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中微视频适时教学模式的构建

2018-09-29丁艺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8年9期
关键词:微视频高中信息技术素质教育

丁艺

摘 要 适时教学是近年来备受瞩目的教学模式,不仅能够极大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可以突破课堂教学的时空局限,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本身具有知识点繁多、操作项目灵活多变、实践性强、可扩展面广的特点,基于微视频开展高中信息技術课适时教学,可以增强教学效果。

关键词 高中信息技术;适时教学;微视频;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3.6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8)09-0056-02

1 前言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逐渐意识到:再全面的教科书也赶不上时代的飞速发展,只有让学生学会学习,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教科书再厚,知识也有学完的一刻,但是学习这项活动永无止境。尤其是在互联网时代,新知识层出不穷。教师除了要教授给学生应试知识外,更重要的要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让学生做自己学习的主人,成就更加圆满的自己。在高考压力之下,许多学生从进入高中就唯分数至上,死记硬背的枯燥学习,使很多学生思维僵化。

2 微视频适时教学模式优势分析

素质教育教学思想指引下,教师应该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出发,优化信息技术教学的授课方式,采用图文并茂的微视频,让学生乐于预习和复习,并愿意主动去探索知识。因此,设计开发微视频资源开展适时教学(JiTT,Just-in-Time Teaching),是很有必要的。

贴合新课改对教学的总体要求 新课程体系在课程功能、结构、内容、评价和管理等方面都较原来有了重大的创新与突破,这场改革给教师带来巨大的挑战,也是教师自身成长不可多得的机遇。微视频适时教学的模式可以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主动学习成为课堂主旋律;在课下,线上微视频能够引导和启发学生,使学生的大脑处于活跃状态,拓展思维的广度和深度,摆脱僵化的灌输式教学。

解放学生的思维,激发学习热情 课堂上教师总是尽量把精华的、重点的知识教授给学生,但很多时候“好心”常常会事与愿违,学生一节课下来兴趣寥寥。新课改实施以来,由教师的讲授转变成师生之间的问答互动,这一模式看似实现活跃课堂气氛的课改目标,但学习还是停留在教师既定问题的框架之中。

信息技术是一门以实践操作为主的学科,知识点烦琐,各个知识点间的联系紧密。微视频适时教学可以让学生在不同的情境中乐学善思,在学习和实践中发现问题,通过活动总结规律,将“导学”“实践”“探究”“思考”有机整合在一起。

突破时空限制,实现有效学习 基于微视频的适时教学可以突破时空对学习的限制,既适用于随堂教学,也可用于课余学习和课后复习,学生各方面能力素养也更容易得到锻炼。师生之间可以随堂、在线随时互动,对于难点问题可以反复学习,合作学习的优越性得到充分发挥;在电脑上、手机上随时随地可以沟通和学习,实现“师生”“生生”“人机”之间多层面的“沟通”与“合作”。

3 高中生微视频学习适应分析

为了深入了解高中生对微视频授课的接受程度,采用调查问卷的形式(见表1),从一至三年级各抽样50名学生,进行简单的情况调研。由于高中课业比较紧张,抽样调查的数据略微单薄;但是从结果来看,也能说明诸多问

题。现将调查结果分析如下。

1)调查结果显示,学生的学习习惯与性别呈现较大的关联性。三个年级的学生对于课前预习的结果都是女生普遍高于男生,女生平均预习率达到70%,而男生则刚刚达到52%。从这个结果来看,实施小组合作学习对于提升预习率大有裨益。

2)相较于文本和图片,学生更喜欢动画视频授课。从学生对授课方式的接受结果来看,他们对动画视频类接受程度高达90%,所以微视频适时教学的授课效果最好。此外,还有60%的学生课后愿意通过微视频来巩固复习,10%的学生自己有制作微视频的经验,30%的学生有制作欲望。

3)在学生心目中,教师角色的参与性较低。调查中还发现,遇到不理解不明白的知识,超过48%的学生倾向于依靠网络来寻找答案,对“问老师”这个选项,大家普遍不感兴趣。从这个角度来分析,教师亟待提升自己的授课水平和在学生心中的认可度。

4 信息技术课堂微视频适时教学碰撞智慧火花

微视频适时教学模式应用于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中,对于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促进学生思维创新、提升学生学习品质都有巨大帮助。

借助微视频预习,正确指导提高学生学习能力 虽然每一节课程各不相同,但是预习的方法需要有一个规范的步骤。教师应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制定适合学生参考的微视频。如“信息的获取”这节课,初学这节课,很多学生会想当然地以为借助搜索引擎就可以寻找目的信息,殊不知搜索引擎的使用也有诸多技巧。针对这节课的微视频,教师就可以先给学生展示搜索引擎的强大功能,包括高中学段所有学生难学、难懂的知识,通过搜索都可以找到答案。还可以借助当下流行的解题软件“小猿搜题”,与学生一起解密图片与文字的转换,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入手,调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除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外,微视频的录制还应兼顾课程重点,通过简明扼要的语句和动画,达到“道而弗牵,开而弗达”的引导目的,使学生能对每一堂课有更好的理解。

由于微视频都比较短小,上传和分享都非常简单,因此,教师要善于让微视频作用最大化,比如可以把自己制作的微视频上传到群空间,不仅可以在课前让学生开展自学,还可以让学生课后复习和考前巩固使用。

借助微视频任务单促进学生探究式学习 学习任务单是探究式学习的主要形态,它具有支架的功能。它是教师依据学情,为达成学习目标而设计的学习活动的载体。它可以激发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他们自主参与,通过各种形式的学习活动,在教师的帮助下,在达成学习目标的过程中提高学习兴趣、掌握学习方法、养成学习习惯、提升学习能力的媒介。以“文件的下载”这节课为例,见表2。

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推进适时教学就是凸显“生本课堂”这一主题,教师不再仅仅以PPT作为教学重点,而是把教学的重心回归学生,在课堂授课的过程中精心设计,让学生在不同的情境中乐学善思,在阅读和实践中发现问题,通过活动总结规律,将教与学有机整合在一起。教师可以利用学习任务单的形式,把每节课、每一单元、每册的重点知识加以分享,既方便学生查阅,也方便教师以后用做教学参考。

微视频适时教学下多层面的沟通与合作 微视频适时教学着重对学生学习自主性和思维独立性进行培养,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让学生“单打独斗”,而是要实现师生、生生之间多层面的沟通与合作。

1)师生互动。对信息技术任课教师而言,教学工作要体现与时俱进思想,这是互联网背景下教师素养的二次提升,对于师生的互助进步意义重大。在实施师生互动过程中除了单纯通过互动来启迪学生思维外,一定要把学习的精神传递给学生,一是细心,二是综合能力。所有的信息技术课程抽离出来看,其实都非常简单;难的是融会贯通,注重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而这种综合能力只能通过积累来提高。

2)生生互动。在教学中教师的讲解有时候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学生之间用他们的角度去解释一些知识反而变得特别容易,教师就需要充分借助这一天然优势来因势利导。小组合作是当前授课过程中比较推崇的教学形式,既协调了大班授课过程中的学习不均衡现象,又能够促进学生统筹管理与合作能力的提升。这种教学还有一个优势是能够与任何一个教学环节相融合,随堂授课或者课后的研究项目,都可以以小组为单位来完成。

5 总结

随着互聯网的不断发展,学生学习的途径也得到极大拓宽,除了课堂上大容量的学习外,课后学习不仅有巩固性、检测性作业,而且有拓展性、探究性的延伸,通过网络搜索有关知识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多层次反思。课堂的结束不是学习的结束,生活给学习开创了巨大的空间。鼓励学生在课后多通过网络收集身边有关的学科知识,在课后开辟一片以“信息技术与生活”为主题的交流园地。

参考文献

[1]郑军.微视频适时教学模式在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中的构建研究[J].新课程导学,2017(9):19.

[2]任奕.微视频在中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7,20(14):222-223.

猜你喜欢

微视频高中信息技术素质教育
高中信息技术探究式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提升信息技术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算法设计与分析》课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探究 
专题实践活动中的微视频教学
略谈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微视频的应用
浅谈在中学历史课程教学中慕课的应用
论美育中的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中的音乐教育
如何有效渗透素质教育理念
素质教育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实施
关注基础教育阶段中的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