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单亲家庭学生教育策略探究

2018-10-09田健

甘肃教育 2018年15期
关键词:家访转变观念关爱

田健

【关键词】 单亲家庭学生;教育策略;转变观念;关爱;心理健康档案;家访;氛围

【中图分类号】 G63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8)15—0031—01

家是一个可以使孩子拥有安全感、归属感和爱的地方,它是孩子成长的最重要的场所。婚姻家庭关系越牢固,教育子女的条件就越好。然而随着社会变迁和时代的发展,许多的婚姻家庭走向了解体,单亲家庭已成为社会上一个特殊的群体。通过对陇西县义务教育阶段单亲家庭学生情况的调查和原因分析,我们迫切感觉单亲家庭学生成长问题严重,他们需要来自家庭、学校、老师、社会全方位的关爱。下面,笔者结合工作实践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转变家教观念,培养单亲学生健康心理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这句话充分体现了家教对孩子的影响。家长对孩子的教育观念如何,直接影响着孩子的心理发展。从对本校家长的调查来看,许多家长对孩子的教育走向了两个极端:要么对孩子要求过高,动辄打骂;要么对孩子放任自流,任其发展。这就导致学生心理也走向两个极端:对要求过高的家长,学生心理常处于恐惧状态,性格内向,甚至为免打骂,有的还学会了撒谎,报喜不报忧;而放任自流的家中,学生心理则过于散漫,多次教育都难显成效。为此,我校加强同家长的沟通,分析利弊,转变家教观念,实现家校联合,共同培养学生健康心理,使得学生由原来怕开家长会演变成了盼开家长会。转变家教观念,为培养学生健康心理开辟了一方乐土。

二、对单亲孩子多给予鼓励和关爱,保护其自尊心

单亲家庭孩子由于缺少完整家庭的爱,心灵受到了创伤,随之而来带来的精神压力过大。有的性格孤僻,心境忧郁,意志薄弱,自由散漫,缺乏进取心,学习较差,破罐子破摔。他们既自卑,又很自尊,所以我们切不可用“笨”、“坏”等字眼去刺伤他们,更不能用他们不幸的家庭来损伤他们的自尊。即使父母犯罪,他们也是无辜的,要鼓励他们振作起来,面对现实,自强不息,活得更好。自尊心是人心灵中最敏感的角落,尊重是情感交流的钥匙。心理学家认为:“赞扬、勉励,可鼓舞勇气,提高信心。”因此,作为一名教师,要尊重他们,满腔热情地帮助他们树立信心。

三、改变教育方式,寻找单亲家庭学生的教育策略

作为教师,要教育学生不歧视离异家庭、单亲家庭的同学,更不要讽刺和挖苦。平时,要和家长多联系,互相交流了解他们在家、在校的学习、生活和活动情况,要主动和他们交朋友,和他们多谈心,让他们认识到:这些不是他们的过错,如春风般拂走他们心灵上的阴影,鼓励他们把不幸转化为力量,给他们精神上的慰籍,帮助他们克服生活上和学习上的困难,使他们获得父母之外的爱的补偿。同时,充分发挥学校教育的严格性,针对他们特殊的心理特点,采取有效的教育方法,比如个别辅导、谈心、家庭访问等,纠正他们身上可能有的诸如成绩不良、迟到、旷课、情绪忧郁等缺点。

四、建立单亲家庭学生心理健康档案,以便能有针对性地做好思想工作

我们要建立单亲家庭学生的心理健康档案,掌握不同家庭学生的心理状况,通过家访、座谈、问卷调查、书信、网络等方式做进一步的了解,对他们有关的心理问题要分析透彻,切实找到切入点,对发现的问题要采取行之有效的辅导和帮助,与他们进行心与心的沟通和交流,让他们能信赖自己,让他们时时刻刻能保持良好的心态去看待和处理问题。

五、勤家访,多联系

家庭是教育学生的重要阵地,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老师。许多单亲家庭子女之所以会成为后进学生,一般都和家长对子女的教育不够负责任或教育不得法有关。为有效地教育和帮助单亲家庭子女健康成长,教师要做好家长的工作,多向家长讲孩子的进步和长处,对存在的问题,交换意见时注意方式和策略,这有利于孩子认识提高和改正错误。教师要用平等身份同家长沟通和商讨教育孩子的方法,让家长明确作为父母的责任,多为孩子着想,减少单亲带来的负面影响,配合学校用正确的方法教育孩子。同时,要使家长认识到对子女放任不管是违法,是罪过,不配為人之父母,进而启发家长的良知,为子女做好表率。

六、为单亲家庭提供帮助,呼吁形成多渠道的社会教育氛围

单亲家庭的孩子或多或少都会有一些“心病”,心病还需心来医。家长和老师的真诚关爱能够弥补家庭破裂给他们带来的一些创伤,不过,社会上的一些偏见依然会让孩子有一些心理阴影,为此,全社会的关注尤显重要。当地团委、妇联、民政部门可以开展一些单亲家庭的游艺活动,通过这些活动让单亲家庭的子女包括家长感受到社会的认同。另一方面,加强社会对于单亲家庭的帮助和服务。团委、妇联、民政部门、社区及时关注本区内单亲家庭的生活问题,在日常生活中给这些家庭提供帮助,让他们感受社会的温暖而不是歧视和排斥。

(本文系课题“西部贫困地区义务教育阶段单亲孩子学习现状的调查研究——以甘肃省陇西县为例”的研究成果,课题批准号:GS[2014]GHB0150)编辑:郭裕嘉

猜你喜欢

家访转变观念关爱
让关爱成为留守儿童心底的阳光
我国社会救助制度创新研究
关于高校辅导员家访的思考
真诚激励,关爱相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