国中央参议员,他博学多才,通晓琴棋书画,精研易经。他所设计的圆楼一开始就是按照风水脉定址,按八卦格局设计布局。

以符形、符指、符义、符事、符史五元看待振成楼总体建筑文化符号,可以认为:符形——圆土楼;符指——振成楼;符义——南方圆楼的典型代表、亲族宗亲聚集的居所、文化与产业的传承;符事——振成楼在建成前、设计、建筑、使用中背后发生的故事;符史——不同需求时期,代表土楼的楼型,可能是圆楼、椭圆楼、方楼、五凤楼、凹字型、半圆形、八卦型……

振成楼的总体建筑文化符号可以表示为表3。

表3 振成楼总体建筑文化符号

振成楼是由林氏兄弟致富后建成的,是一个典型的勤劳致富的良好案例,激励后人勤勉上进,也鼓励亲族邻里之间守望相助,共同富裕。振成楼虽然是林氏兄弟及其后人设计建筑,但是从它一开始的建筑规模就可以看出,它并不是仅仅为几户兄弟共同居住而建设,它的建筑格局足以容纳林氏宗亲。这与林氏兄弟不忘祖先,致富后回馈乡里的做法一脉相承。从这一点上来说,振成楼的格局不仅限于血亲、亲族,它庇佑一方乡邻,代表一个地区的兴旺、传承精神。

在振成楼建成之前,林氏兄弟曾建筑福裕楼。福裕楼的建筑风格虽然不是圆楼,但和振成楼一样,是基于宗亲聚居的思路而建造的。之后的振成楼可以说是福裕楼思路进一步的改进与发展。因此在振成楼的建成史上,可以把福裕楼看做是振成楼的前身或者预演,这就是说振成楼的符史前身也包含了方楼、府第楼。

(二)构件建筑文化符号层

振成楼的总体格局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体现,外圈是典型的院楼,内部格局切分是太极八卦形态。与此同时,振成楼在建筑时引入了西方审美元素,在建筑风格、装饰、花色上采纳希腊建筑风格,形成中西审美相融合的建筑美学效果。

楼内的格局布置是典型的易经八卦布局,前门是巽卦,后门为乾卦。一圈的楼房被砖墙划分成8个单元,对应八卦。每个卦象内的建筑布局和北方四合院的格局相似。

振成楼的总体构件建筑文化符号可以表示为表4。

表4 振成楼的总体构件建筑文化符号

振成楼格局的八卦排列是典型的中原建筑形态,在天井内左右各设有一口水井,其一为阴井,另一为阳井。水井的位置恰恰落在太极阴阳鱼的眼睛部位。一侧是公共场所,另一侧为住房居所,每个卦象都按照其对应的意义安置其用途。

以八卦形态构建振成楼的布局,取天人合一、万物共存、共同发展、连绵不绝的寓意。

(三)非建筑文化符号层

分析振成楼的非建筑文化因素时,就已经脱离了建筑格局、建筑材料等物理构成元素,开始考虑起居文化、习俗风俗、工艺配饰等非建筑文化因素。此处以客家地区常见的楹联为例。楹联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个表现形式。客家地区重视读书学问,一直在践行传统的耕读文化,因此楹联在土楼随处可见,起教化和正家风的作用。

振成楼内悬挂有许多富含深意的楹联。如挂在大门口的楼名“振成楼”牌子旁,刻有楹联——“振纲立纪,成德达材” 。楹联以“振”“成”为句首,一方面是表示纪念祖上名号、不忘祖宗,另一方面总领振成楼建楼展望,寓意树立纲纪,子孙德才兼备,成为有用社会的人。与此呼应的家训楹联包括“振乃家声,好就孝悌一边做去;成些事业,端从勤俭二字得来”等,着重强调耕读、勤勉等汉民族传统美德。

振成楼的楹联有赞美祖居,追求风雅的。如:“春托风生兰知领未,静无人至竹亦欣然”“带经耕绿野,爱竹啸名园”“花开东院,竹茂西园,最怡情无过莳花种菜;画抚南宫,书临北海,真乐处莫如作画读书”等。有要求子孙三省吾身,不欺暗室的,如“言法行则,福果善根”等表现出修身、齐家的意识。也有抒发报效祖国意愿的,如“干国家事,读圣贤书”“从来人品恭能寿,自古文章正乃奇”等,鼓励子孙具备治国、平天下的国家、民族情怀。一面融合了儒道传统文化思想,一面融合了土楼先民开疆落户寻求发展的精神。

振成楼的非建筑文化符号可以表示为表5。

表5 振成楼的非建筑文化符号表示

非建筑文化符号是一直在更新进步的一种符号,它随着文化、起居、交际、繁衍等变化而产生演变。但是总体来说,振成楼的符义离不开宗族兴旺、崇文重教、兼济天下的精神。楹联也好,家训也好,其产生本身就有特定的时代背景和期望,历史故事也是符号无形的组成部分。

(四)核心文化符号层

振成楼的屋顶、房檐、栏杆上多有刻绘梅、兰、竹、菊等花色,无一不显示出儒家文化教养下的文人情趣与修养。楼中心大厅是集会、议事、宴客的场所,在年、节时也兼做戏台演出之用。楼上观戏台中间为客座,主人座位反而错落在两边,而且客座比主座更高6寸,这是客家人礼敬客人的表征。厅堂上多有名人对联、书法等,体现出客家人深厚的文化功底与向往。楼中住户出入只走左右两边的侧门,中间的“天门”常年关闭,只有重大节日或重要客人来访时开启。只有迎接七品以上官员时才能内外两道大门一齐打开,以示郑重。这是客家文化遵守传统纲纪的表现。

振成楼的核心文化符号可以表示为表6。

表6 振成楼核心文化符号

振成楼的楼名就是它的核心文化符号,“振”与“成”都是重要的文化期待,包含了对个人自身的修身养性,也包含了期望子孙繁衍、生生不息、与地区国家共同发展的愿望,这是中国主流文化操守的体现。

(五)汉文化核心层

在上述建筑、非建筑等文化符号的分析中可以看出,振成楼是经典中国传统文化意识的一个表现。首先是风水八卦的楼房规格。整个振成楼不仅呈现太极图形布局,而且与周围的山脉水流形成呼应,是良好的风水格局。太极不仅是一种风水布局,也表现出道家与儒家的阴阳调和、生生不息、道法自然的精神。阴阳互补元素与现代的唯物辩证法的矛盾对立统一的观念很相似,都强调了事物互补、共同发展、互相包含的意义。

振成楼的汉文化核心符号可以表示为表7。

表7 振成楼的汉文化核心符号

文化在任何一个时代都是重要的财富,在很大程度上代表进步的阶级与生产力。客家先民的几次历史迁徙都包括了相当人数的士大夫阶层,也就是有余力读书的知识分子阶层,这为客家文化的传续提供了较好的条件。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中原的耕读思想影响了一代又一代客家人,客家文化得以在保持汉民族文化特色基础上吸纳改革创新精神,本质上体现了汉文化的文化包容性。

三、结语

以符号的形式对文化资源进行重构,有助于对文化资源的形成、历史、发展、特色、优势等方面做出整理,有利于文化更好地被理解和继承。传统的皮尔斯三元符号学模型对世界上大部分客观事物都可以很好地进行描述,但是文化有其特殊性,文化另外具有历史与实事的约束,所以传统的三元符号模型不能很好地被应用在文化资源、文化形态、文化意识的分析上。文化符号五元模型的构建丰富了皮尔斯三元符号模型的内涵和外延,在符事与符史元素上增加了文化符号学的内涵深度并很好地解决了历史跨越对符号变迁的影响描述。

注释:

① 皮尔斯(Charles Sanders Peirce,1839-1914),美国哲学家、 逻辑学家, 实用主义创始人。

猜你喜欢

符号建筑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北方建筑》征稿简则
学符号,比多少
关于建筑的非专业遐思
建筑的“芯”
“+”“-”符号的由来
谁远谁近?
独特而伟大的建筑
草绳和奇怪的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