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科学课堂学生实验记录低效的原因及对策

2018-09-30李晓青

云南教育·小学教师 2018年5期
关键词:记录表实验学生

李晓青

在小学科学课堂中,实验记录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是将探究式教学方式落实于课堂的基本保证,是对学生探究活动的具体指导及真实记录,实验记录实效性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整节科学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小学生在科学课探究过程中做实验记录,能有力地促进学生探究能力的提高和加深对科学现象及本质的理解,并能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与严谨的科学态度。

但是在科学课实际教学中,学生实验记录低效是一个普遍现象,因而提高小学科学课堂实验记录实效性,在当前不但具有必要性,而且具有紧迫性。我在大量观察、调查、案例分析及实践的基础上发现了导致实验记录低效的一些原因:

1.教材中部分实验方法以及实验材料与本地教学实际有差异,影响了可操作性,从而降低了科学课堂实验记录的实效性。

2.科学教科书上虽有相应的实验记录表,但是循环教科书的使用,与学生实验记录表的填写之间产生了矛盾,使得学生必须改变实验记录的方式。

3.学生缺乏记录技巧,记录形式单一。体现在把握不好记录时机,抓不到记录重点或言不达意,有时还出现错记漏记等情况。

4.科学课堂中缺少规范的记录制度。许多学生把做实验记录看成一种负担,漠视记录,懒于动笔,推诿、敷衍现象突出。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从优化实验方法及材料入手,基于教科版科学教材,对部分实验记录表进行改进或重新设计,并形成了提高小学科学课堂实验记录实效性的行动策略。

一、优化实验方法及材料,并重新设计具有可操作性的实验记录表

1.对教材中部分实验设计不合理、实验现象不明显、实验效果不好的实验方法或实验材料进行了优化。如针对五年级下册沉浮单元里多篇课文中“排开的水量”测量难的问题,我利用唾手可得的注射器(将针头取掉),对实验稍加改进:在广口透明容器中(如小水槽、塑料实验盒、一次性打包饭盒等)加入一定量的水,用笔尖极细的笔在容器外壁液面处画横线做记号,再将需要放入的物体放入水中,这时,肉眼可观察到水位上升,然后用注射器抽取超出横线记号的水,使水位回到原来的位置,然后读出注射器内水的体积。由于注射器上的分度值为一到二毫升,这样,便可准确、轻松地得到排开的水量。学生测量操作容易了,数据精准了,记录也就不难了。

2.对教材中与本校教学实际不相符、缺乏可操作性的记录内容进行改进。

如,六年级上册的《校园生物分布图》,是在前一课调查校园生物多样性的前提下,引领学生将校园生物状况直观地展现出来,重点是标注生物分布情况,认识生物分布的多样性。在以往的教学中,学生标注之前需要先绘制一张学校的平面图而花费了大量时间,往往来不及标注生物分布情况就下课了。针对这一情况,我将绘制好的校园平面图提供给每个组的学生直接进行标注,让学生能把主要精力放到认识不同的环境中生活着不同的生物这个重点上来,省时高效,可操作性强。

3.对教材中要求过繁过难的实验记录,删繁就简,重新设计。

如,六年级上册《杠杆的科学》一课本身内容丰富,实验密度大,时间紧凑,学生忙碌且饶有兴致地完成了所有数据的采集工作,可是往往不能水到渠成地建构概念,因为在数据分析阶段,照教材要求,学生得用较多的文字才能清楚表述分析结果,此时,很多学生会因记录内容冗长,书写字数太多而敷衍了事,导致研究前功尽弃。原记录表如下:

我对此进行了优化,使实验记录简单明了,让学生既能抓住不同类型杠杆的特点进行归纳概括,又能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优化后的记录表变为:分析实验记录表中的数据,我们发现什么规律?请你在横线上画出并标出相应点位。例如:1.在什么情况下,杠杆省力? 当支点到用力点的距离( )支点到阻力点的距离时,杠杆省力。_____.(横线上要求学生画并标出相应点位 阻力点 支点 用力点)

学生只用判断清楚后在相应的括号里填上“大于”“小于”或“等于”即可。

4.对教材中没有要求进行实验记录,但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我认为应该将学生思维可视化以便了解学生学习效果的内容,增补了实验记录表。

如,《热是怎样传递的》一课中,热在金属片中的传递实验,教材中只要求说说“通过观察,我们发现热是怎样传递的?”教学中,我发现如果让学生动手画一画,教师能够更好地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学习反馈情况,于是设计了右图的记录表。

二、丰富记录形式,掌握记录方法

实验记录的形式多种多样,但是教师需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和课型进行相应的选择和指导,才能较好地达到目的。在记录的过程中,要指导学生对信息进行筛选,有选择地记录。

1.图画绘制。这是学生非常喜欢的一种记录方式,尤其是低年级学生识字量少,书写速度稍慢,更喜欢用形象的图画描述自己观察到的现象,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特点,在记录时,指导学生用生动活泼、简明扼要的图画、简笔画把实验现象或观察结果记录下来。

如,《地球表面的地形》中,“我们去过的地方地形情况统计”中地形特点的记录,采用图文结合的方式,不仅能记录下地形特点,还能反映出学生对地形的真正理解。《昼夜交替现象》中,描述天体相对运动中能够出现昼夜交替现象的各种情况。文字描述书写难、耗时多,改为简笔画记录就方便多了。《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中,调制一杯使马铃薯浮起来的液体实验记录:随着加入食盐量的增加,马铃薯的沉浮状况不断改变,由沉一点点逐渐变为浮,这时若用文字叙述,既耗时,又不容易将变化过程呈现清楚,于是我教给学生类似情况用画图的方式来完成,既精准又快捷地解决了这一难题。

2.文字描述。文字描述是实验记录中使用较多的一种记录方法,教师需要交给学生正确的观察方法,然后指导学生抓住关键字词和核心内容,把最能体现实验本质的现象记录下来。如《液体的热胀冷缩》中,记录为:水,受热,体积膨胀;受冷,体积缩小。

3.标本(实物)呈现。在小学科学实验中,特别是低年级观察记录中,这是非常实用的方法。如观察到的树叶、花朵等,除了用画的方式记录外,还可以将树叶、花瓣标本贴(或拓印)在记录本中,既展示了自己的作品,又省時高效地完成了记录。

4.符号记录。为了节省时间,在课堂实验记录过程中,可以指导学生用简要的符号把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记录下来。

如,五年级下册沉浮单元中,有太多的地方涉及到写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状况,于是,教给学生沉用“↓”、浮用“↑”的符号代替文字,省时高效。《形状与抗弯曲能力》中的测量记录,利用符号快捷准确地记录了不同形状的纸梁承受钩码和垫圈的情况,使其抗弯曲能力一目了然。

5.数据记录。数据记录大多时候用表格,有些记录也可以不用表格,师生间事先有个约定,直接记录就行,相互能看懂就行。关键是教师要指导学生用正确的方法进行测量观察,实事求是地将数据及时记录下来,不伪造或者编造数据,更不能随意涂改或者取舍数据。如:《用橡皮筋作动力》中,改变橡皮筋的圈数,小车行驶的距离的记录。

6.编号标注。如《校园生物分布图》一课,要在一张A4纸上标出校园里近百种动植物名称几乎是不可能的事。在前一课校园生物大搜索时一个编号对应一种生物的基础上,我教给学生采用编号标注的办法,轻松高效地完成了这项任务。

7.流程图呈现。对于一些需要反映出事物变化过程的记录,教学生使用流程图进行记录是一种不错的选择。如《岩石会改变模样吗》一课中岩石的变化过程就可以这样进行记录:

《能量与太阳》中煤的形成过程:

三、确立实验记录规则,规范记录制度

1.规范书写格式。要求学生记录时必须把时间、姓名、观察到的现象以及分析结果等项目用钢笔填写清楚完整,作图均用铅笔,计量单位不得有遗漏,书写要工整。记录中若有错别字,发现后要及时改错。

2.记录真实客观。要求学生尊重事实,真实地记录实验数据和描述观察到的现象,分清事实和预测,不随意编造、更改数据,不添加个人的感情色彩。

3.强化记录依据。(1)对于能作全班实验记录汇总表的内容,教师在黑板上或用多媒体设计出汇总表,要求学生先将数据记在自己的实验记录册上,再填到黑板上的汇总表里,使全班各小组的实验结果全部呈现出来,一目了然,便于分析总结,建构概念。(2)汇报交流环节,要求学生以实验记录为依据说出得到结论的理由,教师适时追问:你为什么这样说?你的证据是什么?培养学生的实证意识,同时强化实验记录的重要性。

4.全员参与记录。许多学生在实践环节积极性很高,到了记录时却相互依赖推诿、敷衍应付,直接影响了记录效率。于是我要求小组成员全员参与实验记录,具体策略是:每两名学生共用一本实验记录册,轮流进行记录,遇到画设计图等记录时,共同讨论完成,署两个人的名字,视为共同成绩。此项规定实施以来,推诿、敷衍现象有了明显的改观,缩短了记录时间,提高了记录效率。

5.建立评价机制。(1)教师及时批阅学生的实验记录,了解反馈信息,并将学生每次实验记录情况进行登记,作为该生平时成绩的一个部分,计入期末成绩。(2)做出实质性的评价。针对学生的汇报及时点评,使学生知道自己的记录哪些地方做得精彩,哪些地方还需要改进,及时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提高学生记录的主动性和积极性。(3)通过课后展示、学期评比等手段,表彰优秀,使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待优生也能对照先进找出自己的不足,加以改进。

通过这些方法增强学生对实验记录的重视程度,促进实验记录效率的提高,并充分发挥实验记录对探究活动应有的促进作用,逐步培养学生的证据意识、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科學精神。

猜你喜欢

记录表实验学生
从科学探索坊中的“被记录”现象谈开
赶不走的学生
声波实验
关于植物的小实验
学生写话
小学语文 “群文阅读”教学的探索
记录大班幼儿科学探索活动的有效方法
最酷的太空实验
让合作探究走进实验课堂
聪明的学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