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廊道扶贫:大别山旅游扶贫模式创新研究*
2018-10-10杨效忠
李 龙,杨效忠
(1.安徽师范大学 地理与旅游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2;2.宿州学院 管理学院,安徽 宿州 234000)
根据《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大别山区跨越安徽、河南、湖北3个省共24个县,是国家11个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之一,也是需要重点实现脱贫的地区之一。2012年,中央在六安市启动了大别山旅游扶贫快速通道建设,打造旅游扶贫新的路径。2013年,国务院正式批复《大别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2011-2020年)》,提出将大别山片区建设成为“红色旅游胜地和文化休闲旅游目的地”。国务院扶贫办和国家旅游局启动2015年贫困村旅游扶贫试点工作,习近平总书记2016年考察安徽金寨,强调扶贫工作的方式和方法。2016年8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和国家旅游局联合印发的《全国生态旅游发展规划(2016—2025年)》,提出要重点打造“大别山区国家生态风景道”的工作目标。大别山旅游扶贫快速通道游域内旅游资源禀赋较好,国家各类支持政策的出台为大别山旅游扶贫的研究和实践带来了契机。
一、旅游廊道与旅游扶贫研究综述
旅游廊道是指“围绕某一旅游主题或线索建立起的,能满足旅游体验需求的,包含各种旅游产业要素的线型空间”[1]28。旅游活动通过廊道实现空间上的位移,旅游廊道对旅游活动有连通和阻隔的作用[2-4]。通过CNKI检索发现,目前关于旅游廊道研究的文章较为稀少,与之相关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绿道、遗产廊道、风景道等类型廊道研究上。关于风景道和绿道的研究主要体现在理论体系构建[5-7]、规划设计和景观评价[8-10]等方面,关于遗产廊道的研究主要体现在遗产保护理论和框架建构[11-12]、历史文化保护、旅游开发和规划管理[13]、政策制定等方面。目前我国旅游廊道研究体系尚未形成,理论研究落后于规划实践,研究视角和研究方法都有待拓展,研究者的学科背景也较为复杂,需要加强学科间的合作,从多角度、多学科形成研究合力,助推旅游廊道研究和实践的发展。
关于旅游扶贫,学术界的表述是“对具有一定旅游资源条件、区位优势和市场基础的贫困地区,通过开发旅游产业,带动整个地区经济发展、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一种产业扶贫方式”[14-15]。关于旅游扶贫的文章近几年来出现井喷式增加,研究主要集中在旅游扶贫概念、方式和效果等方面,具体包括:旅游扶贫的影响因素[16-17]、旅游扶贫的战略、模式与机制[18-20]、旅游扶贫效率[21-22]、旅游精准扶贫[23]、旅游扶贫中的信息化建设[24]等方面。中国贫困落后地区往往交通条件差而资源禀赋好,通过交通廊道的建设,促进与带动沿线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实现生态价值置换,是一种新的扶贫思路与模式。因此,笔者认为引入旅游廊道的理念研究旅游扶贫,可以拓宽旅游扶贫的研究范畴;国内外旅游廊道建设的实践经验,对大别山旅游扶贫快速通道建设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二、国内外旅游廊道建设经验
在理论研究和规划实践中,旅游廊道主要涉及到绿道、步道、风景道、公园路、遗产廊道、生态廊道、文化廊道、旅游走廊、文化线路等多个概念,邱海莲、由亚男将旅游廊道划分为旅游开发型、遗产保护型和景观生态型三种类型[1]26-28,根据不同类型选取国内外典型旅游廊道案例进行建设经验总结(见表1)。
表1 旅游廊道类型及典型案例
(一)国外旅游廊道建设案例
美国蓝岭风景道在中国知名度最高,蓝岭风景道沿线旅游资源丰富,分布着山脉、河流、河谷、乡村、牧场、农田等不同景观,串联了历史文化村庄、圆形剧场、古磨坊等人文资源,以蓝岭风景道自驾车旅游为轴线,带动了周边乡村旅游、节庆旅游、摄影旅游、探险旅游等不同旅游业态的发展,形成了集户外旅游装备、特色旅游产品、葡萄酒庄园、乡村民宿等产业的集群发展。美国蓝岭风景道每年能够吸引约2 000万名游客前去游览,沿线29个乡村每年能够获得20亿美元以上的旅游收入,带动了沿线社区和村庄的旅游经济发展[25]。
德国浪漫之路风景道(Romantic Road)全长约366公里,北起维尔茨堡,终点到阿尔卑斯小镇菲森。浪漫之路风景道穿越山峦、河谷、森林、农田、草地,将中世纪小镇罗滕堡、丁克尔斯比尔以及慕尼黑、巴伐利亚新天鹅堡串联起来。德国浪漫之路风景道强调文化的原真性,注重与周边自然人文景观的融合,构建了完整的交通系统和公共服务设施,管理上注重社区参与保护。
美国伊利运河全长584公里,是世界第二长的运河,通过哈得逊河将北美五大湖与纽约市连接起来。美国国会于2000 年12月通过了伊利运河国家遗产廊道法案,从历史文化、教育、娱乐和自然资源保护等方面,强调了伊利运河的社会经济文化意义。美国政府整合项目资源,将区域风景道规划、自然资源保护、区域慢行游憩规划、运河遗迹保护与社区项目统一进行整合,着眼于资金状况,制定了高标准整体性保护与可持续利用计划[26]。
(二)国内旅游廊道建设案例
遵义市赤水河谷是国内第一条服务完善的快慢综合交通旅游廊道,也是第一条河谷类型的旅游公路,始建于2014年,全线共设置12个驿站、26个露营地、23个观景台和休憩点[27]。赤水河谷充分利用沿线的地形地貌和生物景观资源,打造健康养生、户外运动、文化体验等多种旅游主题,建设与自然协调的景观廊道,构建旅游产业集群。
鄂尔多斯风景道是国内规划设计最早的风景道,规划编制始于2006年,全长210公里,将明长城与鄂尔多斯沙漠大峡谷旅游区连接了起来。鄂尔多斯风景道穿越了草原、沙漠、沙地、梁地、农田乡村等多种不同的地质景观,融合了长城文化、蒙汉文化、工业园区文化、鄂尔多斯文化等多种文化特质,对于形成内蒙古与宁夏之间的旅游大通道,实现蒙、陕、宁三省区旅游资源共享,有着重要作用[28]。
肥东爱情隧道位于合肥肥东桥头集镇,这条铁路属于运输线路,修建于20世纪70年代,废弃于20世纪90年代末,全长大约20公里,类似于乌克兰克莱文镇的“爱的隧道”[29]。肥东爱情隧道未经修缮,保持了铁路原始风貌,铁路两侧植被茂盛,形成天然拱廊,目前主要有铁路自行车等设备供游客体验。爱情隧道与周边龙泉蓝莓基地等乡村旅游景点进行整合,将摄影旅游、婚庆旅游、农耕文化体验等作为主题,以很少的投入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旅游风景道。
三、大别山旅游扶贫廊道建设
(一)研究区概况
大别山旅游扶贫快速通道项目“起点位于金寨县南溪镇李集,途经关庙、沙河至斑竹园,沿着X054经吴家店、天堂寨,在燕子河接S209至霍山县太阳乡,沿X071至终点磨子潭,接济广高速单龙寺互通立交”。大别山旅游扶贫快速通道“全长259.02公里,其中主线193.1公里,12条连接线65.92公里。全线按山区二级公路标准设计,设计时速40~60公里/小时,路基宽8.5米,路面宽7.5米,沥青混凝土路面,全线桥梁116座8 875米,隧道6座11 528米,项目概算总投资29.97亿元”[30]。大别山旅游扶贫通道项目从2012年开建,至2016年年底全面建成通车,旅游扶贫快速通道把合武高速公路与济广高速公路之间的旅游景点以标准的二级公路连接起来,游客进入大别山腹地各景区的时间大大缩短。
大别山旅游扶贫快速通道的建设,在对原有道路进行拓宽改造的基础上,通过在险峻路段建设高架桥或打通隧道等方式,极大提升游客驾车或乘车的舒适度,缩短了通行里程,节约了旅途时间,客观上缩短了景区与客源地的距离。同时,大别山快速通道沿线各景点之间的通达能力进一步提高,乘车时间比原来节省近五成。大别山旅游扶贫快速通道的建成,将会使六安市重点旅游景区连成一线,形成天堂寨—燕子河大峡谷—大别山国际度假区—铜锣寨—白马尖—六安茶谷—东石笋—皖西大裂谷、大别山石窟—万佛山—万佛湖旅游发展“黄金轴”和旅游休闲度假观光“黄金线”。大别山旅游扶贫通道旅游资源丰富,该通道目前的综合效益已经显现。
(二)区域内旅游扶贫现状
为详细了解大别山旅游扶贫快速通道游域内贫困现状,研究小组成员对六安市旅游扶贫情况进行了数据搜集。根据六安市旅游委员会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底,六安市适合旅游扶贫建档立卡各贫困村数量60个,适合旅游扶贫建档立卡各贫困村总人口90 654人,适合旅游扶贫建档立卡贫困村户数8 601户,适合旅游扶贫贫困人口22 755人,有劳动能力人口18 176人,可能参加旅游经营服务贫困户数2 821户,可能参加旅游经营服务贫困人口6 842人(见表2)。根据六安市人民政府“2017年六安市脱贫攻坚任务计划表”数据显示2017年六安市计划实现贫困人口127 550脱贫,228个贫困村出列[31],贫困村出列个数为全省最多,旅游扶贫任务较重。据调查了解,大别山旅游扶贫快速通道全线贯通以来,促进沿线地区农家乐、农村电商产业迅速发展,仅农家乐便已带动当地居民人均增收1.8万元,大别山旅游扶贫快速通道成为当地的“经济廊道”。
表2 六安市各县适合旅游精准扶贫情况一览表
数据来源:根据六安市旅游委员会数据资料整理。
大别山旅游扶贫快速通道沿线乡镇树立了产业扶贫的理念,以特色产业和旅游业为抓手。霍山县上土市镇陡沙河村已建茶叶基地、蚕桑基地、果园基地、药百合生产基地、中药材基地发展乡村旅游,以产业推进美好乡村建设;太阳乡的船舱村和金坪村借助霍山黄芽、霍山石斛的知名度,以特色产业带动乡村旅游发展;青枫岭村则依托其生态环境开展生态养生旅游。天堂寨镇的渔潭村依托自身资源特色做大做强山核桃、中药材、高山蔬菜等产业,借助乡村旅游的游客效应,出售山货和土特产增加收入,实现了游客进村来、农家富起来,带动了贫困家庭的脱贫。大别山旅游扶贫快速通道建成后,沿线村镇利用交通的优势,依托特色产业发展乡村旅游,促使乡村面貌实现新的变化。
(三)旅游廊道游域内资源分布
大别山旅游扶贫快速通道沿线分布有22个自然景点和2个红色人文景点。其中,22个自然景点分别为:天堂寨、燕子河大峡谷、铜锣寨、大别山主峰、佛子岭、东石笋、万佛山、万佛湖、马鬃岭、西庄温泉、山七温泉、龙井峡、白马尖、磨子潭、四望堡、马槽河、大华坪、指峰山、杨三寨、毛坦厂老街、晓天河漂流、大华山;2个红色人文景点分别为:西镇暴动旧址、刘邓大军三纵指挥部。如金寨县燕子河镇的大峡谷村是前往华东最后一片原始森林——天堂寨国家森林公园的必经之地,也是4A 级燕子河大峡谷景区所在地;天堂寨镇的前畈村位于天堂寨镇中心地段,与天堂寨风景区紧密相连,该村海拔高,为典型的高寒山区,自然生态资源良好;天堂寨镇的渔潭村是天堂寨风景区的东大门,东和燕子河大峡谷风景区相邻,具备特色经济林的优势。
大别山旅游扶贫快速通道沿途有10多个国家级旅游资源,包括1个国家地质公园、2个国家森林公园,1个5A级景区,7个4A级景区;还有省级旅游资源10多个。大别山旅游扶贫快速通道主体路线和快速通道向东延伸部分,自东向西途经舒城县、霍山县、金寨县三县境内。根据三县的县域村庄布点规划和总体规划等上位规划,结合乡村旅游服务设施现状规划主体线路沿线乡村旅游示范点。根据《大别山旅游扶贫快速通道(国家风景道)游客服务设施规划和重点旅游项目策划(2015—2025)》规划,舒城县布设乡村旅游示范点2个,霍山县8个,金寨县5个(详见表3),沿线乡村旅游资源丰富。
表3 沿线乡村旅游示范点分布一览表
四、研究总结与建议
旅游廊道作为一种线型空间,也是一种特殊的线性旅游吸引物,集交通、旅游、景观、生态、扶贫等多重功能于一身,将实现旅游休闲、文化遗产、产业扶贫等多领域深度融合,是适应全域旅游发展的一种新型的旅游形态。随着人们旅游方式的改变,特别是自驾游的迅速崛起,人们不再满足于仅仅单个节点的观光,更立足于整个游程的体验,追求慢游体验,因而沿线的旅游吸引物串联融合也将成为提升游程体验的重点。同时,旅游廊道的建设不仅可以实现全域旅游空间格局的优化,还能分流车流人流,减缓日益严重的旅游拥堵问题。
大别山旅游扶贫快速通道是国家进行旅游扶贫的重要依托,扶贫通道游域内旅游资源禀赋较好。大别山旅游快速通道的建设将实现旅游、交通、扶贫、景观、生态等多重功能的聚合,形成一种新型旅游功能区。改变了传统的围墙内的旅游景区开发模式,补充和完善了点、线、面状旅游开发模式;促进道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改善沿线的交通状况;拉动大别山地区经济发展,促进大别山扶贫工作的开展;拓展旅途景观观赏功能,充分满足自驾游游客的需要;促进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治理,促进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发展。
依托大别山旅游扶贫快速通道,以大别山文化为魂,以生物多样性为基因,借助旅游创意化、旅游艺术化、旅游体验化、旅游动漫化,实现“四化合一”,形成廊道型旅游综合体。具体来说,可以从廊道设计、产品开发、区域协作等方面建设完善旅游廊道目的地体系:
第一,在廊道设计方面,秉承全域旅游观,实现景点景区旅游向特色廊道旅游转变,打造全景旅游廊道。打造“一程多驿”线路模式,以交通线串连区块、以驿站点带动片区,建设旅游廊道交通体系。根据旅游廊道不同游域的资源特点,设计不同类型的旅游廊道,如高山峡谷型廊道、依山傍水型廊道、茶乡生态型廊道、幸福小镇型廊道等;根据廊道节点距离设置旅游驿站和旅游集散中心,如可以设置斑竹园旅游集散中心、单龙寺旅游集散中心、万佛湖旅游集散中心等。
第二,在产品开发方面,立足新资源观,实现观光旅游向观光、度假休闲、体验等复合型旅游转变。为满足新时代游客需求,建设旅游廊道产品谱系,包括以自然观光、特色城镇观光、名胜古迹观光等为主的观光旅游产品,以自驾车、骑行、徒步等为主的风景道旅游产品,以民俗体验、采摘体验、特色民宿、研学旅游、科普教育、旅游演艺等为主的文化教育产品,以水上运动、冰雪运动、极限运动、户外拓展、赛事活动、节庆旅游等为主的户外游憩产品,以娱乐活动、汽车营地、乡村度假、温泉度假等为主的娱乐休闲度假产品,以中医药保健养生旅游、大别山特色饮食养生旅游、生态环境养生旅游为主的康体养生产品。
第三,在区域协作方面,围绕区域旅游优势互补、全产业链打造为目的,实现旅游廊道发展由封闭型向全方位融合开放型转变,建设目的地协作体系。大别山旅游扶贫快速通道涉及金寨县、霍山县、金安区、舒城县4个县区,包括斑竹园镇、吴家店镇、天堂寨镇、燕子河镇、长岭乡、漫水河镇、上土市镇、太阳乡、大化坪镇、磨子潭镇、佛子岭镇、单龙寺镇、东西溪乡、与儿街镇、毛坦厂镇、晓天镇、山七镇、五显镇、万佛湖镇19个乡镇。应树立“大区小镇”统筹模式,提升大景区品质和小城镇特色,建设目的地等级体系;同时,以“点轴联动”空间发展模式为核心,建设旅游廊道目的地空间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