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教学资源背景下高校创新创业实践教育机制探索:基于战略生态位管理视角
2018-09-29许泽浩
许泽浩
摘要:在当前全国掀起创新创业热潮的背景下,各高校纷纷投入大量资源建设以“众创空间”为核心的学生创新创业基地,而围绕这些新型教学资源所采取的教育教学实践教育改革显然不足。从战略生态位管理(SNM)的视角出发,提出将新型教学资源融入创新创业实践教育全过程,并将其分为专业创新教育、创新理论教育、创新实践训练、创业实践训练和创业实践五个阶段,以课程、平台、项目、师资和资金等直接关键要素为核心,在内部的教学方案、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质量保障以及外部的资源集聚和要素建设上,为创新创业实践教育构建多层次生态位。
关键词:教学资源;创新创业实践教育;教育机制;战略生态位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623X(2018)04-0082-05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下,全国上下掀起创新创业的热潮。教育部推出“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全国首批典型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等的评审和认定;科技部推出“国家级众创空间”的评审和认定;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推出“全国创业孵化示范基地”的评审和认定;团中央推出“全国大学生创业示范园”的评审和认定,等等。在各部委的积极推动和倡导下,产业界、高校和科研机构纷纷对创新创业进行了重点部署和建设,其中高校把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作为服务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推动教育综合改革的重要支撑和手段,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特别是以“创客空间”或“众创空间”为核心的创新创业场地,已成为当前高校予以大力投入并已初具规模的教学资源。因此,探索充分发挥新型教学资源效能,构建完善的創新创业实践教育机制,是非常重要而迫切的问题。
一、新型教学资源的现状与存在问题
(一)新型教学资源的现状
当前高校投人建设的以“创客空间”或“众创客间”为主的创新创业基地及相关资源,与传统的学校教学资源如教室、实验室和图书馆等有所不同,呈现出新的形式、特点,可称之为新型教学资源,大约有两种类型。一是校园众创空间。目前高校创建的众创空间一般设置有学生创新创业所需的功能房间,包括创新训练基地、创业训练与孵化基地、多功能会议室、项目路演室和创客沙龙区等,以及与创新创业相关的创客咖啡、风投咨询、创业培训、知识产权培训等机构设置和创新创业导师、资金、政策等相关配套资源。有的高校还将众创空间与学校内部原有相关资源进行整合,比如清华大学就将众创空间的设置与工程训练中心整合在一起。此外还有许多高校整合学院力量,在学院层面设立培养学生创新创业兴趣的创新工作室等。二是校外协同育人平台。当前许多高校整合政府、产业界和研究机构资源,共同构建了集产业技术研发、技术转化、人才培养等于一体的开放式协同创新育人平台。该类平台一般由政府出资、校地企共建,高校派专人负责运营,吸引产业界研发机构入驻。高校借助平台、产业与当地市场引进海内外的高层次人才,做强学科科研建设,并将学科科研的优势转化为人才培养的优势,同时为社会经济和产业发展服务。因此此类开放式创新平台通常设置了科技企业孵化器和众创空间,并设置有创客将创意转化为市场需要的产品的技术创新场所和设施设备,也有初创企业孵化所需的注册、融资、培训等服务机构。
(二)存在的问题
以校园众创空间和校外协同育人平台为基础的新型教学资源,已不是简单的对传统教育教学资源的补充,而是已经成为新时代高校教育教学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据报道,清华大学、广东工业大学等高校的校园众创空间已达数万平方米。然而在面对这些已初具规模和价值的资源时,高校并未有很好的方式方法来构建完善的机制,充分发挥这些资源的效用。在依托新型资源开展双创实践教育时,一方面未能很好地直面新型教学资源对传统教育的冲击,改革传统教育教学模式实现资源整合,而是仅把依托新型教学资源开展的各种教育活动作为第二课堂的创新创业活动,新型资源发挥的效用达不到预期目标;另一方面以众创空间为基础的新型教育教学资源内部各要素耦合不足,教育教学活动分散、形式纷杂,未能从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过程和规律进行有效整合,从而形成有机的创新创业实践教育体系。
二、战略生态位管理的内涵与意义
(一)战略生态位管理的内涵
战略生态位管理(sNM,strategic NicheManagement)起源于20世纪90年代的荷兰,是一种有效的技术创新管理工具,主要研究如何培育、孵化新技术,并将其顺利地推向市场。目前,SNM理论在国外已被广泛应用到新兴生物燃料、能源、交通等新兴产业领域的研究中,并解决了许多重大的技术创新问题。SNM主要是指构建一个受保护的创新系统,通过生产者、研究者、用户、政府和其他组织执行者渐进的实验和学习,对新技术进行选择、培育、孵化,并顺利地将它推向市场,在全社会推广,从而实现新技术产业化、社会化的一个管理过程。
1.SNM强调构建生态系统
SNM这个生态位系统包括生产者、研究者、使用者,甚至包括政府和其他相关组织的执行者共同参与,当然也包括技术成长的各种相关关系,如政策、文化、市场等各方影响因素。这些因素共同形成技术成长的生态位,并通过不断的学习和改进,最终形成一个完整的、协同的整体。Caniels将SNM的行为方式归结为:形成一个生态位保护空间,通过持续的试验和行为者网络(由生产者、研究者、用户、政府及其他组织共同构成)中的学习过程,给予新技术孵化和发展成熟的机会。李华军等认为SNM是构建一个受保护的空间(创新系统),通过生产者、研究者、用户、政府和其他组织执行者渐进的实验和学习,对新技术进行选择、培育、孵化,转化为成熟技术,并顺利地将它推向市场,实现产业化的管理过程,即推动技术生态位跃迁到市场生态位,成功地跨越死亡之谷。SNM不仅强调生态位系统,更强调这个系统是多层次的。Hoogma等人在多层级分析框架中,将SNM方法分为三个层次——微观层次的技术生态位、中观层次的社会技术制度、宏观层次的社会技术环境。
2.SNM强调贯穿技术成长的全过程
SNM从技术的研发,到技术进入市场,甚至在市场的整个过程,包括产业化,都将构建相应的生态系统,生态位在此过程中将随着技术的成长不断调整和变化,这一过程也是一个生态位不断演进的过程。为了使理论研究更具实践价值,许多学者将SNM方法分成若干个阶段,其中以五步骤理论最为成熟。Weber等人和Kemp等人进一步提出了SNM实施的五个步骤:技术的选择、实验的选择、实验的建立和执行、实验的扩大和保护的撤离。Hommels等在此基础上完善了五个步骤的理论:技术的选择—_选择具有成长前景的新技术、实验的选择—设计实验并介人相关人员和政策支持、实验的建立——解决技术在市场化的过程中出现技术、资金、相关利益群体之间的问题、实验的扩大——将新技术从技术生态位推向市场生态位以及根据新技术的需要逐步撤销保护。另外一种观点,Hegger则认为SNM包括的五个实施步骤是定义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社会技术系统改造的概念、探索社会嵌入概念、开始试探性的会谈、设置实验、评价和学习。五阶段的劃分可根据实践具体定义与分析。
(二)SNM对创新创业教育的启示
大学生实践教育以实践为基础,其根本意义是将学生学习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并在实践中将掌握的理论知识进一步融会贯通,达到知行合一。而作为创新创业实践教育,则是要将学习到的专业知识进行创新,并运用专业的知识和实践资源将创新的想法变为现实的实践过程。当前,在新型教学资源背景下,双创实践教育要以专业知识为基础,以技术创新项目为主线,围绕项目知识储备、实践制作和项目前孵的过程进行教育的全面设计和安排,以达到双创实践教育的预期目的。
1.融入教育教学的全过程
当前高校在开展创新创业实践教育时,较多采用了“以创新引领创业”的教育理念。在实践操作中,往往是建设创新创业训练基地或创客空间供有创新创业意向的学生进行训练和孵化,同时配以创新创业所需要的软件硬件,高校依托新型教育资源所开展的创新创业教育仍然主要是集中在创新创业课外活动及实践训练上。然而,从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本质出发,创新实践教育必须鼓励以专业为基础的创新实践,创业实践教育必须鼓励以技术创新为载体的创业训练,而联系创新实践教育与创业实践教育的纽带即是以专业知识为基础的技术创新项目。创新实践教育应该向前端延伸至以专业创新为基础的专业理论教育,创业实践教育应该向后端延伸至以市场为导向的创业实践,同时以创新项目为纽带全过程贯穿专业技术创新,形成以专业知识为基础、以技术创新为载体、以实践项目实际应用为目标的全过程创新创业实践教育。因此,高校必须打破原有双创教育教学体系,将新型教育资源融入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2.重构创新创业实践教育生态位
生态位的概念来源于自然界,意指生物个体或群体在所生存环境的时空位置和功能关系。创新创业实践教育生态位可以理解为双创实践教育在整个环境中所处的时空位置与相互功能关系总和。高校创新创业实践教育自然就是高校创新创业实践教育的各种相互功能关系总和,可以分为广义和狭义。广义指与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教育相关的各种资源和功能关系总和,包括政府、社会和高校等相关资源和功能关系。狭义指在高校范围内与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教育相关的资源和功能关系总和。SNM强调形成一个完整的、协调的整体,因此创新创业实践教育生态位需根据创新创业项目成长的全过程构建多层次、多要素的实践教育生态系统。该系统的内核是与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教育直接相关的要素组合及其相互功能关系,包括课程体系、师资力量、实践平台、训练项目和资金配套以及围绕实践教育和资源配套运用的顶层设计、培养方案、激励制度、质量保障机制等要素组合及相互功能关系。生态位的外核则是围绕创新创业实践教育部署和支持的政府资源与政策、社会力量、风险投资等要素组合及相互功能关系。因此,要打破传统的以课室、图书馆、实验室为基础的人才培养资源体系,将新型教育资源融入人才培养资源体系中,开展针对教育组织形式、人才培养方案等改革,构建高校创新创业实践育人大体系。
三、构建全过程创新创业实践教育生态系统
(一)总体思路
在创新创业实践教育生态系统各要素中,课程、平台、项目、师资和资金等是直接关键要素。借助SNM的指导思想,依据人才成长的规律和高校教育的方式方法,可将创新创业实践教育全过程梳理为专业创新教育、创新理论教育、创新实践训练、创业实践训练和创业实践五个阶段。围绕创新创业实践教育的关键要素,将每个关键要素均分解为五个阶段,使每个要素形成链条,每个阶段要素互联互通形成体系。在课程链条上设置“专业创新课程一创新理论课程一创新实践课程一创业训练课程—创业实践课程”,在实践场地和平台上设置“学院创新工作室一大师工作室一众创空间一创新训练与孵化基地一科技企业孵化平台”,在实践项目链条上设置“创新兴趣项目一创新训练项目一创新竞赛项目一创业实践项目一创业项目”,在师资链条上设置“理论教师一创新实践老师一创业实践导师一产业导师一创业导师”,在资金链条上设置“创新训练基金一创新竞赛基金一创业实践基金一天使基金一风投基金”。各链条上每个环节纵横交错,共同构成创新创业教育生态位核心。按照高校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五个阶段,围绕创新创业的关键要素,对内与高校对接创新人才培养方案、教学组织形式、质量保障措施等,构建创新创业实践教育生态系统内部机制;对外与产业界对接,依托高校开放式的协同创新平台,集聚政府、产业界和社会各界的资源,构建创新创业教育生态外部机制。
(二)构建生态系统的内部机制
在内部机制上,围绕新型创新创业实践教学资源和全过程教育的特点,从教学方案、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质量监督保障体系等进行多样性设置,同时构建与之相辅相成的激励机制、学生综合评价机制等。在人才培养方案上,打破传统“千人一面”的“一个专业一套培养方案”的传统,充分发挥新型教育教学资源优势,围绕产业或科技创新项目为学生设置小型创新班或创新组,并为每个创新班或创新组制定个性化人才培养方案,甚至为每个班或组内不同专业的学生配置不同的专业培养方向,实现多样性个性化的培养路径。在教学组织形成上,打破集体长期在教室统一教学的传统,在打牢学生专业基础之后,将已完成基本理论学习的学生按新型资源需要分配到各创新平台进行专业实践和创新创业实践,使各年级的学生在“做中学”中完成专业课程实践直至完成毕业设计。在教学方法上,打破课堂一对多的“填鸭式”灌输教育,采取以项目和问题为导向的多对多的“讨论式”学习,充分发挥平台人才资源特别高层次人才资源,采取人才培养多导师制度,同时鼓励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开展自我学习、多人讨论完成实践项目制度。在质量保障体系上,打破“一考定终身”的简单传统模式,构建多阶段、主体多元、方法多样、实时监控的以项目科技创新度及个人工作贡献度为标准,以问辩答辩为主要方式的平时考核方式;同时,将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表现和成果纳入以学分、免修、免听等方式纳入第一课堂,并作为研究生“推免”、学生综合测评、奖助学金评定等的重要标准,全方位鼓励学生开展创新创业。
(三)构建生态系统的外部机制
在外部机制上,围绕创新创业实践教育协同各方资源,以协同创新平台为阵地,向上对接高层次人才和创新创业实践资源,向下对接地方产业经济发展需求,向内对接学科建设和学生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在创新创业场地和平台上,积极推动政府支持,协同产业界针对地方经济发展与学科科研发展需求构建协同创新平台,同时将之打造创新创业协同育人平台,重点要将高校人才培养核心任务与平台服务地方产业经济任务有机结合。在创新创业导师方面,借助协同创新平台与活跃的市场背景,引进国内外和产业界高层次人才和创新创业导师,推动导师直接参与学生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工作,特别是对平台高层次人才培养学生在制度上给予认定和要求。在创新创业课程与实践上,对接产业发展需求组建科研团队开展技术创新研发,引进学生创新创业人才进入团队开展创新课程实践和毕业设计;举办与产业相关的学科竞赛和科技创新作品竞赛,学生以自己参与项目及成果参与竞赛,提升自身创新创业能力和综合素质。在创新创业资金上,在配套学生创新创业项目、活动、竞赛资金的同时,积极引进天使投资、风险投资资金以及政府对创新创业的扶持资金,配套学生创新创业的全过程。此外,协同好政府对创新创业教育政策引导、产业界产学研合作中学生加人机制、社会各界创新创业实践竞赛等,使各种创新创业资源有机协同,相辅相成。
四、小结
在新型教学资源纷纷涌现并已逐步成为高校重要的教育教学资源之时,高校应主动将新型教学资源纳入大教育教学体系内,直面新形势下创新创业实践教育的新要求,及时调整各种机制和资源要素,多层次、多阶段、立体化构建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教育生态位,促进创新创业实践步上新台阶。在实践的过程要注重四个要点。一是要切实将以新型教学资源为基础的双创实践教育纳入第一课堂的教育教学中;二是要将新型教学实践资源的特点与育人的规律有机的结合,设计出适合发挥新型教育资源优势的双创实践育人方式;三是要完善顶层设计,建立健全制度体系将各阶段各要素纵横有机联系起来,特别要将负责相关工作的各职责部门和相关资源有效协同,形成育人合力;四是要及时构建好实践教育的考核评价和质量保障体系,确保双创实践育人真正发挥实效。
(文字编辑:贾俊兰 责任校对:徐朝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