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应用意识的培养
2018-10-09魏霞
魏霞
【关键词】 数学教学;应用意识;培养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8)15—0115—01
数学来源于生活,运用于生活,并且实用性比较强。学习数学的目的就是让学生掌握理论知识,并且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但是纵观当前的教育现状,虽然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教学效果已经有了明显的改善,但是教师在教学中忽略了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使得学生的应用意识普遍不高。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学生应用意识的培养。
一、重视生活情境的创设,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非常紧密,可以说,数学来源于生活,并且运用于生活。学习数学知识之后,教师要鼓励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的解决中,这样才能达到教学的目的。而生活情境的创设,可以将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有助于将数学知识生活化,也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知识,同时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比如,通过教学“认识钟表”一课,让学生认识了钟表的分针和时针,学会看时间,并且学会两种表达时间的方法。另外,还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由于小学生还处于贪玩、好动、好奇心强的年龄,一节课的时间难免会分散注意力。为了能够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可以创设生活情境辅助教学。如,在上课之前,可以先给出一幅生活情境图让学生观察:该情境图显示的是闹钟一响,然后该名学生马上关掉闹钟就起床,这时候显示的时间是7:30。给两三分钟的时间让学生观察,之后,结合学生日常的起床时间给学生说明起床的时间分针和时针是指到哪个数字,以加深学生对钟表的理解,并且学会运用刚才的方法指明时间。时间是个比较抽象的知识,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会有一定的难度,而通过生活情境的创设,就会有效降低这一难度,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二、应用生活实例,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培养应用意识还可以在课堂中引入生活实例。小学生大都比较爱玩,通过引入生活实例能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改变对数学课原本的看法,发自内心地爱上数学学习。长此以往,学生的应用能力得到提高了,那么学生的综合能力也能得到相应的提升。
以人教版小学数学“千克和克”一课的教学为例,首先,在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以及知道它们的表达符号。其次,明确千克和克的换算,即1千克=1000克。学习了这些基础的知识之后,先给学生讲解如何去称物体的重量,以及如何估算物体的重量。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先给学生演示如何稱并且如何准确判断物体的重量,然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或者是同桌为单位体验如何称物体的重量。教师可以让学生称水果、课本、杯子等物体。在活动中,学生都认真地按照教师教授的方法去称物体的重量,同时也感受到千克这个抽象的概念,以此加深对千克、克的理解。
三、让学生走出课堂,提升学生的应用能力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因此,要想提升学生的应用能力,就要给更多机会让学生走出课堂,在实践中巩固所学知识,从而提升自身的应用能力。
比如,教学“合理存款”一课,首先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计算银行存款的利息。学习了相关的知识,学生对利息的计算有了基本的认识后,就可以让学生计算一些简单的练习题。如,本金:10000元,存期:6年,用途:子女教育,问题:怎样存款收益最大?首先对这个问题进行分析:这些钱的用途是子女教育,一般是比较稳定的,短时间都用不上,所以让学生在活期存款和定期存款中选取合适的存款类型。在这之后,教师可引导学生利用课后时间或者回家的时间了解自己家庭的开支,然后根据家庭的存款制订合理的存款计划,实现资源的合理利用。在上述活动中,学生根据所学的知识,合理地规划选择哪一种存款,不仅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还促进学生应用能力的提升。
总之,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需要教师坚持正确的教学方法,并且在教学中不断积累教学经验,创新教学方法。相信通过师生共同努力,学生的应用能力必定能够快速提升。编辑:谢颖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