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设备管理与使用的矛盾

2018-10-08尹建波

科技视界 2018年22期
关键词:铜矿矿山效率

尹建波

(云南金沙矿业有限责任公司因民公公司,云南 昆明 654100)

0 引言

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使得铜矿的需求量也在逐年上升,铜矿生产与开发企业获得了空前的发展,相应地,铜矿设备也逐渐朝着高新化、技术深入化方向发展,技术设备的性能进一步提升,又极大地促进了铜矿产业的发展。但对于目前铜矿设备管理的现状分析表明,在铜矿产业的现代化发展过程中,铜矿设备与设备使用之间存在着较为突出的矛盾,制约着铜矿产业的发展,因此需对矿山井下设备管理的意义及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系统化的分析,并给出相应的优化措施。

1 矿山井下设备管理的意义

1.1 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

采用现代化管理方式可有效提升传统矿山井下设备的使用性能及效率,彻底颠覆了传统落后的生产方式,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也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借助微机处理系统,可对于矿山井下设备的机械故障做到及时的检测、诊断,并作出最优化的故障处理措施,并对机械寿命进行合理、有效的评估,以便于合理安排设备的保养与维护工作,因此,借助有效的设备技术以及设备管理系统,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可大大降低,工作效率得到极大的提升。

1.2 提高设备的安全保障

安全保障是目前影响矿山井下工程的首要保障,国家也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安全性保障措施,呼吁并倡导安全型矿山建设,通过引入先进的智能化管理设备与技术,在提升非煤矿山建设工程的效率的同时,也有利于确保安全生产,通过安全生产预警系统,实时掌控生产过程中的安全隐患,并对于安全故障做到提前预警,有效地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1.3 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对于企业而言,前期引入先进的智能化管理设备与技术虽然会增加成本投入,但是通过更新设备管理系统可有效地提升设备的利用率以及使用效率,并降低设备的故障率,对于安全生产隐患做到及时预警,最大限度地缩短设备故障的处理时间,优化处理程序,可提升铜矿企业的经济效益。

2 当前矿山井下设备管理现状及问题

2.1 工作人员操作意识较低

在矿山企业井下的生产及施工作业过程中,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及操作意识对作业效率及经济效益的影响较大,而且目前铜矿设备仍以人工管理与维护为主,因此,在引入相关先进的设备以及管理系统的同时,更要注重相关工作人员综合素质的提升。而目前实际情况是,虽然引入了先进的机械设备,但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不高,导致设备的利用率很低,或者不会使用设备,或者对设备的功能及安全操作流程难以做到系统化的把握,不利于设备的系统化管理。此外,工作人员的操作意识以及安全意识较低,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欠缺,操作人员的文化水平低,学习能力差,也影响到实际生产效率及安全保障,难以满足时代发展要求。

2.2 难以按规定操作设备

安全和质量保障是铜矿产业的两大重要保障和目标,而井下设备的安全及质量一直是确保铜矿产业质量及安全性能的重要保障。但在实际生产中,仍有部分企业对于机电设备的应用及管理存在忽视,疏于质量及安全管理,而且在井下机电设备的匹配过程中,并没有有效结合生产需要及要求来进行,造成设备的利用率较低,对于机械设备的投入过多造成大量机电设备的闲置,降低流动资金,并有可能影响到井下生产的正常进行,甚至停产,直接影响到企业自身经济效益。

2.3 缺乏日常的设备维护环节

在设备购置与使用之后,相关部门的管理人员对设备质量及安全的重视程度不够、管理不到位也会影响到企业的生产效率及经济效益。设备在长时间的运行后,若缺乏相应的维护及保养措施极易加速设备的老化,并提升设备故障的发生率,进而影响到铜矿生产的安全性及效率。在设备设施的使用过程中,未及时在设备出现故障前发现问题,提前处理故障,使设备故障扩大、不能使用才反应问题,导至维修成本增加,设备过早报废。

3 矿山井下设备管理的优化措施

3.1 改进和提升矿山设备的安全生产性能

由于安全及质量问题直接关乎现代化矿山井下生产的效率,也是生产过程中的重要保障,因此,为了优化矿山井下设备的管理,需对于井下设备管理予以足够的重视,强化矿山井下设备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提升其主观能动性以及思想意识,通过开展相关的技能培训,如安全生产培训、设备安全操作培训、设备功能性培训等,不断提升设备的应用水平,提升相关人员的安全管理意识,增强设备操作及管理人员的责任感,最终实现矿山设备的安全生产性能的改善与优化,可有效地降低矿山井下设备的安全隐患,并有效地提升安全生产水平及生产效率。

3.2 建立、健全设备管理档案

为改善矿山井下生产设备的安全及质量性能,需从建立、健全设备管理档案入手,在了解设备的功能的基础上,深入学习期操作要领以及使用流程,并在使用过程中及时记录设备的安全及质量性能指标,对于各类故障发生的原因、处理措施等均做详细的记录备查,更有利于强化计划检修以及备件储备。健全的设备管理档案对于确定设备及配件的维修及保养周期、提升设备管理效率具有重要意义,有利于设备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

3.3 加强设备基础管理、提高现代管理水平

首先,建立健全设备管理规范有利于实现矿井设备的统一化、科学化管理,提升现代化程度,并最大限度确保矿产设备的利用率及完好率。通过颁布 《矿山井下设备管理实施细则》并结合文明矿井活动的创建,可实现内部机械设备优化配置;其次,伴随矿井的建设与发展,实行以状态监测技术为基础的设备维修方法有利于适应矿井装备更新迭代速度,在加强创新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矿井机电设备维修管理模式;再次,做好装备金属结构的检测工作,开展可靠性试验对于设备的转动部件以及悬挂组件等的技术性能做技术测试,分析供电系统及运转系统的基础特性,实现对运转、供电设备的科学化、安全化管理;最后,做好特种设备检测、检验工作,严格不合格特种设备的淘汰制度。

3.4 加快老化设备更新改造、促进矿井安全生产发展

矿山井下在生产施工中,相关机电设备的技术性能是影响企业生产效率及经济效益的关键,因此需加快老化设备的更新改造,由于设备本身是物化了的技术,是技术及知识的事物形态体现,因此,先进的生产设备实提升现代化管理体系性能的重点,依靠科学技术不断促进矿井安全生产发展。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首先对于设备的更新改造提供有效的技改、扶持力度,积极引入国内外先进技术设备,如高产高效的采矿设备和老化机电设备的更新;其次,强化低效率设备的改造及升级,确保矿产生产的安全、高效、有序进行。根据企业及项目的特点,也提出淘汰落后耗能的机电设备,更换为节能型的电机和变压器,由于资金原因,未及时实施。同时也针对井下照明的整改,把原来的白炽灯改为现在比较节能的Led灯,也节约了一些动力。

3.5 加强技术队伍建设、提高设备现代化管理程度

在设备管理过程中,相关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是关键,而目前在铜矿企业中,人才技术素养普遍不高,而且铜矿企业对高学历、高素养的技术人才的需求也较小,导致职工的文化素养偏低。为进一步实现矿井生产的长治久安,一方面需提升高学历技术及管理人才的招聘力度,另一方面,积极开展相关的生产技能培训,提升现有职工的技术及管理素养以满足设备现代管理发展的需求,通过再教育和培训促进设备现代化制度的发展。此外,伴随计算机技术、信息化技术的高速发展,矿山井下产业中机电一体化技术应运而生,是一门综合了自动化控制技术、信息化技术以及机械技术在内的综合性系统技术,目前在非煤矿山产业中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展,同时也取得一定的发展成效。下图1所示为现阶段铜矿机电一体化管理系统,充分实现了铜矿生产作业的全过程管理,并不断促使着铜矿生产向数字化、智能化、科学化方向发展。

3.6 加强井下设备日常维护和保养工作

井下设备的日常检修维护及保养时确保设备性能的关键,可有效地降低设备使用过程中的故障发生率,并在一定程度上提升设备运行寿命。在采矿产业的施工过程中,应制定详尽的设备维护及检修保养方案,并做到严格落实,实行设备维护责任制,将责任落实到人。此外,严格设备故障的预防和检修力度,制定并严格履行设备的定期维修制度,,对于精密设备做好防潮、防尘、防腐蚀等处理。并实时监测设备的运行状态,对于故障实现技术的预警及防范处理,确保采矿生产的连续性。

3.7 加大科技投入,大力进行技术革新

伴随社会的发展,非煤矿山需加大对新技术、新设备、新理念的投入力度,大力进行技术革新,以确保自身的综合竞争力,在采矿设备的管理工作中也需引入先进的管理理念,实现铜矿设备的安全化以及科学化管理,实现在确保设备使用安全的前提下,不断提升铜矿生产的运行效率以及可靠性。

4 结论

在非煤矿山产业的现代化发展过程中,井下设备与设备使用之间存在着较为突出的矛盾,制约着矿山企业产业的发展,需针对问题做分析与优化处理。在引入相关先进的设备以及管理系统的同时,更要注重相关工作人员综合素质的提升,并通过相关规范的完善与落实、先进技术及技术设备的引入可有效提升矿山企业生产的运行效率以及可靠性,实现矿山企业的产业经济效益的提升。

猜你喜欢

铜矿矿山效率
四大“矿山修复”方法
在矿山里耕耘(国画)
智能化矿山建设在中小型矿山的应用探讨
全球十大铜矿公司
西部矿业迈向国内铜矿“新巨头”
我国矿企海外十大矿山简介
特大型井下铜矿山采选工程管理与实践
氧化铜矿硫酸搅拌浸出工艺研究
跟踪导练(一)2
“钱”、“事”脱节效率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