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两版教材习题比较分析及学生学科能力强化建议

2018-09-29宋雅男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2018年8期
关键词:学科能力部编版人教版

宋雅男

[摘 要]《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颁布以后,教育部编2017版初中八年级(上下册)历史教材于2017年4月份、12月份正式出版。2017版教材的习题相对于2001版在习题类型和能力层次上的要求有很大不同,体现了历史学科能力侧重。在新教材习题背景下教师需要强化学生的识记鉴别能力、领会诠释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和评价辩证能力。

[关键词]部编版;人教版;习题比较;学科能力

[中图分类号] G633.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8)22-0074-02

历史教科书是学校历史教育中最重要、最基本的教学资源。习题部分作为教科书中重要的辅助部分,既是检查学生学习情况的“练靶场”,又是适时开启学生历史思维和培养学生历史素养的“金钥匙”。正如我国著名的数学大师华罗庚所说:“如果不做书中所附的习题那就好比入宝山而空返。”

一、部编2017版习题的设置概况

第一种,知识巩固式。这类题目的主要特点是围绕知识点展开,考查学生对课文系统的基础知识点的接受情况,一般以选择题、问答题、连线题、填表格、制作表格、判断为主。例如:

第二种,自我观点式。这类题目是以课文的知识点为连接点,不能直接从课文中找到答案,需要经过个人加工,答案不是唯一的,但是却有核心。有的题干是时政话题,有的是日常生活中的点滴变化,有的是一个历史人物的一句话等等,多在“课后活动”当中的“想一想”“说一说”中出现,也有个别在“问题思考”中出现。其提问的方式一般为“你认为……”“谈谈你的……”“你知道……”“你怎样评价……”“你对……怎么看”“在你看来……”等等。其提问的对象直接指向学生本人,如结合电脑、电视、手机、洗衣机、汽车、电动自行车等在生活中的作用,谈谈科技进步对你的生活产生了什么影响。

第三种,材料分析式。此类题目的数量部编2017版比人教2001版大大增加了,其中文字性的材料有45道,图表性的材料有3道。文字性的材料一般选自某一重要文件、某一专著、历史人物讲话等,生动形象,例如:

阅读下表,回答问题。

分析上表,你能说说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作用吗?

第四种,探究式。这类题的呈现方式与旧教材的社交活动式大致相当。此类题大多以查阅课外资料、故事会、访问、解说词、看电影写观后感等形式出现,在这里不多做赘述。例如:

“请搜集改革开放以来海峡两岸往来的资料,理出海峡两岸关系缓和与发展的历史线索。”

“阅读鲁迅的《故乡》《风波》《药》《阿Q正传》等小说,体会辛亥革命对当时社会的影响。”

以上是对教育部编2017版八年级(上下册)历史教科书习题呈现方式的总结。根据旧教材的划分标准,“知识巩固式”属于识记层次的习题,“自我观点式”属于领会层次的习题,“材料分析式”和“探究式”属于运用层次的习题。详情参见表3。

二、对新旧两版教材习题的比较研究

数据统计是最一目了然、最具说服力的研究手段和方法,根据对新旧教材习题类型的研究,在此基础上对新旧两版教材各个类型的习题比重进行比对,可以清晰地看出两版教材在习题类型上的变化。

通过图表4可以直观地看出,新旧两版教科书习题类型所属层次的比重发生了很大变化。新教材八年级(上下册)的课数是47课,一共有144道题,平均每节课3.06道题。旧教材八年级(上下册)的课数是43课,一共有154道题,平均每节课3.58道题。可见旧教材每课的题目数量略高于新教材。通过表5可以发现,新旧教材在不同层次的题目占比呈镜像一般反了过来,旧教材在识记层次的题目数量比较多,有85道,占总数的55.1%。而新教材在运用层次的题目数量比较多,有77道,占总数的53.4%。这两个层次的习题数量均占到了一半以上的比重(55.1%和53.4%),而且数量大致相等。这也就是说新旧教材习题数量占比在识记层次和运用层次上变化特别大,在识记层次两者的数量占比为人教社2001版55.1%(85道)和教育部编2017版30.6%(44道),也就是说人教社2001版在识记层面的题比教育部编2017版多24.5%。再来看新旧两版在运用层次上题目数量的变化,情况完全反了过来,人教社2001版26.6%(41道)和教育部编2017版53.4%(77道),也就是说教育部编2017版在运用层次的题比人教社2001版多了26.8%。这就导致新旧教材在领会層次的习题数量占比上变化不大,分别为16%(23道)和18.3%(28道),大致持平。

三、新教材习题背景下教师需要强化中学生的历史学科能力

(一)新教材习题背景下识记鉴别能力的培养

识记鉴别能力指的是学生能将已学的、个别的、特殊的历史知识同各种已知的史学特征进行联系,组成更为一般或典型的检索网络,并使其在与历史有关的生活或学习中具有吸收正确、排斥错误的一种能力。这部分能力的强弱将决定和影响学生能否把外在的历史科学知识转化为内在的、改变其认知结构的有意义信息。

(二)新教材习题背景下领会诠释能力的培养

领会诠释能力指的是学生能运用已学的中学历史知识、技能去了解未学过的历史,获取新的信息,并由此在主观上形成新的客观历史状况或过程的阅读、观察、理解和判断能力。

(三)新教材习题背景下分析综合能力的培养

分析综合能力指的是学生能在新的历史问题情境中,运用已学过的史实、史论和知识去分解或组合历史单位体(即一个较为完整的历史人物、时间、组织、制度、文件、思想、阶段等等),从而达到认识问题的实质,解决问题的矛盾,揭示各种内在联系的目的的能力。

(四)新教材习题背景下评价辩证能力的培养

评价辩证能力实质上是以评价者为历史的主人,根据一定的目的、任务和要求,选择科学合理的客观标准,对历史上的人、事、物或者史学上的有关问题或矛盾做出公正的价值判断,提出自己的见解、探索方案或建议的能力。

因为新教材的习题层次发生了很大变化,运用层次的习题占到了53.4%,这就需要注重强化学生的领会诠释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和评价辩证能力。识记鉴别能力是解决识记层次习题的基础,新教材识记层次习题的减少不代表识记鉴别能力不重要,这四种能力的难度是依次递增的,需要循序渐进地强化。

[ 参 考 文 献 ]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 白月桥.历史教学问题探讨[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3] 聂幼犁.历史课程与教学论[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

[4] 课程教材研究所,历史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

[5] 课程教材研究所,历史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

(责任编辑 袁 妮)

猜你喜欢

学科能力部编版人教版
人教版11.1功-教学设计
重视儿童本位的回归
论小学语文“多元阅读”校本课程的实施
“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语文素养”和“人文精神”
“部编版”语文教材的鲜明特点及时代意义
试论依托中学生物课程发展核心素养的着力点
“整体认知”思维与高三历史复习
变式训练,助力学生能力培养
优化课堂教学设计,实现学科能力生根
人教版必修四核心词汇闯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