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零售:零售企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新业态

2018-10-08史锦梅

当代经济管理 2018年4期
关键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新零售

史锦梅

[摘要]“新零售”的出现引起了行业变革和社会关注。文章以零售业态演变理论“需求满足论”为理论依据,指出只有以满足顾客需求和最大限度让渡顾客价值的业态才能成为未来发展的新业态,新零售正是新形势下零售企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创新业态。零售企业供给侧改革不但有利于自身行业发展,而且对促进消费,调整企业产品结构和数量都有重要作用。新零售的未来发展要从主动拥抱新理念,积极使用新技术,大力发展新金融,充分挖掘新资源,勇敢应对新制造等方面入手,才能实现线上线下与智慧物流的深度融合,为消费者提供最好服务,以零售发展促消费、调结构,使“新零售”成为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的助推器。

[关键词]新零售;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求满足论;业态创新

[中图分类号]F72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461(2018)04-0001-07

一、引言

随着网购的普及,线下与线上零售企业竞争愈加激烈,意味着零售业大变革时代已经来临。马云在2016年10月13日杭州云柄大会上发表主题演讲时说:纯电商时代已经过去,新零售时代已经到来,在未来十年、二十年之后将不再有电子商务一说,新零售将会迅猛发展,线上线下和物流必须结合在一起,诞生出真正的新零售。由此“新零售”理念正式提出,引来业界人士和理论界热议。赵树梅(2017)探讨了新零售的含义、模式和发展路径,认为新零售的核心是提升用户体验,主要有整合商品与物流渠道、实现消费场景化、打造全渠道产业生态链三种模式。杜睿云(2017)等分析了新零售的内涵和发展动因与关键问题,认为新零售模式是零售业新的增长点,而全渠道平台的搭建程度和新兴技术的支撑力度将成为影响其最终能否获得成功的关键。王宝义(2017)提出“新零售”是零售本质的回归,是以全渠道和泛零售形态更好地满足消费者购物、娱乐、社交多维一体需求的综合零售业态。范鹏(2017)对新零售的终极演化形态“云零售”进行了展望,认为是实现“所想即所得,所得即所爱”消费愿景的最好渠道。梁莹莹(2017)以“新零售之轮”为基础,从理论层面阐释了中国“新零售”业态产生与发展动向,认为新零售是零售业的一种新业态,未来发展也将遵循“新零售之轮”的循环。与此同时各媒体也有不同看法,有人认为新零售是020的升极版,马云只是用一个新词语表达而已,缺乏相关理论依据:有学者认为“新零售”不能代表未来零售业,电商是典型的虚拟经济,向线下延伸更是对实体经济的侵害,不利于实体经济的发展。笔者认为一个新生事物产生的初期外界往往会疑惑重重,但大势所趋的变革是难以改变的。“新零售”的出现,将意味着一次零售业态大变革,也是零售企业依據自身行业现状所进行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措施。如何定义新词、是否有理论依据、如何操作皆可讨论与探索,但最重要的是要有包容的心态,给予宽松的发展环境和战略高度的认识。“新零售”不但是本行业适应经济新常态的一次业态创新,更是实现各行业有效供给的重要桥梁,同时又会反作用于制造业的产品结构调整,对实现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具有重大的意义。

二、现有零售企业在经营中存在的问题

1,线下实体零售业态发展单一,经营困难

传统实体零售企业由于经营方式等原因,在经营和辐射范围上相对较窄,店铺选址、商品品类选择及陈列方式等都要受到区域和空间限制,在经营时间、商品调整、规模扩张等方面缺乏灵活性。商品价格因店铺租金、仓储运营、运营设备、人员管理等费用而增高,缺乏价格竞争力。特别是大型零售企业大部分以自营为辅联营为主,零售企业变为商场出租商。商场内单个营销企业依据经验自行决定所售商品数量和结构,缺乏具体数据支撑和分析,难以做到准确性和系统性。各商户所提供的销售服务和产品质量商场也难以控制,这就偏离了零售的本质。由于联营有较高门槛费,管理费、租赁费等,商品的制度性交易成本增高,顾客除了要支付较高商品价格外,还要支付交通、时间等交易成本。少数维持自营的企业,多以百货、购物中心及超市并存的业态存在,经营也十分艰难。实体零售店在购物氛围,消费体验、宣传力度和品牌影响等方面都具有较好的优势,消费者在逛商场中还可享受到购物的娱乐、社交等派生价值。但现今,实体零售企业由于店面租金和人力成本上涨等因素困扰和本行业日益激烈的同质化竞争,其优势也难以发挥。全国零售百强中87家实体店销售增速近年来呈现连续下滑,2015年同比增速仅为3,2%。以百货为主的企业销售增速同比下降3,5%,其中22家企业出现负增长,以超市为主的企业销售增速同比下降1,4%。由于经营业绩持续下滑,许多实体零售企业不得不关门或转租营业场地,各大商超也遭遇大面积萧条,经营处于难以维持状态。

面对电商快速发展,有人提出“虚拟经济冲击实体经济”一说,认为电商就是典型的虚拟经济的主体,实则是谬论。电商与实体零售企业都应是实体企业,电商只是在互联网上进行商品交易,两者的区别在于经营方式不同而已。电商海量订单所经营的大部分都是实体企业的商品,对实体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非常大的贡献。而一些实体零售企业纷纷倒闭或经营艰难,是因为其经营方式难以适应新形势需要而自身又不能主动改革所致,只不过电商的出现加速了其走向衰落期的速度。

2,线上零售企业发展迅速,扩张遭遇瓶颈

电商因在经营方式上不受时间、空间、区域限制,经营灵活且流通环节少,经营成本相对低,具有明显的价格优势,近年来以惊人的速度发展,但走过了井喷式的爆发期后开始增速减缓。据艾瑞咨询调查数据,中国网络购物交易规模的增长率逐年下降,从2009年的150%下降到2016年24%。电商之间的竞争愈发激烈,其劣势也开始逐渐显现。初期以物流为主,随着对货物爆仓、损坏、低效、价高等问题的解决,快递业得以飞速发展。其次是对网购支付环节问题通过技术攻关得以良好解决,使得“网络金融”普惠广大消费者。随后受假冒伪劣商品的困扰,各大电商又开始了各种打假行动,并在监督体制上完善管理,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由于形式所限,网购中顾客不能达到良好的消费体验成为阻碍电商发展的又一个瓶颈。网购时虽然有对于商品的文字、图片、视频、模特展示等相关介绍,但消费者只能在虚拟环境中了解商品,通过看评价来揣摩商品的使用状况,缺乏真实的可触性、可感性、可用性等直观属性,也不能直接进行商品试用或体验,顾客消费体验满足度不高。对此一些电商如京东、苏宁、天猫等开始尝试建立少量的线下体验店来弥补这个短板,提供与线上商品完全一致的实物商品,让客户体验试用、操作感受,并提供专业性能讲解,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综上所述,实体零售和电商营销两种方式各有优缺点,线下零售具有消费体验和供应链优势,电商具有大数据分析、现代仓储、智慧物流等优势,但在发展中遇到了阻碍,而其自身经营方式难以解决,必须另辟蹊径。实体零售企业经营困难,急需通过转型升级寻找突破口,才能维持生存并发挥其自身优势。两者必须从竞争对立走向互助融合、协同发展之路,从而发挥整个零售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作用。

三、零售企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性

随着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已经成为当今的重要经济热点,不但引起理论界关注,各行业也在积极践行。而学术界的研究大都集中在生产领域的实体行业,针对服务行业特别是流通领域的相对比较少,在讨论流通领域中大多关注的是物流企业。这表明“重生产,轻流通”的传统观念仍然存在,把流通简单等同于物流。流通是商流、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综合过程,包括批发、零售、物流、餐饮、信息和金融等诸多行业,而起点就是销售。所以供给侧构性改革的根本问题,不是生产问题而是流通问题。之所以很多人无法跳出传统的生产观念和旧思维,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对流通的重要性和价值不理解。无论是批发还是零售企业,如何进行本行业的供给侧改革从而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对于其自身发展和优化经济结构都有重要意义。

1,为消费者提供更好的商品服务,拉动总需求

零售是沟通消费者和生产企业的重要桥梁,其本质就是为消费者服务,是消费者最直接的供给方。作为商品流通的第一个环节,零售企业供给侧改革,就是为消费者提供有效商品和高效服务,满足消费者需求。网购引起消费方式变革,人们选择商品的标准也发生变化,从重视价格转向对商品质量和性价比的关注,这说明大众已具有了现代商品质量观。即不但要求商品自然质量好,还重视商品的社会和经济质量,要求有好的购物体验和消费满足感。现实中网购虽有成本低,效率高,方便的优势,但体验度差已成为不争事实。而实体零售因价格溢出过多使其优势也难以发挥。两难的现实都迫使零售企业必须进行自身的供给侧改革,以适应消费者的观念变化。通过改革,发挥电商在物流、服务、信息对称性等方面优势,使供需沟通向多维化发展,让消费者选择趋向均衡。依据电商在大数据分析方面所积累的丰富经验,准确把握市场需求促进实体零售业转型升级,盘活实体经济,扩大电商经营,两者协同发展,给消费者提供最大的便利和最好质量的商品,形成个性化和品质智能消费,使零售行业从应付生活、经营生活转向结构和质量优化升级后的享受生活的消费升级服务,成为拉动总需求的重要推手,为经济增长注入新动力。

2,为生产企业提供全方位的信息支撑,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零售是生产企业走向市场的重要窗口。专业化的分工使得大部分生产企业的产品都要通过流通企业进入市场,反馈市场信息对厂商十分重要。若缺失该环节,就会造成企业盲目生产致使产品积压。现今我国在某些领域所出现的供给问题,实质上是对需求市场的商品结构、数量质量判断失误所产生的后遗症,快速的生产扩张遭遇了流通瓶颈,形成表面供给过剩。在国家的“三去一补一降”具体改革措施中,零售企业起到重要的作用。去库存最直接就是靠流通,在“一带一路”倡议下大力发展跨境电商,扩宽销售渠道和区域,消化过剩产能。2015年,阿里集团通过海外购平台提出“买全球,卖全球”的口号,使国内商品通过互联网快速进军国际市场,这些都是零售企业自身改革的结果。在降成本方面,以技术进步和生产管理来降低生产环节的成本空间十分有限。我国商品在流通环节中所产生的成本一直处于高位,占到商品价格的50%到70%之间,其中销售、采购引起的费用占总成本的20%左右,而物流成本、中间商成本占总成本的40%以上。在实体零售中,多级批发、多级零售现象普遍,每增加一个环节,平均加价5%至10%。所以零售业的改革,可为流通环节降低成本拓宽空间,电商经营只是降低成本的一个方式,线上线下的融合加现代智慧物流是全面降低成本的最好路径。而对于补短板,从区域发展角度解读认为是基础建设短板,而从产品运行轨迹讲,则表现为流通短板。消费者难以买到称心如意的商品,生产企业不能准确把握市场动向和消费者偏好变化,是因中间的沟通桥梁“流通领域”出现了洼地,双方衔接不到位。从未来企业发展来讲,企业生产什么,生产多少,怎样生产的问题都需要依据市场需要来决定。零售企业依据大数据技术精确的预测市场需求和把握消费者需求的变化信息并反馈给生产企业,为企业调整产品结构,提高有效供给,增加对市场的适应能力和灵活性提供决策依据。以零售为推手,以数据为支撑,以互联网为渠道,形成产品的有效供给,推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更加深入。

四、新零售是零售企业供给侧改革的创新业态

1,新零售与零售业态发展理论

回顾零售业发展历史就是一个业态不断变革的过程。国外有不同的零售业态发展理论假说来研究驱使业态变化的动力及原因,影响力较大的有生命周期论、轮回假说、真空地带假说、辩证过程论、零售之轮等。但笔者认为立足于中国经济发展现实和消费文化的不同,这些假说都存在着一定的缺陷,难以解释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在零售业所发生的巨大变化。故此笔者提出了“零售业态演变理论新假说——需求满足论”(见图1),并发表于2003年18期的《商业研究》杂志,引起了理论界的一定关注。此假说研究的角度是从消费者入手。而不是从经营者零售业本身来说的。

该理论认为,零售业态发展演变是以“满足消费者需求”为最大内生动力,以“顾客让渡价值”最大化为最终目标。零售业未来的新业态在货币成本方面的下降是有限的,而在顾客购买总价值的增加方面却是可以有更大发展空间。可以通过现代新技术应用来提高服务质量,使服务更加人性化,最大程度满足消费者需求。下面对该理论做简单介绍。

如图1所示,该理论认为,每一业态都有自己相应的生命周期,到达成熟期所需要的时间各有不同并有下降趋势,其衰落后并不会完全消失,只是从主导业态中退出,在不同的经济水平下仍有所延续,但满意度和市场认可度低,企业难以获得较好利润。每个新业态的产生起点都是在旧业态到达成熟且刚开始下降的阶段,依据市场需求的变化,通过对旧业态放弃而产生。在同一经济水平和时间段上,几种业态可以并存构成主辅关系,顾客让渡价值大,满意度高的业态更会受到消费者喜爱,因此可以获得更多的利润回报,就会成为主导业态,而其他业态只能成为辅助业态。该文章通过对国内外零售业发展历史的详细分析,来证明该假说的合理性和前瞻性。由此得出结论:零售业态发展的内驱动力是以不断提高顾客满意度为最终目的。任何新业态都是在围绕“提高顾客价值”与“降低顾客购物成本”两大基本要素方面不断创新,并且这种创新随着需求层次的提高永无止境,具有永久的生命力。

改革开放后,中国零售业发展速度惊人,从最早的小卖部、杂货店到百货商场、大超市、购物中心等,各种业态发展的时间周期都在不断缩短,在不同的区域各种零售业态并存现象十分突出。特别是在互联网时代,电商成为新的零售业态出现且快速成长,就是因为这种新业态能够更好满足消费者需求,利用互联网技术让“顾客让渡价值”得以大幅度提高,因此迅速成为主导业态,其他业态则退到辅助地位。电商在经历20年快速发展期后进入成熟期和整合期,竞争激烈、增速下降、体验度低等现实都迫使必须有新业态产生。阿里集团在2015年就开始启动线上与线下融合并投入了大量资金运作,实践探索近2年后才对此创新业态命名为“新零售”并由马云提出。笔者的“需求满足论”完全可以诠释和支撑这一新业态。“新零售”是在电商发展到成熟期并遭遇重大发展瓶颈的状态下产生,通过线上线下融合与智慧物流等成熟技术应用,可全方位的满足消费者需求,给顾客以最大的让渡价值同时大幅度的降低顾客购物成本,在未来必定会成为主导业态,推动整个零售业的更好发展。与此同时并不会消灭其他业态,而是与其共生并不断渗透直至推广,结束纯电商时代。实践证明,只有那些以消费者为中心,能够满足和适应消费者需求变化的零售商才能生存下来,零售业的未来演变路径已逐渐清晰,线下与线下企业相互融合走向共赢,为中国零售业发展带来新的生机。

2,新零售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我国在经济新常态形势下提出的长远改革战略,目的是为社会提供有效供给,使经济结构趋于合理化。笔者认为“新零售”就是零售企业落实国家供给侧改革战略的新业态,有具体可操作和实现的路径,有京东和阿里等大型零售企业的勇于创新和实践,同时兼顾了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共同利益,必定会加快各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步伐。长期以来,舆论界和一些学者营造出一种氛围,将零售实体店与电商简单对立,形成零和博弈局面,实则不然。无论是怎样的零售业态,必须适宜于市场需求能为消费者提供更好的服务,才能成为发展主流。所以电商与实体零售走向融合是大势所趋,线上线下融合的“新零售”业态,必将成为互联网时代下的零售主导。也正是看到这种发展的趋势,2016年11月国家就发布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动实体零售创新转型的意见》,提出要调整商业结构、创新发展方式、促进跨界融合,并明确了实体零售企业创新转型的9项主要任务。马云只是对此意见进行了通俗易懂的解读,并以“新零售”一词具象化并提出了具体实现路径,来突破电商发展瓶颈,带动实体零售企业的转型与升级。

3,新零售与经济增长极

在GDP构成中,我国长期重视的是外贸和消费。但随着金融危机影响,外贸增长缓慢,内贸商品供给因存在结构性失调,致使大量有效需求流向海外市场。2016年中国网络零售市场交易规模达到5,2万亿元,成为超越美国的全球最大网络零售市场,是拉动中国零售业增长的主要动力。“新零售”通过线上与线下融合,使不同的营销方式优势互补,劣势减弱,让消费者得到“随心所购”的良好体验,不但能更好满足消费者既定需求,继续提高网络交易規模和质量,而且通过消费数据来掌握消费习惯,精准的推送符合消费者偏好的商品,提升消费与供给的匹配程度,可以创造新的需求。“新零售”也是实体零售企业走出经营困境的最好良机,新的经营方式可使实体零售获得电商低成本和高效率的优势,提升流通效率,并且带动各大实体综合购物中心的餐饮、娱乐等方面的消费,使消费成为拉动总需求的重要增长极。数据已经证明,新零售不仅驱动整个零售行业升级,也为中国实体经济注入了全新活力。据商务部公布,2017上半年中国2 300家典型零售企业销售额同比增长4,1%,增速比上年同期提高3,3%,零售企业营业利润和利润总额增速同比分别提高7,8%和14,3%,回暖态势凸显。“新制造”可帮助生产企业准确把握市场需求,实现“去产能、去库存”的目标。阿里的“速卖通”在未来将打造“千强品牌出海”计划,通过大数据赋能商家,提高产品品质,完善物流及支付模式,将品质国货带到世界更多地方,让中国制造以质量和品牌取胜。“新零售”的发展必定会带来流通领域的大变革,催生新兴产业的诞生和发展壮大,如智慧物流、数据分析产业、新兴金融服务等行业并吸收大量就业。2017年上半年我国GDP总值为381 490亿元,同比增长6,9%。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63,4%,服务业增加值占国民经济比重达54,1%,使消费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而各种新兴服务产业的发展将会使我国GDP结构更加合理。

五、新零售在未来发展中应注意的问题

1,主动拥抱新观念

任何行业的发展都必须遵循经济发展规律,企业的发展也要顺应趋势大潮。零售企业处于市场一线更应是新理念的推行者。为了实现“十三五”发展目标,国家在2015年10月就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并强调“创新”理念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国务院在2016年推出的《关于开展加快内贸流通创新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扩大消费专项行动的意见》以及11月印发的《关于推动实体零售创新转型的意见》都提出要创新经营机制,培育定制化、体验化、社交化等以人为本的新型商业模式,提高服务体验,促进线上线下融合,优化发展环境,强化政策支持等5大类16项具体措施,意在推动实体零售商转型升级。“新零售”是在传统零售业态经营艰难,电商发展遭遇瓶颈形势下所产生的创新经营模式,是五大发展理念在零售行业的落实。面对新生事物,某些学者和地方政府墨守成规,怀疑和限制多,支持与鼓励少,特别是落后地区由于观念保守,本位主义和权利思想严重,服务意识差,对于“简政放权”存在走过场和不彻底等现象。比如实体零售在各地开店、证照办理上,包含安全审批、营业执照办理、刻章备案、银行开户、税务登记等在内的环节共需要30余项文件,存在一省一政策、一市一规章、一区一流程、一店一执行等现象,使企业效率降低、成本增加。因此我们应该意识到只有不断的变革才有发展的可能,新零售时代的到来正是变革的开始,要主动拥抱新理念。零售企业可依据各自经营的现实需要选择不同的方式,线上电商线下建店联营或线下实体企业线上发展,形成零售企业经营方式的多元化和无缝对接。媒体要大力宣传有利于行业发展的新理念,学术界应尽职尽责的为新零售提供客观的理论分析,出谋划策,未雨绸缪。地方政府要深入理解国家的发展政策并落实,在规划引导、税收优惠、技术标准、基础设施建设、行业规范发展等方面给予支持。特别是落后地区,政府不但要有政策支持,还必须对各级相关管理部门的领导干部进行相应培训,传达新理念和新思想,才能达到“以点带面”效果。在经济学理论中,帕累托最优是衡量一种资源配置状态是否有经济效率的标准,如若一种资源配置改变后可以给一部分人带来好处,而其他人的福利水平并没有因此下降,那么现有的这种资源配置就不是帕累托最优,这种改变就叫“帕累托改进”。新零售的变革是电商扩大发展的桥梁,是实体零售企业走出困境的新生,是消费者的福音,三方的福利水平均未下降并且得以提高,是典型的帕累托改进,使得资源配置趋向帕累托最优的状态。因此全社会应共同努力为“新零售”营造宽松的发展环境和良好的舆论氛围。

2,积极使用新技术

新技术是“新零售”实现的硬件支撑。零售的本质就是为消费者提供最好的商品和服务,在不同的时代实现这一目的的方法和技术在不断变化和改进。我国在云计算、大数据分析、智慧物流等方面的技术在电商上的应用已经走在了世界前端,特别是在“一带一路”的背景下,跨境电商的飞速发展离不开新技术支持,利用数字科技和智能化技术来整合零售资源,搭建零售平台,通过大数据、虚拟现实、智能支付、物联网等商业智慧来实现无障碍交易,吸引和创造更多的用户群体。纵观古今,丝绸之路一直是商品贸易的通道,快速流通是其重要的功能。在“一带一路”区域中有许多经济不发达国家,国内沿线上以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西部省份为主,常因资金不足而放弃或延缓使用新技术,这就易形成新丝绸之路上的“肠梗阻”。因此,国家应该对西部进行政策扶持,对符合相关规定和要求的地区和企业提供相应的技术和资金支持,如可以建立第三方技术服务平台,各流通企业可以共享最好的技术服务,不但节省费用,而且信息源丰富,充分发挥新技术的威力。地方政府对于零售和物流企业使用新技术应该在贷款、审批等方面予以优先。相关部门应该通过行业协会的作用宣传和推广新技术和理念,政府机构在政务服务中也应有使用新技术的意识,在规划和建立物流园时应该有前瞻性,最大限度的把成熟的各种技术引入园区的管理,特别是要推广互联网技术在零售审批体系内的应用,用信息化打破行政区域割裂,形成数据信息共享,提升新零售业态的管理和服务效率。

3,大力发展新金融

无论是实体或虚拟的商品交易,金融始终是重要的交易媒介,是商品流通的车轮。新零售背景下必须对金融有新的要求。“新金融”应该是便利、安全、普惠的金融,以信用为金,让消费者无论什么方式购物,都能够在购物中有方便快捷多元化的付款方式,安全性最高。众所周知,由于我国金融改革起步较晚,现今的银行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商业银行,在各项业务开展中还要受到一些政策性约束,还不能很好的满足消费者需要,所以“新金融”应该是未来改革的一个方向。国家应该在加速金融改革的同时大力支持新兴的“互联网金融”,以“理”为主,以“管”为辅,使之更规范安全、合法公平,使“新金融”成为促进“新零售”运行的重要润滑剂。对于客户的账户信息应加强安全保障措施和相应的法律支撑,对违反规定的要追究刑事责任。在新零售中,客户信用更是作为金融的重要信用资源并为消费者提供消费金融服务。大型电商平台为信用好的客户提供分期付款服务,如京东白条和蚂蚁花呗等,使得信用成为无形的资本,这对于推行“信用为金”的理念大有好处。在新零售的发展中,可以把这种模式延伸到线下零售实体店,使之更多地参与网商提供的分期付款服务以及针对不同消费者的信贷服务,并在各个细分市场给予不同程度的金融支持。阿里集团在支持小企业贷款难上已经探索出了比较成熟的经验,在与线下企业合作中,可将之推广,依托商流、信息流、物流和資金流的整合信息,形成开放式的供应链生态圈,深度参与上下游企业之间的生产和销售行为。这些都将对传统银行体系造成一定的冲击,这就要求商业银行要认清形势、改变观念,主动地融入改革浪潮中,而不是封杀或阻挠。通过银企合作开展针对零售行业的订单融资、入库单融资和应收账款融资,发挥对零售企业的资金融通起到正面积极影响是银行改革的一个方面。同时要大力推行线下零售的付款方式方便化和多样化,许多国内发达城市已经开始普及无现金交易方式,马云的无人电铺更是成为样板,引起了社会和消费者的广泛关注。

4,充分挖掘新资源

商品交易的完成实质就是供求信息对称的结局。经济学的一般经济规律都是在信息完全对称的暗含前提下得出的。现实交易中不但供求信息不对称,而且许多消费者对于自身需求大多停留在模糊感觉中而非是理性的信息构成。因此在信息时代经济数据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新资源,而且具有越用越高效的特质,充分挖掘新资源并应用就会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大数据可以对海量的网购数据进行研究,如购买行为、评价指标、商家信用等级、商品用户体验等,帮助消费者把模糊的感觉转化为可操作的偏好来更好地选择到满意商品,提高厂商对市场的洞察力和准确性,增加信息对称性,降低供求双方决策和选择成本。而智慧物流也必须以数据分析为基础。线上与线下的融合是对数据资源共享和数据分析决策下实现,新零售应该依据商品特性的不同来选择性的决定线上与线下的融合度,选择最有利于消费者的一种方式,而这一切都必须是建立在对数据新资源的深入挖掘上,故此要有专业的技术团队来完成这项工作,科研部门和高校都可参与,开发并形成专业市场和交易平台,实行有偿与无偿服务相结合的数据分析服务业务,建立起规范的数据市场,各需求者均可得到相应数据结果来决定和选择各自的生产及消费行为,使得精准生产和满意消费真正实现。亚马逊的实体书店正是利用其网络优势,对积累的数据资源进行分析从而准确的把握市场偏好,实现了在有限的陈列空间里高效率地展示最受欢迎的图书,同时还利用数据分析资料的展示提高了顾客消费体验。所以在未来,数据将成为零售业乃至经济全社会重要的新资源,会带来新生的产业创造。

5,勇敢应对新制造

“新零售”的出现倒逼生产企业必须改变生产方式,在产品数量和结构上都要“以需定产”,减少库存,实现个性化定制与柔性生产的完美结合,形成新制造。有了大数据的精准分析和各种新技术支持,消费者完全可以实现网上私人定制,企业也可精准生产出低成本的相应产品,实现零库存从而达到双赢。这就要求生产企业必须有互联网思维,应有一套与新零售相联系的系统,才能实现。所以各行业的生产企业应该有应对“新制造”的勇气和决心,主动适应环境变化,积极融入新零售的大潮中,加深与零售业的联系,利用大数据分析,创新产品研发设计环节,优化生产制造环节,改造供应链,降低成本,提高生产效率。“新制造”是加快我国制造业从低成本竞争向高质量、高适用性转型升级的推手,能够提高制造企业对市场变化的反应灵敏性和研发、生产能力,形成有效优质的供给,通过个性化定制生产,更好地满足国内外用户的多样化需求,成为拉动消费的重要引擎。

综上所述,新零售是未来零售业发展的一个新业态,无论“新零售”以什么样的方式呈现,其核心永远是让消费者买得开心,用得放心。依据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选择适宜的零售业态,形成多种业态共生才是零售行业发展的良好生态体系。发达地区要引领新潮流,形成新经济,落后地区要学习新理念,勇于尝试新技术,发挥区域后发优势,带动地方经济的发展。特别是西部地区,在国家“一带一路”背景下,迎来了西部发展的大好机遇,而“新零售”就是打通无障碍贸易的最好抓手,定会为中国商品走向世界做出重大贡献。

(责任编辑:张积慧)

猜你喜欢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新零售
“新零售”的核心目标
“新零售”变革,到底新在哪?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海尔的影响
学习习近平视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 扎实推进淮南供给侧结构性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