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盾构下穿城市水渠控制技术
2018-10-09文一鸣祁海峰
文一鸣 祁海峰
(中国水利水电第十四工程局有限公司,云南 昆明 650041)
0 引言
随着全国各地地铁建设的兴起,地铁区间隧道越来越多采用盾构法施工,而盾构穿越水渠风险极高,为此研究一套切实可行的盾构穿越水渠技术尤为重要,本文通过成都地铁4号线膨胀地层盾构穿越东风渠工程为依托,通过盾构掘进参数、掘进方式、管片拼装等工序研究、总结最优的方法,为今后类似地层中盾构施工提供参考及工程经验,应用前景广阔。
1 依托工程概况
成都地铁4号线盾构施工分别在隧道里程ZDK41+259.565~ZDK41+299.984,YDK41+268.801~YDK41+308.365段下穿东风渠,东风渠宽约为31 m,深约为4.5 m,C15混凝土护坡、护底。隧顶距离渠底最近距离8 m~9 m,隧道穿越该地段主要地层为⑤-1-1全风化泥岩和⑤-1-2强风化泥岩。
2 施工控制原则
盾构通过前对东风渠进行详细调查制定掘进参数,通过试验段确定掘进参数;盾构通过过程中严格控制掘进参数和加强监测、观测,及时进行二次注浆;盾构通过后根据对掘进参数统计分析情况,再次采取补充注浆措施,确保东风渠段安全。
综合考虑该区段隧道的埋深、地质情况以及与东风渠的空间关系,制定穿越东风渠的指导思想为:“安全、连续、快速均衡通过东风渠段”,并确立“压力合理、均衡掘进、注浆充分、严密监测、快速反馈、预案恰当”的施工原则。
3 盾构掘进参数控制
盾构下穿水渠掘进时,主要遵循以下原则:加强施工设备管理,确保盾构连续穿越;严格控制掘进参数(土压力、掘进速度、掘进姿态、出土量、同步注浆等);加强地面监测分析;做好应急措施准备。
1)掘进速度控制。
当盾构机刀盘里程距离河岸10 m时,逐步减小盾构机的推力,推力控制在900 t左右,适当降低掘进速度,掘进速度控制在20 mm/min~35 mm/min,尽量保持速度均匀。
2)动态调整土仓压力。
通过地面监测数据的变化及时调整盾构机土仓压力及掘进速度,东风渠段盾构覆土厚度为8 m~9 m,按理论进行计算,盾构土压力为0.8 bar~0.9 bar,考虑到东风渠河水水压的影响,因此在盾构通过东风渠段时,宜将土压力控制在0.8 bar~1.0 bar左右(建立实土压),并根据实际情况调节。
a.当盾构机在距东风渠5 m时,需要逐步降低盾构土压力。根据计算及经验,盾构通过东风渠西岸期间,土压力由1.3 bar左右逐渐降低至0.8 bar左右,同时控制掘进速度。
b.盾构通过东风渠底期间,土压力宜控制在0.8 bar~1.0 bar左右。
c.盾构完成穿越东风渠后,向西岸前进,在盾构切口接触河岸开始,土压力逐渐提高,由1.0 bar提高至1.2 bar左右。
3)推力、扭矩控制。
a.当盾构机穿越东风渠时,控制推进油缸总推力在800 t~1 100 t,刀盘转速控制在1.1 r/min,通过适当的减小推力及刀盘转速,减小对地层的扰动。
b.下穿河流及含水丰富地层时,泡沫性状应调干燥,以有效阻水。穿越东风渠期间泡沫浓度设置为2%~3%,发泡率设置为8~10,空气注入率控制在80 L/min左右。掘进时刀盘扭矩控制在90 t·m~150 t·m。
4)出土量控制。
盾构在穿越东风渠期间,严格控制出土量,出土量严格控制在55 m3以内,并可适当欠挖,保持土体的密实,以免东风渠水渗透入土体并进入盾构。
5)盾构姿态控制。
a.盾构穿越东风渠时,区间隧道为半径R620圆曲线,掘进时值班工程师根据盾构机姿态、盾尾间隙、油缸行程等做好管片选型工作(盾尾间隙小于20 mm,油缸行程差大于50 mm必须进行调整),掘进时控制好盾构姿态,保证平稳推进,减少纠偏。如果存在姿态纠偏的情况时,每环的姿态纠偏量不能超过8 mm。
b.根据蜀十区间前面100多环的管片姿态情况发现,管片在脱出盾尾后垂直姿态有20 mm左右的上浮量。盾构穿越东风渠时,该段地下水相对其他地段较丰富,盾构机垂直姿态控制盾尾在-30 mm左右,刀盘控制在0 mm左右。
6)同步注浆控制。
a.配合比:同步注浆浆液具备充填性好、流动性好、离析少、早期强度均匀,注入时应具备不受地下水稀释的特性,硬化后的体积收缩和渗透系数要小。配合比见表1。
表1 同步注浆配比 kg
b.注浆量:每推进一环的理论注浆量为:π(D12-D22)L/4。
其中,D1为盾构外径,取6.28 m;D2为管片外径,取6.0 m;L为管片宽度,取1.5 m。
V=π(D12-D22)L/4=4.05 m3。
下穿东风渠时,每环的同步注浆控制为130%~150%,即5.3 m3~6.0 m3。
c.注浆压力。为避免出现由同步注浆引起河底开裂的现象,注浆作业时,宜将压力控制在2.0 bar~3.5 bar;确保管片背后填充密实,避免河底开裂。
d.注浆速率。同步注浆时,必须保证上下左右四根注浆管同时注浆,注浆速度保持和掘进速度基本一致,盾构操作手每向前掘进100 mm后关注同步注浆量,及时提醒注浆操作手控制注浆速度。防止注浆过快、过慢造成管片背后形成空隙而引起地层沉降,见表2。
表2 掘进行程与注浆对照表
4 管片拼装控制
穿东风渠段处于R=600曲线隧道段,管片为1.5 m长C级加强型管片,管片错开拼装,先拼装下方的管片后拼装上方管片,左右两侧交叉进行。
根据隧道线路计算出转弯环与标准环的比例,按计划进行拼装,及时调整好盾尾间隙,保证管片成型质量。经过计算,标准环∶转弯环=5∶2。
管片拼装时注意保护管片棱角质量,进入拼装机直至拼装完成。这个期间重点检查管片止水条有无破损、翘边,专人检查,及时修补。专人负责管片螺栓紧固情况检查。其他常规工艺本文不再赘述。
5 结语
初步总结以下几点:
1)施工准备。
在穿越风险源前,准备工作要充分,要把风险分析透彻,制定对应的措施,并报相关部门,做好备份,做到程序符合要求。
2)掘进速度选择。
穿越风险源掘进时,掘进速度不宜控制较快。掘进较快时对地层扰动加大,造成地层不稳定性,加大掘进的控制难度。穿越掘进时,掘进速度控制在40 mm/min左右。
3)土压力控制。
在穿越河流过程中,土压力控制是至关重要的一方面,若压力过高,击穿河底,地层与河流连通,对掘进控制将造成更大的难度(螺旋喷涌,严重时河水涌入隧道)。因此应根据河流地层埋深以及地质水文条件制定合理的土压力。
4)过程值班及巡查制度。
穿越河流过程中施行24 h领导值班制度和巡查制度,能更好的执行制定的各项措施,处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避免盾构长时间停机,保证了盾构均衡掘进。
5)小结。
整个穿越风险源(东风渠)组织过程,充分展示做任何事一个团队要有凝聚力,首先要明确并统一工作思路和目标,体系运行,责任明确,执行要刚性,严格的执行各项技术措施,通过对地铁施工出现问题分析,往往穿越风险源出现问题的几率很低,越是没有问题,过程中偏偏就会出现问题,这充分反映,越是正常的地层,因重视程度不够,反而容易出现问题,因此施工过程中,只要认真细心,抓关键点,抓细节,难度会大大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