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发现榜样,传承向上的力量

2018-09-30

北京教育·普教版 2018年8期
关键词:特级教师教研员师德

发现榜样,传承向上的力量

策划:本刊编辑部

树高千尺,必有根基;水流万里,定有源泉。一位教师从初登讲台到成长为业内翘楚,除了外在的种种影响之外,起决定作用的还是他的内心——一个人的内心,就像一棵树的根系,或一条河的源头。一个人行走的方向,取决于他的心指向哪里;一个人能走多远,则取决于他内心的动力有多大,能量有多强。

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四十年来,首都基础教育界涌现出很多非常优秀的教师。他们的名字和事迹像天上的星星一般璀璨,他们的师德光辉照耀着一代又一代教师前行的路——

霍懋征老师是“爱的教育”的倡导者、实践者,当年的淘气包几十年后还喊她“亲娘”;孙维刚老师被誉为中国数学教育之父,是学生眼中的“慈父”;丁榕老师把全部的爱奉献给学生,用爱滋润着学生的心田;王能智老师身为教研员,给予弟子们的不只是教书的真本事,还有做人做事的准则;万平老师不仅用教育温暖自己的学生,还跨越千山万水,为全国各地有需要的老师送去教育的温暖;李银环扎根培智学校30年,以无私和奉献为烛,照亮折翼天使们的心灵……

榜样并不遥远,师德更需传承。“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只要肯发现,身边就会有榜样。张忠萍校长以德高业精的老领导、老教师为榜样,不断丰富“让儿童快乐成长”的核心理念及其内涵;曹彦彦校长以德高望重的教研员王能智老师为榜样,带着老师们“做一名真正的教师”,开启学生的心灵之窗;赵利剑老师以李明赞老师和陶澄老师为榜样,追求为人和做事的简单而纯粹;田学奇老师以师傅吴正宪老师为榜样,走进数学教育之门,走进学生心灵之门;王翠霞老师以自己中学时期的班主任白志峰老师为榜样,用心守护,用爱培养,在学生生命中留下温暖的印记……

这些老师和他们的榜样的故事彰显了传承的力量,就像那首歌唱的:“长大后,我就成了你。”

“长大后,我就成了你”,对于一个教师来说,就是以优秀教师为榜样,锤炼业务,涵养师德,并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榜样在心,终有一天,您也会成为别人的榜样。

师德·榜样

霍懋征

1921年出生,原北京第二实验小学教师,北京市特级教师、全国“三八”红旗手,曾作为教师代表参加开国大典,被周恩来称为“国宝”,被温家宝称为“把爱献给教育的人”。

她是“爱的教育”的早期倡导者和实践者,提出“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等以“爱”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她认为,爱和尊重是教育的核心,将大爱寓于尊重之中是其教育思想的根本价值取向,也是贯穿在她全部教育活动中的一条红线。

本刊于2005年第2期对霍懋征老师进行过报道。

孙维刚

1938年出生,原北京市第二十二中学教师,北京市特级教师、十大杰出教师之一,被评为模范班主任、劳动模范、有突出贡献专家。

他不仅在中学数学教学方面成就卓著,享誉全国,而且在班主任工作艺术方面也造诣颇深。多年来,他用自己的身教和言教,悉心培育了众多品学兼优的学生。他说:“班主任工作就像磁石一样,深深吸引我。一旦来到孩子们中间,我的心,我的情,我的魂,似乎都被他们揪去了。”

本刊于1996年第12期、2003年第3期对孙维刚老师进行过报道。

丁榕

1944年出生,原北京市第四中学教师,北京市特级教师,北京市中小学优秀班主任“紫禁杯”一等奖获得者,先后被评为全国优秀班主任、全国“五讲四美”为人师表优秀教师、北京市“教书育人”先进工作者、北京市模范班主任。

她致力于育人规律的研究,探讨“科学育人、艺术育人、情感育人”的道路,并著有《情感·科学·艺术》一书。丁榕老师说:“我就是这样一颗榕树,愿为你避雨、乘凉、遮露,更愿为你,我的孩子们奉献我全部的爱。”

本刊于2002年开设“丁榕老师谈心理健康教育”专栏,对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产生广泛的影响。

王能智

1942年出生,北京教育学院石景山分院地理教研员,北京市特级教师,获首都“五一”劳动奖章、北京市师德标兵、首都基础教育名家等荣誉称号,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作为教师,他是“让地理走出课堂”的开路人;作为教研员,他用了3年时间造就了一批优秀青年教师。在王老师的工作年历中,没有寒暑假和节假日,没有双休日和上下班时间。一年中,王老师只在年三十到初二休息三天,看望老友,陪陪家人,其他时间不是在地理实验室,就是在青年教师的课堂中。

本刊于2003年第4期和2012年第9期对王能智老师进行过报道。

万平

1962年出生,北京市史家小学教师,中学高级教师、北京市小学市级学科带头人、北京市特级教师,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全国中小学优秀班主任。

孩子们通过“以我手写我心”的日记方式,向万老师“悄悄”诉说自己的内心世界。万平老师每天坚持批改学生的日记,与学生进行心灵的对话,累计批改学生日记达500万字以上。此外,万平老师还非常重视家长的教育能力。她创造性地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开展“家校直通车”“主题家长会”“家长沙龙”等活动与家长进行交流和沟通,帮助家长提升家庭教育能力。

本刊于2013年第4期对万平老师进行过报道。

李银环

1968年出生,北京市通州区培智学校教师,十九大党代表,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教书育人楷模、首都劳动奖章、北京市人民教师等荣誉称号。

李银环老师珍视那些特殊的学生,与他们紧紧联系在一起。她不但要教给孩子知识和能力,还要负责孩子的吃喝拉撒,是一位母亲般的教师。为了训练聋哑儿童说话,她每天带一面小镜子,到操场上练习孩子们可以明白的发音;面对重度智障的孩子,她每次都把他湿漉漉、臭烘烘的裤子脱下来洗,并教會他自己上厕所……她把残疾儿童当作自己的孩子,把特殊教育当作自己的事业,兢兢业业,无怨无悔。

本刊于2005年第9期对李银环老师进行过报道。

猜你喜欢

特级教师教研员师德
特级教师批作文
特级教师批作文
在“四史”学习中涵养高尚师德
漫谈特级教师的“再成长”
赋能:教研转型中教研员的应然追求
漫谈特级教师的“再成长”
师德考核“ 量化”实践与思考
从一名教研员的视角看德国音乐教育(下)
从一名教研员的视角看德国音乐教育(上)
爱是师德的源头活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