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城镇化进程与文化遗址保护的契合

2018-09-29张宇挺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18年1期
关键词:文化保护

张宇挺

摘要:我国是四大文明古国,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底蕴,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国部门文化渐渐的埋没在了风沙之下,因此我国为了探究古代文明、延续悠久文化,应重视文化遗址的保护,本文将以良渚文化为例,探究在文化遗址保护的过程中同农村城镇化进行中的主要冲突,进而有针对性的提出一些看法和建议,挖掘出文化遗址保护工作同农村城镇化进行开展中的契合点,使得文化遗址保护不会影响到农村城镇化发展。

关键词:农村城镇化;文化遗址保护;良渚文化遗址;文化保护

良渚文化是我国新石器时期最为著名的文化之一,我国为了保护文化遗址,在良渚文化周边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保护良渚文化不会受到破坏,但是在进行良渚文化保护的过程中,一些保护措施却影响到了当地人们的生活,阻碍了当地农村城市化建设的脚步,给当地居民的生活带来了一些负面的影响,使得当地居民厌恶遗址保护工作,下文从文化遗址保护和农村城镇化建设过程中的主要冲突入手,找寻两者之间的契合点,进而保障在开展文化遗址保护的过程中不会影响到农村的城镇化建设。

一、文化遗址保护同农村城镇化进程的主要冲突

文化遗址保护方法中限制农民建房成为了农村城镇化建设的一大难题,我国国民最为重视的就是衣食住行,良渚文化遗址保护区范围较为广泛,保护区内包含多个村庄,人口较多,以良渚文化保护区内的苟山村为例,在没够构建良渚文化遗址保护区以前,村民如果想要对房屋进行改建和拆迁,仅仅需要通过村镇领导的同意签字即可对房屋进行改造,但是在构建良渚文化遗址保护区之后,如果村民想要改建和拆迁自己的房屋则需要繁琐的流程,经过层层的审批之后才能进行房屋的改建,并且要上缴一定的保证金之后才会允许施工,这还并不是最为主要的矛盾。最为主要的矛盾是省文保护局对农村人建设房屋的数量控制较为严苛,每年仅仅审批两次,每次的数量仅仅在17户左右,但是良渚文化遗址保护区内的农村人口较多,房屋数量较大,每年申请的人数达到了五千左右,申请人数和审批数量严重失衡,在加上良渚文化遗址保护区内的房屋建设时间较长,房屋老旧,部分房屋出现了墙体开裂、漏雨等现象,这就使得当地居民的建房意愿更为强烈,供需关系的严重失衡是当前农村城市化建设与文化遗址保护中最为主要的矛盾。

农村产业发展受到了严重的阻碍,农民收入提升缓慢,在良渚文化遗址保护区境内的安溪村瑶山遗址就坐落在安溪村周边,当地最为主要的经济来源主要依靠的是当地山上生产的毛竹和石料。在良渚文化遗址保护区没有建立之前,安溪村拥有石料厂22家,大多为当地居民所有,当地居民的主要收入是石料的贩卖和劳务收入,由于良渚文化遗址保护区的限产政策,导致了村民的石料厂停产,村民只好到周边企业打工,收入明显降低。良渚文化遗址保护区对当地村民经济的限制成为了又一大问题。

二、提升农村城镇化进程的开展与文化遗址保护契合度的策略

从当前存在的问题出发,改善建房难经济增涨缓慢的问题,良渚文化遗址保护区的范围较大,在保护区内也有重点保护区域和非重点保护区域,但是我国当前在实行文化遗址保护措施时,对良渚文化遗址均采用统一的保护机制,这是十分不合理也是没有实际意义的。要想改善当地居民建房难的问题,应当将良渚文化遗址保护区进行规化,标识出重点保护区域和非重点保护区域,在重点保护区域内严禁居民房屋改造,但在其他非重点保护区域可以适当的放宽建房改房政策,在不影响良渚文化遗址保护的前提下,允许当地居民建房或改房,这样即缓解了当地居民的建房需求又保护了良渚文化遗址。

对于经济增长缓慢的问题,当前良渚文化保护区内除了良渚文化博物馆周边的交通较为便利,其他区域的交通环境还有待提升,因此可以开展道路修建项目,让良渚文化遗址区域内的交通更为便利,在建设完善的交通网络之后,增大对周边文化遗址和风景区的宣传力度,积极的开发旅游行业,这样不仅能够显著的提升良渚文化遗址的知名度,还能够创造出优秀的旅游景点,让良渚文化遗址内的旅游行业发展起来之后当地居民就可以通过第三产业来提升收入,降低良渚文化遗址保护区内同其他村民之间的收入差异性,只有保障了当地居民的经济收入才能让当地居民更为积极的投入到文化遗址保护中去,进而实现了双赢的目标,实现了良渚文化遗址保护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三、结语

我们作为炎黄的子孙,中华文明的继承人,保护我国悠久的文化遗产是每个人的责任,在浙江省内有着众多的文化遗址,良渚文化是其中最为著名的文化遗址之一,其覆盖的范围广泛,包含的村民人数众多,如何找到农村城市化進行同文化遗址保护之间的契合点,构建良好的文化氛围,是当前最为主要的问题,本文阐述的一些观点或有所不足,但尚有一定的可取之处,希望对我国的文化遗址保护工作有所帮助。

猜你喜欢

文化保护
彝族阿细文化保护的政策实践及对策建议
对殖民建筑保护的思考
岭南社区住宅建筑保护与创作探索
海北州民族文化发展研究
贵州民族文化保护方式、问题与对策
民族传统体育观光化开发模式构想
九龙山采茶戏文化保护与传承调研分析
从甘肃庆阳窑洞的发展来看传统建筑文化
浅论扬州口头文学及其传承与保护
民间组织保护和传承村落文化的动力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