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医护一体化模式下胸腔镜检查术的舒适护理

2018-10-08林肖

医药前沿 2018年28期
关键词:医护个体化胸腔镜

林肖

(柳州市工人医院 广西 柳州 545000)

胸腔镜检查术是一项操作相对简单、诊断率高的临床微创技术,广泛应用于是呼吸科及胸外科,与以往手术相比, 具有创口小,安全性高,愈合快、预后好、能快速诊断疾病、降低并发症状发生率等方面的优点。但是部分患者缺乏对胸腔镜检查术的了解,因此产生紧张、焦虑等心理,导致患者对胸腔镜检查术比较排斥,降低患者是遵医行为,延误疾病的诊治时机。医护一体化是以患者为中心,医生和护士具备一定专业知识与能力,在平等自主、相互尊重与信任的前提下,通过交流、沟通和协调,团结合作,共同决策,为病人提供优质高效医疗护理服务的过程。舒适护理是根据患者的需求来提供护理的一种模式,主要目的是为患者提供舒适有效的护理,让患者在检查过程中保持比较平和、轻松的心理状态,减轻紧张、焦虑情绪[1]。为使患者顺利进行检查,我科采用医护一体化模式下行个体化舒适护理的方法,减轻患者的疼痛,减少并发症发生,提高预后效果,提升患者的生活品质。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随机选取100例自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我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行胸腔镜检查术患者做回顾性分析,将100例胸腔镜检查术患者根据入院单双日随机分成两组,单日为对照组,双日为观察组。其中对照组50例患者中,男性患者40例,女性患者10例,患者年龄范围为20~78岁,平均年龄(55±0.8)岁,患者受教育文化程度如下:小学20例,初中17例,高中10例,大学3例;观察组患者中男性患者31例,女性患者19例,患者年龄范围为21~75岁,平均年龄(60±1.3)岁,患者受教育文化程度如下:小学21例,初中16例,高中11例,大学2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病程以及疾病类型等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在检查期间采用常规医疗护理服务;观察组运用医护一体化联合个体化的舒适护理,具体如下:

1.2.1 医护一体化小组成员构成和制定工作程序 科室主任和护士长领导,成立由副主任医师和资深护师担任组长,组员由主治医师、住院医师、护师和护士构成的医护一体化工作小组。经科室主任和护士长组织医师、护士共同制定胸腔镜检查术的诊疗和护理程序,反复推敲各项指标的可行性,逐条模拟实践,定期总结反馈,剔除无效环节,优化有效环节,明确责任,分工合作,提高工作效率以及医护间的满意度。

1.2.2 护理方案 医护共同交班,同步查房,详细了解患者的病情,根据患者的病情以及身心情况等,综合讨论分析,确定个体化舒适护理方案,明确责任护士,同时通过计算机信息系统、微信讨论群、电话等实时沟通患者病情[2]。

1.2.2.1 术前护理 术前按要求完善相关检查,采取以医生为主导,护士辅助评估胸腔镜检查术的可行性,将治疗方案、麻醉方式及手术过程、围手术期的注意事项、预后效果等和患者进行沟通交流,做好检查前的饮食指导及预防术后并发症的措施。对患者表现出的心理症状进行有效疏导,使用温柔、亲切的语言态度,站在患者的立场,用患者能够理解的言语耐心地与患者进行交流、提供服务。让患者及家属持有积极乐观的心态共同迎接检查。

1.2.2.2 术中护理 准备手术所需物品资料。患者入室后,用轻柔的语气与患者进行沟通,协助患者转移至手术台上,建立静脉通道,为患者调整至安全舒适的体位,取健侧卧位,头部垫软枕,预防耳部受压;双下肢稍屈曲,健侧胸壁下垫软枕,患侧上肢屈肘前伸置于手臂固定架上,为使肋间隙增宽便于手术穿刺,指导患者脊柱稍向术侧突起,减少上臂上举的酸胀、麻木感。术中应严格无菌操作,使用心电监护、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尤其是观察脉搏、呼吸、血氧情况,以保证患者正常的呼吸状态。通过对话交流的方式转移患者出现疼痛且无需追加药物的注意力,缓解检查术中的疼痛感[3]。同时密切观察患者是否有穿刺处出血和皮下气肿等情况,若出现及时协助采取应急处理。术毕用生理盐水擦去血迹,保持患者皮肤清洁干净,缓慢轻柔地移动患者,避免管道刺激引起或加重患者疼痛。

1.2.2.3 术后护理 持续低流量鼻导管吸氧12~24h,并观察氧疗效果;术后24h内给予心电监护,实时监测呼吸、血压、脉搏以及血氧饱和度情况。指导患者休息时用合理、舒适的体位,合理放置引流管位置,减少对胸壁刺激,减少术后的疼痛,同时严密监测患者伤口以及留置胸腔闭式引流管的情况;观察患者有无并发症的发生,指导患者及家属,妥当安置引流管,保持引流管通畅,防止引流管打折、意外滑脱;指导患者合理健康饮食;指导患者进行功能锻炼,协助患者下床活动。术后增加医护联合查房与患者沟通频率,对患者的疑虑进行详细解答及采取相应的心理护理;征询患者对目前诊疗护理措施的意见,鼓励患者提出意见及建议,最后对现存的治疗护理进行满意度调查。

1.2.2.4 个体化护理措施 密切观察患者切口部位情况,敷料有无渗血、渗液;观察留置胸腔闭式引流管是否固定在位、有无感染、漏气、出血以及引流液的颜色、性质和量;如果引流液引出速度过快时应夹管,遵嘱定期开放[4]。观察患者有无胸闷气紧、呼吸困难和心慌等不适。多数患者会出现术后伤口疼痛,根据疼痛评分的数字评定量表或面部表情疼痛量表对患者进行疼痛评估,并根据疼痛是否影响患者睡眠休息的实际情况综合判断是否需要给予药物止痛。对于轻中度能够忍受的疼痛,给予非药物疗法的疼痛护理,包括听舒缓音乐、放松式呼吸、与病人谈心、分散注意力等方式,消除患者的焦虑感,缓解疼痛感;对于中重度不能忍受疼痛者可遵医嘱与止痛或镇静药物,并注意观察药物的疗效,同时还可配以松弛术,分散注意力,缓解疼痛。

1.3 评价方法

将两组患者在术后并发症(出血、气体栓塞、发热、皮下气肿)的发生例数以及患者对住院服务的满意度进行比较,满意度分为十分满意、较满意、一般和差四个维度 。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通过(±s)表示;采用t检验比较两组计量资料的差别,计数资料差别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表1)

表1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n,%)

2.2 两组患者满意度比较(表2)

表2 两组患者满意度比较[n(%)]

3.讨论

医护一体化模式的目的是提高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和医疗质量,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减少并发症,提高满意度,促进和谐医患关系发展等。医护共同交班、查房、制定诊疗护理计划,这不仅弥补非正常上班时间医师与患者接触时间少,不能全面了解患者病情动态变化的缺点,还加强护士了解医师对患者病情做出的判断,充分理解医师提出的诊疗方案,提高护士的专科技能水平,以便于制订优质个体化舒适护理方案。医护一体化联合舒适护理的方法,这不仅满足对患者的机体诊疗护理,还对患者的心理、社会关系和生活状况等进行全面了解,有利于医师寻找出患者的生理和社会心理的致病因素,以便彻底消除病因,取得医护患都满意的治疗效果[2]。

4.结论

本研究结果表明,临床治疗上,不仅要为胸腔镜检查术患者给予及时准确的诊断及治疗,还应该为患者开展医护一体化的个体化舒适护理服务,转变护理观念,及时开展心理护理,强化医护患沟通,重视舒适护理,帮助患者形成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诊疗,以此提高医疗护理质量,提高患者对住院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并对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有重要意义。

猜你喜欢

医护个体化胸腔镜
《风平浪静》黑色影像的个体化表述
工银医护无界卡一份对医护者的关怀
个体化护理在感染科中的护理应用
“医护到家”真能“到家”?
胸腔镜胸腺切除术后不留置引流管的安全性分析
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中转开胸的临床研究
老年习惯性便秘的蒙医护理
中老年高血压病的预防及蒙医护理
个体化治疗实现理想应答
脂肪肝需要针对病因进行个体化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