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贾平凹与高校的结缘

2018-10-08冯毓璇李继凯

新文学评论 2018年2期
关键词:西北大学贾平凹作家

◆ 冯毓璇 李继凯

贾平凹是具有世界性的杰出作家,从地域看则首先是陕西作家中的杰出代表。近些年来,研究他及其作品的学者越来越多,但集中探讨他和高校的多重关联的学术成果还很少见。事实上,贾平凹的成长历程、文艺创作、教育实践以及有关贾平凹的研究等,与作为文化创造、文化传播(包括文学教育)“基地”的高校有着相当深切的缘分。想要全面深入地了解与研究贾平凹,显然不能忽略他与高校之间的联系。通过探讨贾平凹与高校之间的诸多联系及其作品中涉及的高校、贾平凹对高校中的文学专业建设和文学教育的贡献等,可以了解贾平凹与高校的深缘,并从中获得有益的启示,同时也能丰富和完善有关他的研究,不仅能为拓展贾平凹研究提供更多的素材和资料,而且可以引发一些有意义的话题及相关思考。

一、 贾平凹与高校之间的密切联系

贾平凹是陕南商洛人,他的小说作品有着浓厚的商洛风情。他曾说过:“我无法摆脱商洛,如同无法不呼吸一样、如同羊不能没有膻味一样。”他还说过,高校的作用主要在于“熏”,高校的文化氛围和学术环境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这就使他同样无法摆脱高校的影响,使他与高校结下了难解之缘,并带有了浓厚的文人气息。综合看,作家贾平凹是“触艺”、“触电”、“触校”的高手,这对他的文学事业都大有裨益,都值得关注和研究。

在当代,研究贾平凹的文章很多,根据中国知网来源统计(截至2017年11月9日),以贾平凹为主题的期刊论文共3555篇,其中包括《小说评论》215篇、《当代作家评论》124篇、《文艺争鸣》55篇等核心期刊。这些论文的作者基本上都是高校在读学生或者是教师。一个基本事实是,内地高校不仅收藏有贾平凹的所有著作(包括某些盗版本),而且有较多的从事贾平凹研究的学者和广大的师生读者群。从贾平凹1975年毕业于西北大学中文系,到2015年西北大学建立“贾平凹研究中心”,再到2017年获得澳门大学颁授荣誉文学博士学位,这种人生的履历、历史的变迁确实令人感慨万千。这里仅从若干方面尽可能梳理和罗列一些相关材料,主要以实证方式,展示贾平凹与高校“广结善缘”的情况。

根据相关新闻报道及传记材料,列述贾平凹与高校有联系的一些史实如下:

1975年贾平凹毕业于西北大学中文系;1985年应陕西师范大学之聘为客座教授,给中文系学生讲“新时期散文创作”;1993年,受西北大学之邀成为兼职教授。他在答谢辞中说:“这一天对我的一生意义非同一般,我将刻骨铭心,终生难忘。”他还通过拆字解释自己和母校的缘分:“我姓贾,贾字上半部旁西,下半部旁北(贝),命运的不可知中却隐隐地暗示着我与西字的有关,陕西、西安,现在又受聘于西北大学,能到西大来,这是命运所致,是幸运所得。”2001年,贾平凹开始招收当代文学创作研究方面的研究生,做起了硕士研究生导师,从此与西北大学的教学融为一体。有人曾提出质疑,他表示:作家在大学任教的选择非常自然也很普通。2002年,贾平凹先后在苏州大学、北京大学发表题为《关于小说语言》和《对当今散文的一些看法》的演讲。2003年,贾平凹先后担任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人文学院院长、文学院院长,建筑科技大学并建立贾平凹创作室,成立贾平凹文学研究室,并为其史诗性长篇小说《秦腔》举行了首发式暨新闻发布会。2006年,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具有开创性地出资修建了“贾平凹文学艺术馆”。2006年9月23日,适值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校110周年并校五十周年之际,文学艺术馆正式竣工并开馆。2006年,贾平凹在苏州大学文学院第九届读书节的开幕式上发表讲话。2006年9月,贾平凹凭借《秦腔》获得香港浸会大学文学院首届“红楼梦奖”(世界华文长篇小说奖),并与香港读者朋友分享创作经验和感想。2007年5月7日,“贾平凹作品学术研讨会”在江苏常熟召开,对贾平凹的文学创作进行多方面的探讨研究,对其三十年的文学写作进行整体的学术评价、定位。2007年12月12日在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贾平凹文学馆展开他的字画展暨《贾平凹书画》首发式,共展出由他自己创作的70余幅书画作品。2008年,贾平凹首次在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担任博士研究生导师并开始招生。2010年6月25日,贾平凹受聘成为中国海洋大学驻校作家。2011年11月13日长篇新作《古炉》学术研讨会在常熟理工学院举行,来自各大高校的知名学者、教授、文学评论家参加了研讨。2013年3月25日在上海复旦大学中文系参加了个人作品研讨会,晚上在复旦大学为师生们作了一场关于文学与人生的演讲。2013年5月31日,贾平凹出席在西北师范大学举办的“文化名人进校园”活动暨著名作家评论家高端论坛的活动,并被西北师范大学聘为兼职教授。2013年6月1日出席在兰州大学召开雷达的文学评论与中国化批评诗学建设研讨会。2013年6月9日,出席常熟理工学院东吴讲堂第33讲,与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栾梅健对话东吴讲堂。2013年11月5日贾平凹成为北京师范大学首任驻校作家,仪式后还举行了贾平凹创作回顾研讨会。

此后还有:2014年10月20日,贾平凹出席“文学陕军进高校”活动启动仪式现场,向广大师生介绍了自己的文学创作之路,并回顾了陕西文学的历史与现状。2014年10月27日,出席在北京大学举行的《老生》读者见面会暨名家论坛,与李敬泽、陈晓明、李莎三人,以《老生》为中心,探讨如何以文学形式传承中国历史。2014年11月,出席在商洛举行的“贾平凹与中国当代文学全国学术研讨会”,在会上讲述了自己的创作与商洛的紧密关系。 2014年12月6日,出席在复旦大学举行的《老生》学术研讨会并听取了专家学者的意见。2015年10月26日,出席在香港浸会大学举办的“贾平凹文学作品国际学术研讨会”,并以“文学与地理”为主题发言。2015年11月29 日,出席在西北大学举办的贾平凹研究中心揭牌仪式和文学研讨会,仪式结束后,专家学者们围绕“贾平凹与中国当代文学”的话题举行了研讨会。2016年3月27日,西北师范大学举办《极花》研讨会,众多专家学者交流经验。2016年4月11日,在华中科技大学开展为期两周的驻校“春季讲学”并出席“第九季喻家山文学论坛”,与多名专家学者以“浮躁与虚无”为主题展开文学讨论;13日在华中科技大学以“文学与地理”为主题发言。2017年3月22日,澳门大学为表彰其对推动当代中国及世界文学所作出的卓越贡献,授予他荣誉文学博士学位,之后以“当下的汉语文学写作”为题发言;23日,同时举办“贾平凹文学研讨会”,众多专家学者围绕着他的文学创作以及文学事业等进行学术交流。2017年11月6日受聘为陕西师范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名誉主任。

从上面所罗列的相关新闻及传记材料,我们可以看到贾平凹在大学毕业后,并未脱离高校,反而与高校之间建立了紧密的联系,从他的谈话或是散文中,我们都可以看到他与高校之间相互依存的密切关系。

二、 贾平凹言说高校与书写高校

贾平凹言说高校,前面业已有所涉及,这里再集中介绍一些相关材料:

出身于农村的贾平凹在幼时并未接受学校系统的教育,小学是在村子里的法性寺上的,中学时期适逢“文革”被迫提前毕业回家务农,他真正接受学校系统教育的应该是他在西北大学读书时,作为他的母校,西北大学是最早与他建立联系的高校了,作为工农兵学员他在西北大学就读了3年5个月,从1972年4月28日到1975年9月这一段人生最重要的时期是在西北大学度过的。

主人公高子路是高校教授,是一名典型的高级知识分子。他是从乡土文明中走出来的,接受了现代文明的熏陶,经过文化身份的转变,城乡生活环境和方式的巨大反差,使得他在心理情感上更倾向于认同城市现代文明,试图远离甚至想摆脱乡土文化对他的羁绊。小说中子路大学毕业留在省城后,便开始挑剔妻子菊娃的举止行为,数说她不注意梳妆打扮,恨不得把她按照城市女人的标准变得完美起来,而菊娃不能接受这种改造,认为子路是在嫌弃她,两人之间的感情迅速破裂。子路想要找一个最切合自己心意让别人羡慕的妻子,以此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心理思维。但是实际上,在贾平凹的笔下他始终带着高老庄人独有的矮体短腿,内心充斥着自卑,甚至在高老庄居住一段时间后,无意识中又恢复了他的本性——曾经做事的畏首畏尾、心胸狭窄、斤斤计较、虚伪、窝囊的生活习惯和行为方式,妻子西夏对他的嘲讽更增加了他内心中对家乡的恐惧和忧虑,最后让他带着不安逃离了故乡和西夏,对着爹的坟哭着说:“我也许再也不回来了。”

在其笔下,这位高校教授表面的户籍关系是城里人,是大学教授,是受过高等教育的高级知识分子,但是他的内心中依然存在着传统的乡土观念和农民意识,回乡就将他曾经在城市人面前虚妄的自傲击碎,潜在的自卑感让他的精神漂泊无归,找不到方向和自我存在的价值,寻找不到能够安放自己灵魂的精神家园。他对烙印在自己身上的一切无能为力,只能选择逃避和漂泊,应该说,贾平凹笔下的这些乡土知识分子生活有着共同的特质,在城市文明和乡土文明的夹缝中生存,既在热闹喧哗、灯红酒绿的都市中接受现代文明的洗礼,想要却又无法挣脱传统乡土文化在他们身上的枷锁。他们只能在两种文化中挣扎生存,一方面无法抵挡城市中的金钱、权力和性爱的诱惑;另一方面又提醒着自己身上肩负的责任和存在的价值,找不到灵魂可以栖息的家园,在不断的精神冲击中困惑和迷失自我,寻找不到方向。贾平凹的小说中所出现的知识分子都是为表现出其身为现代知识分子在城市和乡土文明中生存的矛盾和反思。

此外,在贾平凹的“大散文”作品中,我们也可以看到他与高校中学者的交往,以及他的相关感受和认知,比如吴宓、费秉勋、蒙万夫、畅广元、冯有源、韩鲁华,等等,在贾平凹笔下就各有各的故事。尤其是高校中的师友对其作品的评说,多为贾平凹所感念。

三、 高校的文学教育与贾平凹

前面我们了解到贾平凹与高校之间的紧密联系,从西北大学的毕业,到担任人文学院院长,在高校授课,担任硕士生和博士生的导师,作品中出现的高校教授和知识分子。他虽然是一位作家,但是我们可以看到他与高校教育的不可分割。

在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担任人文学院院长并且招收硕士和博士生时,我们曾看到报道,有人曾质疑像贾平凹这样的作家能否认真地授课,跟名人进校讲课一样又能够教给学生什么知识,甚至有人说这是西大和贾平凹之间的互相“炒作”,但是贾平凹并没有受到任何影响,他同每一位普通的大学老师一样,授课认真,板书工整,辅导并修改学生的论文,学生并没有因为他是作家就对他产生偏见,许多学生认为他作为教授是非常合适的,给严谨正规的高校教育带来一丝鲜活的体验,他的创作经验和创作心理学生可以直接体会,更能触动学生思维的创造性。他也曾在电视访谈中说过,作家在大学任教,他觉得这种选择非常正常,没有什么奇怪和不合适的,这样的选择非常自然也很普通。其实,在“五四”时代,我们所熟悉的作家基本上都是高校中的老师,鲁迅、胡适、沈从文等人都曾担任高校中的教授,但是发展到当代,大家似乎将作家与高校分隔起来,在很多人眼里,作家是作家,作家已经发展成为一个独立的职业,大学教授是大学教授,这两种职业是孤立并且毫无关系的,很难将二者联系起来,作家如果进高校执教,难免会被人指责“不务正业”,也会被人质疑是否具备教学生的资质抑或只是以此来提高自己的知名度。

除了在高校任职外,西北大学还成立了贾平凹研究中心,建大也建立了贾平凹工作室,成立了贾平凹文学研究室和贾平凹艺术馆,这在文学界又引发了新的热议。有的人认为虽然贾平凹现在依然保持着一年一部新作的创作激情,但是他的创作事业还远远没有完成,现在成立研究中心是不是为时过早,而我们现在可以看到的事实是贾平凹与高校之间的联系正在一年比一年加深。

当今中国学界的传统,大多数著名研究会和研究中心都和逝者有关,诸如鲁迅研究会、中国赵树理研究会、巴金研究会、中国老舍研究会等这些有影响和地位的研究机构,大多走的都是这个方向,但是这个规律现在慢慢被打破,像“贾平凹研究中心”、“莫言研究中心”这样的机构越来越多,一些还在创建的当代作家研究中心也在渐渐变多。事实上,这对促进作家研究还是很有作用的。据统计,以贾平凹为主题的期刊论文共3555篇,其中,硕士学位论文371篇,博士学位论文43篇(此数据截至2017年11月9日,数据来源于中国知网)。高校中的教师和学生成为贾平凹研究的主力军,高校学报及期刊也成为发表相关成果的主要阵地。还有,近些年来,贾平凹的文学作品也在走出中国,走向世界,如《废都》、《高兴》的英文版,《秦腔》的瑞典文版等,高校学者也发挥了推助作用。由此我们不难看出贾平凹与高校之间的关系在近几年越来越紧密,越来越多的学生也将学位论文的焦点转向贾平凹。而在文学史教学中,我们也可以发现近两年课堂上频繁出现以贾平凹等陕派作家为专题或选修的课程。贾平凹与高校之间的联系可以说是日渐紧密。现在,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作家走进高校,在高校举办讲座,举办作品讨论会,高校成立专门的研究专题和课题,这必然会促进当代作家评论的发展。

作家与高校休戚相关是世界现象。在中国,高校与作家之间的关系从“五四”时期就已经存在了。在“五四”时代,许多有名的作家基本上都是当时高校中的教授,后来随着某种时代的发展,就将作家与高校分隔得越来越远,甚至将这二者分割开来了,作家进入高校经常会被质疑其资质和目的。其实,如果想要全面并且深入地研究某位作家,将作家与高校联系起来也是一种可取的研究思路。作家与高校教育的联系不仅可以促进高校学生的发展,而且可以将作家文化带入到高校中,高校的氛围也能激发和保障作家的创作。贾平凹与高校之间联系的诸多事实,就能够生动地说明:作家可以和高校建立非常密切的关系,而将作家与高校联系起来考察,不仅可以丰富我们的研究素材和资料,更是可以让作家走下“神坛”,走上讲坛,走进教育,走进生活,留下许多属于新时代的佳话。

如今,与高校有缘的“文坛劳模”贾平凹的创作还在继续着,他与高校的缠绵故事也在继续着,而我们的跟踪研究也必将会继续下去。

本文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延安文艺与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编号11&ZD113)的阶段性成果。

注释

①谢勇强:《贾平凹:站在商洛观察和认知中国是我文学的秘密》,《华商报》2014年11月7日。

②储子准:《作家贾平凹》,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第36页。

③贾平凹:《贾平凹散文全编:时光长安(1992—1995)》,时代文艺出版社2015年版,第141页。

④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贾平凹艺术馆的相关新闻报道,西安市文物局官网,http://www.xawwj.com/websac/cat/604/604259.html。

⑤“贾平凹谈感想:香港应该是我发展文学的福地”,搜狐新闻,http://news.sohu.com/20060913/n245327274.shtml。

⑥“贾平凹受聘中国海洋大学驻校作家”,中国海洋大学新闻网,http://xinwen.ouc.edu.cn/Article/Class3/xwlb/2010/06/25/38998.html。

⑦“著名作家贾平凹、刘震云走进西北师范大学面对师生谈文学创作”,人民网,http://news.163.com/13/0601/00/908AILA300014JB6.html。

⑧王觅:《北师大首任驻校作家贾平凹入校仪式在京举行》,参见http://www.chinawriter.com.cn/bk/2013-11-06/73083.html。

⑨“澳门大学向贾平凹颁受荣誉文学博士学位”,新华网,http://news.xinhuanet.com/gangao/2017- 03/22/c_129515886.htm。

⑩贾平凹:《贾平凹散文全编:太白山魂(1989—1992)》,时代文艺出版社2015年版,第1页。

猜你喜欢

西北大学贾平凹作家
作家的画
西北大学木香文学社
作家谈写作
捉鱼摸鳖的人
作家现在时·智啊威
西北大学求捐“一杯奶茶钱”上热搜
贾平凹的手
The Analysis of The Bluest Ey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Frantz Fanon’s Post-colonialism
月迹
大作家们二十几岁在做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