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安全因素和防范策略在急诊内科护理中的分析

2018-10-08周云霞

医药前沿 2018年28期
关键词:防范措施内科事故

周云霞

(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急诊科 四川 成都 610073)

就诊于急诊内科的病人往往病情危重、病情变化复杂、进展性快,很容易导致死亡[1]。对此类病人的治疗必须及时有效,护理也要科学全面。但是往往由于情况紧急、诊断不明确,又没有很好的防范措施,护理人员很容易在工作中由于多方面的原因而受伤,从而严重危及护理人员的身心健康[2]。随着社会的进步,人文关怀在医疗卫生领域的呼声越来越高,因此如何有效地降低急诊内科护理的不安全因素发生率成为了医学界关注的重点[3]。笔者通过分析本院急诊内科病人的护理情况,对护理过程中的不安全因素进行了探讨,并在采取了一定的防范措施以后对病人护理过程中的不安全因素改善效果进行了统计和分析,大致的研究过程和结果如下文所述。

1.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近两年就诊于本院急诊内科的病人126个,均等划分为A组和B组,每组63个。A组中有男性病人35个,女性病人28个,岁数在39~65之间,平均为(52.1±6.71)岁;B组中有男性病人33个,女性病人30个,岁数在41~67之间,平均为(52.9±6.93)岁。在两组病人的护理过程中,B组除了比A组多实行了防范对策外,其他方面的比较没有明显的差异(P>0.05),所以此次试验两组之间能够形成良好的对比。

1.2 方法

A组病人由没有经过不安全因素防范培训的护理人员采取传统的方法进行护理;B组则选用受过不安全因素防范培训的护理人员进行护理,具体的防范措施为以下几点:

(1)首先对护理人员进行一些安全知识教育:很多不安全事故的发生,是由于护理人员的疏忽大意引起的[4]。护理人员没有对自己所从事工作的危险性给予足够的重视,或者就是不知道如何有效避免不安全因素发生。对护士进行安全知识教育,旨在让护士更多地了解不安全事故发生的环节和如何避免或处理不安全事故,提高护理人员的意识,从而更好地保证护理人员的身心健康。(2)生物化学因素很容易损伤护理人员的机体或慢性摧残护理人员的健康[5]:医用各种药水试剂应妥善使用和储存,严格杜绝污染。护理人员操作时为了避免皮肤沾染有害试剂,应在操作前穿戴好防护装;一些试剂的气味是有害的,护理人员应配备质量合格的口罩,并在急诊环境中做好通风换气措施;残留的药物试剂要根据严格的流程进行处理,避免污染环境。(3)物理机械因素也很容易对护理人员造成损伤:急诊时所用到的刀片、针头都有可能割伤或刺伤护理人员的皮肤黏膜,而急诊内科的病人往往会携带一些危害人体健康的病菌,这些病菌很容易通过护理人员的伤口而感染其身体,对护理人员的健康造成严重的损害。所以要对护理人员进行严格的培训,使其熟练地掌握各种操作技能,减少在实际操作中对自己或他人的误伤,正确处理刀片、针头等锐器,避免不安全事故的发生。

1.3 评价标准

分别统计两组病人护理时的不安全情况发生率,分为生物化学因素造成的事故和物理机械因素造成的事故,事故发生率为两者之和。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24.0统计学工具统计分析实验所得到的数据,把计数资料进行χ2检验,计量资料进行t检验,P<0.05表明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A组病人护理过程中的事故发生率为29.1%,B组病人护理过程中的事故发生率为4.3%,B组病人护理过程中的事故发生率大大低于A组(P<0.05),具体的情况如表1所示。

表1 两组病人护理过程中的事故发生率比较[n(%)]

3.结论

经过以上的探讨发现,对急诊内科病人进行护理时采取有针对性的不安全因素防范措施能够大大降低不安全事故的发生率,可以有效地保障护理人员的健康,如果应用于临床一定会有很高的价值。

猜你喜欢

防范措施内科事故
学中文
废弃泄漏事故
小恍惚 大事故
网络支付风险及其防范措施
网络监听的防范措施
PPP项目中的常见风险识别及防范措施
急诊消化内科上消化道出血治疗
PBL教学法在内科见习中的实践与思考
PBL教学法在中医内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PBL与CTM在中医内科教学中联合应用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