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TI学习者商务翻译能力发展的瓶颈与对策
——基于技术写作的路径探索
2018-10-08周芹芹上海对外经贸大学
周芹芹上海对外经贸大学
【提 要】随着经济全球一体化不断加强,当今市场对各类商务类的翻译人才的要求也日益增长。技术写作随着本地化行业的迅速崛起而成为优秀译者具备的一项重要职业技能。本文结合相关MTI学习者商务翻译实践问题,分析了目前MTI学习者商务翻译能力上存在的一些不足,探讨了将技术写作训练纳入我国商务翻译人才培养体系中的必要性及可行性,探索借助技术写作课程来提高MTI学习者商务翻译实践能力的一些方法。
1.引言
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一体化,中国企业“走出去”战略,以及“一带一路”的倡议,对于商务类的翻译人才的要求也日益增长。这些方面的发展对新时期的商务翻译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对于当今翻译职业化时代的到来,谢天振(2015:14)曾经表示:“宗教典籍、文学名著、社科经典等传统的主流翻译对象正在一步步地退出当今社会翻译活动的核心地位而被边缘化,特别是从量的方面而言,实用文献、商业文书、国家政府、国际组织的文件等,日益成为当代翻译的主流对象”。目前社会对专业化翻译人才,特别是商务翻译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相关的商务翻译人才的培养也成为翻译教育关注的核心问题之一。
为了更好地应对新时期商务翻译发展的新要求,我国2007年正式设置翻译硕士专业学位(Master of Translation and Interpreting,简称 MTI),旨在培养适应国家经济、文化、社会建设需要的高层次、应用型、专业性口笔译人才。到2017年,获准招生的高校从15所上升到现在的215所(陶友兰2017:106)。十一年来,MTI专业硕士学位教育有了快速的发展,为社会培养了大批合格的口笔译人才,但是同时也需要进一步思考培养的人才是否能够有效应对国家和经济社会需求,能否很好地处理好新时期语言服务人才面临的新机遇与挑战。正如黄友义(2017:5)所指出的“用翻译的单位招收不到合格合适的毕业生的现象十分突出”。而很多MTI毕业生缺乏扎实的翻译实操能力和职业素养,毕业时不能立即胜任难度高、时效强的翻译工作,市场认可度不高。莫爱屏、吴迪和刘吉林(2015)提出,学生职业能力以及翻译实践相关能力的培养是MTI教学的薄弱环节。陈水平(2013)也认为,翻译人才培养的职业化和翻译教学的实用性是我们亟需解决的问题。由此可见,MTI学生翻译能力的培养也遇到了一些瓶颈,如何解决相关的问题值得人们思考。
早在2012年,《中国语言服务业发展报告》就指出,语言服务业作为新兴服务业,包括翻译服务、本地化服务、语言技术与辅助工具开发、翻译培训与多语信息咨询等内容。随着越来越多的跨国企业来中国开拓市场以及日益增多的中国企业“走出去”,这些不仅仅促进了对本地化翻译人才的需求,更是加大了对能够将产品信息文档化的技术写作人员的需求。在上述背景下,本文尝试探讨将技术写作课程作为提高MTI学习者的相关商务翻译能力,突破MTI学习者的翻译训练瓶颈的一种应对策略。
2.MTI学习者商务翻译能力相关研究
2.1 翻译能力概念的界定
翻译能力在早期并无统一的概念,在国外译学界常被称作转换能力(transfer competence)、译者能力(translator competence)、翻译表现(translation performance)、翻译技能(translation skills)等(Orozco&Albir 2002:375)。
根据TransComp等研究团队的研究,译员自身的主要能力至少包括以下:双语能力、理解文本意图能力、跨文化交流能力、资料检索查证能力、综合分析能力、行业专业知识等(王娟2016:99)。
图1 TransComp研究中的译员能力构成
在国内人们对于翻译能力的界定也有各种定义。众多学者和研究人员从各个角度给翻译能力下了定义(苗菊2007;李瑞林2011;穆雷2006;王树槐、王若维2008;杨志红、王克非2010;姜秋霞、权晓辉2015),其中“翻译能力是一种独特的综合能力,由一系列相关联的成分能力所构成,翻译能力应该包括认知能力、语言能力和交际能力三大子能力”(苗菊2007:47)。还侧重译者的“源语接受能力和译语生成能力”,即译者的双语转换能力(穆雷2006:45)。翻译能力包含5种次能力和一系列心理—生理因素:双语能力、语言外能力、翻译专业知识、工具能力、策略能力(王湘玲、毕慧敏2008:105)。可见,翻译能力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概念,涉及译者的语言能力(含双语转换能力)、跨文化交际和文化知识、审美能力、认知能力、策略能力等诸多相互关联的子能力。
2.2 MTI商务翻译人才的能力构成要素
MTI学习者作为专业硕士的培养目标与学术硕士的最大不同,即在于应当更侧重实务即翻译实践,成为应用型人才。因此,在MTI商务翻译人才的培养中,除了上述五个方面的能力之外,还应当特别注意实务界对此类人才的现实需求。具体而言,商界通常需要商务翻译人员具备的基本素质,即在具备良好语言能力的同时,商务翻译人员还应具备相应的技术交流能力,即设计文本,整合文本甚至包含商务翻译项目的管理能力,因为多数时候是要以翻译团队开展工作,当然也包含和其他的部门及团队进行沟通合作的能力等。因此,在基本的翻译能力构成的五大要素基础上,商务翻译的能力还应该包含文本设计与整合能力和商务翻译项目管理能力,如图2所示。
图2 商务翻译能力构成七大要素
3.MTI学习者的商务翻译能力发展的瓶颈
3.1 商务翻译标准及问题研究的回顾
关于商务翻译标准,刘法公(2002)提出过四个标准,即1)忠实(faithfulness),即正确地将原文语言的信息用译文语言表达出来,不苛求语法与句子结构的一致,但要求信息内涵上的相等;2)准确(exactness),即在将原文语言内容转换到译文语言内容的过程中选词准确,做到概念表达确切、物与名所指正确,数码与单位精确,准确是商务英语翻译的核心。3)统一(consistency);即汉英翻译过程中译名、概念、术语在任何时候都应保持统一,不允许将同一概念或术语随意变换译名。4)通顺(smoothness),行文流畅,避免翻译腔。对于商务翻译所存在的各种问题,专家学者们早已意识到并围绕各类商务翻译的问题进行了讨论,主要侧重在商务合同、商务广告、商标名称、商务信函等领域(徐珺、夏蓉2013),并对MTI教学的发展如课时、教材、师资、教学方法、考核评价以及人才培养等各个方面提出了各自的见解(胡清平2004;陈水平 2013;祝朝伟,2015;王传英、王丹 2011;穆雷、邹兵2015;莫爱屏等2015;黄友义2017),这里不再一一赘述。
3.2 MTI学习者的商务翻译能力发展的不足
本文探讨的重点在于结合商务翻译标准分析MTI学习者语料库中商务翻译研究中所发现的一些具体问题,也凸显了MTI学习者的商务翻译能力发展所遭遇的瓶颈。目前笔者所建立的MTI学习者语料库,其中,商务翻译(财经类)为特色的文本占到所选总文本类型的大约13.5%。商务文本内容主要包含:财经新闻报道翻译;会计金融类翻译,各类商务合同及协议翻译,各类说明书翻译,各类企业外宣资料翻译等等。根据该语料库的检索及分析,总结学习者语料中的译文分析发现目前MTI学习者在商务翻译中还存在以下不足:
1)正确理解信息并妥善处理商务信息并进行准确语言转换的能力有待提高。这里也主要涉及到商务翻译标准中的“忠实与准确”。例如我们在该语料库中译英子库检索“高新开发区”这一看似在商务场合通用的一个词的中译英译文时,就出现了以下情况:
表1 双语能力的不足(以“高新开发区”英译为例)
2)常常忽略目的语读者的感受,对一些抽象的概念词汇,从汉语译为英语时,冗余较多,不符合目的语习惯。比如汉语中的“问题”一词属于范畴词,用来表达行为、现象、属性等概念所属的范畴,属于抽象的概念,也是汉语常用的特指手段,但是英语通常避免形状、数量、性质等的同义反复,因此应当将其省略不译(邵志洪、岳俊,2005)。笔者对该MTI学习者语料进行专门标注后检索中(共涉及到文本1035处之多),发现有不少学生还是将“问题”一词进行了相关的翻译,利用AntConc软件对标注的检索显示这里共出现problem,question,matter,issue等冗余翻译445例,占所选语料的43%。像这一类的商务翻译中往往存在重复冗余的问题,比如译文信息本身的重复、行文表达啰嗦、语式臃肿,影响了目标读者的阅读感受。众所周知,简洁性乃是商务文本的重要特征之一,商务翻译中要尽力避免文字的堆砌和意义的繁复,在这一点上,MTI学习者还需要增强商务领域的表达能力,包括了解商务文本特点和语言风格等,以便进一步提高表达能力和提升翻译质量。
3)需要提高在商务翻译中保持一致性的能力,即在翻译名称(含公司机构名称、人名、地名、产品名等等)、概念、术语以及缩略词等要素时,要保持一致。MTI学习者在翻译实践过程中,有时是要从事团队协作翻译的任务,但由于平时这种训练不够充分,因此会出现同一份文本的专业术语、企业名称、产品名称或其他名称不完全统一的现象,需要全文统一的术语或专有用语的说法没有保持一致,随意变换说法。比如下面“New NY Bridge Fund,LP”和“Primary Capital LLC”是一家公司企业的名称,在同一个团队的不同译者的文本中就出现了三个不同的译法,必须进行核准、统一。
表2 同一公司名称的三种译文
又比如商务翻译实践中遇到有关天然气供应的商务协议,一万字的原文中measurement一词作为专业术语共出现了46次,显然属于高频词汇,在此天然气供应协议中应当有固定翻译,而几位MTI学习者分别将其翻译为“度量、测量、计量、量度、份量”一词,在经过专业审校后将其统一为“计量”。
4)数字相关常用商务表达的规范性和统一性还有待提高,比如商务文本由于其正式文体的缘故,在数字表达时常常要遵循通用的规范,即如果是小于10的数字,在英译时需用单词表达;而10以上的数则一般用阿拉伯数字表达。在笔者对该MTI学习者语料进行专门标注后检索中(共涉及到文本1586处之多),AntConc软件对标注的检索显示这里共出现不规范的表达形式(误用阿拉伯数字)329处,占所选语料的20.7%。此外,还有有关大写数字的翻译也要按照规范。例如汉译英中,(大写:柒万零陆佰肆拾贰美元整)译为SAY SEVEN THOUSAND SIX HUNDRED FORTY TWO ONLY)。其中的“say”和“only”常常容易被遗漏。而英译中的Five Hundred Ten Thousand United States Dollars(US$510,000)译作为:伍拾壹万美元(51万美元)。U.S.$1,000,000则译文为一百万美元。另外,由于英汉双语的表述差异,在商务英语沟通中数字、倍数和约数的翻译与表述是让MTI学习者感到较为棘手的问题。
5)有关货币单位以及度量衡的译文也有不够规范之处。比如在库中随机抽取的同一篇译文的“美元”的表达就分别出现了US$,USD,U.S.dollar多种。“美元”的英语写法一般是数字前加US$,如
200美元———US$200;另一种是数字后加USD或U.S.dollar(s),如200美元——200 USD/200 U.S.dollars。虽然这些表达都是正确的,但在同一篇译文中要坚持做到表达统一和规范。再者,在翻译产品等说明书含有规格等描述的商务文本时,有关度量衡的翻译也未能保持很好的一致性和规范性,比如忽略了文本的读者的阅读体验,在英汉互译时,没有很好地将英制、公制和市制进行有效转换或进行相关的补充说明。通过对该语料库中所选相关文本的检索发现,112篇(共计687处)相关的译文中翻译文本都将原文的度量衡单位直译过来,且大部分译者并没有在译文之后加括号或利用脚注标明两种单位的换算结果,只有29篇(共计156处)按照译文读者的习惯进行了翻译并做了补充说明。比如,“2,000 USD per short ton”中的”short ton”是相对于“long ton”和“metric ton”这两个单位的,必须译为“短吨”而不能译为“吨”并且备注(短吨=2000磅,907.19公斤)。而早在2005年3月我国就发布了《翻译服务译文质量要求》对翻译服务及译文质量提出具体要求,其中关于计量单位翻译的规定为:“一般沿用原文计量单位,必要时可换算为国际标准计量单位,或按顾客和翻译服务方的约定。计量单位及其表达符号的使用应前后一致。”
6)标点符号错误以及格式排版不当的问题:学习者的译文中出现了一些不符合规范的标点符号用法,以及格式排版不符合通用惯例或客户具体要求。除了注意以上问题的改善外,在商务翻译过程中,MTI学习者还需要在其它细节方面遵循委托方的相关要求,包括字体、符号与格式等等。商务类文本中常用的字体包括Times New Roman、Arial、Verdana等,应避免使用生僻怪异的字体(如广告等的特殊需要时除外),并注意排版格式。
4.技术写作对于MTI商务翻译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及特殊意义
4.1 有关技术写作进入翻译教学的重要性
鉴于商务专业翻译对MTI学习者能力的要求,开展技术写作与专业领域的训练将有助于提高MTI学习者的实践能力,有助于突破能力瓶颈。
技术写作是向特定读者传递技术信息的一种文本写作形式(王传英、王丹2011)。技术写作在欧美发达国家得到了多年的发展,是高层次本地化翻译人才普遍具备的职业能力。在我国,技术写作尚处于发展期,其重要性正在被人不断认识。新世纪初学术界已就技术写作进入翻译教学的必要性达成共识。胡清平(2004)提出了适用于技术写作和科技翻译的10C标准,呼吁翻译教学应以市场为导向,尽快将技术写作课程纳入翻译训练体系。
4.2 技术写作对于商务翻译人才的培养特殊意义
首先,从商务翻译和技术写作所要遵循的原则上来看,这两者之间有着诸多的共同点,详见下表:
表3 技术写作和商务翻译的特点比较
其次,从文本内容涵盖的范围来看,技术写作和商务翻译虽有区别,但它们的目标文本有很多的重叠之处,他们的功能可以互补或互换。作为人类科技进步的产物,技术写作“涵盖一切传递技术信息的文本类型和文本格式,包括技术报告、操作手册、商品目录、各种说明书、图表、广告宣传、招商材料、企业介绍、产品说明、信件、备忘录、建议书、商务策划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培训方案、商业文件报告、科技文献等文本写作”(苗菊、高乾2010:36)。而根据Perelman等人在1998年提出的分类,技术写作包含很广泛的文本类型,涵盖如新闻发布、备忘录、商业建议、数据、产品介绍、产品规格、企业白皮书、简历、求职信等等。例如一家企业要把其产品从本土推广到广大的国际市场,他们则需要请专门的文档公司或翻译公司帮他们准备市场推广所需要的各类文本材料,有时需要几种文字的版本,其实这一环节既可以以专门的技术写作来实现也可能通过专门的商务职业翻译来完成。
再次,从目前的趋势看来,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将包括技术写作在内的语言类工作外包给翻译服务供应商(TSPs)(王传英、崔启亮 2010:77)。近年来,为了大幅度提高工作效率,避免因翻译过程中的误译、漏译、错误理解而造成信息缺失和信息错误,许多经验丰富的职业翻译转为直接用译入语(尤其是英语)进行技术写作,省去了文本转换环节。商务译者向商务文本作者转型的直接推动力是本地化行业快速发展带来的相关商务翻译服务内容和翻译工作模式的变化,也是“为翻译而写作”原则(王传英、黎丽2011)的具体体现。因此,把技术写作课程融入MTI专业硕士培养,特别是商务翻译人才的培养更有着特殊的意义。
5.MTI学习者借助技术写作,突破商务翻译能力瓶颈的相关策略
从大环境来看,目前本地化行业迅速发展,迫切需要技术写作的支持。技术写作已成为语言服务的重要内容,许多翻译或本地化公司越来越注重译者的写作水平,由译者直接创作的文档可省去文本转换的环节,有利于多语种文档的同步发布,而且比经由翻译而来的文档质量更高,在竞争激烈的翻译市场中属于高附加值项目(王传英、王丹2011)。在科技日益发达的今天,每一位译者应该也是一位技术写作者,技术作者与技术译者之间的界限变得模糊,“译者/技术作者”成为市场走俏的人才。因此,MTI培养单位,应紧密联系市场需求,积极开展技术写作教育培训,在这个意义上,各个培养单位应该在MTI学习者商务翻译能力培养方案中增加技术写作课程,提高职业译员专业技能,为语言服务业输送应用型、实践性、职业化翻译人才。
综上,人们不难发现总体上来说技术写作与商务翻译之间的差异越来越小,因此,作为一种高级职业能力,将技术写作课程纳入商务翻译训练体系十分必要。结合MTI学习者商务翻译能力培养的不足来看,将技术写作融入MTI学生能力培养体系中,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有所改善,从而打破该能力培养上的瓶颈:
1)由于MTI学习者学制较短,通常为两年半,因此建议可以在研二开设一学期的技术写作课程。从整体上来看,而技术写作是一种新型翻译服务,是集翻译、创新、创作于一体的新型语言服务形式,符合市场对翻译行业发展的新需求。技术写作课程的开设将有效训练学生的“以用户为中心”的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更有效地减少英汉双语转换的错误,有助于提高商务翻译实践能力。正如王传英等所说的“由译者直接创作的文档可省去文本转换的环节,有利于多语种文档的同步发布,在竞争激烈的翻译市场中属于高附加值项目”(王传英、王丹2011)。同时技术写作是典型的团队工作,需要与客户、技术工程师、潜在读者等进行及时、有效的沟通。因此,在训练中,学生能够提高分析、协调能力,包括读者分析能力,团队合作意识,商务沟通与谈判技巧等等。通过技术写作课程的训练将提高MTI学生在人才市场的综合竞争优势。
2)该课程将涵盖特定领域专业知识训练,比如商务领域。MTI学习者通过学习特定专业领域内的相关知识,包括专业基础知识、专业术语、流程、产品特点、产品用途、行业标准规范等。此举将有效增强MTI学习者对于商务文本各类文体的了解,以及对数字度量衡等常用商务表达的规范性和统一性。更加关注目的语读者的感受,熟悉商务英语表达习惯,对于行文啰嗦、句式臃肿等弊病有所改善。
3)值得注意的是,国外技术写作的行文规范和标准已趋于成熟,针对每一类文本类型,均有成文的规范加以约束。技术写作严格的写作规范以及相关的写作风格指南都对从语言层面到排版层面,甚至跨文化交际层面,列出了十分详细的指南,例如微软公司在这方面存在很多成功的经验。因此将在短期内提高MTI学习者对一致性的关注,即在翻译名称、概念、术语以及缩略词等要素时,保持一致。同时将有效改善MTI学习者商务翻译上对于标点符号、行文格式以及标准不够重视的问题。
6.结语
本文从MTI商务翻译能力培养的瓶颈入手,探讨了基于技术写作的路径来解决MTI商务翻译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和策略。在科技不断发展的今天,技术写作越来越渗透到专业翻译的高级职业能力的培养当中。技术写作训练应该成为商务职业翻译培养的一个重要部分,同时对于创建MTI专业特色更是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