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慧人教育”引领学校涅槃重生
——记沈阳市第十二中学校长刘军
2018-10-09
硬件环境差,教学质量低,社会难认可,老师很倦怠,学生课上打盹课下斗殴,家长论及学校就摇头:“十二中将来得办黄,没一点希望。”
——这是2014年以前的沈阳市第十二中学。
以“慎独”为魂、“慧学”为法,以“慧学课堂”为主渠道,以书法、武术和机器人等特色课程为载体,引领学生、家长和教师走上共享成功的自主发展之路,促进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大幅提升,使得薄弱校脱薄提质,涅槃重生。
——这是现在的沈阳市第十二中学。
学校翻天覆地的变化,离不开校长刘军的“慧人教育”治校方略。
2014年,学校仅招收到90多名学生,走到了生存边缘。此时,曾在皇姑区招生办督导室专业“充电”、管理“提速”的后辈干部刘军临危受命,成为十二中的领军人,他以高屋建瓴的现代教育理论、砥砺奋进的奉献精神,践行“一个好校长就能带出一所好学校”的改革、创新、发展理念,用“慧人教育”引领师生共享成功。
以“慧人”塑形铸魂
什么是“慧人教育”?“慧”者“智”也,提升校长的智慧管理力,强化老师的智慧教学力,培养学生的智慧学习力。这就是刘军以中国传统教育为传承、以国内外先进教学经验为借鉴所倡导的新型教书育人理念。
在十二中,特困生、外来务工子女、低保家庭、单亲家庭孩子占了学生总数的三分之二。学生普遍家庭经济困难,家长文化水平不高,忙于生计,无暇顾及孩子的学习和发展。
这样的背景下,学生行为习惯差。刘军的第一要务是抓行为习惯养成,抓精气神。他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慎独”为切入点,以行为、思维、修为作为育人的关键。
开学后迎来军训。刘军抓住契机规范学生行为,“改造”学生。校领导、老师和学生一起参加军训,其他学校的军训5天,十二中的军训为期7天,且极严格。军训完成,学生回到学校,给家长和周边居民进行汇报表演。当学生穿上统一校服,踢着正步,昂扬的精气神让人刮目相看,让人看到了十二中的希望。
学生不懂礼仪礼貌,刘军每天站在校门口,90多个学生一个个迎接,并向他们鞠躬问好。后来,学生们形成了礼仪习惯,一入校就主动向门卫、老师、同学问好。
学校建立了科学的一日常规,要求学生每日晨跑一千米,严格规范课间操。建构“五姿”(坐姿、立姿、行姿、写姿、心姿)“四力”(体力、心力、毅力、定力),来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刘军亲自讲解示范,并每天到各班检查督导,随时纠正;通过各种训练加强管理,巩固成果;以班级为单位定期开展“五姿”比赛活动,且每天通报,每月公布评比结果。学校修整运动场地和体育设备设施,开展仰卧起坐、引体向上、篮球、排球、足球联赛等班级间的竞赛活动,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和团队精神,校风学风得到全面提升。
经过两个月的努力,教师们惊喜地发现,走廊安静了,学生懂礼貌了,上课不再顶撞他们了。学生头发干净,服装整洁,身姿挺拔,做到入校有礼,入楼即静,入室即学,入学即专,出楼即动,动即有品。良好的行为习惯潜移默化地形成了,“心中有规,行中有范”的良好风气逐渐形成。
以“慧学课堂”促教学质量飞跃
规范了学生的行为习惯,下一个难题是如何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自主意识。十二中的学生学习习惯差,基础知识不扎实,学业成绩普遍较低,这是家长老师心中的一大痛点。
刘军给出的解决方案是实施“慧学课堂”,让老师智慧教,让学生智慧学,向课堂要质量。
学校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采用“慧学课堂”教学模式。“慧学”,即引导学生智慧思维,智慧学习,以“测、导、学、竞、思”为基本环节,先让学生有效预习,课堂上老师精准导学,学生合作学习。通过预习、导学、合作、测试、反思,最后达到自主。
“慧学课堂”以学生为主体,以学定教,先学后教。
“慧学课堂”让学生优势互补,促进知识能力的转型。每个班级对学生进行分组,形成优势互补的最佳组合。按照综合能力强弱确定序号,一号与四号,二号与三号结成帮扶对子,学生互教互学。刘军坦言,所谓“学生”,就是能学“生”的知识。学生知识、经验和文化背景的差异导致对知识理解的侧重点不同,而学生间的互动交流能够实现优势互补、个性发展。
“慧学课堂”尊重差异,分层教学,因材施教。一个学习基础不太好的四号学生,只要举手回答问题,不管对不对,都与一号学生答对题目享受同等加分,如果答对了,则四倍加分。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充分给每个孩子提供机会,让每个孩子都得到展示,得到适合自己的发展。
“慧学课堂”给予学生自信、尊严。面对基础太差,每次测验只得几分几十分的学困生,刘军建议老师测试学生当天学习的内容,让学生有得高分的体验,以此建立学生的自信、获得尊严。连续十天,每天当堂测试,学生分数越来越高,对学习越来越有兴趣,互帮互学成为常态。
在提升学生的同时,刘军也想办法提升教师专业能力。学校邀请省市教研部门到学校指导;邀请“差异势能”教育专家杨宝臣校长、辽宁省教研中心魏超群教授等为教师制定成长规划。通过实施青蓝工程和“名师”工程,通过公开课、示范课、优质课等评比,不断提高教师自身教科研能力。教师们学以致用,在省市区各类示范课、公开课、基本功大赛等评比活动中获奖。
短短三年,学校发生了质的飞跃,教育管理严格有效,教学质量稳步提升,2016年中考突破近十年省实验中学和二中零录取的困境;随后两年,省市重点高中录取率突破90%,初中毕业完成率达到百分之百。十二中真正成了人民满意教育的示范和窗口。
以“小组互助管理”培育智慧人才
尽管教学上取得了好成绩,刘军却说,这不是他想要的“成绩”。“教育质量不应以分数评判,而是人。”他认为,人的改变比成绩的提高更重要。
刚当校长时,刘军面对的是一群顽劣不羁的学生,行为习惯不好,学习成绩不高,自卑怯懦,没有理想目标……刘军提出培养具有智慧人格的人,而实现的途径是“小组互助竞争管理”。
“小组互助竞争管理”就是按照学生综合素质合理搭配四人一组,保证各小组均有各学科学习能力和活动能力等综合素质优秀的学生,形成优势互补,根据学习及参加活动的情况进行评分考核。评比的加分、扣分项极其规范,每个成员的分数也直接影响小组的成绩,这就让每个成员都努力提升自己,不拖小组后腿。
与奶奶生活的留守儿童姜鑫,曾有各种不良习惯,不写作业,网瘾严重,与老师顶嘴。让他担任小组长后,肩上有了责任,逐渐形成了团队精神和集体意识,努力做组员的榜样。一次班会上姜鑫代表优秀小组上台领奖,他的获奖感言催人泪下,也发人深省:“刚当组长时我觉得我做不了,因为我不仅成绩差而且习惯也不好,就是一个典型的坏孩子,但后来仔细想想,大家既然给了我这个机会我就要好好珍惜。现在看来我做到了,我带领的小组成了优秀小组,而我也不再是那个曾经的坏孩子了。”
“坏孩子”是如何转变的?缘于作为小领袖内心被唤醒的动力与自信。
刘军认为,“渴望被需要、被信任”是人的心理需求,满足学生的这种需求,学生就能成长。在十二中的班级里,每一位学生都是小领袖:管花草的有“花长”,管桌椅的有“桌长”、管窗帘的有“帘长”……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管,人人都是小干部。小领导角色让学生变得有责任心,敢于担当,这也正是慧人教育的宗旨和目标。
为了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奠定终身发展基础,学校打造特色课程,确立书法、武术、机器人三大主体课程,要求全员参与。每天20分钟书法练习,每周一节书法课,培养学生品味和特长;每天习练武术立德塑魂;每周的机器人课程培养学生的进取和创新精神。还有吟诵、白银河文学社、小小解说员、排球、篮球、足球等各类课程。这些课程极大提升了学生的素养。学生的文学作品发表在《文学少年》等省级刊物中,学生在沈阳市听写大赛中获得三等奖,学校在全国NOC机器人大赛中收获冠亚军两块奖牌……学校让孩子们在点点滴滴的小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拥有自信,敢于竞争,确立理想,勇敢追求。
2015届入学的刘泓元,由说不好普通话到大胆与人沟通,英语成绩由不及格到优秀,曾经成绩倒数的他考上重点中学;2015届入学的宋德宝同学,由最初的留着一头“小黄毛”,领着一群“小弟”的“小老大”,变成了班级的体育委员,后来成为学校的“进步之星”,学校大型节目的主持人;有考入高中时成绩在班级垫底的孩子,很快跻身班级前列。问他如何做到的?“十二中的慧人教育让我拥有自信,敢于竞争,勇于追求。这也将使我终生受益。”
薄弱校也能培养智慧人格,棚户区的孩子也能成才,再微小的个体也有追逐梦想的权利和能力。十二中的学子与十二中一起,走出了一条从弱到强、从自轻到自强的“慧人之路”。
刘军任校长的四年中,从第一年招生不到90人,到今年报名超过800人。学校先后被评为全国新教育实验校、沈阳市家长学校示范校;cctv中学生频道素质教育示范校、“十二五”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研究先进示范学校、皇姑区先进单位,实现了薄弱学校脱薄,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
而刘军所施行的“慧人教育”,为薄弱校脱薄、薄弱校文化内涵提升、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及“办百姓身边的好学校”做出了与众不同的有益探索,成为托举弱势百姓家孩子们的飞翔羽翼。在2018年辽宁省首届基础教育教学成果评比中,“慧人教育”荣获二等奖,刘军获评辽宁省专家型名校长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