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商因子追溯及理论体系构建
2018-10-08邓青詹本乐
邓青 詹本乐
1. 追溯、传承、发扬中国元素文化之动商
1.1 追溯动商因子
“动商”(Motor Quotient)提出者王宗平教授说,“动商即综合运动能力,贯穿生命的始末,从孕育生命开始直至生命弥留之际”。由此可见,生命出现之时,即是动商存在之际。目前大多数学者将动商名片主要附在人类的身上,研究也主要以人类为主。然而动商出现在生命开始的地方,追溯动商因子时,应追溯生命的始源,也就是说动商最初起于动物,亦可说一切生命体或生物体。
目前关于生命起源说的臆测于与争论颇多,但较普遍于接受的是生命起源于海洋。达尔文的《物种起源》中提及“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在自然界千变万化中,不同物种的生命体间进行不断的运动于与竞争,从而存活,是生命体间“动商”的角逐与较量,笔者认为动商起源于几百万年前生命开始之际。据资料显示,人是由南方古猿进化而来,目前最早发现人的踪迹的是1924年在南非汤恩采石场,爆破时发现人体模样的化石,是介于人类与猿之间进化体,据有关专家鉴定估认为是距现在120万-400万年之间,[1]进化过程是一个物种内部的动商、物种间的动商从展现到发展,从发展到极致,从极致到超越的过程,物种角逐、动商之战。
1.2 传承中华元素之动商因子
王宗平教授将动商概念分为广义和狭义,广义的动商是一般动商,通过身体表现出来的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如心跳、呼吸等;狭义的动商是特殊动商,是个体克服自身和客观事物进行身体运动的能力,可以说是人的身体或是身体某一部位的特殊能力或较强的能力,如体育运动员、工匠、手术医师等。广义动商是任何一个生命体都具有能力,区别在于能力之大小、持续之长久。
狭义动商鉴于不同的群体之间,从古至今,层出不穷。2607BC-2110BC三皇五帝时间出现的琴棋书画是中国古代文人骚客、名门闺秀修身必须掌握的技能,隐含了动商因子,主要展现了手指与腕的动商能力;刺绣是中国传统的手工制作,也凸显了人手指和手腕的动商能力;1046BC周王朝时期要求官学掌握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其中“射”与“御”隐含有动商因子,根据汉语意思解释则需要全身不同部位综合的动商能力;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诸子纷争展现了我国体育的第一次高潮,一个“争”字充分体现了军事武艺动商的较量;战国时期触龙说,“散步,稍易于食”,这也是因修身而出现的动商因子;三国时期华佗对弟子说“体有不适,起作一禽之戏”,展现了内外兼修特点的动商因子;众所周知却,毛泽东对体育的重视程度相当高,屡游长江,其《体育之研究》论文、“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题词、“体弱变体强”等话语,何曾不是为今天的动商埋下伏笔。[2]
1.3 发扬动商-南京青奥会文化名片
2014年南京青奥会既留下了一流的硬件设施,又向全世界递交了特有的软件文化—动商,与智商、情商统称“三商”[3],是基于中国教育国情德智体全面发展这一背景,由中国人提出,来自于南京理工大学教授王宗平老师及其团队,将“动商”作为南京青奥会遗产向全世界传播。
2. 挖掘,借鉴,融合中西方动商因子
2.1 挖掘中西方动商因子,比较不同文化体系中的差异
图1 海洋文明
图2 农耕文明
西方文化起源于古希腊、罗马文化,属于海洋文明(如图1),部分产生了辉煌的海洋文化,开放、进取、创造、扩张,带有强烈侵略色彩的征服个性,隐含其特性的动商因子,产生了无数震古烁今的动商行为。相比东方文化起源于农耕文明(如图2),农耕文化是主流文化,保守、封闭、内向、仁和,以和平为主特征的中华文明,传统海洋文化也有着和平、仁和的特征。两个截然不同的文化底蕴,两种差异明显的动商因子,产生了迥然不同的观念与行为。西方人心中存在的观念是真理(truth),东方人心中存在的观念是形式(norm),两个词语凸出了其明显的差异性,两者之间对运动能力的要求不同,也决定了两种文化下动商因子的差异性。
2.2 借鉴并融合西方文明下精华之动商因子
古代中国的海洋文化不是主流文化,但在近代中国遭遇到了外国列强跨海侵略,历经屈辱后,海洋文化的建立是一个重新走向海洋,并学习和追赶西方海洋强国,建立港口、留洋学习、跨过合作、打开国门。在这一学习和追赶的过程中,中国也建设了有中国特色的海洋生态文明,取强国之精华,结中国之传统,中国传统海洋文化是天人合一、与自然和谐相处,建构了处理人海关系的传统生态智慧。[4]我们学习西方文化,结合中国传统文化,推崇人本、仁和的精神,同时我们也要勇于开拓、追求真理、敢于实践、勤于研究,以变为革,以创为新,脑力动商与肢体动商的转化,这才是一切展现动商的最高境界。
3. 突破、创新、建构动商理论体系
3.1 “智商、情商、动商”三商一体化发展理论
情商(Emotion Quotient)、智商(Intelligence Quotient)、动商(Motor Quotient)正对应了中国教育理念德智体全面发展,中国教育始终以此为根基,然而多年来的教育理念却得出这样的结果:体质下降、受挫能力低、体育后备人才匮乏等现象。据资料显示,里约奥运会美国运动代表团的运动员近八成都是美国高校的在校大学生,对比中国凸显出,德智体全面发展教育理念,仅仅是一个理念,面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改变,学生抗迫、抗灾、抗害、抗压能力严重减弱,营养品不断供给、生活环境竭尽优化、社会家庭大力支持,都没有换回曾经健康独立中国人,肥胖、疾病、抑郁甚至自杀,屡见不鲜,拿什么拯救?答案是“理论”,鲁迅弃医从文,时势造就了他,他的文字拯救人们的意识、观念,面对中国十几亿人的思想意识,中国教育要依靠“理论”革新,“智商、情商、动商”三商一体化发展理论理应形成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引领改革后的中国教育继续前进。
3.2 动商中心论
软实力是建立在硬实力基础上而形成的,这是一个长期硬实力积累并适时转化的过程。智商和情商就是人的软实力,而动商则是人体的硬实力,没有运动能力的生命则无生命,智商与情商是建立在良好的动商基础上,并经过反复磨炼,长期积淀而成,因此积淀动商,确保智商和情商的高质量发展是人类社会进步亘古不变的保障。近年来,国民体质下滑、学校体育停滞不前等问题日益严重,学校校运会记录40年无人能破,南开大学2017届毕业生体质测试及格率仅37.1%,种种现象、各种数据,将“动商”推到了风口浪尖,重抓体育,阶段性的唯动商论应成为中国梦实现道路上必要的一笔。
3.3 动商本能论
苏格拉底说过,“身体的健康因静止不动而遭到破坏,因运动练习而长期保持”,运动是人的本能,剥夺了人的本能能力,则无完人,动商则是人的本能能力的展现和升华,人类的智商源于对自然的观察,人类的动商源于对自我的本能并升华于潜能的挑战,动商引领人类生存文化,在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生存问题频繁威胁人类社会,地震、台风、洪涝、落石等自然灾害,及各种意外伤害事故时刻警醒社会,我们不能坐以待毙,而应知己知彼,则百战不殆,在每次“战役”中与“敌人”抗衡,争取最后的胜利,或者说降伤害将至最低。搏动、抓举、匍匐、攀爬、闪躲等人类本能运动能力在减弱,就此南京理工大学的体育课开设了爬树这门课程,这正是呼吁传统体育回归,重塑人的本能体育,本能体育也可以说是生存体育,面对日益变化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重塑本能、重在生存,建构动商本能理论。
4. 结语
在“健康中国战略”、“全民健身战略”的大背景下,面对教育改革的浪涛和体育课程的革新,“动商”出现将达成共识,教育改革需要一个全新的理论支撑,体育课程改革需要一个新的理念诠释,健康中国需要新的引领、全民健身需要新的思想,追溯动商,挖掘生命历史发展过程中的隐形文化遗产;了解动商,分析东西方文化差异下动商因子;研究动商,建构动商理论体系,探索动商对人类发展的价值,对教育与体育,生命与生活,体质与健康意义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