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体质弱势群体运动处方的教学植入研究

2018-10-08夏春风吴江王伟

体育世界(学术版) 2018年5期
关键词:运动障碍群组慢性病

夏春风 吴江 王伟

1. 引言

我国《体育法》有相关规定,要求学校应当尽一切可能,创造条件,为各类学生组织适合他们身体情况的体育运动。然而今年来学生身体素质下降,特别是耐力、柔韧性、力量素质及肺活量下降、肥胖比例增加,学生体质弱势群体已经由原来的病残为主体的队伍扩大为弱病残的大群体。随着体质弱势群体队伍规模的不断扩大,原来单一的保健课教学内容已不再完全满足弱势群体的需要,如何针对体质弱势群体身体状况的差异性制定并实施相应的运动处方教学,使不同弱势群体的学生能得到不同的机能和体能的恢复,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的确定

本研究将大学生健康弱势群体界定为:一是指不适宜参加剧烈体育运动的患有疾病或身体有残障的人群,二是不能适应正常体育课的体质弱势群体,三是因有疾病住院手术后半年内不宜参加体育运动的群体等。即有残缺、身体异常、慢性疾病、身体虚弱及轻度功能障碍者,如小儿麻痹后遗症、轻度肌肉萎缩、肝炎治疗后恢复期、乙肝(大三阳、小三阳)、高血压、慢性病经治疗后恢复期、其他意外损伤经治疗或手术后恢复期的弱势群体学生。

本研究选取绍兴五所高校2015、2016级保健班137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生81人、女生56人,将学生的实际情况划分为四个弱势群组,分别为体质差组、慢性病组、身体残缺组、肥胖组,各组人员比例如下表1。

表1 体质弱势群体分组

2.2 研究方法

根据四个不同弱势群体组别的身体特点,结合运动处方制定的运动目的、运动项目、运动强度、运动频率和运动持续时间、以及注意事项等要素,对四种体质弱势群体制定不同的运动处方康复方案。对弱势群组实施15周教学,主要采用集中康复锻炼课,分组辅导课外锻炼,自主锻炼实践等教学形式。对运动实施处方实验前后的对应数据进行比较,分别分析各组身体成分、身体素质、身体器官机能和肢体运动功能等指标变化进行综合评定。

2.3 运动处方的制定与实施

根据运动训练学的原则、方法,根据体质弱势群组的实际情况制定运动处方的运动项目、运动强度、运动过程、运动时间和运动频率以及注意事项等,充分考虑不同体质弱势群体的身心特征的差异性,合理安排项目、强度与时间,制定相应的锻炼计划,如表2。

表2 体质弱势群组运动处方安排表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通过既定的运动处方教学后,肥胖组学生身体成分指标评定分析

从身体成分指标来看,身高是反映人体骨骼生长发育和人体纵向高度的主要形态指标。体重是反映人体横向生长及围宽、厚度及重量的指标,不仅反映人体骨骼、肌肉、皮下脂肪及内脏器官的发育状况和人体充实度,而且可以间接地反映人体营养状况。BMI是一项通过身高和体重的关系指数来判断人体胖瘦和营养状况的常用指标,是反映人体身体成分变化的常规手段。实验通过对肥胖组实施既定的运动处方教学后,表3中胸围和腰围两项身体成分指标均发生了显著变化(P<0.05),体重指数BMI显著下降(P<0.01),该群组学生体重大幅度改善。实验证明:科学的运动处方对肥胖人群有积极的改善效果,能塑造良好的体型。该人群应当多参与一些有氧运动以控制体重,多增加肌肉力量练习,有效增粗肌肉横截面,达到减肥效果。

3.2 通过既定运动处方教学后,体质差组身体素质评定分析

通过对体质差的弱势群组实施有氧练习、力量练习以及柔软练习一个计划周期运动处方以后,从表4、5可以看出,男生的1000M跑、女生的800M跑、坐位体前屈、50M跑、男生的引体向上、女生的仰卧起坐几个项目的成绩明显提高(P<0.05)。可见,该运动处方对体质弱势群体的有氧能力、柔软素质和力量素质有显著提升。而从数据结果可见,该运动处方对男女生的立定跳远起到的效果不显著。

3.3 通过既定的运动处方教学后,慢性病组学生身体器官机能指标评定分析

表3肥胖组学生实验前后身体成分变化情况

指 标人数t值p值胸围262.6810.008腰围262.8240.005腿围261.2580.221肩宽261.4320.154体重指数262.4320.017

表4 体质差组男生试验前后身体素质变化情况

表5 体质差组女生试验前后身体素质变化情况

通过对慢性病组弱势群体学生进行一些恢复性太极拳、八段锦以及呼吸交替练习,该运动处方分别对群组中哮喘、高血压和慢性病恢复期的弱势学生起到了良好的效果,尤其对哮喘患者的改善更为显著。可见,该处方对慢性病组学生的肺功能的改善有积极的效果。

3.4 通过既定的运动处方教学后,身体残缺与运动障碍组学生肢体运动功能指标评定分析

通过对身体残缺和运动障碍组实施有氧运动和康复性练习后,除小二麻痹症学生在实施运动处方教学后体征没发生变化外,其他几种类型的学生均发生了显著变化,身体残缺、运动障碍、关节扭伤、剑鞘炎好转率分别为75%、100%、87.5%、100%,显而易见,对于运动障碍和运动损伤类弱势群体学生在实施本研究制定的运动处方后有显著的康复效果。

表6 慢性病组学生实验前后体征变化情况

表7 身体残缺与运动障碍组学生实验前后体征变化情况

4. 结论

4.1 进行适宜的有氧运动、肌肉力量和一些矫正性练习可以改善肥胖型患者的身体成分和体型,从而达到控制体重,消化体脂,增粗肌纤维的效果,使肥胖型大学生人群的身体形态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

4.2 配套一定强度的有氧运动、力量训练和柔韧练习的运动处方对于改进体质差群组学生爆发力、有氧耐力以及柔韧素质起到了积极的作用,通过验证该群组的学生实验后50M、1000M(男)、800M(女)、坐位体前屈、引体向上(男)、仰卧起坐(女)的成绩有较大幅度的提升,特别是对中长跑项目的改进尤其明显。

4.3 对身体残缺、运动障碍和慢性病组的学生实施以康复性练习为主的个体化运动处方教学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充分调动其自觉性、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这些曾经有过挫折几乎要放弃体育运动的学生重新获得信心,通过体育恢复性锻炼,使他们的身体器官机能和肢体运动机能获得改善。

猜你喜欢

运动障碍群组慢性病
肥胖是种慢性病,得治!
抗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脑炎运动障碍临床分析☆
健康管理和健康教育在老年人慢性病控制中的应用
基于古今文献的运动障碍选穴规律探析
健康体检常见慢性病及指标异常流行病学分析
Boids算法在Unity3D开发平台中模拟生物群组行为中的应用研究
逆转慢性病每个人都可能是潜在的慢性病候选人!
康复治疗对早期帕金森病运动症状疗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