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分享学生作品,激发学生创作兴趣

2018-10-09邹金波

广东教育·职教版 2018年8期
关键词:实训知识点笔者

邹金波

在计算机专业学科的课堂教学中,会产生丰富的教学资源——学生作品,这些作品在学生上机实训结束时,经学生自评、各小组互评和教师点评后,由教师通过课堂教学管理软件进行收集并集中保存在学生作业机。但此后学生很少甚至不再接触自己的作品,学生作品被“冷藏”了,缺少分享和评价,不利于提高学生创作作品的兴趣。在平面广告设计课程教学中,如何有效地激发学生创作作品的兴趣,是我们一直探讨的问题。许多教师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一定的效果,但若能分享平面广告设计课堂所产生的学生作品,更能激发学生创作作品的兴趣,有效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现结合平面广告设计课程的教学体会,谈谈学生作品分享的做法及效果。

一、学生作品在课堂教学中分享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学习最好的刺激源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可是怎样的学习材料才能激起学生探求新知的积极性,促使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新知学习中呢?在导入新课环节,笔者精心挑选学生上一节课的作品在课堂上展示,

让学生进行欣赏和讨论,给予学生肯定并且引导其他同学发掘作品的创作思路。将学生的作品在课堂教学中分享,变成导入新课环节的主角。

对于专题活动创作或系列创作的课堂教学,在完成某一阶段任务后,笔者都对学生作品进行检查,了解学生知识点的掌握情况,然后挑选一个有创意又体现大部分学生水平的作品作为下一节课的范例。比如在创作苏宁易购宣传单张广告的系列教学中,在完成了背景设计任务之后,下一个知识点是商品图片的摆放设计,笔者通过检查学生的作品,可以了解学生运用矩形工具、星形工具等进行创作的能力。如果发现学生运用矩形工具、星形工具等进行创作都掌握较好,就可以选择一个有新意、有创意的作品作为下一节课的范例。反之,则要选择一个完成得不是那么好的作品,到下一节课通过“如何做得更好”的讨论,让学生充分成为学习的主体,既能巩固学生没有很好掌握的知识点,也能顺利进入新的知识点的学习。这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在后续知识点的学习中都要选择相应的学生作品作为课堂范例,使学生有强烈的参与感、成就感。

需要注意的是,在不同的课时中不要固定挑选某一个学生的作品作为课堂范例,也不要都选择所谓完美的作品,可以是有缺陷的,让学生开动脑筋,集思广益,使作品更完善。学生作品的数量不必设定,可以根据需要选择一个或多个。通过将学生作品变成课堂教学的范例主角,在课堂教学中分享,这样,学生对课堂的关注度会大大提高,每次在教学平台播放学生的作品时,学生总是瞪着大大的眼睛,满怀期待,试想,如果学习材料来源于学习者自身,那学生对它的热情定然是一般情境创设所不能比的,并且会在学生中形成一种竞争的氛围,学生都想自己的作品成为范例,有效维持了学习积极性,也让学生获得更多的成功体验,激发了学生创作作品的兴趣。

二、学生作品在学校生活中分享

在日常教学中,笔者发现许多学生在课余时间都有讨论上机实训作品的习惯,但由于没有作品在身边,学生讨论起来也比较费劲,笔者深知“激情是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因此,每次收集完学生作品后,都选出10%的作品打印并张贴于课室学习园地,供学生借鉴和观摩,让学生作品在学校生活中分享。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学校每年的校园文化艺术节,笔者都会设一个学生平面广告设计作品展示区,张贴學生实训作品供师生、嘉宾观看,并让作者站在作品的旁边介绍作品的创作思路和收集观看者的评价,后续可继续完善作品。

学生作品在学校生活中分享,方便了学生在课余时间对作品进行讨论与分析,进一步提高其创作作品的技巧和水平,也让学生感受作品的美,从而喜欢创作作品,更以创作作品为乐。

三、学生作品在家庭生活中分享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监护人,家庭教育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中职三年,是孩子们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时期。三年间,他们要学到一门技艺,要为从学生转变为职业人做好准备,他们要从一个涉世未深的少年转变为成年人,种种改变需要学校老师的正确引导,也需要家长的积极配合,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密不可分,只有在这双重的教育下,中职学校的教育才能有效实现。

为落实家庭教育,增进学生与家长的交流,笔者对学生在专题活动设计的作品以及部分实训课作品,会打印交给学生带回家,让学生作品在家庭生活中分享。例如,2017年母亲节期间,开展了母亲节贺卡设计的活动,笔者将学生作品打印并发给学生带回家请家长观看和评价,让学生与家长交流。这次活动,共打印作品51份,回收作品评价51份,在回收的评价中有许多家长写了“孩子,你的作品很棒!”“孩子,加油!”“孩子,继续努力!”等鼓励学生的话语。通过学生作品在家庭生活中分享,学生和家长得到了沟通与交流,家长也参与了对子女学习的评价,激发了学生创作作品的兴趣。

四、学生作品在互联网中分享

中职学生学习动力不足是普遍的现象,主要原因是基础知识薄弱,学习能力差,有较强的挫败感,自信心不足。笔者通过鼓励学生作品在互联网中分享,使学生获得成就感和自信心,引起学生学习和创作作品的兴趣。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社交工具越来越多,对中职学生来说,QQ、微信和微博等多种社交方式并用已是常态。结合上述特点,每次学生上机实训结束前,笔者都安排5~10分钟开通互联网,鼓励学生把作品上传至自己的QQ空间、微信朋友圈或微博,让学生作品在互联网中分享。例如,学生张洁创作的作品2017年元旦晚会背景幕,上传至她的微信朋友圈后获得了203个点赞和56条评论。又例如,学生梁子康创作的“最美罗定长岗坡渡槽”,上传至他的QQ空间获得了319个点赞和102条评论。学生通过把作品上传至QQ空间、微信朋友圈和微博的方式,扩大了作品的读者群,长此以往,学生就潜移默化地获得了成就感和自信心,一些优秀作品还会吸引很多网友的点赞、评论,学生通过阅读评论,也可从中发现作品的优点和缺点,明确了作品改善的方向,更进一步激发学生创作作品的兴趣。

多维度分享学生作品,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创作作品的热情。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创作作品的兴趣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果也自然而然地提高了。

责任编辑陈春阳

猜你喜欢

实训知识点笔者
关于口罩 这10大知识点你必须知道
依托互联网实施商务英语函电实训教学
老师,别走……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液压课程开放式虚实结合实训教学体系的构建研究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提升中职机械专业钳工实训教学有效性的几点尝试
浅析职业院校实训中心管理机构设置
知识点自测
“二次根式”复习精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