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动商理论的困惑及其测评

2017-11-27志,陶

体育教育学刊 2017年2期
关键词:测试身体运动

杨 志,陶 于

(南京师范大学 体育与科学学院,江苏 南京 210000)

动商理论的困惑及其测评

杨 志,陶 于

(南京师范大学 体育与科学学院,江苏 南京 210000)

对动商的概念、测评方法、测评内容进行分析,发现:目前,动商的概念过于宽泛,外延庞大,对动商本真描述笼统,使动商概念失去了最初的内涵;在动商测评上,学者过分突出先天遗传对动商的决定性作用,忽视了动商是由多方面因素共同决定的;在测评内容上,认为不管动商测评有多少维度,其测评内容主要由模仿动商与理解动商构成。针对以上分析,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动商理论;测评方法;测评内容

2012年5月14日,《中国体育报》一则“关注动商,提高学生运动潜能”的报道中,南京理工大学王宗平教授在国内首次提出“动商”这个全新概念[1]。2016年1月,首届亚太动商研究学术论坛的召开使得动商理论的研究进入了新的高潮。动商概念首次在亚洲提出,具有极其特殊的学术影响力。动商是在智商与情商发展基础上提出的全新理论,它的发展具有丰富可借鉴的发展模板以及科学方法。当下我国学生体质持续下降,这使得动商理论在我国的发展有了得天独厚的土壤,将在遏制学生体质下降方面给予有力的理论指导。随着研究的进行,众多学术问题也日渐暴露出来,笔者认为最突出的问题在于动商的概念阐述与动商的测评上。

1 关于动商的困惑

1.1 动商的概念

王宗平教授在提出“动商”概念之后,初步将其界定为“运动的天赋与潜能”,并且将动商区分为狭义动商与广义动商。狭义动商指个体的运动商数,是个体克服自身和客观事物进行运动的能力,是人挖掘、发挥运动天赋和潜能的能力,主要包括:运动素质、运动心理、身体机能几个方面[2]。广义动商指一切通过人的身体或身体某一部分活动所表现出来的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包括生命活动、生产劳动、身体运动的特质和能力[3]。

不可否认,王宗平教授对动商分别给予狭义、广义的定义,大大地拓展了动商的外延,为动商的研究剖析出了更多的研究方向。但是笔者认为动商既然是一个全新的学术概念走向世界舞台,过分地追求其外延必然会使“动商”这一学术概念迷失在外延的境域之中。“动商”的提出只有几年时间,其概念便如此宽泛,不仅将运动纳入其中,而且把身体部分活动也涵盖其中,并且赋予了自然与社会的顶层意义。这样的效应就像是在做蛋糕,我们把蛋糕做得越来越大,但是用什么味道的奶油做出来的蛋糕好吃却不得而知。人们发现或解决某一个问题,特别是新理论、新观点的发现和提出,应该先找准它的特点,一步步给予论证,而不是进行臆想或者创造。因此笔者认为动商的提出不应追求其外延,而应踏踏实实充实其内涵,即把“动商”的立足点“运动”弄清楚摸透彻,也就是处理好狭义动商。当狭义动商能被大众所理解和接受,动商的深层次外延才能真正地走入我们的生活。

1.2 动商的测评思考

人类起初是通过肢体运动去接触自然、感知自然、判断事物、求得生存,又通过运动获得技能、积累经验、储存记忆并与自然建立共存体系。运动赋予了动商独特的地位,使得动商注定不同于智商与情商的研究,它的测试应该有其自身的特点,即运动。现阶段的动商测试基本上都是借鉴国外智商、情商的测试量表制作经验,过多追求测试成绩。在崔成均博士、王宗平教授研制的MQ-C量表中,主要从身体机能及运动素质、运动心理机能、运动智能4部分进行测试,其测试结果以量化的形式评价动商的高低,但在其测试中除了运动心理机能测试外,其他3项都是反映先天遗传的身体能力,这与其提出的“动商是由先天遗传、后天环境及学习教育等因素共同决定其商数高低”的观点有些矛盾,既然动商是由众多因素共同完成的,那为什么我们只测试或者为什么重点测试先天遗传单一方面。如果动商的高低由多方面共同决定,那么各方面的比例是多少,这些方面随年龄的变化有多大,这些都是我们要解决的问题。MQ-C量表总体上来说是国内目前比较科学全面的测试,在针对5-6岁儿童的测试中有一定的适用性,但就其进行普适性的推广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动商测评的指标体系构建中,有学者将其与体能相联系,以体能的内容来作为动商评价结果的指标体系。但动商的发展有其自身的特点,不可否认它与体能相互联系,但又不同于体能。笔者认为动商的高低不能以身体形态、身体机能、身体素质的测量与量化决定,而应以其为参考,用以评价动商对人体发展影响的程度。

“运动”是狭义动商的核心内容,生命的本质在于动,世间万物皆在运动之中,可以说运动是宇宙间最绝对的永恒。我们每个人自呱呱坠地起就处于运动之中,例如婴儿时期的哭泣、爬行,幼儿时期的站立行走、小跑,以及长大后进行的更加复杂的动作。但是运动也有区别,有先天的,也有后天习得的。有的是非条件反射如膝跳反射、眨眼反射、缩手反射等,还有像我们的呼吸、心脏有节律的跳动这些都是先天的;但像用筷子夹菜、跳舞、踢足球等这些是我们后天习得的。动商并不能等同于我们与生俱来的“动”,而是我们后天所能掌握或者接受“动”的能力。例如某一个体跳得高、跑得快,但对于运动技术的理解不够,致使其运动成绩不理想;又如某一个体身体素质虽然不够出色,但其对技术动作理解细致,使其运动成绩较好。绝对的客观测量只能错误地引导人们对动商的理解,从而忽视了对真实动商的探索。基本的身体机能、身体素质是每个人运动的基础,动商是引导个体的身体机能、身体素质走向更高、更强、更快的引路人。所以先天的条件并不能作为动商高低的评价指标,用体能的方式来评价动商是行不通的。

2 关于动商的思考

2.1 动商测评方法的新思考

在动商的评价方法上,笔者认为人与运动的关系是绝对不能违背的原理,脱离了这种关系的评价是不科学的。那这种关系又是什么呢?我们不妨从人与运动是怎样结合来入手,人类不可能天生就能掌握某一运动,每一个运动动作从陌生到掌握再到熟悉需要一个学习过程,那么问题来了,我们是如何学习运动的。我们学习足球的过程中,通常老师会先给我们讲解动作的要领,然后给我们做出正确的示范动作,最后是我们练习,老师纠正,从这一过程中我们可以发现运动的学习主要有两部分:理解与模仿。在这里笔者从两个方面理解动商与模仿动商,并且认为无论动商的评价有多少维度,都要包括理解动商与模仿动商,他们两者是随着年龄的变化而变化的,而且年龄越小模仿动商占有的比例越大,而理解动商越小,反之亦然。如何运用理解和模仿两个方面去评价动商将成为动商评价全新的研究方向。

2.2 对理解动商与模仿动商的理解

我们可以这样理解这两者的关系,儿时的我们学习事物主要靠模仿,所以孩子的性格、语言、行为、生活方式都容易受其身旁人的影响,因为此时孩子的第二信号系统发育不全,对世界的认识主要依靠第一信号系统,所以孩子理解能力要远远地低于模仿能力,在这个阶段通过模仿学习各种基础的运动动作,为以后更加复杂的运动做准备。随着年龄的增加,第二信号系统的发育日渐完善,人们在学习运动的过程中,完全可以根据模仿得来的基础运动动作理解更加繁琐的动作。

人类认识世界的第一大器官是眼睛,通过眼睛我们观察事物表态,模仿事物形态,是一种感性的认识,可以说在我们接触世界之初,与世界的联系只有模仿能带给我们,通过模仿我们能够学会必须的生活技能以及语言表达。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通过模仿积累了越来越多的生活技能以及语言表达,此时大脑也将我们的积累升华,我们开始理解事物,当然这种理解建立在大量的模仿积累的基础上,理解世界带给我们理性的认识。

笔者认为,动商是由理解和模仿两大部分构成,动商的高低可以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加,在不同年龄段理解与模仿所占的比例是不同的,小时候模仿能力占动商的比例大些,长大后其比例变小,理解能力的比例则变大,理解动商与模仿动商的增加并非有先后之差,而是有快慢之别。例如刚刚出生的婴儿的理解动商与模仿动商都在增加,只是模仿动商增加的程度要远远大于理解动商的增加;成年以后理解动商与模仿动商也都在增加,但是此时理解动商的增速则远远大于模仿动商的增速。动商在人的一生中应该是一直在增加,只是在某一时间节点其上升的速度减缓,甚至是微弱的,但它也是一直在增加的,人的身体是有极限的,我们不可能超越自己的躯体去完成一些不可思议的事情,但是动商则可以,我所说的动商超越身体,并不是说在躯体消亡后,动商仍然不死不灭,而是在人受机体衰老、伤、病等影响时,动商仍旧存在身体之内,超脱我们的身体能力而存在。打个比方来说,一位动商很高的老者,他的身体不能动弹,但是他的动商仍然可以完成身体所不及的动作,假如他的动商可以移植到身体机能、身体素质好的个体身体,那么他将完成一些不可思议的动作。这也说明为什么动商高而竞技能力不是很高,相反身体机能、身体素质并不是很出色但其动商高的人,竞技能力则非常高。我们可以畅想一下,当我们的科学技术无限发展,动商可以被人类复制、移植的时候,我们完全可以给动商相对较低的人移植更高的动商。

2.3 动商、理解动商、模仿动商的发展

动商、理解动商、模仿动商因其各自具有自己本身的特点,所以它们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动商的发展是基于理解动商与模仿动商协同发展的基础上的,可以说它们之间符合公式:动商=理解动商+模仿动商。

人出生时模仿动商的发展应该是在理解动商的前面,此时模仿动商的发展变化类似于指数函数,而理解动商发展则相对滞后,其发展类似于对数函数,在度过某一时间节点后,两者的发展方式则会完全相反,因为第二信号系统的发展,人不能同时兼顾全面的发展,而是有选择性地优先发展哪个部分,因此在促进理解能力发展的同时,可能由于发展方向的偏移,而拖延模仿动商的发展。本文认为模仿动商将会率先进入类平台期,这里说的类平台期是指非常缓慢的增长,而理解动商则会持续指数上升,一直到某一时间节点,它也会进入类平台期,此后两者保持微弱的增长一直持续下去,直至个体生命的凋零。

3 结束语

提出动商概念是必要的,但是我们给出的定义不一定要以偏概全,我们应该抓住动商最核心、最本质的东西,只有解决好最原始的出发点,动商才会走得更远。现阶段动商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并没有进入学术研究的层面,只有抓住我们对动商最初的研究,并且研究透彻,才能为动商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与基础。本文提出了动商测评的两个部分,即模仿动商与理解动商,笔者认为动商的测评要在这两个部分的基础之上才能更好地反映真实的动商。动商应该是一个独立的系统,假如科技可以的话,这个系统是可以被复制的,它不应纵横于整个人的发展,而是构成人发展中若干部分中的其中一个,片面的理解只会让动商失去应有的活力,而过分理解只会使动商万能化。因此应该先走好脚下的路,才能走得更远。

[1] 项绢,海宇.关注动商,提高学生运动潜能[N].中国体育报,2012-05-14(2).

[2] 王宗平,张怡.动商——人类全面发展的重要支脚[J].体育学刊,2014(4):13-16.

[3] 王宗平,张红兵,张怡.动商——献给南京青奥会的一份特殊礼物[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4):37-40.

Test and Puzzle of Motor Quotient

YANG Zhi, TAO Yu

(Sport and Science Dept., Nanjing Normal Inst., Nanjing 210000, China)

The paper analyses the connotation of motor quotient, test methods and test content and points out that the connotation of motor quotient is too extensive and vague. Too much focus is paid on genetic inheritance influence on the motor quotient in terms of motor quotient test while other elements are ignored. In terms of test content, the content consists of imitation motor quotient and motor quotient understanding. The paper proposes countermeasures.

theory of motor quotient; test method; test content

杨志(1990-),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训练学。

G80-05

A

1672-268X(2017)02-0080-03

2017-01-08)

猜你喜欢

测试身体运动
人为什么会打哈欠
心理测试
不正经运动范
我de身体
我们的身体
身体力“形”
心理小测试
测试
古代都做什么运动
疯狂的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