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为骨干教师量身定制研修课程

2018-09-30赵杰志

北京教育·普教版 2018年8期
关键词:培训者参训工作坊

赵杰志

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教师培训工作遇到了新的问题,骨干教师的培训更是如此:骨干教师是学校教育教学的中坚力量,他们的工作任务重、头绪多,参加培训的时间有限,工学矛盾突出;骨干教师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对自身专业发展有很強的内动力,所以个性化培训需求很多;骨干教师的瓶颈问题是,如何通过培训,将自己的成果进行提炼和固化。

什么样的培训最能得到骨干教师的认可?什么样的培训能让骨干教师有更多的实际获得?什么样的培训能为骨干教师提供持续的动力?我们不断深化对这些问题的思考,在保留有价值的经验的基础上,不断创新骨干教师培训思路,探索适合的研修方式,满足骨干教师的专业发展需求。

首先,构建立体联通课程,促使骨干教师深度卷入。

海淀区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实践导向,从研修主题、研修内容、研修方式、成果转化四个维度精心设计骨干教师研修课程。

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海淀区骨干教师研修课程分为综合素养和学科专业素养两部分。其中,综合素养课程以菜单式网络课程为载体,突出了选择性,骨干教师通过构建个性化学习课表,参与感悟职业魅力、扩宽教育视野、改革教学研究、增强合作学习、提升人文素养五方面课程的学习。

学科专业素养课程按照小学、初中、高中学段分学科设置,每个学段围绕一个主题开展专题研修,提高了研修的针对性。为了让骨干教师研修课程更能够吸引参训教师,我们组建了课程研发团队,来自大学和科研院所的教授、正高级教师、特级教师、市区级骨干教师和专职培训者一起研发课程,发挥不同群体的特点,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对接,将“强强合作”的探索注入到骨干教师研修的课程建设中。此外,我们在课程内容、教学策略、教学资源、教学成果等方面强化了各要素之间的联系,让参训的骨干教师在卷入式研修中,不断深度思考,切实凸显了“关键能力素养”的提升。这样的研修课程设计,既尊重了教师的已有经验和个体价值,又突出了专家、个体、群体之间的相互借力,激发生成新的智慧。骨干教师参加研修,既是一次培训之旅,更是一次研究之旅。

其次,探索众筹工作坊式研修,关注骨干教师实际获得。

以往的教师培训,教师大多是以“听众”的身份参与。教师们在初步了解培训主题后,以学生的视角和学习方式,倾听专家的经验做法和理论解读,在这样以输入为主的培训中,教师完成了与专家的单向“对话”,努力提升自己的能力和水平。这样的培训,专家的作用很大,教师代入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讲课专家观点的认同和对讲座内容的共鸣。这样的培训也没有发挥出成人学习的优势,很难满足教师的个性化学习需求。

在这样的需求下,我们探索了众筹工作坊式研修模式,重点突破培训的细分和精准问题。这种研修更强调教师的参与,尊重每位教师的经验和感受,充分激发教师的主体参与意识,教师在培训中不再是“听众”,而成为“研讨者”和“分享者”。这样的研修方式,更能够挖掘团队的潜力,构建起学习共同体,在提高培训效率的同时,促使参训教师深入思考问题,促进了研修成果的多样化和深度化。

众筹工作坊式研修有助于激发教师参与的积极性,发挥教师的自主性,促进教师反思和资源生成。这种方式能否发挥其作用,重在整体的设计和精细化实施。为此,我们在实践中关注了四个问题。首先,因为研修方式的变化,研修主题必须建立在需求调研的基础上,参训人员明确研修主题和任务,做到“有备而来”;其次,为了达到最佳的研修效果,参加研修的人员不宜过多,控制在30-40人为宜;第三,对培训者的能力要求不断提高,工作坊的坊主除了要对专业有较为深入的理解外,还要具备良好的引导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对研修活动有良好的驾驭能力;第四,反复推敲打磨课程,既有一定深度,又充分激发参训教师的积极性,让他们在体现进阶特点的研修中不断实现专业化发展。

众筹工作坊式研修较传统的培训有很大的突破,但也有值得思考的问题:第一,教师在实践中的经验和问题非常有价值,但在研修中可能不愿意或没机会表达出来。如何在研修中激发教师表达观点、报告经验,是“教师众筹”中值得培训者研究的问题之一。这需要相应的任务设计、氛围创设和实施引导策略。第二,“教师众筹”的结果应当是形成集体智慧,除了工作坊现场形成概括化经验外,还应产出高质量的成果和资源,实现个体经验向集体智慧的转变。后续素材的挖掘、加工和资源开发也是培训者应关注和研究的问题。

猜你喜欢

培训者参训工作坊
新“国培”高质量培训者队伍体系化管理探索
构建新疆基层教师国家通用语培训体系策略研究
“中日跨境文化研究工作坊”八年记
云端 落地 花开——山东省乡村教师培训者培训学习后记
罗雪芳名师工作坊:携手共进,聚水成渊
参训学生在实验室建设和实训项目开发中的作用
幼儿教师眼中的“幼师国培”绩效评估
提升中小学校长和幼儿园园长培训者专业能力的研究
第二届“新革命史工作坊”会议综述
教师培训要有“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