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文化适应指导下法国电影片名的汉译
2018-09-29周敏
周敏
摘要:随着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大量法国影视作品涌入中国。外来电影的大量引入,使电影片名的翻译越来越重要。作者从文化适应的角度,对法国电影片名的翻译中体现的特点进行整理,并对电影片名的翻译方法进行总结。
关键词:文化适应 法国电影片名 翻译原则
一部优秀的电影片名翻译,能简洁凝练地概括影片内容,言简意赅揭示主题,激起他们的观赏兴趣,从而赢得票房,达到影片拍摄的目的。而文化差异的存在,就要求译者在坚持艺术性和商业性的同时,分析理解影片内容和片名寓意,创造性地将其与中国文化相融合,翻译出大众认可的经典片名,是译者的首要任务。
一、文化适应与电影片名
国际语用学学会秘书长Verschueren Jef(2000)以全新的角度诠释语用学,提出了语言适应论。适应论强调,语言的使用是一个不断选择语言的过程。翻译的任务,不应仅仅是语言之间的转换,也应该是文化之间的转化。译者应考虑怎样才能将某个词语在源原语文化中连带的价值观以及其它一些历史文化方面的隐含意义在译入语中体现出来,达到文化的适应。这样,影片的价值才能得以充分展现。
(一)审美心理的适应
审美功能要求片名考虑目的语观众的审美习惯和心理反应。通常,片名多以名词、短语、简单句出现,其中成语或四字短语因语义凝练,寓意深刻,成为片名的常用形式(吴,2009)。电影片名只有在语言层面及文化层面同时符合译入语语言习惯,才能在情感上引起观众的共鸣。Intouchable,影片直译《触摸不到》,为符合译入语文化的需要,译做《触不可及》。
(二)典故习语的适应
电影片名在翻译时是文化与文化之间的一种融合。文化中体现出的是一个民族的历史、社会、生活等各种因素的积淀的结果。尤其当西方文化与东方文化相碰撞时,就要求译者足够了解译语和源语的文化,结合文化因素译出更加深入人心的片名。Dans la Maison直译《在房子里》,很难引起观众的兴趣,换之《登堂入室》既融合了译入语文化且表达原文意思。
(三)宗教文化的适应
作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宗教文化广泛而深刻地影响着社会生活中的语言交际,进而引起人们言语行为和语言观念上的差异。西方人对数字13十分忌讳,13日配上星期五被认为是双重的不吉利。恐怖片Vendredi,13th,若直译为《13日星期五》,显然是没有任何吸引力的。译名《黑色星期五》,则较好地融入了中西文化,并能在东西方观众中达到功能等值。
二、法语电影片名汉译的原则
(一)传达影片信息
电影片名大多以剧情、背景、主题、主人公、线索等为来源,作为对电影内容的高度概括,片名应用最少的字数表达出最切题的意思,引发观众对所看电影的预测和猜想。电影片名翻译作为特殊的实用文本,强调其功能性(阮,刘;2006)。La mme影片直译为小姑娘,而在我国更广为流传的名字是《玫瑰瑰人生》,与译入语文化结合,而且还对电影的内容进行了升华。《放牛班的春天》是在我国备受关注的一部教育类电影,其原名为Les Cho—ristes,翻译时没有完全直译“唱诗班”,而用《放牛班的春天》取而代之,忠实于电影想要传达的美好意义,将影片的主要内容透露给观众,传达了影片的中心思想(周,2012)。
(二)追求语言美感
译者需考虑译名的语言艺术美,换言之,片名讲求炼字,即文字上要音形意俱美,精炼生动,达意传神(续,2011)。语言的美感建立在文化的基础上,俗语、成语、传说、故事等都需要一定的文化背景做基础,只有在语言上符合观众的审美心理,才能吸引观众兴趣。比如,Jeux denfants,直译为《小孩的游戏》,与典故习语相适应,译做《两小无猜》。
(三)讲求经济效益
影片也是商品,具有商业价值。电影的商业价值,通常以货币为单位来表示和测量,也用我们所说的票房来表示(刘,2009)。为使影片适应当今市场,译者应根据影片的情节内容及所表现的价值观念,对片名作适当处理。既不能与原文相悖,又要抓住影片的主旨。因此,译者在追求影片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应将社会效益纳入考虑范围。例如,《虎口脱险》原名为LaGrande vadrouille。《你丫閉嘴》原名为Tais Toi。
三、结语
电影越来于成为一种被大众所接受的文化交流方式,通过电影来进行的文化交流,必然会因为民族文化的差异造成译文与源语之间的差异,难以达到完全的对等;电影同时是一种被大众普遍接受的文化娱乐形式,某些商业人为了使影片达到预期的商业目的便会给电影加入一系列的商业元素,面对电影市场上的这些问题,在文化适应下进行电影片名的翻译的地位便更加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