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形势与政策课翻转课堂“三步教学法”

2018-10-08罗会德

商情 2018年43期
关键词:形势与政策翻转课堂

罗会德

【摘要】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对促进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教学改革具有积极作用。运用翻转课堂提升形势与政策课教学效果,需要从课前教学视频制作、课堂师生合作探究、课后多维活动拓展等方面入手,实现对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突破与翻转。

【关键词】形势与政策 翻转课堂 三步教学法

2018年4月教育部印发《教育部关于加强新时代高校“形势与政策”课建设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强调“可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组织课堂教学,积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这就为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和途径。为切实提高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成效,本文运用“翻转课堂”教学理论,探讨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流程重构。“翻转课堂”(Flipped Classroom或Inverted Classroom),是指学生在课外观看教师创建的教学视频并完成相关任务,在课堂上师生互动交流实现知识内化的一种教学形式。翻转课堂的核心理念是“以生为本、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它从课前准备、课堂学习、课后拓展三个环节实现了对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突破与翻转,对促进形势与政策课教学改革具有积极意义。

一、课前教学视频制作

目前,多数高校高度重视《意见》要求,在教学任务中明确了“形势与政策”的学分(本科生为2学分,专科生为1学分)和学时(每学期不低于8学时),切实将形势与政策课纳入思政课管理体系,纳入学校教学计划,为建设形势与政策课作出了周密部署和安排。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仍有部分教师和学生对形势与政策课的认识不到位,认为其只是思政课4门主干课程的补充,有的甚至将其视为公共选修课来看待,加之纯理论化的授课形式和教学学时的短暂性、阶段性限制,造成了一些教师备课不认真、学生上课但求过的现象,“形势与政策”课的理论武装时效性、释疑解惑针对性、教育引导综合性被大打折扣。

怎样才能精心准备好“形势与政策”课呢?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实施的第一步就是要求制作教学视频。教学视频是教师围绕教学内容设计制作的PPT课件、资料包和相关视频,通过一定的网络教学平台让学生在线观看,它有助于打破时空限制,使学生提前了解课堂教学内容。这就要求教师认真思考如使何用更好的教学视频来吸引和留住学生。为此,要把握以下几点要求:第一,教学视频内容要有针对性。教学内容有无针对性直接决定形势与政策课的解释力。只有回答学生现实关切和思想困惑的理论,才能让学生感到“切实管用”,产生亲和感。“目中无人”、缺乏针对性的内容,只会引起学生的反感和疏远。从这个意义上,形势与政策课教学视频要在准确把握教材内容的基础上,从学生关注的深层次问题出发,结合社会热点问题增强教学内容的针对性,结合国内外形势增强教学内容的时代性,结合理论研究前沿增强教学内容的先进性,用“新鲜供给”满足学生的精神需要。第二,教学视频形式要有新颖性。“90后”大学生是网络的原著民,他们思维活跃,对新媒体技术比较熟悉,有着个性化的学习方式。因此,制作教学视频一定要考虑学生的这一接受特点和感受需求,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的可视性、立体化优势,建构教学情境,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同时,还要兼顾学生的课堂注意力情况,教学视频要力求短小精炼,避免因时间过长学生不愿观看的情形。第三,教学视频问题设置要有启发性。教学视频制作不仅要符合学生的兴趣特点,把其“带进来”,还要合理设置问题,让其“沉下去”。教师要围绕教学目的,精心选择几个具有一定难度的、学生感兴趣的热点问题,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到对问题的深入思考上来。比如,讲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时,教学视频可设置一些跟“三农”有关的问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意义和丰富内涵是什么?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面临的问题和短板在哪里?)利用学生有在农村的生活经历和对城乡二元结构弊端的亲身体会,引发其思想共鸣,促使其进一步思考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式。

二、课堂师生合作探究

长期以来,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大多采用“注入式”“灌输式”的教学方法,这种方法虽有一定的优点,但不利于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在这种老师只管教、学生只管学的传统教学方法中,往往是教师下了很大气力备课、上课,学生却并不待见,课堂上经常出现“你讲我听,你打我通”或“你讲你的,我玩我的”现象,形势与政策课俨然变成了教师的“独角戏”。一些教师虽然也在努力探索师生之间良性互动的方式方法,但由于自身的理论水平、授课经验有限,往往使得师生之间的互动浅尝辄止,无法深入下去,从而收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

运用翻转课堂方法革新形势与政策课教学,最核心的问题就是完成教学互动中教师和学生之间角色的转换。在翻转课堂中,课堂学习的关键任务就是将课前所学知识进行内化和提升,教师的主要工作是通过建立与学生的良好协作关系,开展合作探究学习,充分挖掘学生的思维潜能,把对问题的讨论和思考逐步引向深处。为此,要注意做到以下三点:一是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消除学生对形势与政策课的焦虑、厌恶和逆反心理。互动式教学强调师生在平等交流的过程中,达到不同观点碰撞交融,进而激发教与学的主动性。教师要努力探索现代条件下情感教学的途径和方法,加大师生之间的互信互融,拉进师生之间的距离,扮演好教学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角色,同时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把自身“摆进来”。這是开展翻转课堂教学的基础和前提。二是开展探究式学习,引导学生汇报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教师在课堂上要鼓励学生通过小组讨论、辩论赛、情景模拟和角色扮演等探究式活动,独立解决课前学习所遇到的问题和教师布置的任务。对于学生关注度高又比较复杂的一些问题,教师要做好答疑解惑,并根据不同情况循循善诱地引导学生深入讨论交流,以做到放权学生又不放任自流。三是做好总结和引导,使师生的互动交流形成闭环。课堂上的合作探究学习,离不开教师的总结和引导。在课堂上,教师除了要指导和组织学生参与活动并完成任务,鼓励小组讨论交流和汇报分享学习心得,还要对学生讨论的内容、学生和小组的课堂表现等进行总结与点评。对于正确的观点和良好的表现,要旗帜鲜明地给予肯定;对于错误的观点或表现不足的地方,也要给予精当的点评和引导。只有如此,才有助于实现师生之间和生生之间的良性互动,才能使学生真正体验到翻转课堂探究式学习和参与式学习带来的快乐。

三、课后多维活动拓展

当前,对形势与政策课的学习主要集中在课堂上,课堂教学活动结束也就意味着教学任务的完成,因此,很少见到有学生在课下继续与教师交流和探讨相关话题,甚至有的学生课上完了,连任课教师的名字都不清楚。对部分学生来说,上课就是“差事”和负担,下课即是“解放”和“自由”。对学生的评价也更多的是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即用学生的课程成绩来评价学生,忽视了对其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过程的评价。这种片面性的评价方式反过来又加剧了学生学习形势与政策课的短期行为。

如何有效地进行课后拓展并提升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效果呢?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关于课堂延伸的理念给我们提供了重要启示。翻转课堂的革新性意义在于,大学课堂不仅仅局限于45分钟,学生课后的总结巩固也需要进行有效的监测和利用。从这个意义上,课后拓展为学生继续深入学习提供了重要保证。根据教学实践,笔者以为,可以考虑以下几种做法:一是以制作微课的方式进行课后拓展。课堂学习环节结束之后,教师可根据授课内容,布置一定的专题任务,要求学生以小组协作的方式完成微课制作,小组成员要明确任务分工,合力完成微课的选材、拍摄和后期制作,然后教师从中遴选部分优秀作品进行公开展示和评比,视各小组的完成情况给出不同的成绩,这既调动了学生的参与性,也增强了学习的成就感和对形势与政策课的认同感。二是以社会实践活动的方式进行课后拓展。学习形势与政策课的一个基本方法就是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教师要以重大节日和各类主题教育活动为契机,精心指导和组织学生参加校内外的各种形势与政策实践课,比如,组织学生参加国情调研活动,组织学生听取形势与政策专题报告,鼓励他们结合形势与政策实践活动撰写报告和论文,并根据报告和论文的质量给予相应的成绩,以此激发他们延伸学习和深入探究的积极性。三是以在线交流的方式进行课后拓展。教师要善于利用移动交流平台(如QQ、微信、微博、网络易班、公众号等),拓展与学生互动交流的时空。通过在线交流,把学生的学习心得、困惑难题和教师的思想观点、意见建議结合起来,建立密切的师生共同体,既做学生的良师,也做学生的益友。教师可依据学生与自己在线互动的问题、时长、频率、效果等,对学生的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进行分类考核。在分类考核的基础上,按照一定的比例和权重综合评定学生的成绩,让每一名学生的付出和努力都能得到客观公正的评价,以增加学生学习形势与政策课的“获得感”。

猜你喜欢

形势与政策翻转课堂
移动互联网对高职院校《形势与政策》课的挑战与应对
TBL教学模式在形势与政策课程中的运用
浅析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现状及成因
新媒体技术在“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基于翻转课堂的高职英语口语教学研究
翻转课堂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分析及改善建议
翻转课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翻转模式在“液压与气动”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翻转课堂在英语语法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PLC应用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