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层次孵化体系下女大学生创业胜任力提升策略
2018-09-29罗列黄博津陈小涵林锦丹
罗列 黄博津 陈小涵 林锦丹
【摘要】良好的创业胜任力能够帮助创业者有效把握创业机会、整合创业资源,并获得高水平的创业绩效。创业胜任力训练作为女大学生创业教育的重要内容,应该符合不同创业知识与技能水平女大学生的特点。根据不同创业知识与技能水平的女大学生,提出了“创业教育—创业实践—孵化企业”多层次孵化体系。在创业教育方面,高校要坚持以创业课程为基础、邀请女性创业者举办创业讲座、发挥创业社团朋辈帮扶作用。在创业实践方面,高校应该积极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组织与指导创业竞赛、建立创业实践基地。在孵化企业方面,高校要加强高校创业园硬件建设、宣传落实女性创业扶持政策、聘请女企业家担任创业导师。
【关键词】孵化体系 女大学生 创业胜任力
一、问题提出
创业胜任力指的是个体顺利执行创业任务的能力与素养,包括知识、技能、人格特质等。创业胜任力是创业者素养的重要表征。良好的创业胜任力能够帮助创业者有效把握创业机会、整合创业资源,并获得高水平的创业绩效。当前,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背景下,各高校均在积极推进创业教育。在创业教育模式下,提高大学生的创业胜任力,对于提高大学生的创业能力与技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目前,女大学生已经成为了一个重要的创业群体。创业胜任力的培养需要以创业者的性格特点、认知方式与先验知识经验为依据,这就决定了高校应该根据女大学生不同的创业知识与技能层次水平,提出相应的教育策略。构建/提出多层次孵化体系,满足不同水平特点的女大学生发展需求,既是增强女大学生创业胜任力的必然要求,也是推动创业教育的题中应有之义。
为此,本文尝试在多层次孵化体系下,通过“创业教育—创业实践—孵化企业”不同层次,提出女大学生创业胜任力提升策略,为女大学生创业教育实践提供理论视角。
二、构建以创业胜任力培养为导向的创业教育体系
面向创业“零基础”女大学生,高校通过构建以创业胜任力培养为导向的创业教育体系,帮助她们进一步了解创业知识与技能,奠定她们创业胜任力发展认知基础。创业教育体系包括创业课程、创业讲座与创业社团。
(一)坚持以创业课程为基础
在構建以创业胜任力培养为导向的创业教育体系中,高校应该坚持以第一课堂创业课堂为基础,通过课程教育切实提高学生的创业胜任力。课程教育相较于其他教育形式,具有更强的规范性与系统性。女大学生通过修读创业课程,能够系统建构自身的创业知识与技能体系,从而增强自身的创业胜任力。为此,高校可以开设《创业管理》等相关课程,向女大学生传授战略管理、商业模式、企业运营、创业融资等相关的知识,提高女大学生的创业胜任力。
在开展创业教育的过程中,高校教师应该注重关注女性创业认知与行为特点,充分发挥女性创业优势。比方说,相较于男性,女性在风险控制能力方面具有显著优势。高校教师在开展创业训练中,应该加强女性风险控制能力训练,提升女大学生的创业胜任力水平。同时,创业胜任力的训练应该符合女性认知特点。课程教育应该更加注重形象化、情感化的语言表达,避免过多抽象的图表式、数据化的分析,保证教育措施与女大学生的认知特点相契合。
(二)邀请女性创业者举办创业讲座
由于受到社会性别偏见的影响,女性创业者在企业融资、社会网络构建等方面受到歧视。这种观念容易影响女大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从而制约她们创业胜任力的提高。针对这一情况,高校可以邀请女性创业者莅校开展创业讲座。女性创业者开设的创业讲座,不仅能够分享自身的创业经验,而且能够通过自身的创业事迹,对女大学生产生积极的示范与激励作用。这能够激发女大学生更勇于把握创业机会,并在创业实践中担任更为重要的角色,增强女大学生的创业胜任力。
(三)发挥创业社团朋辈帮扶作用
现今学生社团已经成为了学生第二课堂活动的重要载体。近年来,高校创业社团不断涌现,其为实现创业教育功能奠定了重要基础。高校可以结成创业社团,发挥朋辈帮扶作用,从而提升女大学生创业胜任力。
朋辈帮扶作用消除了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之间的距离感,为女大学生融入创业教育,提高创业胜任力提供了重要的人际基础。为此,创业社团可以成为女大学生创业胜任力的教育支点。创业社团开展女性创业事迹宣传、举办女大学生创业沙龙等活动,宣讲创业知识,强化创业者之间联系,提升自身的创业胜任力。
三、打造多元化创业实践平台
面向具有一定创业知识与技能基础的女大学生,高校可以打造多元化创业实践平台,为其创业技能训练与提高奠定基础。女大学生通过参加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项目、创业竞赛、创业实践基地调研学习等,从而增强自身的创业胜任力。
(一)积极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是当前高校开展创业实践的重要形式。高校通过引导女大学生参与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为女大学生提供创业实践机会。女性具有低创业风险偏好特点。相较于创业实体,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创业试错成本低,符合女大学生低创业风险偏好特征。女学生依托该计划,通过项目立项、项目实施、项目验收评估等环节,经历形成创业理念、开展创业活动、展示创业成果等一系列过程,拥有系统参与创业实践机会。
在项目组织的过程中,高校应该加强管理与指导。一方面,要加强项目管理,落实创业扶持资金,并为创业项目实施提供场地、政策方面的支持,保证项目的顺利实施。另一方面,应该强化项目指导,通过建立完善的指导教师管理制度,强化指导教师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的管理责任与指导动机,为女大学生创业胜任力发展与提升提供专业辅导。
(二)组织与指导创业竞赛
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创业大赛等创业竞赛,为女大学生展示创业成果,进行创业实践提供了重要的契机。高校坚持以创业竞赛为抓手,通过对参赛项目的组织与指导,增强女大学生的创业胜任力。
高校要加强参赛女大学生的专业指导。高校可以邀请专家,對参赛的女大学生在商业模式、营销体系、团队建设、发展规划、投融资管理等能力进行系统评估与训练,增强女大学生的创业胜任力。同时,高校还可以通过项目男女成员之间的积极互动,提升女大学生的创业胜任力。参赛项目优化的过程,也是项目男女成员之间交流创业心得与分享创业经验的过程。教师可以引导女大学生在交流过程中,借鉴学习男大学生在创业实践方面的行为方式与思维模式,促进其创业行为与思维能力的提升。
(三)建立创业实践基地
高校可以根据女大学生的创业项目内容特点,在相关行业建立创业实践基地,为女大学生创业胜任力的提升提供实践平台支撑。文化创意、教育、烘焙餐饮等领域是女大学生创业的重点。高校可以同文化、教育、餐饮等行业知名企业进行战略合作,构建贴合女性创业的实践基地,提供女大学生到创业实践基地进行市场调研、运营观摩等创业实践活动。这有助于推动创业项目与产业企业进行对接,促进女大学生创业知识与实践技能同产业需求相契合。
四、营造良好的孵化企业软硬件环境
针对拥有创业项目的女大学生,高校应该营造良好的孵化企业软硬件环境,加强高校创业园硬件建设、宣传落实女性创业扶持政策、聘请成功女企业家担任创业导师等措施,巩固女大学生的创业胜任力。
(一)加强高校创业园硬件建设
当前,高校创业园已经成为了女大学生创业的重要载体。高校可以通过加强高校创业园建设,提升创业园孵化功能,增强女大学生的创业胜任力。目前,文化创意是女大学生创业的重要领域。高校创业园在硬件建设方面,可以向相关领域进行倾斜,为女大学生创业项目实施提供物质基础。高校创业园可以购置文化创意设计所需的硬件设备,为女大学生创业胜任力的训练与提高提供物质基础。一方面,高校应该加强网络、水电等基础设施建设,为女大学生创业实践提供支持。另一方面,实施低场租甚至免场租政策,降低女大学生创业负担,引导更多女大学生参与到创业实践之中,拓展创业胜任力教育与训练受益范围。
(二)宣传落实女性创业扶持政策
当前,政府面向女性创业者提供了政策扶持。高校应该认真做好政策的宣传与落实工作,为女大学生创业胜任力的培养营造积极的政策环境。
高校可以及时向女学生宣布女性创业扶持政策,并邀请专家对政策进行解读。专家可以以讲座的形式,面向女学生解读女性创业扶持政策,并现场为政策申请提供咨询与指导。这可以消除女性扶持政策方面的信息不对称,使政策落实到实处,为女大学生的创业胜任力发展提供政策扶持。同时,高校还可以联合妇联等社会组织,协同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高校通过加强与妇联等社会组织的联系,共同宣传与引导女大学生申请创业扶持政策,这能够促进创业项目与创业扶持政策进行有效对接,从而为女大学生创业胜任力的发展与提升提供更为有效的政策扶持。
(三)聘请女企业家担任创业导师
高校可以聘请女企业家担任创业导师,为女大学生的创业胜任力教育训练提供专业化指导。女企业家担任创业导师,能够为创业者提供“1+1”针对性辅导,增强女大学生的创业胜任力。创业导师可以根据女大学生个人素养与创业基础,为其创业胜任力发展提供针对性的建议。同时,女企业家担任创业导师,更能够基于自身经验,为女大学生创业胜任力发展提供更加符合女性特点的建议。女性创业者在创业实践中,更倾向于向女性寻求帮助,而不是男性。女大学生对女创业导师具有寻求指导的强烈动机,更能够在女创业导师的帮扶下,增强自身的创业胜任力。另外,女企业家能够为女大学生提供资金资本。受制于弱势性格与狭小的社会网络,女性创业融资能力低于男性创业者。聘请女企业家担任创业导师,能够帮助女大学生突破资金与市场方面的瓶颈,为女大学生创业胜任力的培养创造有利的条件。
因此,高校可以聘请女企业家担任创业导师,邀请他们为女大学生提供指导。为增强女企业家的参与程度,高校可以允许女企业家入股女大学生创业企业与创业项目,推动利益共同体建立。
利益共同体建立,强化女企业家与女大学生之间的联系,使女企业家更好参与到创业胜任力的引导与教育之中。
参考文献:
[1]Thomas,W.Y.M.,Theresa,L.& Chan.,K.F.The competitiveness of small and medium enterprise:a conceptualization with focus on entrepreneurial competencies[J].Journal of Business Venturing,2002,(17) :123.
[2]刘鹏程,李磊,王小洁.企业家精神的性别差异:基于创业动机视角的研究[J].管理世界,2013,(08) :126.
[3]董美娟,林慧.社会性别理论视域下高校女大学生创业教育探究[J].教育评论,2015,(06):82.
[4]罗瑾琏,肖薇.女性职业生涯研究共识与现实矛盾梳理及未来研究展望[J].外国经济与管理,2012,(08) :57.
[5]应小萍.心理安全视角的女性创业心态分析[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16,(06) :47.
[6]ldrich,H.E.,Elam,A.B.,& Reese,P.R..Strong Ties,Weak Ties,and Strangers:Do Women Business Owners Differ from Men inTheir Use of Networking to Obtain Assistance[M].London:Routledge,1997.
[7]Richardson,J.G..Handbook of Theory and Research for the Sociology of Education[M].New York:Greenwood Press,2001.