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艾灸为主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40例临床观察

2018-10-08

科技视界 2018年22期
关键词:寒凝艾灸血瘀

王 锦

(西南民族大学校医院,四川 成都 610041)

原发性痛经(又称功能性痛经),是指生殖器官没有器质性病变,在行经前后或行经期出现腹痛、腰酸、下腹坠胀或其他不适,影响生活和工作者。原发性痛经是妇科临床的常见疾病、多发病,本病好发于15~25岁,是在校女大学生常见疾病之一。原发性痛经的中医辨证分型很多,因多数年轻患者夏季贪食寒凉喜用空调,冬季着衣单薄而导致的寒凝血瘀型是临床上最常见的类型,因其发作频繁,常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笔者在临床中应用艾灸配合耳穴压丸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取得了良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观察病例共78例,均为我科门诊经检查确诊为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0例,年龄19~25岁,平均22岁,病程3月~5年;对照组 38例,年龄18~27岁,平均 22.5岁,病程 2月~7年。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1)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妇产科学》[1];在青春期多见,常在初潮后1~2年内发病;疼痛多起于月经来潮后,最早出现在经前12小时,以经行第1日疼痛最剧烈,持续2~3日后疼痛逐渐缓解,常以痉挛性疼痛为主,部位在下腹部耻骨上,甚则放射至腰骶部和大腿内侧;可伴有恶心、呕吐、腹泻、头晕、乏力等症状,严重时面色发白、出冷汗;妇科检查无异常发现。

(2)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制定诊断标准:月经前后(1周以内)或经期下腹部疼痛、坠胀为主症,可伴有恶心、呕吐,或其它不适等症状,严重地影响着女性的生活质量。

中医辨证分型参考 《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3],属于寒凝血瘀证。主要症状为在月经期或其前疼痛,得温热则痛减,月经量少,色紫黯,有血块,肢体寒冷,小便清,苔白,脉细或沉紧。

(3)纳入标准:符合上述诊断标准的青年未婚女子,近1个月未接受相关治疗。

(4)排除标准:经盆腔B超及相关妇科检查证实有盆腔炎、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病所致的痛经,子宫肌瘤、和子宫畸形等器质性病变,合并有心血管、肝、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精神病患者,对艾灸过敏者。

2 治疗方法

治疗组

2.1 艾灸治疗

取穴:神阙、关元。嘱患者仰卧位,取两根艾条点燃,对准穴位,距离皮肤2-3cm,经局部预热后施以温和灸,以患者穴位局部有温热感而无灼痛为宜,灸处皮肤出现红晕最佳,治疗时注意避免皮肤烫伤。经前5d开始治疗,每天1次,每次30min,持续治疗7-9天(痛经止则停),连续治疗3个月经周期。

2.2 耳穴压丸

取穴:子宫、肾,内分泌、卵巢、神门、肝等穴位,选定一侧耳部穴位敏感点,将王不留行籽用胶布贴于穴位上,每日轻轻按压 3~5次,以产生酸、麻、胀、痛感为佳。经前5天开始贴按,5天后取下换另一侧耳部穴位。治疗 7-9天(痛经止则停),连续治疗 3个月经周期。

对照组予TDP照射下腹部治疗。经前5d开始治疗,每天1次,每次30min。持续治疗7-9天(痛经止则停)。

治疗组和对照组在治疗期间,嘱患者日常生活中注意防寒保暖避免与冷水接触,不要食用生冷寒凉的食物,治疗均以3个月为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后统计疗效。

3 疗效观察

3.1 疗效评价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制定治愈:腹痛及其他临床症状完全消失,可持续3个月经周期以上病情未复发;好转:腹痛减轻,其他症状显著好转,无需服止痛药,能正常工作和生活;无效:腹痛及其他症状无明显改善。

3.2 治疗结果

表1 两组治疗结果比较

治疗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4 体会

原发性痛经是年轻女性常见的病症。中医认为痛经,病在子宫、冲任。寒凝血瘀型痛经多由于个人情志不冲畅,起居失常导致肝郁气滞,寒湿凝滞,冲任脉气血运行胞宫不畅,血流受阻以致“不通则痛”,故治疗以调理冲任,通经止痛为本。《素问·调经论》云:“气血者,喜温而恶寒,温则消易去之。”艾灸有较好的温经通络作用,《黄帝内经》所云“针所不及,灸之所宜”,艾灸的主要原料是艾,艾又名艾草、艾蒿,生于山阳,采于端午,吸取太阳之精华,是一种纯阳之物,如清·吴仪洛 《本草从新》中指出:“艾叶苦辛……,能回垂绝之元阳,通十二经,走三阴,理气血,逐寒湿,暖子宫。 ”具有防病保健、温经散寒、扶阳固脱、散瘀消结、引热外行的作用。尤其是其祛寒暖宫的作用对寒凝血瘀型痛经引起的手足冰冷,小腹冷痛者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神阙,关元位于腹部,两穴均属任脉穴位。中医认为脐通五脏,神阙为经气之汇海,通过任、督、冲、带四脉而统属全身,灸之可温补肾阳而祛下焦之寒。关元亦称丹田穴,是男子藏精女子蓄血之处,是人体元阴元阳交会之所,是调理冲任之要穴,艾灸关元具有培补元气,壮阳温经作用,为治疗痛经的常用穴位。在艾灸的同时配合耳穴压丸,进一步加强调理胞宫、补益肝肾、理气活血、安神止痛的作用。艾灸和耳穴压丸的方法与针刺法相比,因其无痛易于被患者所接受,操作简便,治疗时患者感到温热舒适,效果显著且持久,是临床上值得推广的一种方法。

猜你喜欢

寒凝艾灸血瘀
雷火灸联合耳穴压豆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研究
张淑芬辨治血瘀型崩漏的临床经验
艾灸与耳穴治疗假性近视
话说血瘀证
一款多功能便巧艾灸辅助器
冬病夏治 三伏艾灸效果好
黄芪建中汤联合槟榔穴位贴敷治疗寒凝气滞型慢性浅表性胃炎疗效研究
血瘀体质知多少
中药内服配合艾灸治疗寒凝血瘀型痛经的疗效观察
中医特殊诊法在血瘀证辨证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