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法律信昂培育问题的研究与路径探讨

2018-09-30左媛刘志甜王炳强赵乐乐

商情 2018年40期
关键词:法律信仰法治建设大学生

左媛 刘志甜 王炳强 赵乐乐

【摘要】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时代背景下,培育当代大学生法律信仰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必然要求。本文将从分析对当代大学生进行法律信仰培育的现实意义出发,思考当代大学生为什么会出现法律信仰危机,从而提出如何培养当代大学生法律信仰的建设性路径。

【关键词】大学生 法律信仰 法治建设

法律信仰在法治社会建设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法律信仰是实现法治的思想基础,是确立法律权威、实现法律至上的强大动力,也是社会主义法律得以高效实施的必要条件。因此对大学生进行法律信仰研究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

一、大学生法律信仰的重要意义

法律信仰是法律意识的最高境界,是法律意识的核心内容。大学生法律意识,即大学生群体对法律或其现象的反映形式,即心理、知识、观点和思想,包括法律知识、法律情感、法律意志和法律信仰。法律信仰是人们信仰体系的重要组织部分,是法治社会的精神意蕴和心理基础,也是法律意识培养的应然境界。大学生作为社会建设人才队伍的重要来源,对于大学生法律信仰的培育既是高校教育的重要任务,也是国家社会发展的需要。另外,当前中国面临着社会转型尚未定型和现代化迅速发展的客观实际,传统形成的道德信仰体系被打破,而新的思想意识形态还在人们的考验中逐渐形成的过程中,这都对当代大学生的发展提出了挑战。

二、当代大学生法律信仰缺失原因分析

(一)社会因素

1.在传统文化方面,缺乏法治的人文精神。从政治文化方面看,我国从历史上就确定了权力至上的政治观点,注重“君权神授”、“大唐天子”等多种说法;从法律制度看,“出礼入刑”德主与刑辅,都存在着深刻的对立,让民众形成了“法律即刑罚”的观念。而且从历史上看,我国就是一个德治传统的国家,不像西方国家早在17、18世纪就已经见到法治文明的曙光,大学生法律信仰的教育缺少信仰传统的根基。

2.法制环境的不完善。我国在立法、司法、执法的各个环节都有一定的缺陷,社会现象的烦扰复杂,越来越体现出现行法律体系的不完备,司法独立原则遭受“权力”的挑战,执法活动中存在徇私舞弊等不良社会现象,我国整个的法制教育环境不完善,对大学生法律信仰的形成有着巨大的反作用。

(二)学校因素

学校教育是大学生法律信仰塑造的关键。大学生法律信仰的缺失,与高校法制教育实效性不强有直接关系。一是对大学生的法制教育针对性不强,结合学生思想实际不紧密,重法律知识传授,请法律意识的培养提高;二是教育形式单一,教学效果不佳。重视课堂讲授,缺乏法律实践的锻炼。

(三)大学生的自身因素

1.法律知识匮乏。大学生法律信仰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法律知识的获取,目前我国大学生的法律知识主要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获取,这门课虽然是一门必修课,要求在校大学生对法律知识必须有一定的认识,但是同时这又是一门综合理论课,对法治理念的系统分析和法律知识的整体把握难以深入。而且,《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中的,法律理论和具体法律条文分析,不可能像法律专业院系教程那样系统完备,知识全面。由此不难看出,大学生中法律知识匮乏的人不在少数。

2.法律意识淡薄。在当前市场经济迅速发展的新形势下,在大学生法律信仰形成的关键时刻,难免有很多社会不良因素充斥在校园环境中。例如,当前开始流行的羡腐现象,所谓羡腐现象是指人民在道德和情感上对腐败分子及腐败现象的认同,甚至心向往之的一种不良现象。在这种病态的社会现象中,拒绝贿赂的官员被讥为“假正经”和“不合群”;有关系或者能“走后门”的人被人羡慕称为“有能力”和“有门路”等,这些不良的社会风气使大学生的人生观和價值观发生了急剧的转变。

三、构建大学生法律信仰的基本途径

(一)推动大学生法律信仰培育的环境建设

1.巩固高校教育作用

高校作为培养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大学生的主要阵地,是有目的、有组织地向大学生传授科学文化知识、科学价值观念、正确社会规范的重要场所,在培育大学生树立正确法律信仰的过程当中有很大的作用,主要从以下三点着手:一是将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融入课堂教学。二是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要加强对教师队伍的建设,提升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加强对教师相关法律素养的考核,引导教师形成正确的教育观念,促进教师对法律信仰的认同,才能在教育过程当中对大学生形成积极地促进作用,使大学生在教师正面地教育下更好的认同法律信仰。三是改善校园文化。加强在校园内进行法律相关知识的宣传,有效利用各种校内社团组织,调动大学生自身通过各种活动的举办加强对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和法律责任意识的宣传,从而形成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2.加强社会环境建设

改善社会环境,一方面要加强全社会范围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从而推动形成全社会形成尊重法律权威、坚持正确价值观取向的良好氛围。另一方面,对于社会上的遵守法律、符合道德的行为要鼓勋,对不遵守法律规范、违反道德的行为则要严惩不贷。这样奖惩分明的机制对受到奖励的人来说是一种鼓励,更是引导他继续遵守法律、道德规范的一种外部动力,而对于受到惩罚的人则是起到一种劝诫的作用,有利于使其认识到自身的错误,从而引导其规范自身行为,形成正确的行为习惯。这样对社会环境的改善可以净化社会风气,对大学生的法律信仰的培育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3.结合大众传播媒介的宣传作用

在现代社会的发展中,媒介的作用不容忽视。一方面,国家应该要有效地控制电视、报刊、网络等大众传播媒介,利用这些途径加强对国家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宣传,宣传法律知识,弘扬法律权威。另一方面要结合各种媒介进行道德评价,不仅要宣传正面事例,更要借助有针对性的反面典型使人们进一步了解到遵守法律的重要性和树立法律信仰的必要性。另外,针对网络这一环境来说,由于网络自身的开放性,其内容的多样性也是不可避免的。因此要加强对网络环境净化的相关措施的采取,制定相关法律规范,使网络媒介的发展有章可循。

猜你喜欢

法律信仰法治建设大学生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构建和谐社会的思考
论高校法学院系与新农村在法治建设中的耦合互动
简论法律信仰的科学界定
论法律信仰的内涵、对象及其现实意义
以“五个常态化”为核心的供电所法治建设
习近平法治思想对党法治建设的新贡献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