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深孔零件镀锌及常见故障处理

2018-10-09

电镀与环保 2018年5期
关键词:内孔碳酸盐镀锌

(中国空空导弹研究院,河南 洛阳471009)

0 前言

氰化物镀锌工艺在军工产品零部件上被广泛使用。然而,零件本身存在缺陷或槽液故障等都会对加工质量造成一定的影响,从而影响镀层性能。本文结合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对加工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及排除方法进行探讨。

1 深孔零件镀锌工艺及加工难点

对于深孔电镀而言,由于镀液本身的深镀能力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所以采用常规的电镀方法无法保证内孔的镀层厚度。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中都有明确的规定:直径或宽度不大于10 mm的盲孔或槽、缝,其深度不小于直径或宽度1倍时,允许无镀层;小于1倍时,镀层厚度不做要求。宽度不大于10 mm的直通孔,其深度不小于直径或宽度2倍时,允许无镀层;小于2倍时,镀层厚度不做要求。对于直径20 mm的钢球接触不到的零件表面,镀层厚度不做要求。对于有特殊要求的镀层,应采取相应措施进行保证。

由于使用环境的特殊性,有些零件设计要求必须保证内孔有完整的镀锌层,而且厚度必须保证在一定的范围内。以本单位某产品零件为例,材料为30Cr MnSi A,零件如图1所示,属于典型的深孔零件。设计图纸要求为表面镀锌8~12μm。由于零件内孔比较深,采用常规电镀方法无法保证内孔镀层的完整性。零件在使用中所处的工作环境比较恶劣,内孔出现锈蚀现象,要求内孔必须有镀锌层。该零件的内孔比较粗糙,这给内孔电镀带来更大的困难。

图1 深孔零件示意图

另外,在电镀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是由于槽液维护不好、工艺掌握不到位而导致的,如镀层发暗、沉积速率慢等。结合该零件的实际情况进行了试验,最终解决了故障,并取得了一些加工经验。

2 设计合理的工装,解决内孔电镀的难点

2.1 设计制作内阳极,解决内孔电镀问题

根据该零件的实际形状,我们采取的解决办法是设计合理的辅助阳极,如图2所示。内阳极的材料为不溶性的铅棒。为了保证内阳极在零件的正中心,保证内孔镀层均匀,设计了由绝缘材料组成的中心固定座。这样做还有一个好处,就是防止零件与阳极棒接触而导致零件烧伤。在电镀过程中,为了保证零件上下端面镀层的不粗糙及内孔镀层的完整性,还需要上下移动阳极棒。

图2 零件装夹示意图

2.2 冲击电流进行冲击镀

针对零件内孔比较粗糙、电镀时析氢严重、难以沉积镀层的问题,在电镀开始时采用冲击电流进行冲击镀,然后采用正常电流电镀的方法进行解决。冲击镀可以提高氢在基体金属上的过电位,消除基体粗糙度过大对镀液分散能力和覆盖能力的不良影响,从而保证内孔能在短时间内得到均匀的镀锌层。

通过对以上这两种方案的优化,成功地解决了该零件的内孔镀锌问题,厚度经检测达到设计图纸的要求,保证了零件的加工质量。

3 镀锌过程中常见故障处理

在电镀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一些质量问题,如内孔镀层起皮,耐蚀性差;表面镀层发暗,镀液的沉积速率慢;镀层出现小黑点,钝化膜发雾等。结合实际工作经验,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汇总与分析。

3.1 加强前处理,解决镀层起皮、结合力不良的故障

对于零件在镀锌过程中出现的镀层起皮问题,主要原因是零件内表面的油污、氧化锈蚀物未清理干净。该零件外表面为加工面,内表面为非加工面,比较粗糙,沟纹较深,再加上零件在电镀前经过热处理,表面有热处理氧化物的存在,采用常规办法进行处理时,部分零件表面的油污、氧化锈蚀物未清理干净,导致镀层起皮、结合力不良。为此,我们进行了工艺优化,并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3.1.1 常规前处理工艺流程

3.1.2 改进后的前处理工艺流程

3.1.3 流程改进说明

常规前处理中通过有机溶剂擦洗除油,除掉了非皂化油脂。在改进后的工艺流程中,利用超声波振荡原理,使除油溶液在除油过程中产生振荡,即液体内部某一瞬间压力突然减小、接着的瞬间压力突然增大,如此不断反复。在压力突然减小时,溶液内产生许多真空的、很小的空穴,溶解在溶液中的气体会被吸入空穴中并形成气泡。小气泡形成的瞬间,由于压力的增大,气泡被溶解,并产生冲击波,这种波能使油污脱离工件表面。气泡破裂瞬间,还会产生瞬间高温高压,加速液体内部的搅拌和对流,增强除油效果,同时还对零件表面的锈蚀物有一定的松动作用,有利于后续除氧化物。

安装内部辅助阳极之后再进行电解除油,通过提高内孔溶液的流动性及导电性,大大提高了零件内部的除油效果。

通过以上改进,解决了内孔油污、锈蚀氧化物不易去除的难题,解决了镀层起皮、结合力不良的故障。

3.2 加强槽液维护,解决镀层沉积速率慢、出现小黑点的故障

电镀质量的好坏与槽液维护有直接关系。如果槽液维护得好,对于加工质量、生产效率都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氰化物镀锌过程中,也出现了由于槽液维护不好、工艺掌握不到位而出现的诸如镀层发暗、沉积速率慢的故障。

在故障出现之初,我们认为是电源或槽液成分的问题。可是更换电源及化验调配槽液,问题都没有解决。后来,通过工艺试验,终于发现是因为槽液中碳酸盐及重金属铅离子积累过多造成的。为此,我们进行了槽液大处理,解决了槽液故障问题,从而彻底解决了镀层发暗、沉积速率慢的故障,保证了加工质量。

3.2.1 碳酸盐及重金属铅离子的来源

在氰化物镀锌液中,一般不含有碳酸盐及重金属铅离子。但在电镀过程中,由于氰化物的分解、氢氧化钠与空气中氧元素的作用,会不断积累生成碳酸盐。当碳酸盐的质量浓度超过80 g/L时,就会对镀层产生不良影响。重金属铅离子主要是由于所使用的阳极板及化学药品不纯带来的。

3.2.2 碳酸盐及重金属铅离子对镀锌质量的影响

碳酸盐积累过多时,会使镀液的黏度增大,导电性降低,阳极板出现钝化,从而导致零件按正常电流电镀无法得到理想的镀层,沉积速率慢,沉积不上镀层,镀层发灰、发暗。

重金属铅离子积累到一定量时,镀层出现小黑点,钝化后呈现土黄色,镀层的耐蚀性下降。

3.2.3 碳酸盐及重金属铅离子的去除

通过试验,确定了碳酸盐及重金属铅离子的去除方法,应用于日常槽液的维护管理,效果非常明显,而且这一成果也获得了河南省QC质量改进一等奖。

3.2.3.1 碳酸盐的去除工艺

我们通过工艺试验,最终决定用沉淀法去除碳酸盐。采用这种方法不仅效果明显,而且操作非常简单。所谓沉淀法,就是向镀液中加入氢氧化钡,使之与碳酸盐充分反应,从而生成碳酸钡沉淀。

3.2.3.2 重金属铅离子的去除工艺

采用硫化钠沉淀法去除重金属铅离子,即向镀液中加入硫化钠,使之与铅离子充分反应,从而生成硫化铅沉淀。

3.3 钝化膜发雾故障去除

镀锌层经过重铬酸盐钝化处理以后,其耐蚀性得到大幅度提高。但如果在加工过程中掌握不好,或者钝化液出现故障,钝化膜就容易出现发雾、脱落等问题,严重影响镀层的耐蚀性。在氰化物镀锌加工中,就出现过这类故障。通过工艺试验,更换了部分钝化液、改进了钝化工艺时间,解决了质量问题。具体做法如下:

(1)通过化验,更换2/3的陈旧钝化液,降低钝化液中三价铬离子的质量浓度。

(2)镀锌零件除氢后,镀层表面清洗干净(在10~30 g/L的稀硫酸溶液中光化),经去离子水洗干净后再进行钝化处理。

(3)严格按周期化验调配钝化液,严格控制钝化液中锌离子与三价铬离子的质量浓度。

(4)钝化时间严格控制在5~15 s之间,钝化液的温度严格控制在10~35℃之间。此外,在加工过程中,还必须将零件不断晃动,这样不仅可以防止零件之间互相黏附,还可以比较均匀地形成钝化膜。钝化后不要立即进行水洗,而应在空气中停留5~10 s,使之老化。在钝化膜未干燥时,不能用大水冲洗,冲洗时间也不宜过长,防止六价铬溶解。

(5)钝化后最好能在60℃左右的热水中烫干零件,然后及时吹干零件表面的水渍。

我们采取以上几点措施,取得了明显的效果,解决了深孔零件镀锌钝化膜发雾、脱落的问题。

4 结论

通过以上工艺改进,解决了深孔零件在氰化物镀锌加工过程中出现的一些质量问题,达到了设计图纸要求,满足了镀层的特殊要求,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猜你喜欢

内孔碳酸盐镀锌
弯管内孔氧化皮的去除方法
激光内孔熔覆扁头套工艺操作改进研究
镀锌钝化工艺及配方(2)
电解除油引起的镀锌层故障排除
一种圆管内孔自动打磨机的设计
套筒类零件内孔精加工工艺分析
一次氯化钾滚镀锌故障处理
海相碳酸盐烃源岩生烃潜力模糊评价方法
超高压均质联合二甲基二碳酸盐对荔枝汁中污染菌及其微生物货架期的影响
碳酸盐型滑石物相分析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