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三省投资环境讨论
2018-09-30崔玉伟
崔玉伟
【摘要】东北问题近年来已经逐渐成为了全国重点关注的问题,新中国成立后,东北地区因其良好的工业基础得到了中央计划经济的倾斜。可以说东北是计划经济体制的建立最早、影响最深的地区,但是这种好日子只持续到了1990年代初。通过对影响东三省经济的各项因素分析,提出关于改善东三省投资环境的建议。
【关键词】东三省;经济数据;投资环境
近年来东三省的GDP一直在全国各省市中垫底,引起了全国人民的广泛关注。对于东三省经济“塌陷”的原因,经济学领域的专家也是各抒己见,引起了经济领域的广泛争论。而且东三省的企业通常来讲效率较低,人才外流严重,使得人们都不想创业,即便是有创业项目,但是跟北上广的创业项目比较,质量相对来说较差,由此产生了这样一句对东北的戏谑“投资不过山海关”。因此,对于东三省的经济发展历程,经济下滑原因的深入讨论相当重要,通过对东三省近年来经济数据的分析来分析东三省的投资环境,并对于东三省经济下滑给出不同因素下的建议。
一、东三省经济数据分析
衡量一个地区的经济情况,GDP可以说是相对客观的数据。通过比较东三省地区近10年来的GDP数据以及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和全国同时期的GDP走势,可以看出在2000年以前,包括东三省在内,全国整体经济走势平稳,且略有上升,在2000年以后,全国GDP呈现高速增长,但是东三省在2015年之后增速放缓,远小于全国GDP增速,甚至辽宁省出现了GDP出现了负增长。
在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实行的是计划经济体制,东三省因为紧邻俄罗斯的地理位置优势,工业基础比较好,因此受到了中央计划经济的青睐,使得在90年代及之前东三省的经济趋势始终能够与国家保持相对一致。而在改革开放尤其是我国在2000年加入WTO之后,东三省的经济开始出现明显的“掉队”。
对于东三省的经济“塌陷”问题,不得不提的就是经济体制的因素,与南方相比,东三省不但没有享受到减免税负的政策优惠,还要在税负增加的情况下,将自产的物资以低价出售给南方,这就使得企业在东北地区的投入成本加大,回报率变小,变相将各大投资企业拒之门外。而且在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下,东北地区工业的产权制度和产业结构,一直停留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并没有跟上时代的步伐。改革开放以后,以广东为代表的东南沿海地区,外资和民营企业迅速崛起。而东北地区长期以来形成的大国企制度,虽历经多轮改革的冲击,至今仍不思进取。这些企业以大庆油田、一汽、鞍钢等为代表,对员工的生老病死全面负责,它们没有经营盈利能力,只留下人员和债务包袱,每年就是依靠地方政府或大型国企拨款存活。而现代企业讲究的是创新精神,靠业绩说话,可长期的计划经济使得东北地区人民过惯了吃大锅饭的生活,也就适应不了新兴的就业环境,而吸引外部人才成本相对过高,也就使得各大企业投资时避开了东北地区。
而且东北地区的经济发展主要是得益于其工业的发展,这就限制了东北地区经济的多样性。谈到东北地区经济,人们能想到的都是像大庆油田、鞍山钢铁、长春一汽等国有企业,却很少有人能说出东北地区的民营经济。由此可以看出东北地区对于国有经济的依赖程度之高,对于民营企业的怀疑与抗拒。这也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企业家们在东北地区进行投资的脚步,使得东北地区的投资环境变得越来越不友好。
二、东三省投资数据分析
在分析了东三省地区整体的经济走势之后,接下来再来看一下东三省地区的投资情况。观察数据可以看出除吉林省之外,辽宁省和黑龙江省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均在后期呈现下降趋势,尤其是辽宁省下滑情况更为严重。而全国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一直在呈上升趋势,且上升幅度保持相对稳定。
固定资产投资是全社会再生产的主要手段,通过建造和购置固定资产的活动,国民经济不断采用先进技术设备,进一步调整经济结构和生产力的地区分布,增强经济实力。通过东三省地区与全国全社会固定資产投资的纵向比较,可以看出东三省地区对于产业结构改革投入的资产相对于全国水平较低,也就是说,东北地区还是依靠原来的计划经济体制,这就在某些程度阻碍了企业在这些地区的投资兴趣。
三、建议
根据以上针对于东三省地区和全国的GDP数据和投资总额的分析,可以看出东三省地区的经济大环境并不乐观,经济发展主要依赖于国有经济,产业结构比较单一,经济创新投入力度较小,投资环境不容乐观。不得不说出现这些问题有产业结构、外部环境、思维观念、中央支持力度等悲观因素,但还有一个无法回避的因素就是人的原因。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人总是试图寻找对自己最有利的地方,资本也总是流向最能增值的地方。而在东三省地区,人们脑中还是充斥着计划经济体制的思想,这样就让民营经济毫无立足之地。除此之外,东北地区官员的腐败现象更是猖獗,在过去十年间,东北地区因腐败落马的官员不计其数,这就使得当地办事效率低下,让讲究效率的商人避之不及。
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以下两点建议:首先,解决体制问题,在全国市场经济的大势之下,东北地区应该适应趋势,摒弃原来的计划经济体制思想,敢于走出舒适的温床,增加自己的契约精神和企业家精神,通过体制改革,营造一种开放包容、富有创新精神的氛围,以此来吸引人才和投资。
其次,改变产业结构,东北地区可以改变原有的重工产业,转而将侧重点放在轻工业上,鉴于相对优势与国内产业梯度布局,东三省地区可发展纺织等轻工产业,以此为增量;但是原来的汽车、装备等重工业也不能摒弃,应该盘活存量。毕竟大数据时代,产业战略应该由市场说了算。
总体来说,对于东三省地区,唯有改革才是出路。世上没有神话,所有的传奇都是厚积薄发。东三省地区需负重剑,行长路,方可成大器。东北在前三十年改革滞后,新时期需要加速改革,以十年换三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