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政论性论辩中的受众观照

2018-09-29王海力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18年6期
关键词:表达技巧王冠

王海力

摘要:政论性论辩是西方时政类节目的主要形式之一。本文以佩雷尔曼修辞学“受众理论”为理论框架,以王冠在RT电视台Cross Talk节目中的语料为例,分析王冠在辩论中所使用的表达技巧,通过理论与文本结合的研究方法,总结在政论性论辩中提高驻外政治记者语言表达的方法及途径。

关键词:政论性论辩;受众理论;驻外记者;王冠;表达技巧

一、引言

政论性论辩在西方时政类节目中较为常见。随着中国媒体国际视角的不断扩大,越多越多的驻外政治记者将会参与到西方时政类节目的录制中。

(一)研究必要性及意义

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使构建积极国家形象成为所有国际传播从业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2016年12月31日CGTN正式开播,对于驻外记者来说,在西方时政性节目中如何有效表达,呈现公正客观的中国形象是所有驻外记者需要思考的问题。如何提高驻外记者在政论性论辩中的表达技巧,对于“讲好中国故事”意义重大。

(二)研究思路

本文通过对佩雷尔曼受众理论的分析和研究,结合王冠在节目的辩论,分析其在节目中所使用的辩论技巧并做相应分析和总结。

二、文献综述

(一)关于受众理论

佩雷尔曼受众理论是西方修辞学重要的理论之一。佩雷尔曼认为,受众应理解为演说者为了达到修辞学目的,希望用他的论辩所影响的全体人。论辩的直接目标是使听众感觉到某种事實,“在场”涉及到对某种想法和事实的强调。辩论者在论证中设法使他的受众“看见”有关的事实或‘体验”到演讲者所表达观点的真实性。“交流感”是佩雷尔曼用于建立演说者与受众同一性时使用的术语。交流感的建立可以迅速地拉近说话者与受众的距离,使受众在潜意识中默认辩论者的传播对象为受众本身,具有鲜明指向性。

(二)关于政论性论辩

政论性论辩是论辩的一种具体形式。政论性辩论将论据和事实放在突出重要位置,重点在于通过对社会存在的阐述使辩论双方达成某种共识。政论性论辩的辩题范围更广,对论据更加重视。

三、政论性论辩技巧研究:以王冠在RT电视台的辩论为例

结合佩雷尔曼受众理论,通过分析王冠在节目中的政治性辩论,可得出王冠在辩论中的所使用的如下特点及其技巧。

(一)佩雷尔曼受众理论下对王冠语言表达的分析

在Cross Talk中特定受众指嘉宾丹尼尔·瓦格纳及主持人皮特,普遍受众应指具有一定知识储备和判断能力的观众。驻外记者在论辩中仅仅与特定观众形成认同是远远不够的,论辩成功与否更大程度上是由普遍受众所决定的,成功的辩论应该是在普遍和特定受众两个层面,都达到最终的认同。

1.逻辑准确,清晰。逻辑清楚是对政论性论辩的基本要求。辩论者需要展示完整清晰的逻辑结构,从而得到受众的认同。根据佩雷尔曼受众理论,辩论者要考虑如何将自己的观点和立场逻辑完整且清晰地展示给受众。在政论性论辩中,最有效的逻辑论证方法是三段论。三段论可以快速地向受众展示论据及其内在逻辑。在Cross Talk中,王冠用到了两次三段论,两段三段论均以国际法为大前提,结合事实和现状,提出我国主张与立场。在政论性论辩中,论辩者需要尽可能地在有限时间内将观点传递给受众,逻辑性的清楚与否直接关系到最终的传播效果,作为驻外记者,在跨文化的语境下,逻辑关系则更为重要。

2.举实例论证论点。论据间接地增强了观点的说服力。驻外记者要具备普遍受众的意识,在提出自己的论点后,给出相应的论据,一方面便于受众的理解,另一方面使受众间接形成“在场”的效果。在驻外记者的政论性论辩中,经过充分的准备将论据合理使用会增强对受众的说服力。

3.修辞技巧的使用。在政论性论辩中恰当的修辞技巧,一方面使受众乐于接受,另一方面会使受众耳目一新,增强传播效果。王冠运用反证法巧妙地回应了质疑,通过变换解答视角,更有力地作出回应。在相同的历史条件下,除了当事国不同,其他历史条件均相同,王冠并没有开宗明义,而是运用对比法,非常巧妙地将事实传递给了受众。王冠在辩论中还大量使用了设问修辞法,在增强语势的同时更传递了中方的态度,在政论性论辩中,熟练地掌握和运用修辞技巧更能使驻外记者在国际舞台的辩论中掌握主动的话语权。

4.掌握话语主动权,引领内容导向。佩雷尔曼受众理论强调将受众的概念和论者的意图将结合,在政论性论辩中,要考虑受众与辩论者的价值判断和接受度,引导政论性论辩的话题导向。

王冠在节目中的内容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王冠回应嘉宾提出的质疑。第二部分丹尼尔强调没有国家支持中国主张,王冠则巧妙地转移了话题。王冠首先解释了中国获得广泛支持的事实,接着将话题转移到了西方媒体对该问题的表述上。在政治性论辩中,遇到涉及国家立场时,需要非常严格准确的表述,驻外记者可以通过话语技巧巧妙转移话题导向。第三部分王冠开宗明义,指出美国对中国实质上采取了遏制战略。

从简单回应到转换话题,最终直接指明了美国对中国的针锋相对,王冠在整个节目中都在有意识地掌握话题走向。

(二)在场理论

“在场”涉及到对某种想法和事实的强调。驻外记者通过引用实例,可以使得受众迅速了解事件背景和具体事实,迅速产生一种前景化的意识,在政论性论辩中取得优势。

王冠大量列举事实,快速拉近受众与事实之间的距离。王冠引用联合国国际法公约的特定条款来论证裁决的不合法性。而国际法是主权国家公认的国际公约,对于受众来说,国家法具有权威性。政论性论辩中,为达成与受众的认同,需要使用多种语言技巧与对方达成共识,“在场”理论旨在通过营造相应环境使受众在逻辑和事实上达到一种认可。王冠两次提到了与美国相关的事实。其中一次王冠巧妙地引用了奥巴马总统在2016年4月接受《大西洋月刊》的专访。这次引用无疑是最有价值的,奥巴马作为美国政治体系中最重要的部分,他的观点无疑是作为权威的证据,通过奥巴马的采访,受众迅速了解了美国的立场,王冠的引用使观众迅速获得在场感,特别是对于外国受众来说,因为美国总统在很大程度上代表着美国政府。

在政治语境下,论辩方通过建立在场感,使事实和观点产生联系,快速使论辩双方和受众之间达到认同。

(三)交流感的塑造

佩雷尔曼强调论辩中的交流感。节目一开始王冠迅速用聊天的形式和“我”的口吻拉近记者与受众以及辩论方的距离。“我们一章一章的仔细读一下”,减少了王冠接下来解读的阻力。反问句的使用:“是的,他们注明每一处新闻来源。但他们的来源是谁呢?”反问句的使用使话语不再单纯是单向的信息传递,此时的信息流动更倾向于双向,尽管辩论另一方和受众并没有发表自己的观点,但是反问句的提出仍会引起对方以及受众的思考。

四、辩论技巧总结

佩尔曼受众理论的实质核心仍然是辩论者,本文所指为驻外记者。无论是特定受众还是普遍受众,都是驻外记者在调整自己辩论表达时所要考虑的内容。驻外记者需要考虑到受众的需求特点,并适当调整自己的表达技巧和方式。

(一)针对性准备

政论性论辩需要做大量针对性的准备。驻外记者在进行辩论前要充分地预判受众的需求和特征,做好针对性的准备和研究。

(二)完整而清晰的逻辑思路

在政论性论辩中,完整且清晰的思路不仅仅能在短时间内达成辩论双方的认同,更能够起到与普遍受众达到同一的效果。具有思辨能力的受众能够在短时间内对记者的逻辑思维进行判断,选择认同或是对其所持的观点进行回击。

(三)注重事实的合理运用

事实是支撑观点的最有力论据,驻外记者在政治性論辩中要学会合理使用论据。根据佩雷尔曼受众理论,驻外记者要时刻将受众概念放在核心的地位。事实是最具体可感的论据,经过大量的针对性准备,记者要合理恰当地使用事实,以最平实,最直接的方式传递给是辩论方或受众。

(四)积极的心理状态

在政论性论辩中,记者在语言表达上要力求自信大方,代表中国形象。语速上要配合所要表达的内容,过快或过慢的语速都会影响到内容的表达。另外,记者同样要注意肢体语言的表达,切不可只注重语言逻辑,厚此薄彼。

(五)对记者培养的启发意义

佩雷尔曼受众理论强调受众概念对于驻外记者的重要性,佩雷尔曼从受众的角度,对如何在政论性论辩中形成辩论者和受众之间的共识提供了三个分析角度。中国媒体逐渐走向世界,对于培养驻外记者的政论性辩论言语技巧十分必要,本文结合受众理论与辩论技巧,通过分析王冠在RT电视台的政治性辩论,希望可以为驻外记者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提供几点建议。

猜你喜欢

表达技巧王冠
大自然的神秘“玩笑”
送瓜
一“点”之差
编外“鱼”赴
职业能力大赛视角下辅导员有声语言表达技巧探析
感悟平淡中生命的精彩
科普辅导员的言语沟通艺术
“点”搬家
把作文教学的根深扎进阅读教学的沃土
专题摄影表达技巧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