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所有制改革对国有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影响
2018-09-30王欣雨
王欣雨
[摘要]伴随我国资本市场的日渐发展,盈余管理成为会计学界一大热点话题。由于股权结构是公司治理的基石,而我国大多数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均是国有股份占绝对的控股地位,因此本文主要探讨,在我国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改革的背景下,企业改革是否会遏制国有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
[关键词]混合所有制改革;国有企业;盈余管理
一、背景
近年来,我国上市公司的数量不断增加,各种财务丑闻也被频频爆出,将盈余管理这一敏感话题置于公众高度关注之下。我国较早爆出的是“银广厦事件”,因虚假盈余被查处;2010年绿大地和洪良国际均因夸大财务状况被勒令停牌;东北最大民营企业之一的辉山乳业,2016年底被揭露为了维持较高市值,夸大资本化费用,虚构收入。种种盈余舞弊不利于投资者对企业发展的判断,还会严重影响资本市场的健康运行。
公司治理机制的不完善是公司进行盈余管理的重要原因之一,而股权结构则是公司机制的构建者。我国资本市场70%以上的上市公司最终控制人都是国家,国有企业的公司往往缺乏有效管理,继而使得监管国企困难重重。然而,自2013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国家积极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股权结构发生了质的变化,国企不断改进运营模式,进行战略调整,而这种转变,对国有上市公司盈余管理产生的影响不容忽视。
二、理论分析
(一)盈余管理概述
委托代理关系的产生使得所有权与经营权发生分离,造成组织结构中信息的不对称,企业基于某种目的会对公司财务数据进行人为干预,发生盈余管理行为。William K.Scott(1997)认为盈余管理是公司管理层的一种选择,是为了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或者公司利益的最大化,借此修饰公司的财务数据的行为。
(二)国有企业特性
在资本市场发展初期,我国正处于计划经济时代,政府直接操控企业,经营者按国家计划指标完成生产任务即可。随后,国家进行经济体制转型,上市公司仍然很大一部分由国家控股,股权相对集中,“一股独大”“所有者缺位”现象依然存在,这就使得公司缺乏有效治理,加上监管的缺失,管理者很容易对公司进行盈余管理。其次,国有股东除了面临业绩考核压力外,还身负政府给予的政治目标和社会使命,当企业发展没有达到预定业绩时,国有控股管理者通过粉饰公司财务数据,为利益相关者提供满意的答案。
三、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影响
混合所有制改革进程进行以来,各地政府改“管控模式”实现简政放权,加大国企自主权,推动了市场的资源配置;同时新增董事会成员,允许其他所有制经济发展的投入,在企业经理人、内部管理、激励政策、重大信息公开、市場选聘等方面进行制度化优化。
(一)股权制衡度对盈余管理的影响
这一时期,公司内部结构和治理机制发生了较大的改变,股权制衡作为股权结构的重要衡量指标,必然会有所改变。Johnson、Lehman(2000)等指出:当公司股权集中在一个大股东时,管理层会从大股东利益为出发点对企业进行掏空,当公司存在第二控制性股东时,便会抑制管理层的盈余管理行为。当国有企业引入外部战略投资者时,就实现多个大股东并存的局面,分散了大股东的绝对控制力,当这些大股东在向自身利益靠拢进行决策的同时,会讨价还价,不管最终结果如何,都会形成了显著的牵制作用,降低了掠夺的概率。因此当国有上市公司产生与其相互制衡的其他大股东时,“一股独大”的现象有所缓解,所有的大股东都有话语权,这样就可以很好的控制第一大股东对公司利益的侵蚀行为。
(二)机构投资者对盈余管理的影响
伴随国企混合制的改革,国家大力鼓励外部机构投资者的发展,使他们在国企治理中的分量日渐提升。机构投资者拥有企业无法匹敌的专业团队和理性投资优势,这种专业的人才在做出各项决策前,可以避免凭感觉行事或不关心公司整体利益等缺陷,使公司治理更加规范,有效地实施资源配置,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上市公司的治理水平,形成良好的示范效应。并且投资机构者能够对上市公司施加压力,迫使管理者必须充分纰漏财务信息,增加信息透明度,这样就为国有企业提供了有力的外部监督,降低了企业通过各种手段来进行盈余管理的可能性。如果公司拥有持股比例较大的机构投资者时,会使管理层进行利润操纵的可能性下降(DeFondandJiambalvo,1991)也在很早前就证实了这点。
(三)高管薪酬体制改革对盈余管理的影响
公司晋升和激励机制的改革,会对国有企业管理者的行为产生重要影响,进而作用到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我国学者陈胜蓝(2009)、李延喜(2011)等研究认为,当高管受到薪酬激励后,薪酬的调高与可操控应计利润呈现正相关关联。可见上市公司高管报酬是盈余管理管理的一个基本诱因。管理者职位的晋升往往依赖于较好的会计信息,高管为了交出完美的业绩答案,凭借着所在职位拥有的信息,采取激进的会计核算,对公司财务数据进行修饰或者信息确认时间的递延。而混合所有制的改革,减少了政府的干预,所有者缺位现象有所缓解,企业自主设计了更为合理的人事考评和晋升激励机制,实现长期激励政策,充分发挥了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不仅激发了企业新动力、完善了公司治理结构,同时对构抑制国企的盈余管理行为,有着重要的作用。
四、结论
本文首先罗列了我国盈余管理现状,从混合所有制改革这一新背景角度出发,根据我国国有上市公司的转变后的特性,得出改革后上市公司的股权制衡度、外部机构投资者比例以及公司晋升和激励机制会有所改变,并分析了这些变化对盈余管理的影响。这在很大程度上为抑制公司盈余管理行为提供了很好的治理参考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